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明贤 《学海》2005,3(3):123-128
伯林将自古希腊以来的西方悲剧理论移植到政治哲学领域中,目的是要进一步阐明其自由主义理论。他从三方面论述了其悲剧观:首先他批判了理性主义悲剧观;其次他依据价值多元论,分析了悲剧的产生根源;最后他认为,不重视启蒙运动敌人的观点也是产生悲剧的根源。文章最后一部分指出,伯林认为悲剧无法超越。与亚里士多德、黑格尔、叔本华及马克思等人的悲剧观相比,伯林的悲剧观是独特的。  相似文献   

2.
一、叔本华悲剧观 对于悲剧,叔本华给予它很高的地位.他认为,无论从效果巨大方面看,或是从写作困难方面看,悲剧都要算作文艺的最高峰[1].基于其哲学思想,他提出了造成悲剧的三种原因.第一种是因为某一剧中人异乎寻常的,发挥尽致的恶毒;第二种则是由于盲目的命运,也即是偶然或错误所造成.  相似文献   

3.
<麦克白>这部作品我曾经对照着朱生豪的翻译看了原著,从中深刻感受到了莎士比亚这位戏剧和语言大师运用语言的魅力,同时也深深折服于朱生豪在翻译上的艺术造诣.戏剧的语言是夸张的,但也是具有魅力的.而电影作品又是另外一种感受.  相似文献   

4.
国外工作倦怠观的理论探索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唐昕辉  李君春  耿文秀 《心理科学》2005,28(5):1185-1187
目前对工作倦怠的研究主要从社会——文化——历史、生态学、精神分析、行为主义、存在主义等视角来展开的,它们虽各有侧重,但概括来说,这些研究都把重心放在倦息发生的原因、各种症状及其过程的研究上,而对其发生的内在的生理、心理机制涉及甚少,在未来的研究中,应逐步加强这方面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鲁迅对爱罗先珂童话的译介不仅发自内心与作者的共鸣,而且也折射出译者的艺术个性和时代潮流,同时也体现了他“以儿童为本位”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尹彬  武晓睿  连榕 《心理学报》2020,52(11):1278-1287
我国当下的学习观以渐进性学习为主。研究尝试提出“整合性学习”的学习观, 以40只SD大鼠为被试,采用2(学习方式:整合/渐进)×2(性别:雄/雌)组间设计,运用14单元组合T迷宫进行五阶段的动物行为建模。结果显示,1)学习错误次数上,整合少于渐进、雄性少于雌性;2)整合较渐进学习效果的迁移性更好;3)各组皆出现对第一段原正确路径的固着。由此得出:整合性学习更长效,习得的知识具有整体性、组块化、范畴化的可迁移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为探索社区居民及社区骨干的社区和谐观,在13个社区对24名受访者进行深度访谈。立足社区心理学中国化的视角,对27万字访谈文本进行主题分析发现:(1)社区和谐可划分为安定式和谐、融洽式和谐、共赢式和谐三种形态,三者层层递进,分别反映了大众对“不吵不闹”的良好社区秩序、“仁慈友爱”的良好社区氛围和“蓬勃发展”的良好社区局面的理解和期盼;(2)社区和谐的成因包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把握,其结果可以从时程(长期/短期)和场域(全局/局部)两个角度归纳。总之,当代社区和谐观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并具有时代的特色。  相似文献   

8.
爱的悲剧     
“砰”!随着一声惊心的枪响,代表正义和良知的子弹结束了小A年轻而又罪恶的生命。 枪声的背后是一个惊醒人的故事—— 5年前,小A读高三的时候,结识了比他小几岁的初中女孩小B。说不清到底先发端于谁,反正两个  相似文献   

9.
金鱼的悲剧     
这是一个混浊的池塘,池塘里生活着许多泥鳅、青蛙,还有一条美丽的金鱼。每天,泥鳅、青蛙在池塘里欢快地游戏,它们把这里当作天堂。而金鱼却整天无精打采的,她认为这个池塘的水又浑又脏,玷污了自己美丽的外衣,她也从来不屑与泥鳅、青蛙为伴,她总觉得它们的身体太脏,不配和自己在一起。金鱼最大的梦想就是有朝一日能够离开这个池塘,游到一条清澈的小河里,因为只有在那里,她的美丽才会得到展示。  相似文献   

