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少年网络道德失范问题是网络时代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本文厘清了网络道德的相关概念,总结了当前青少年网络道德失范的主要表现,剖析了导致网络道德失范的多种因素,积极探索了解决青少年伦理道德失范问题的对策,以促进其健康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2.
网络的普及与青少年道德问题的爆发存在着必然关联,但所谓青少年网络"道德失范"问题,其实是无"范"可循,其症结不在网络普及,不在教育,也不在网络的监控和管理的不完善等方面,而是属于整个现代社会的一个基本问题,需要对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3.
班杜拉的三元交互学习理论从心理学的角度有效地解释了行为发生机制,道出了人思想与行动的社会基础。从这一理论我们可以看到道德失范行为发生的必然性:人所遭遇的社会环境,人自身的认知,人自己的行为三者的交互作用决定了他们在社会中的道德表现,三者的现实处境及相互作用导致了现今道德失范行为的彰显,所以那些认为道德失范行为可以通过教化予以消除的观点是有失偏颇的,我们不能因为道德失范现象的反复出现或严重化就过度谴责道德教育和管理。  相似文献   

4.
青少年网络道德与其网络亲社会行为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马晓辉  雷雳 《心理科学》2011,34(2):423-428
青少年是互联网的最大用户群体,他们的网络道德和亲社会行为表现值得关注。该研究使用问卷法探讨了447名中学生网络道德和网络亲社会行为的特点及其之间的关系,发现:青少年的网络道德较积极;青少年在网络环境中表现的亲社会行为类型由高到低依次为:紧急型、利他型、情绪型、匿名型、依从型、公开型,其网络亲社会行为水平较高;青少年的网络亲社会行为水平随年级升高而下降;网络道德认知和网络道德情感对网络亲社会行为有正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5.
绿色消费具有道德属性, 消费者既有可能是为了建构道德身份, 实现自我保护或自我提升(自我导向), 也有可能是源于内在的道德信念, 实现对环境的关心(环境导向)。基于身份建构的绿色消费会导致行为不稳定、甚至撒谎和盗窃等, 其心理机制是道德自我调节; 基于环境关心的绿色消费则与之相反, 它植根于更广泛的道德联想网络, 与节俭、自我控制等紧密相关, 道德认同机制在其中发挥作用。那么, 究竟是身份建构还是环境关心呢?在阐述调节因素基础上, 我们构建了基于个体生活方式的绿色消费模型, 从个体差异的视角回答了该问题。未来研究需要从理论和实践上进一步展开。  相似文献   

6.
青少年网络道德与其网络偏差行为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晓辉  雷雳 《心理学报》2010,42(10):988-997
青少年已经成为中国互联网的最大用户群体,他们在使用互联网中表现出的偏差行为与道德的关系值得关注。该研究使用问卷法探讨了496名青少年的网络道德特点与网络偏差行为表现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青少年的网络道德表现较积极,网络道德认知、情感和意向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2)青少年的网络偏差行为不算严重,但男生的网络过激行为和网络色情行为显著多于女生,且网络过激行为随着年级升高而减少:其中网络攻击性、易怒、敌意和冲突水平都随着年级的增长而呈下降趋势;(4)青少年的网络道德认知和意向对网络偏差行为有反向预测作用,网络道德情感不能预测其网络偏差行为表现。网络道德越积极,表现出来的网络偏差行为越少。  相似文献   

7.
班杜拉的三元交互学习理论从心理学的角度有效地解释了行为发生机制,道出了人思想与行动的社会基础。从这一理论我们可以看到道德失范行为发生的必然性:人所遭遇的社会环境,人自身的认知,人自己的行为三者的交互作用决定了他们在社会中的道德表现,三者的现实处境及相互作用导致了现今道德失范行为的彰显,所以那些认为道德失范行为可以通过教化予以消除的观点是有失偏颇的,我们不能因为道德失范现象的反复出现或严重化就过度谴责道德教育和管理。  相似文献   

8.
迅速崛起的网络社会改变了网民的行为方式,极易引发新的道德风险和网络道德失范行为。我国网民的网络道德情感主要包括网络责任感、网络羞耻感、网络正义感、网络移情四种基本道德情感。其中,网络移情包括网络认知移情和网络情感移情两个维度,网络羞耻感包括侵权羞耻、虚假羞耻和暴力羞耻三个维度,网络责任感涵盖网络他人责任感、网络自我控制力及网络自我责任感三个维度,网络正义感包括鄙视非正义和伸张正义两个维度。通过对533名网民进行问卷测试,检验相关指标适合度,网络道德情感量表呈现出较好信度和效度,能够为我国网民的网络道德情感与网络行为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简论“道德失范”范畴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论述了作为伦理范畴的“道德失范”产生的原因及其内在本质属性,从理论上区分了“常态下的道德失范”与“转型期中的道德失范”两种类型,指出“道德失范”是社会发展中一种正常的现象,既要看到其消极的一面,更要看到它在社会新价值体系或意义系统的形成和更替中体现的积极性的一面  相似文献   

