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国人常说行万里路 ,读万卷书。这话看似平常 ,实则大有深意。行路总要有“问路”的时候 ,而读书总蕴含“爱智”的追求。后者在西方常为“哲学”的称谓 ,前者更趋向中国思想的“问道”的主旨。“问道”免不了走出家门 ,“爱智”岂能离开书斋。这就是本短文名称之所由来 :走出“哲学门”捕捉问题 ,走进“哲学门”反思加工。下面 ,结合我近年读过的一些书和对某些问题的思考 ,谈点看法。不当之处 ,亟望赐教。1 很难设想没有康有为、梁启超、洪秀全、孙中山的开路先躯 ,能有胡适的“哲学门”的课程设置和《中国哲学史大纲》的诞生。康、梁“…  相似文献   

2.
“公共关系”这一新名词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潮流进入我国大地的。八十年代起“公关”这一名词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我国的报刊杂志上。近年来,我国对公共关系学的学习、培训和应用一直呈方兴未艾之势。1988年国家教委决定把《公共关系学》作为一门课程正式列入普通高等学校的行政管理、工业经济、企业管理、旅游经济、市场营销和广告学等专业的教学计划中。现在公共关系在我国不仅作为一门职业,而且作为一门新  相似文献   

3.
刘福智 《美与时代》2006,1(1):22-25
艺术和科学各有其个性,又有着共性。“鉴赏美学”课程则是从审美的角度探讨艺术和科学,展示人类两大文化领域的共同美。这是一门崭新的美学课程,也是一门崭新的美育和素质教育课程。不过,它既不属于探讨美的原理和规律美学,也不属于诸如技术美学、工程美学、建筑美学之类的实用美学,可将其定位于对艺术美与科学美进行比较和鉴赏的一种推陈出新的美学学科。  相似文献   

4.
从"非典"看公共健康的意义--访丹尼尔·维克勒教授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肖巍 《哲学动态》2003,(7):40-42
丹尼尔·维克勒 (DanielWikler) ,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 ;世界卫生组织第一位“伦理官员” ;国际生命伦理学会第二任会长 ;中国社会科学院应用伦理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主要从事生命伦理学研究 ,近期研究集中于人口健康问题 ,包括资源分配与全球公共健康等。主要著作有《哲学与健康政策研究》、《从机遇到选择 :基因学与公正》等。问 :公共健康研究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答 :首先我们要讨论公共健康的目的是什么。许多人一谈这一题目就想到如“非典”这样的传染病 ,还有水的清洁等问题 ,这些固然是重要的 ,但我认为更重要的是…  相似文献   

5.
试论自然哲学的学科建设吴国盛1自然哲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有着漫长的历史,但在我国当今的学术界,自然哲学并未被当作一门学科对待。原因很复杂。我国的近代科学事业本来起步很晚,关于自然哲学的专门研究更少,谈不上形成一门学科。1956年制定的我国第一个科学发展规划将“数学和自然科学中的哲学问题”(简称自然科学哲学问题)作为一项纳入其中,标志着这方面的问题已构成了一个学术领域,需要专门研究,但它毕竟只是一些“问题”,不太象是一门学科。后来,“自然科学哲学问题”被冠以“自然辩证法”的名称,名称一变,本来是一个问题域,现在倒象是一门学科,结果在规划书上写道,自然辩证法是介于哲学和自然科学之间的一门学科。就这样,自然哲学问题、科学哲学问题在“自然辩证法”名下得以研究讨论。80年代以来,从“自然辩证法”名下独立出了一大批分支学科,其中包括“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技术哲学”和“技术社会学’等,但“自然哲学”始终没有独立出来。这并不是说没有人研究自然哲学的问题,相反,在自然辩证法界,研究自然哲学问题的人占相当大的比例。自然哲学未作为一个独立学科的主要原因是,研究者们只研究自然科学中的自然观“问题”,不把它当成“哲学”来研  相似文献   

6.
为了使表达更加准确,此处的研究标题应读作:“无限定的交往共同体的先验语言-游戏是社会科学所以可能的前提。”借助这一标题,我希望从一开始就指明两个论点: 1.与现今处于统治地位的“科学逻辑”不同,我的意见是,任何哲学上的科学论都必须回答康德所谓科学之可能性和有效性的先验前提问题。 2.与那些墨守正统康德主义的人们不同,我主张,解答康德所提问题在今天不会导致返回到康  相似文献   

