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直以来,人们将这位从深山里走出来的神秘舞蹈家称为"巫女"——一位善于用肢体说话的女人。她坚持舞蹈的原生态和自己对舞蹈艺术的理解,台湾及东南亚的观众更称她为"舞神"。这位从云南深山里走出来的白族女子,完全可以凭《雀之灵》、《两棵树》等作品,满足于"中国当代知名度最高的舞蹈家之一"这个角色。但之后,她却倾尽全力制作《云南映象》,将一群普通人推上舞台,让原生态歌舞一度成为舞台热潮。  相似文献   

2.
齐国舞蹈艺术是中国古代舞蹈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古代舞蹈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无论是具有玄鸟崇拜情结的先齐东夷舞蹈,舞以时化、风移俗变的齐国民间舞蹈,还是礼与变俱、以俗为美的齐国宫庭舞蹈,都充分反映了齐国舞蹈的艺术成就,并呈现出鲜明的地域特色,特别是由丰富内容和独特形式构成的"尽善尽美"的齐国《韶》乐舞,不仅是先秦时期舞蹈的巅峰之作,并被历代作为宫廷乐舞的典范,影响中国舞蹈创新与实践长达2000多年,成为具有独特形态和神韵的东方舞蹈艺术中的经典之作,而且对丰富和发展我国及世界舞蹈艺术也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读过《红楼梦》的人都知道书中有个“马道婆”。靠着装神弄鬼骗取钱财,传说这是曹雪芹根据一个真实的故事写成的。据说曹雪芹在京西香山键锐营写《红楼梦》时,营子里有个外号叫“马大仙”的妇人,本名马二秀,年幼时父母双亡,17岁上跟着一个道士到西山的云霞观里当了道姑。可她吃不了出家人  相似文献   

4.
舞蹈家杨丽萍是白族人。白族人对舞蹈的感觉与生俱来,他们经常用舞蹈的形式来表达对大自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热爱。在杨丽萍看来,“舞蹈是我抒发自身情感的一种手段”,她甚至说,“别人跳的是舞,我跳的是命。”这样的生命舞者自然不肯被个性之外的东西所束缚。  相似文献   

5.
舞蹈家杨丽萍是白族人。白族人对舞蹈的感觉与生俱来,他们经常用舞蹈的形式来表达对大自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热爱。在杨丽萍看来,“舞蹈是我抒发自身情感的一种手段”,她甚至说,“别人跳的是舞,我跳的是命。”这样的生命舞者自然不肯被个性之外的东西所束缚。  相似文献   

6.
正屠呦呦出生于1930年,是屠家唯一的女孩。开堂坐诊的父亲摘引《诗经》"呦呦鹿鸣,食野之苹",为家中小妹取名"呦呦",意为鹿鸣之声。寄托了父母对她的美好期待。受父亲影响,屠呦呦从小就喜欢翻看医书。屠家楼顶有个摆满各类古典医书的小阁间,这里是屠呦呦童年时的阅览室:《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千金方》《四部医典》《本草纲目》《温热论》  相似文献   

7.
李卓 《中国宗教》2018,(4):68-69
佛教舞蹈是指以佛教寺院为中心而发展起来舞蹈,或者是源自于佛教、带有佛教文化色彩的舞蹈,主要以供养佛菩萨或者弘扬佛教为目的,正所谓“巧把音声作佛事”。佛教舞蹈本源于印度古俗,是所谓的“舞祭”,在古印度佛教的无遮大会上通常也有乐舞。佛典中有很多关于舞蹈的记载。比如《妙法莲华经》云:“香花伎乐,常以供养。”  相似文献   

8.
冷清秋是张恨水先生笔下极具代表意义的女性形象,她既具有中国传统女性的优秀道德品格,又有强烈的现代女性意识。她不仅是《金粉世家》的女主人公,也是张先生众多小说女主人公的缩影,更是那个时代知识女性的代表。她的悲惨命运,揭示了当时中国的社会现实,更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社会和人生的无奈之情。  相似文献   

9.
3岁时,她进入一所幼儿舞蹈学校,6岁时出演歌舞片《起立欢呼》,大获成功。随后一年中,她相继出演了《新群芳大会》《小安琪》等多部影片。1935年,年仅7岁的她就获得了第7届奥斯卡特别金像奖,成为有史以来获得奥斯卡奖的第一个孩子。  相似文献   

10.
凡夫 《天风》2009,(9):62-62
第六期《天风》在“媒体扫描”一栏中有一篇题为《忧心:乐于助人成‘另类’》的文章,读后很受启发。尤其是编者写的一段“随感”,觉得很有见地。的确是这样,我们不能让这个社会失去诚心和爱而变得越来越冷漠,我们需要付出真善美,去融化假丑恶。既然那些人知道在教堂里能够获得更多一点的爱心,那就让我们这些基督徒凭着自己的力量去证明这一点吧!  相似文献   