10.
鲈鳗的悲剧     
正鲈鳗是一种生活在淡水里的鱼类,体态呈圆柱形,皮很厚,鱼鳞细软到肉眼几乎无法辨认。它身上能分泌出大量的黏液,从而保证自己身体的湿润,这样就可以在陆地上做短距离的迁移或捕食。鲈鳗的主要食物是小鱼、小虾、水生昆虫,有时也捕食蟹、蛙、蛇及河边的嫩笋、青草等。鲈鳗的营养价值极高,被人称为水中人参,捕捉鲈鳗的人自然很多,却极难捉到它。因  相似文献   

11.
蜗牛的悲剧     
蜗牛最近十分郁闷。 就是因为它非常慢的爬行速度——爬行比赛它总是最后一名。“这个丑可不能丢上一辈子吧!”蜗牛哭丧着脸自言自语,“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我该怎么办才能改变呢?”  相似文献   

12.
赖和与鲁迅     
刘红林 《学海》2003,3(5):167-171
赖和被称为“台湾的鲁迅” ,是因为赖和与鲁迅有许多共同的东西。首先在于他对鲁迅自觉的选择 ,更重要的是他在创作上对鲁迅的学习与借鉴 ,并且有自己的开拓。然而 ,赖和毕竟生活在日本殖民统治下的台湾 ,特殊的历史文化背景和地域环境 ,使他的思想观念及文学活动 ,都有不同于鲁迅的诸多因素  相似文献   

13.
鲁迅与佛教     
鲁迅并非佛教徒,但他与佛教却曾有过一段极不平常的渊源。他是头生子,却身材矮小,体弱多病。父母怕养他不大,便按照绍兴民间的习俗,把他抱到住家附近的长庆寺,寄名于住持和尚龙祖法师。龙祖法师为他取法名“长庚”,并赠送银八卦一个,  相似文献   

14.
今年是鲁迅诞辰一百周年。鲁迅对中国思想文化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在文艺、哲学、政治、历史、教育、伦理、宗教和自然科学等各个领域都有相当深广的造诣和研究。本文主要从鲁迅的著作中所反映出来的哲学思想,按其发展的时间顺序略作评介。  相似文献   

15.
鲁迅与佛教     
一个人对某一事物或某些事物发生兴趣,有时甚至很浓厚,总是有一定缘故的。鲁迅对佛教产生兴趣,也不能例外。借用佛家的话来说,鲁迅与佛教发生关系,是有“因缘”的,然而这“因缘”却一直未能引起人们的关注。治文学者,对佛学多所隔膜,治佛学者,又多对文学留意无多,这就使鲁迅与佛教的关系长时间不曾被人们加以应有的全面的考察。拙文试图在此方面作些尝试和努力。一鲁迅对佛教的接触是很早的,但开始研究佛学。则主要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前的一段时间内,至一九一四年而达到顶峰。查《鲁迅日记》  相似文献   

16.
鲁迅的世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它老了,完全失去往日的威风,它也累了,犹如一个远途归来者,力不从心倒在地上。  相似文献   

17.
鲁迅的佛缘     
鲁迅(公元1881-1936年)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翻译家和新文学运动的奠基人。他是一位博学多才的作家,一生研究的范围非常广泛,涉及文史哲、天文、地理、医学等各个领域。对于佛教,鲁迅也有很深的研究,他不仅购买和阅读了大量的佛教经典,而且他的思想和创作都受到了佛教思想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8.
鲁迅对于儒家封建礼教的态度与道家道教对于儒家封建礼教的态度,多多少少有互相一致的地方,即都是抱着批判的态度,其结论也都是认为儒家的封建礼教会导致"人吃人",只是时代背景不同,各自的立场和观点各有不同.  相似文献   

19.
一、玄妙观之最在苏州众多道观中 ,玄妙观以历史悠久 ,规模宏传而著称。玄妙观蕴藏的文化瑰宝 ,极富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宋代建筑代表三清殿、艺术珍宝老子像碑、石刻艺术杰作石栏杆等文物 ,为玄妙观之精华 ,件件光彩照人。(一 )全国现存最大的宋代殿宇———玄妙观三清殿三清殿是玄妙观整体建筑群中的主要殿堂 ,整座建筑结构完整 ,庄严雄伟 ,体现了以其为核心的建筑群体。据载三清殿与玄妙观创立相始末。现存的三清殿主体建筑重建于南宋淳熙六年 (1179) ,为当时提刑赵伯重新设计 ,进呈孝宗 ,并御书赐额“金阙寥阳宝殿”。元至元十八年 (…  相似文献   

20.
这是一场畸恋,也是一个悲剧。一个已婚青年男子竟与一个老妪保持了长达10年的两性关系。当事情败露后,老妪拒绝再与青年男子来往,青年男子竟投毒杀人,最终也葬送了自己。这名男子名叫朱命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