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文人参与绘画后,注重笔墨表现中传达出画家的精神个性,从而愈发将绘画表现转向了灵动有生气力量这一表现品格。这一特点从宋代起由文人画家的大力倡导,到元代经过文人画家的实践发展,以元四家为楷模,致使明清画家愈发认同于这种既表现物象,又体现出笔墨独特精神的表现品格。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绘画历史上,水墨写意人物画不如花鸟和山水画发展快、成就高,追其原因,与当时的历史条件和画风密切相关.尤其是在元代,社会动荡不安的局势和对文人的轻视,影响、束缚了画家们的创造精神.  相似文献   

3.
张风交游考     
张风(?-1662)是明末清初金陵画坛重要的遗民画家,又擅长诗文、书法、篆刻等,是典型的文人画家。清初周亮工在《读画录》和《印人传》中对张风均有记载,但记载过于简略,对于研究张风的诗文成就和绘画成就、绘画思想等皆有不足。通过相关文集中的记载以及张风在绘画作品上的题款来梳理张风的交际圈和出游事迹,探讨张风对待绘画的态度,作为明遗民如何与当时的社会相融,以及如何在绘画中表达对明王朝的哀思之情。  相似文献   

4.
徐悲鸿无疑是迄今为止对我国的绘画事业影响最为深远的艺术家之一,他的写实主义绘画主张影响了几代人.徐悲鸿更注重美术教育,认为画家的画作仅仅是其本人的成绩,却谈不上成就,只有培养出众多的画家,甚至超越教育者自身成就的画家,才是真正的对整个美术教育事业的发展有大的贡献.他同时认为,教书育人重要的是要因材施教,使学生在自身素养的基础上,走出自己的道路来.  相似文献   

5.
董源是我国五代南唐画家,在明代董其昌的"南北宗"论里,董源及他的画风成了南宗真正意义上的鼻祖,故在我国画论和绘画史上的地位极高。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宋元被人如此重视的一位画家却在五代和宋代初期的画学著作中,不见记载。直到北宋中期,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才给予注意。后经北宋著名文人、画家米芾在他的著作中,对董源"平淡天真""一片江南"的画风大为赞扬。这样,董源的"一片江南"画风才成为后来文人绘画的范式。将沈括、米芾等人为何将董源"一片江南"的画风作为士夫画的典型图式为切入口,一探宋代士人阶层的文化趣味,厘清其背后的北宋社会与文化观念的转变。  相似文献   

6.
活动于明清之际的山水画家龚贤是位具有独创性的画家,他中晚年时所形成的沉抑深秀.浑厚苍润的画风,他在山水画作品、绘画理念上体现出的对"出人头地的丘壑"的追求,都对我们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王华沙 《美与时代》2004,(10):22-23
李公麟是继唐代吴道子后在人物画上另一位有更大成就和影响的画家,也是宋代文人士大夫画家中的代表人物.李公麟,字伯时,号龙眠居士,生于宋仁宗皇佑元年(1049).他的家庭原来是南唐李氏的较为疏远的一派,是一个大族.父亲名虚一,曾经做过大理寺丞.虚一喜欢收藏书法名画,李公麟从小在家庭里受到熏染,看到许多好作品,为后来的艺术成就打下了基础.他"从仕三十余年,未尝一日忘山林",一生主要从事书画活动.  相似文献   

8.
元代是中国第一个由少数民族统治中央政府的王朝,也是民族融合的特殊时期。人们在心理上很难接受汉族沦落在蒙古族的统治之下,因此,民族压迫与民族反抗充斥着整个社会,元代文人画家身处乱世之中,身份低微,借绘画来宣泄他们悲愤和不满的情绪,表达主观意趣,把幻想中不合实际的要求体现在绘画创作中,并达到自我反思的效果。元代文人画家们在绘画领域反俗尚雅,发挥个性自由与想象,改变了传统的作风,把民族审美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成为元代美术成就的集中体现,并对整个中国美术史的发展起到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工笔人物画自产生以来,在绘画本体美学特征上就一直弱于绘画的伦理美学特征。从晋唐至宋朝,绘画创作的功能由侧重于政教、宗教宣传转向了侧重于个体或群体的玩赏娱悦,艺术形象则渐渐地成为形神兼备、物我交融的个性化创作。文人画家李公麟是北宋人物画向精致文雅演变的关键人物,他的白描人物画的出现正是对人物画的新阐释。  相似文献   

10.
任伯年是我国近代绘画史上一位杰出的全才画家,在"四任"中成就最为突出,是海上画派的纲领性人物。其花鸟画甚为突出,形成了兼工带写,笔墨明快,赋色典雅的风格。今天的我们更应该珍惜他所留下的艺术精品,加以消化和吸收。  相似文献   

11.
熊瑛 《美与时代》2005,(7):27-29
中国传统绘画理论对画中气韵的重视远远超过了对技巧的关注,这种审美观念始终影响着中国绘画的发展.在历代画论尤其是宋代以来文人画论中,保存着大量有关学养与气韵关系的论断,可见文人画家们在追求气韵生动的道路上达成了共识--提高画家韵学养是达致气韵生动的唯一途径.  相似文献   