7.
1.明晰优先于深度? 亲爱的朋友们,我今天的讲题是哲学性的,我相信你们象我一样都是哲学之友。但是,什么是哲学呢?有多少哲学家就有多少回答。我的回答是,当你坚持不懈地问“为何?”、“怎样?”和“你的意思是什么?”,并因而获得比任何现存科学都更为深入的结果时,这样的问题就是哲学性的。例如,你问“什么时间了?”,这就导致“什么是时间?”的问题。心理学研究感觉到的时间,即绵延感觉,物理学则根据空间来定义时间。但是还有心理时间和物理时间之间的关系的问题,它们不属于这两门学科,而且根本不属于科学领域。简言之,哲学问题的领域,就是坚持不断的提问所引致的领域。让我把本讲中的某一结论予先说  相似文献   

8.
自从我在1964年初版的《道德问题论集》,经过“十年内乱”的厄运,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东风,于1980年初获得增订再版以后,又已经三年多了。在这三年多的时间中,我们伟大祖国的面貌,在重病之后,已经向健康发展的方向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其中也包括对于伦理学和马克思主义道德科学的研究、宣传的社会地位空前提高。这门学科,现在已经由冷门变成了热门。大、中、小学几乎都已设置了这方面的课程,报刊上登载有关这方面的文章也日益增多起来;  相似文献   

9.
何祚庥院士发表在《青少年科学博览》上的《我不 赞成青少年练气功》一文(以下简称“何祚庥一文”) 中,提到的理论物理所“由于练法轮功精神失常”的学 生正是我的一名研究生。为了保护患者,我在这里将 他的真实姓名隐去。 我的这名学生在理论物理所期间,因为修炼法轮 功,“诱发”了“精神分裂症”(医生的诊断语言),他只  相似文献   

10.
科学与技术研究和社会科学哲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与技术研究(Science & Technology Studies简称STS)领域的发展,常常被认为是转向经验研究纲领的相对主义的哲学敏锐性所取得的一个胜利。对那些根据政治考虑思想问题的人而言,这可以视为一种“进步”时期,但在现实中情况要混乱得多。在本文第一部分,我将以自英帝国主义晚期以来为人所熟知的遏制政治和美国冷战科学政策  相似文献   

11.
设定人类学是一门科学根据哈里斯所说 ,博厄斯 以很简明的方式表述这个论题 :“人类学是一门科学 ,而科学是历史”。[1] 马林诺夫斯基 则寻求一种关于文化的科学的定义。在他死后发表的一部题为《科学的文化理论》的文本中 ,[2 ] 他为人文学者提供了一种关于“科学”的最低限度的定义 ,从而使科学得以有别于抽象思想和常识。“科学的论述不同于常识的表述 ,首先 ,在于一位某门科学的学者会以一种学术上合规则、有条理的方式 ,很为深入地扩展考察的完整性与精密性 ;其次 ,在于经过科学训练的心智 ,会将问题的探究循着和问题相关的思路推进 ,…  相似文献   

12.
有一首诗名为《替代》。诗中写道:“不是同你一起行走,我要与你一起爬行。不是同你进行交谈,我将寻找与你沟通的途径。不是让你与世隔绝,我将与你一起历险。不是只注意你不能做什么,我将用爱去奖励你能做的事。不是为你感到忧伤,我将永远尊重你。”这首诗传达的主要思想——对孩子生命的尊重,强烈地敲击着我的心灵。我是一个孤独症孩子的母亲。想想自己在更多的时候,是在要求孩子与“我”同行,而不是站在他现有的起跑线上与他一同“爬行”;更多的时候,是在要求孩子与我交流,而不是设法与他沟通;更多的时候,是在要求孩子不要在公众场合“失态”,而不是放下我的自尊帮他适应这个社会;更多的时候,是在指责孩子的过失,而不是用爱激励他发挥出最大的潜能;更多的时候,是在将自己的委屈、焦虑、无奈、绝望、狂躁、自卑等不良情  相似文献   

