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急性心理性应激诱发的神经内分泌反应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心理性应激源分别通过下丘脑-脑垂体-肾上腺轴(hypothalamus–pituitary–adrenal axis,HPAA)和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轴(sympathetic-adrenal medulla axis)诱发神经内分泌反应。唾液皮质醇被认为是检测急性心理性应激所诱发的HPA轴反应的稳定指标。以特里尔社会应激测试(Trier Social Stress Test,TSST)及其变式作为应激源, 以HPA轴的反应作为应激指标, 影响个体在急性心理性应激情境中发生特异性神经内分泌反应的因素主要包括人口统计学、环境和应激频率三大方面, 未来应加强急性心理性应激所诱发的神经内分泌反应的纵向研究。  相似文献   

2.
A 型行为的反应特征是时间匆忙感和竞争、敌意。研究证明,具有 A 型行为特征的人,其生理机能也有相应的变化,例如血液胆固醇、三酸甘油酯和血压水平偏高;同时据推测,A 型行为者由于其特殊的行为类型,往往会进食较多的含胆固醇食物,吸较多的烟,以及缺少体力活动等。这样,A 型行为类型除了本身是一种冠心病危险因素外,还间接地使其它冠心病危险因素增多,故又被称为冠心病倾向行为(coronary—prone  相似文献   

3.
性格是疾病的一个危险因素吗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性格是一个人稳定的心理特征的体现 ,性格与主要由先天遗传因素决定的“气质”有所不同 ,性格既存在先天性遗传的因素 ,又存在后天性的影响 ,而且后天的教育和环境因素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 ,因此性格又是可以转变的 ,这一观点表明性格与血型两者的含义不能混同 ,我国学者反对由血型决定性格的观点。目前已知的性格类型主要有A、B、C、D四种类型。1 A和B型性格1 1 A型性格195 9年由旧金山的Friedman及其助手正式提出了一种假设 ,认为具有快节奏、急脾气、好冲动 ,以及好胜心过强行为类型的人 ,容易发生冠心病 ,他称之为A型…  相似文献   

4.
从应激的生化反应谈A型行为与心身疾病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应激的生化机制这一角度出发 ,融合吸收了近期内最具权威性的资料论述了A型行为与心身疾病的关系。认为A型行为者易发生应激 ,应激引起情绪的较大波动 ,强烈的情绪波动激活垂体———肾上腺皮质轴 ,同时交感———肾上腺髓质轴持续兴奋 ,两种作用会在体内引起不适当的激素环境而抑制免疫系统功能 ,降低人体防御效能。神经生理、神经内分泌和免疫三种机能相互联系在行为特点导致心身疾病的过程中起着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5.
心血管疾病与A型性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Rsenman 与Friedman 指出,A型性格与心血管疾病发生有关以来,20多年来的大量研究肯定了这种关系;近年来,对这个问题也出现一些不同的看法,如新南威尔士大学的Ray 与A 型性格测试问卷法的倡导人Jenkins 在A 型性格的定义上展开了学术争论;W.H.O 的心血管疾病官员Strasser,在回顾70年代心血管疾病病因研究时指出,A 型性格作为冠心病发病因素的报道在美国是正确的,在其它国家不一定  相似文献   

6.
A型——B型性格,或简单地称为A型性格。严格来讲,这个名字也是不确切的,因为这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分类学。与其把人区分到A和B两种类型,不如用一个连续体来理解这个概念,这个连续体的一端是A型者,另一端是B型者。  相似文献   

