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草根"一词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使用,"草根"的词义不断扩展,人们对其词义的使用也不尽相同,因此探寻其词源、词义很有必要."草根"词源、词义的发展经过了一个从国外到港台再到大陆的演变历程.它是个借词,在词源、词义上都富于当代意味,是一个处于"文化焦点"中的词汇.除了本义外,它还有两个基本义:一是指"底层";二是指"平民"或"平民的".  相似文献   

2.
目前医学上尚难认定"癌症村"中的"癌症一污染"关系.但在现实中,"癌症村"作为社会事实已经存在并持续影响了村民的生活.对所选浙江、江西、广东四个"癌症村"进行实地调查,并结合自然科学的研究成果,讨论村民对"癌症"、污染及"癌症一污染"关系的认识及健康风险应对.虽然村民对外源性污染敏锐感知、对癌症高发极度担忧和敏感,但村民对"癌症一污染"关系的认识受外部认识的影响比较大,处于认知"连续谱"的两极之间.政府及相关部门难于在短期内消除因污染而致的健康风险,所以应对健康风险已是村民日常生活中的紧迫实践.他们尝试通过消除污染源、迁离污染源、改变水源、改变食物来源等办法规避健康风险.在风险应对过程中,经济因素影响其环境行动的强度及策略,也衍生出其它社会行动.更进一步,村民的风险应对往往嵌于乡村宗族势力、地方"绅权"及"单位制"遗存等社会结构中.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帕金斯的神经智力、经验智力和反省智力理论出发,详细阐述了他的真智力理论,并探讨了这三者之间相互强化、相互补偿的协作关系.同时还对真智力理论进行了基本的评价.  相似文献   

4.
郝宁  吴庆麟 《心理科学》2008,31(3):654-657
个体获得某领域杰出能力(专长)并非由其智力简单决定.一方面,智力测验无法预测个体未来成就以及"SOC、智力、专长三角关系理论"的提出,似乎表明智力与专长获得无关;另一方面,"特质联合体中介理论"和"模块能力与综合能力中介理论"则说明智力与专长间存在复杂中介机制.专长的获得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个体一生发展的历程中,智力对专长获得并不具有显著的决定性.  相似文献   

5.
"仁"是早期儒家学说中的重要范畴.这一范畴既表明了儒家所理解并推崇的最高德性,又界定了儒家所主张的人们生活中普遍适用的行为规范.在儒家学者看来,如果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能够自觉地坚持"由仁义行",其结果则可为"行仁义".换言之,一个人若能够具备由"仁"这一范畴所表达的美好德性,实践由"仁"这一范畴所界定的伦理规范,其行为就会是道德的行为,亦即能获取自己圆满的人生价值.在儒家学说中,这种以"仁"范畴表达和论释的人的美德与行为规范及二者统一的伦理思想,值得我们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借鉴与思考.因为人的德性与人的德行统一,德性是德行的基础,具备良好的德性,可导引行为的道德;坚持德行,则可以完善和彰显人的美德,正是今天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倡导与追求的伦理意识.而这样的伦理意识早已蕴含在儒家以"仁"范畴为中心建构起来的仁学系统之中.  相似文献   

6.
朗西埃在《无知的教师:智力解放五讲》里面提出"所有智力都是平等的"这一箴言,但他实际论证的不是所有智力皆平等的一面,而是其假设的一些性质。朗西埃以理论与真实始终矛盾为线索,揭示了现代社会建构中的智力钝化、愚化问题,澄清了智力与意志的不同性质,还把它们与另一个核心问题即"自由"问题结合在一起。这些工作澄明"教育"在本原上的意义,是重拾对理性人性的信心,去相信任何个人的知性能力。但我们也知道,所有人智力皆平等的主张或是一种形而上学的论断,或是对平等政治的献身,或是一种革新理念、新的教学方法。我们都不能简单和绝对地将之定位。  相似文献   

7.
特瑞尔·卡弗(Terrell Carver)是国际著名的马克思恩格斯学者,<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订版(MEGA2)编委会委员.他改变传统考察顺序,独树一帜地提出"恩格斯一马克思问题",将恩格斯置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第一位,主张通过解读恩格斯来理解马克思.他声称反对"一致论"和"对立论",确立了自己的"差异论"立场,即在承认马克思与恩格斯有一致之处的同时努力寻找并指出他们的具体差异.  相似文献   

8.
历史上的每一种公正观,都有它的核心价值指向,它们构成了公正思想的价值维度,引导着社会的基本治理方向和利益分配方式.中国社会的公正观经历了一个从"平均"到"公正"的发展过程.长期以来,它是以平均主义为核心价值取向而展开的,并因此而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社会.面对当今中国日趋扩大的利益分配差距,一种以公平正义为价值指向的公正观应运而生.公平正义的公正观是具有现实合理性和价值优越性的新型公正观.  相似文献   

9.
<画语录一画章第一>云:"法于何立?立于一画.一画者.众有之本,万象之根."从表现手段看,"一画"不仅仅是中国画技法中所谓的以线造型进行勾勒的一笔而是能够体现"众有之本,万象之根"的总体要求是能够在最高层面体现出中国画美学意蕴的具体而又抽象的表现方法与手段.  相似文献   

10.
儒家没有新的,然而儒学是常新的.儒家的复兴在于儒学的重建.儒学的当代重建必须在当代的"生活-存在"的思想视域中进行,才能顺应当代的生活、而避免原教旨主义.这就需要对儒学史进行一种新的认识,为此,本文提出一种新的"儒学三期"说.  相似文献   