13.
我将从我所喜爱的哲学的一般性解释开始。也就是说,我将要对我所理解的分析哲学的本性作出说明,并且同时还要实践这种哲学。当然,“哲学”这样一个大名称并不总是在一切时候都仅仅意谓着完全相同的东西。就是在现在,它也并不是对每一个人都意谓着一个并且同一个东西。这一点可以用许多方式来说明。奇怪的是,通过英语诗歌也能够对此作出说明。“philosophy”(哲学)这个词在英语诗歌中的出现并不是非常频繁。〔与其它的词,例如“love”(爱)以及“death”(死)相比,它出现的次数要少得多。〕但是,有的时候它的确出现了。在密尔顿的假面剧《科玛斯》(Comus)中,一个角色说道:“神圣的哲学是多么迷人呵!”  相似文献   

14.
论高师公共心理学课堂教改的四条基本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余文森 《心理学报》1993,26(4):102-107
高师公共心理学是为了实现高师培养合格中学教师的目标而开设的一门重要的教育专业课程。当前这门课程的教学改革已引起广泛的关注。本文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提出高师公共心理学课堂教学改革的以下四条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5.
身边的心理疗法──爱情医学与健康长寿广西医科大学一附院(南宁530001)戴霞广西中医学院陶昌华“爱情医学”是研究人类心理与生理,即爱情与人体健康的科学,这是一门属于身心健康的科学。这是由英国医学家唐纳森首先创立,遂引起了各国医学家、心理学家和社会学...  相似文献   

16.
试谈什么是形而上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提起形而上学,人们自然会想到两点:一是《周易》中的“形而上者谓之道”这句话;另一便是亚里士多德以及他的metaphysics。我们通常用“形而上学”这个术语来翻译metaphysics。那么,亚里士多德的metaphysics与“形而上者谓之道”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呢?究竟什么是“形而上学”呢?这便是本文要回答的问题。一、存在的本体与“是”、“道”亚里士多德没有直接用过“形而上学”这个词。但是,他主张一种第一哲学,认为“如果除了自然所形成的物质之外再也没有物体的话,自然科学应该是第一科学,但是,如果有一个不动的物体,这门科学应该是首先的,应…  相似文献   

17.
我是一九八二年开始给政治系本科生开《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原理》课的。在开课的初期学生对学习这门课程还是有兴趣的,热情也很高。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对这门课却比较冷漠了。经了解他们的意见主要有两条:一是认为重复的内容多而新知识少;二是大道理多而能解决的实际问题少。这“两多”、“两少”就影响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经仔细研究我认为他们的意见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原理》(以下简称伦理课)课,是师范院校在高年级开设的必修课,是在其他专业必修课基本都已开完的情况下开设的。特别是近两年来学校里又普遍的开设了《共产主义思想品德教育》课,伦理课的内容有一大半在这门课程中  相似文献   

18.
心情一低落就担心是“抑郁症”;又气又恨不能平静的时候就怀疑自己得了“躁狂症”;不喜欢读书就归结为“阅读障碍”;算错报销单就自卑是“数字恐惧症”……现在,越来越多的白领喜欢用心理学来分析自己的日常行为.但是对这门科学的一知半解,使他们习惯将一切负面情绪定义为“心理疾病”.然后要么自卑消沉,要么盲目治疗,心理学专家将这种庸人自扰的情形称为“心理疑病症”,它是压力作用下紧张情绪的一种畸形释放的表现。  相似文献   

19.
人-文化-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将力求简明概括地说明我们对人、文化和价值问题的观点。首先谈一下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人的概念。众所周知,一系列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都在研究人,但无论是它们中的哪一门,或者它们的总和,都不能回答“什么是人?”的问题。这些科学中的每一门研究的是人的这个或那个方面,但人并非其诸方面  相似文献   

20.
休谟提出了从“是”到“应当”何以可能的问题,但并没有否定人们道德判断和道德哲学作为一门精神科学而得以建立的可能性.相反,他孜孜以求的目标恰恰是要以同情原则为基础,并辅之以旁观者与效用原则来弥合“是”与“应当”之间的断裂,从而建立一门科学的道德学说.20世纪情感主义者对这一问题的“发挥”显然是休谟本人始料未及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