7.
正负性情绪的神经内分泌和免疫反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宏宇  林文娟 《心理科学》2005,28(4):926-928
本文回顾了正性和负性情绪对人体神经内分泌和免疫功能的作用以及有关的影响因素。研究显示正性和负性情绪会造成不同的神经内分泌和免疫功能变化,个体的人格特征和遗传因素都与这些变化相关,而正性情绪可以明显消除负性情绪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现代医学正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重视过去一度被忽略的心理社会发病因素的探讨。1959年Friedman 等首先提出A 型行为(TypeA Behavior)好发CHD~(**)以来,经过近20年的临床与实验室的研究,在1977年国际心肺与血液病学会上确认A 型行为是CHD 的一个独立的易患因素。具有A 型行为(性格)的人一般具有外向的各种特点,B 型的性格则相反。本文结合不同性格类型CHD 患者的症状,脉象与舌象,对CHD 患者的性格类型与中医辩证的相关性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前不久,某建筑公司的总裁在会议上突然冠心病发作去世。这位总裁年轻有为,个性极强,有着极大的抱负和强烈的竞争意识。平时说话很大声音,做事紧张、急躁,走路、说话都是急匆匆的。而且比较固执,说话常常有挑衅性、攻击性,好冲动,结果在会议的激烈争辨中导致冠心病发作。 这位总裁是典型的A型性格的人。为什么A型性格的人易患冠心病呢?因为人的性格就是人的行为方  相似文献   

10.
肿瘤的心理神经免疫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心理神经免疫学是研究行为、神经内分泌和免疫过程的一门交叉学科,近年来在心理社会因素与肿瘤的关系及其机制的研究中发挥出其独特的作用。目前已证明心理社会因素可以通过改变免疾系统来影响肿瘤的发生和发展,而神经内分泌系统参与了其中的信息传递和调节作用。本文就肿瘤的心理神经免疫学研究的新进展予以介绍。  相似文献   

11.
自从Rosenman 与Friedman 指出A 型性格与冠心病相关以来,20多年来大量研究肯定了这种关系,但A 型性格与血管性头痛及血液流变学相关性的研究,迄今国内外未见报道,本文将A 型性格与血管性头痛关系及A 型性格与血液流变学对比分析,做一尝试,现报告如下:方法一、病人组:取100例,男28例、女72例,男女之比1∶2.5,年龄17~56岁,其中21~30岁占38%,本组病例均符合以下诊断依据:1.头痛为周期性反  相似文献   

12.
自尊型性格的人。症状:高傲自大,惟我独尊,个人英雄主义强,好为人师,名利观念重,性格急躁,易于发怒,专横跋扈,独断专行。这种性格的人,易患心、脑血管方面的病,如高血压、冠心病、脑血栓和胃溃疡、肝脾肿大等症,对健康危害极大。处方:多读书。因为读书可以放宽眼界,开阔胸怀,移情易性,加强修养,就能帮助你正确认识与评价自我,通过与书中的“巨人”交谈对话,可以将自我的要强、好胜、傲慢的个性转化为内在的竞争  相似文献   

13.
A型与非A型行为者低应激时血浆皮质醇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淮  梅仁彪 《心理科学》1993,16(1):50-52
应激(stress)研究是心身医学的核心课题。Eysenck(1975)从理论上指出人类应激反应的产生是建立在人格差异和紧张性刺激类型的基础上。Friedman(1975)与Class(1980)及Keren(1986)等在研究中发现“A 型行为类型”(Type A behaviorpattern)的被试,在紧张性刺激条件下有更强的生理生化反应。A 型行为类型的特征是急燥、争强好胜、怀有戒心或敌意、醉心于工作、做事效率较高、常有时间紧迫感等。B 型行为类型则与此相反。研究表明,A 型行为对冠心病的致病与致命的危险  相似文献   

14.
在汉语成语中,“非A非B”式的成语为数不少。例如:“不上不下”、“无往不胜”、“不破不立”、“非亲非故”“无踪无影”等等。这种成语,虽然语言形式相同,但由于“非A”与“非B”联系的方式各异,却表现出不同的逻辑特征。归纳起来,“非A”与“非B”的联系大体有三种类型:联合型、双重否定型、条件型。一、联合型“非A非B”的联合型指的是“非A”与“非B”之间具有并列关系,二者同时存在,柏当于联言命题,可用“「A(?)」B”表示。例如:“不上不下”——“不上且不下”,“非亲非故”——“非亲并且非故”,“无声无息”——“无声并且  相似文献   