11.
<正>"美人舞如莲花旋,世人有眼应未见。"岑参的这句诗将一个舞者的美,舞者的苦描述殆尽。当人们坐在台下静静欣赏台上舞者优美身姿时,可曾想过她们的付出究竟是隐忍了多少的泪水与辛苦,而这些只为她们的一个梦,一个理想----舞蹈。二十多年前,年幼的她与舞蹈结缘,多年后她又以《盅碗筷》一举夺得2013年"华夏杯"华人舞蹈大赛一等奖,成为一个真正用优美舞姿书写生命的灵魂舞者。在中国民族舞的大幕下,她  相似文献   

12.
突然之间,姚晨红了,从荧屏、银幕红到了舞台。如果说《武林外传》让她小荷才露尖尖角,那么《潜伏》则使她姹紫嫣红满园春。这位在自我审美上还比较自卑的女演员,已然成为公众欣然接受的“大嘴美女”,还被粉丝亲切地称为“中国版菜莉亚·罗伯茨”。  相似文献   

13.
晚上,看《非常6+1》,一个选手深深吸引了我。她并不漂亮,矮个子,大脸庞,肤色偏黑;她的工作也不是很好,在陶然亭公园做清洁工兼导游;她唱的歌也不是特别好,甚至舞蹈动作有些生硬。奇怪的是,几个表演者里面,我比较喜欢她;更奇怪的是,观众们也把票投给了她。她成为当晚的“非常明星”。她叫单明明。  相似文献   

14.
宋锐 《思维与智慧》2006,(12):57-57
女儿已经读到了研究生,一次,她突然提起我家的文字游戏。原来暑假期间,一家三口晚饭后往往闲聊一阵。一天,妻子自吹她起码认识8000个汉字。我不信,要知道,《新华字典》也就是8000多个汉字。我决定考考她,  相似文献   

15.
海昏侯墓出土的《论语》有《知道》篇,其中的"王道之昜昜",可对应传世本《礼记》"王道易易"。经考证,今本《礼记》的"易易"应该是"昜昜"的形近而讹,当以"昜昜"为古本,"昜昜"读为"荡荡"。  相似文献   

16.
《天风》2014,(4):43-43
苏珊大妈现在很忙。2009年她参加“英国达人秀”,以歌剧《悲惨世界》中的一曲《我曾有梦》一鸣惊人,并最终夺得亚军,一夜爆红。此后她不停录制专辑,接受访谈,去各地巡回演出,拥有一大群铁杆粉丝。她用美妙的歌声触摸人们的心灵,成为众人眼中的草根明星。然而她的人生并非一帆风顺。  相似文献   

17.
最近公布的《中央及北京市报纸科技报道科普宣传情况统计》结果,引起了业内人士的忧虑。黄天祥、王学锋在《科技报道及科普宣传的现状不容乐观》这篇文章中,列举了该项目对《人民日报》、《北京日报》、《北京晚报》、《京华时报》、《新京报》等十几家中央和北京市报纸,进行调查的一些发人深思的数据和信息。一、无论是北京地区的都市报,还是中央级报纸,其科技新闻在全部新闻总量中的比例都明显偏低,平均值为3%~4%。其中比例最低的都市报,如《新京报》仅占2.05%;中央级报纸,如《工人日报》仅为1.6%。而同期监测的美国《纽约时报》、《今日…  相似文献   

18.
马连良女弟子李玉书,自从在哈尔滨投师马门,深得马连良器重和精心栽培。几年后,她对“马派”的戏无戏不演,颇有其师神韵。有一次,她在哈尔滨演出《群英会》“孔明借箭”一场,唱到、“鲁子敬在舟中浑身战抖”那一句名唱时,也许是那天嗓音格外痛快,也许是激情难抑,比“马派”的唱法多拉了几板,把鲁肃的内心紧张,表达得淋漓尽致,赢得了观众的热烈掌声。然而散戏后,  相似文献   

19.
龚武 《管子学刊》2016,(2):13-17
学界奉行宋代以来的"管书非管著"论,使得今本《管子》各种正式出版物均仅署校注者或译者之名,而不署"管仲撰"。早于西汉初年,著名政治家贾谊即作《新书》,以"管子曰"引用《管子》原文,全书共4次,均存于今本《管子》相关篇目。贾谊不仅阅读、效法管子,其"《管子》体"著述《新书》具有承前启后的典型性和代表性。今本《管子》虽成书于刘向编修,但其文本主干为管仲撰,而管书最早可上推到姜齐桓公时代或稍后,至少应在"田氏代姜"之前。《新书》与《韩非子》《史记》及《管子》构成密切的互文关系,从而形成管仲是《管子》主要"责任者"或"著者"的系列证据链,证伪了宋代以来的"管书非管著"论。  相似文献   

20.
通过分析"逌"在文献中的用法以及《保训》篇有关文句的上下文文义,可知《保训》中的"逌"应读为"迪",意思是至。"逌"的这种用法常见于《尚书》。另外,《尚书.金縢》"兹攸俟"的"攸"在上海图书馆藏日本写本八行本里写作"逌"。从上下文文义来看,《金縢》的"攸"也应该读为"迪",训为至。《保训》的"其有所逌矣"和《金縢》篇的"兹攸俟"都是在叙述一种主观判断的结果,说的都是天命的降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