12.
田力  赵岚 《中国道教》2012,(4):33-37
20世纪大画家张大千是当代中国最耀眼的艺术家之一,以卓越的艺术成就和传奇的人生经历屹立于中西画坛。他的作品忠实地继承了中国传统绘画技法与审美追求,并在此基础上开创了泼墨、泼彩的新技法,开拓了中国画的意境、风格。张大千是一个视野开阔、知识全面、传统功力深厚的画家,他自身的艺术修养与美学素养是其取得卓越成就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许多人以新文人画理论支持者或“精神领袖”来定义陈绶祥,却忽略了他作为一名中国画家的身份。他与其他新文人画家一样用自己的笔墨语言对“中国绘画的现代性形态”展开积极探索。他的作品沿袭着海派的绘画风格,并有独特的自我表现方式,形成了“明艳磅礴”的风格面貌。陈绶祥新文人画表现风格的形成并非一日之功,而是经历多次的探索。陈绶祥自少年时期在家乡学习花鸟画,而后在中年时期的生活环境、师承的影响下,绘画风格从“岭南”转向“民间”,最终走向了新文人画。结合陈绶祥的生平经历,阐述其新文人画绘画艺术中牡丹意象的形成与演变过程,并对牡丹意象的寓意加以分析,探索其背后的文化意蕴与情感表达。  相似文献   

14.
奥诺莱·维克多·杜米埃(Honor e Vietorin Daumior)于1808年2月生于法国南部城市马赛.父亲是一个玻璃匠,却喜爱诗歌创作是法国最早的工人诗人之一.为了在诗歌上取得更大成就,杜米埃的父亲带领妻儿于1841年举家迁往巴黎.但他的愿望并没有实现因为他的诗并不为人注意,一家人的生活也陷入贫困.十二岁的杜米埃不得不出去工作以补贴家用.他开始在一个法院执事家里当差,后又在书店里做店员.年轻的杜米埃却十分热爱艺术,他不顾父母的劝阻,跟随画家略诺瓦学习绘画随后又在石版画画家拉梅里处学习石版画技法后在瑞士画院练习人体写生,这就是他学习绘画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5.
苏东坡是后世文人的典范,是古代绘画中常见的题材,近现代画家张大千十分地仰慕苏东坡,曾多次以他为题材进行创作。文章以张大千绘画作品中的苏轼形象为切入点,把它与张大千的绘画风格、人生阅历、师承关系、创作思想和当时的社会现状等结合在一起,于细小之处洞察个体及时代的变化,探究其背后所蕴涵的人生追求和美学理想,以对这位大师有更加全面系统的了解。  相似文献   

16.
塞尚是后印象主义的代表画家,出生于法国南部城市埃克斯的普罗旺斯,后期塞尚来到法国巴黎学习绘画。由于在绘画创作的过程中塞尚的风格逐渐与印象主义者分离,塞尚的绘画逐渐脱离印象主义的流派,他忠于自己的绘画创作方式并取得了相应的艺术成就。塞尚的绘画强调艺术的纯粹性,重视绘画的形式构成,塞尚作品中一直保持着一种冷静、平衡、结实的感觉,塞尚专注于对明暗、体积及空间关系的研究。他的绘画中所体现出的立体主义的倾向更是为之后立体派的形成提供了充分的条件,同时他的绘画也成为了构成形式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  相似文献   

17.
历史上有许多文人具有社会人与自然人的双重人格,做官时心里向往隐居,隐居时又向往官场,王蒙就是具有这种复杂心态的画家。当社会稳定时,他就下山混迹于达官贵人之间,一有了风吹草动,他又上山隐居。王蒙在山水画中成就最突出的是他创造了解索皴法和繁体密笔山水画风,对文人画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弘仁(渐江和尚)是明末清初的杰出画家,其山水画代表了当时绘画的最高成就.时世的艰难、个性的独特和经历的坎坷,造就了他独特的平面线性艺术风格.弘仁所建立起的这种绘画风格,不仅将新安画派的走势推到极致,同时也反映了弘仁在心境上已经达到了平和沉稳的境界.  相似文献   

19.
张迪 《美与时代》2023,(7):78-80
中国山水画延绵数千年,经久不衰,黄宾虹作为中国绘画史上的重要代表人物,既是一位笔墨功力超群的文人学者型的大家,也是一位承前启后的山水画大师。黄宾虹山水画技艺高超,笔墨厚重,格调高雅,意境高深,达到了画家一生追求的“浑厚华滋”的至高境界,他的画作蕴含着鲜明的艺术特色,对现当代画家产生了深远影响。简要介绍黄宾虹的生平,论述黄宾虹山水画的艺术特色,并探讨黄宾虹山水画对近当代画坛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刘立光 《美与时代》2007,(10):52-54
唐伯虎的绘画在明代美术史上是很有名气的,他的书法秾丽秀雅,有他独到的成就.唐伯虎少年英才,个性鲜明,科场案被牵连后,以卖画为生,文人气质与卖画谋生相交杂,表现出雅俗共赏的面貌.在书法作品中,怀才不遇的狂放心态,显露了唐寅书法的婉媚劲力的个性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