10.
马云驰 《伦理学研究》2007,(3):38-41,67
人们总以为匿名特别是网络的匿名性使得身份难于辨认,容易产生不道德行为;同时现代社会的流动性也使得原有的道德监督机制难于发挥作用,也容易使人们产生偏离行为,所以匿名和流动性皆不会产生道德需求和形成道德秩序。但本文经分析发现,现代社会不可避免的匿名与流动性同样能产生对道德的需求并最终有利于整个社会道德秩序的形成,特别是在匿名与流动性的间接作用下,同时也在网络的直接作用下,构建了社会前所未有的公共空间,形成了民主、道德等社会文明发展所必不可少的公共观念。  相似文献   

11.
民族道德的产生大致经历了人类道德的真空——前人类社会的道德失范;民族道德的雏型——氏族道德;氏族道德向民族道德过渡的桥梁——部落道德;民族道德的形成——民族道德等几个阶段。在人类民族道德史上,氏族道德是起点,部落道德是中间环节,民族道德是基于氏族道德和部落道德而生发出来的。抑或说,民族道德是踩着氏族道德和部落道德的肩膀而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12.
国外道德社会学研究述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源远流长的道德研究早已突显寻找确定性的价值指向,E.迪尔凯姆承继着自孔多塞经孔德和古雷利开辟的实证主义的、道德统计的方法论传统,借鉴了威廉·冯特的研究,建构了道德社会学的理论与方法论,使道德社会学真正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迪尔凯姆之后,道德社会学方面的专题研究方兴未艾,主要集中于社会秩序的价值基础、道德失范、道德社会化、价值观、社会信任以及后现代道德的社会学定位等方面.另外,苏联及东欧国家的道德社会学研究也取得了一些成就,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社会的道德状况的总体趋势是,道德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已取得巨大进步,但同时也承受着一些失德败德行为所带来的阵痛.道德领域的突出问题是:道德整体功能的弱化和道德地位的边缘化;道德权威的下降和道德相对主义的泛滥;道德问题的集中爆发和道德失范现象的剧增;道德底线屡屡失守与道德冷漠引发社会愤恨.然而,道德领域的突出问题并没有演变成为社会整体性的道德危机,道德危机只是在社会的个别领域客观存在且具有特定的价值性.导致突出道德问题产生的深层原因是:市场经济制度的变迁对道德带来双重影响;社会交往形态的变化冲击了道德发挥作用的方式;科学技术发展一定程度上加剧了道德风险的衍生;社会管理的滞后助长了道德问题的滋长和蔓延.  相似文献   

14.
刘秀芬同志主编的《政治道德实现论——领导干部政治道德失范及对策研究》(红旗出版社出版)一书,重点研究的是领导干部政治道德失范的问题。这是一本勇于面对现实的政德建设的力作,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践意义。 我国正处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深化改革和加快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人们的生活方式、就业方式、思维方  相似文献   

15.
在当代社会,不论东方还是西方,人们都普遍地面临道德缺失或感觉到道德的危机,如道德取向紊乱、道德评价失范以及各种非道德主义现象随处可见。如果我们将现实伦理生活中存在的种种尴尬问题,仅仅归结为封建遗毒和资本主义思想的影响,那么难免失之简单,也是缺少理性的分析,甚至可以说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认识态度。因为在事实上,社  相似文献   

16.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古代伦理学说形成的时期,《管子》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的流派,提出了德法并行、“国之四维”和“道德定而民有轨”等诸多观点,其核心就是从巩固政权的角度来强调道德的重要作用。现今,我国公务员的行政道德建设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公务员行政道德失范现象依旧十分严重。公务员的道德失范既与其所处的社会环境有关,也与其自身的道德修养有关。《管子》中关于道德教化的一些论述对当今公务员行政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7.
论网络道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社会的崛起和发展深刻地改变着现实社会,也产生了所谓“网络道德问题”。网络本身的工具性、虚拟性特征是产生网络道德问题的客观原因。网络道德的核心是网民利益,基本原则是资源共享。而智慧、克制和爱心,则是网络道德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8.
网络道德问题的产生与蔓延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并成为伦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一些学者从各自的视角和立场出发,对网络道德及其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和研究,并提出了各自的观点和意见,主要集中在网络道德的含义与特点,网络道德与现实道德的关系,网络道德的危机与困境,网络道德原则与规范,网络道德与网络伦理学等方面。综述这些方面的研究成果和观点、目的在于引起人们对网络道德的更多的关注和更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网络道德建设初探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加强网络道德建设是当前社会发展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本文在分析网络道德问题的特点及其原因的基础上 ,从人性尊重、社会和谐以及网络的技术特点出发 ,提出了网络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 ,并阐述了当前网络道德建设的主要环节  相似文献   

20.
由特定情境诱发的道德情绪与后续的道德干预行为关系密切;而面对不同人际身份的违规者,当事人的道德情绪感受可能差异较大。本研究以大学生为被试探究不同道德情境中道德情绪和道德干预倾向之间的关系,以及违规者人际身份在其中的作用。结果发现:(1)相比不道德程度低的情境,在不道德程度高的情境中被试感受到更多内疚、羞耻和愤怒等道德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