11.
对于《荀子?强国》篇"子发辞赏"的案例,学者们最直观的看法就是认为楚王对子发立功的"奖赏"只是一种道德意义上的褒奖和激励,子发自然可以推辞;而荀子对子发的批评则立足于作为国家治理的分配原则,两者的着眼点并不相同,因而荀子对子发辞赏的批评被认为是对"辞让"德行的批评.但是,荀子显然没有在一般意义上反对"辞让"的德行,他所理解的楚王的"奖赏"固然有道德的意义,然而更是治国的原则和法令,关乎"应得"的分配公正问题.审如是,子发接不接受奖赏已经不是单纯个人的道德意愿问题,而是涉及赏贤使能的"应得"原则能否落实,涉及先王所制定的分配制度能否发挥作用的重大问题.作为原则和法令的奖赏,子发没有推辞的理由.  相似文献   

12.
姜守明 《学海》2008,(3):206-208
战后以来,国际关系史研究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中美关系史研究更是学者们的兴趣所在.在中美关系发展的特点和规律问题上,中外学术界提出了许多看法,诸如"友好论"、"敌对论"、"钟摆论"等,都有一定的道理.由于复杂的历史原因和国际背景,其实中美关系从来就不是一种简单的双边关系,因而无法用"友好"、"敌对"、"钟摆"等词汇加以概括.可以说,20世纪的中美关系起步艰难而过程曲折,两国走向友好交往的历程极其艰辛,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应归咎于冷战年代美国所采取的对华遏制战略.  相似文献   

13.
严羽的"妙悟"其实是一种情感之悟;"吟咏情性"其实就是要求把人心中最真挚的情感表现出来,达到心灵的自由;而"兴趣"是诗人内心的情感体验."吟咏情性"和"兴趣"是诗歌的两个特征,它们两者被严羽用"妙悟"精辟地概括了出来,通过分析"吟咏情性","兴趣"两者与"妙悟"的关系,就可了解情感在"妙悟"中具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4.
"浩然之气"是孟子的一个重要概念,而如何理解"浩然之气"也一直是孟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由于<孟子·公孙丑上>在"浩然之气"的一段文字前,又提到"夫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所以学者往往用"体之充"之气来理解"浩然之气",或未对二者做出明确区别.  相似文献   

15.
蔺学才 《美与时代》2007,(11):125-126
<荒原>是现代英美诗歌的一个里程碑,是象征主义文学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它的作者托马斯·斯特恩·艾略特1888年生于美国,后加入英国国籍,1965年去世.<荒原>通过物欲的故事,借助充满欲望与绝望的矛盾意象,如"荒原"、"岩石"、"枯井"等,以及由它们构成的一幅幅衰败的画面,以现实和幻想有机结合的形式,揭示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西方社会无法掩饰的精神的荒芜.枯萎的精神荒原--庸俗丑恶、虽生犹死的人们--灵魂复活的希望,作为一条主线贯穿全诗阴冷朦胧的画面,深刻表现了物欲横流、精神堕落、道德沦丧和万物萧瑟的西方世界.  相似文献   

16.
"神思"可以超越时空与常理的限制,无限无碍,以心为眼.它不仅仅是从一粒沙子上见出世界,从一滴水中把握大海,而更重要的是从一粒沙子、一滴海水中创造出另一个神奇的令人惊叹的世界.  相似文献   

17.
杨天保 《孔子研究》2011,(3):95-105
北宋庆历新政之后,王安石的学术思想出现了"由外入内"的突变.此中突破,自见高妙:一是自觉舍弃了唐代韩愈"由文及道"的学路之后,王安石发凡汉代扬雄的"性论",催生了新的"性情合一说";又"以<玄>准<易>",将"扬氏易学"成功标榜为"孟学"的正宗嫡传,为自己下一步的"入孟",找到了合理的"拐点".二是创见性地解构传统的"...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古典诗学中,儒家文化的代表人物孔子曾提出"山水比德"说.孔子在<论语.雍也>一文中有"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的说法.  相似文献   

19.
先秦易学的"神明"概念与荀子的"神明"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神明"是<易传>关键概念之一,亦在先秦两汉思想范畴中被广泛使用.各家"神明"概念都与"天地"有关,并涉及天地自然造化之过程,古代"神明"不是作为某种祭祀对象而存在,也不表示神祇和鬼神的意义.笔者搜集归纳有关先秦两汉"神明"之资料,发现"神明"一词之用意牵涉天地万物之"德"概念.古人认为,天地万物之死生运行皆源自"德",皆由神明之安排,但"神明"并不具备造物主身份,而是天地合德概念."神明之德"被视为万物造化的原因,若以两个字来表达"神明"的本质,则应是"生机"一词.郭店<太一>阐明了"神明"体现天地的相辅,于是"神明"的作用即是天地之间的媒介、气化主宰者,故为"生机".荀子的"神明"观念,保留天地观的出发点,但同时集中于微观宇宙——"人"的核心概念.荀子对"神明"的定义近于黄老学派,既将"神明"视为"道"的唯一产物,又看作知"道"的唯一依据.只是黄老学派以神明论及天地观,而苟子藉此来探讨儒家的"君子养心"之议题.荀子之外,养生学派也将"心"视为"神明出"的器官,然而养生学派的观点是在表达"神明"是人中的"生机",而荀子藉此"神明"观,来探讨认识论的伦理问题.荀子的神明观,被宋明理学所继承.  相似文献   

20.
周鼎 《美与时代》2007,(7):45-47
"设计是空"与"色即是空"既有区别也有内在的联系.环境艺术设计及其手绘设计草图是对空间亦即"色即是空"的一种视觉思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