15.
细胞因子和抑郁症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心理神经免疫学领域,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神经和免疫之间存在双向交流通路,免疫系统可能在一些心理精神障碍中具有重要作用。“抑郁症的细胞因子假说”认为细胞因子作为神经调质,可能在抑郁症的病因和病理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这个假说得到了很多证据的支持。而在动物身上应用前炎性细胞因子也能够引起与人类抑郁症行为症状非常类似的“病态行为”。研究认为外周细胞因子通过信号传导进入脑内与中枢产生的细胞因子共同作用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和5-羟色胺系统,从而导致抑郁症。细胞因子的中枢效应可以解释很多抑郁症状,“抑郁症的细胞因子假说”为探讨抑郁症状的机制和治疗抑郁症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6.
本期“临床决策研究”栏目由陶贵周等撰写的“从冠心病主要危险因素的流行特点谈医学模式的转变”通过大量的数据资料,对冠心病危险因素的流行特点及危害、危险因素的控制情况、干预冠心病危险因素效益评估及医疗经济学与冠心病的预防进行了论述。作者指出,冠心病是由遗传、环境和不良生活习惯等多因素综合所致,在冠心病的诸多危险因素中,吸烟、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糖尿病和肥胖等被认为是最重要的,而这些主要危险因素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因此,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策略来降低乃至消除引起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是最基础、最重要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2型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 ,但它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 ,通常认为它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有关。最近越来越多研究表明性激素变化常常会引起胰岛素抵抗 ,是 2型糖尿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临床治疗表明 ,性激素这个复杂的系统背后充满着诸多有待认识的问题。因此需要从哲学的高度分析性激素变化与 2型糖尿病的发病的复杂矛盾 ,以便更好地使用性激素替代治疗 ,并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正确的思维入口。1 系统的稳定性是动态相对的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按一定结构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统一的有机整体。系统具有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A型行为与冠心病关系的认识论问题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A型行为与冠心病的关系,目前存在着两种对立的观点,一种为肯定的观点,认为A型行为与冠心病有必然联系,甚至是其“倾向个性”或其“易患行为模式”,这类观点较为普遍;另一种为否定的观点,认为将A型行为与冠心病联在一起的简单模型是不适宜的。对此对立的两种观点及其争论,本文作者从认识论角度,在三个方面进行了讨论、分析,认为结论性的定论必须有普遍性一般性意义,而肯定性的观点是犯了把个别现象当作普遍现象的逻辑错误。最后,作者就A型行为与冠心病的关系,提出了假设,供同道们参考、讨论。  相似文献   

19.
肾上腺偶发瘤临床并非罕见,大多数〈3cm肾上腺偶发瘤是良性无功能性的肿瘤,但必须结合内分泌检查、影像学检查及同位素扫描,以排除有无内分泌功能及是否为恶性。对无内分泌功能亢进或直径〈3cm且无恶性征象的肾上腺偶发瘤患者可定期随访。后腹腔镜手术不是合理的选择。  相似文献   

20.
程一智  吴寅  李红 《心理科学进展》2019,27(6):1044-1057
心理学、神经科学和行为经济学中许多研究一致认为, 人的行为由双重学习系统控制, 分别是反射性系统和反思性系统。前者是自动化的习惯系统, 反应快速, 不需要消耗认知资源, 后者是反应较为缓慢的认知系统, 需要消耗更多认知资源, 但也更加灵活, 可以有效应对外界环境的变化。这两种学习系统并行存在而又相互竞争, 共同影响人的心理和行为。究竟是哪种学习系统对人的特定行为起着主导作用, 又有哪些因素导致该系统对行为的支配, 是近年来普遍受到关注的问题。过去研究者们采用导航学习、概率分类学习或工具性学习及其计算模型, 从行为和大脑层面探讨双重学习系统在急性和慢性应激下的变化。通过回顾和分析这些研究, 我们总结出应激导致个体向习惯行为转变的生理机制, 即去甲肾上腺素和糖皮质激素在杏仁核的参与下与受体结合协同作用于双系统相关的脑区, 并从该角度出发重新梳理和解释毒品成瘾的形成。未来需要重点关注个体基因差异与应激影响学习的关系, 并采用多种研究手段以更好地揭示其背后的神经和内分泌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