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杜威通过"经验重置"确立"经验"概念的核心地位而实现美学的实用主义转向,到"语言替代"的分析美学和游走于"语言和经验之间"的"新-分析实用主义"美学,再到呼唤"经验"回归的"身体美学",实用主义美学完成了以"经验、语言与身体之间的转换"为主题线索的变奏。然而,"经验与语言的非此即彼式选择"模式,却把这种变奏置入了新的困境,进而阻断了其未来可能。而当代实用主义"作为一种经验的语言"的诠释构想,则因为让经验的时间性真正体现为语言实践的历史化而为超越"语言与经验的对立预设"提供了一种可能路径,并因此昭示了其未来面向。  相似文献   

2.
作者在本文中梳理了当代实用主义史,通过把实用主义区分为语言实用主义和身体实用主义,指出舒斯特曼在目前身体实用主义中所处的地位。他通过研究舒斯特曼的实用主义关学,在参照实用主义整体视野的前提下,得出了舒斯特曼的实用主义是对古典实用主义者,特别是杜威等人的经验概念的继承和发展的思想。他认为,舒斯特曼的实用主义美学,着意强调身体美学之“经验”的基础地位,他的实用主义是把经验和实践中的至善论相结合的身体实用主义。  相似文献   

3.
舒斯特曼由分析美学转向实用主义美学的宗旨就在于,让关学发挥对日常生活的指导价值,让身体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中心。因此,实用主义美学关注身体的目的在于(1)是身体而非理性与语言是我们通达源初世界的途径,通过改善和提高身体意识达到对世界的本真性了解;(2)纠正人们在对待身体现象上偏向外在表面的矫饰行为,而主张建立身心合一的新身体观;(3)反对把身心分离为手段一工具的二元论思想,而主张建立手段与目的相互依寓的身心一体的身体观,重视身体在人类行为中的基础性价值;(4)反对身体的禁欲主义主张,从身体出发对于身体合理性欲望予以充分肯定。舒斯特曼建立身体美学的目的就在于,恢复鲍姆嘉登遗漏的“身体”,重置了“身体”作为美学学科的本体性地位。此外,本文勘比了这一身体关学思想与中国古典身体美学异同及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4.
19世纪末20世纪初,实用主义哲学因更符合后工业革命时代诉求的观念,逐渐于欧美诸国间流行起来。追求事物实用的工具价值逐渐成为一种普遍的价值观,维也纳分离派亦在艺术理念上呈现出明显的务实倾向。文章从实用主义美学的角度,分别从装饰风格、通俗化倾向和身体美学三个方面分析维也纳分离派的艺术。  相似文献   

5.
随着美国实用主义美学家舒斯特曼的身体美学传入中国,为我国美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身体美学成为学界的研究热点和新兴领域。它提倡我们关注身体和身心的和谐统一,这也为理论研究与实证主义的结合以及跨学科的交互研究打开了一扇窗。以身体美学理论指导着演奏艺术实践,可让演奏者更好地理解"身"、"心"、"琴"三位一体的契合,做到"身随心动,乐随身生",不断提高演奏水平,满足人们日益提升的审美需求。要想成为一名高水准的演奏家,"身心如一"、"人琴合一"则是其毕生追求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6.
正时间:2014年4月26日下午16:00—18:00地点:北京燕山大酒店咖啡厅人物:理查德·舒斯特曼(Richard Shusterman,美国亚特兰大大学教授)理查德·舒斯特曼,是美国新实用主义哲学和美学的代表人物,也是活跃在当今国际学术界的知名学者。他首倡的"身体美学"进入中国之后,自2004年以来引发了国内的"身体美学热",至今已经十年。2014年年初,舒斯特曼教授的著作《表面与深度:批判与文化的辩证法》(以下简称《表面与深度》)中  相似文献   

7.
杜威不仅是享誉国际的著名的实用主义哲学家,也是一位出色的教育家,他一生著述颇丰,其代表著作《艺术即经验》中涉及很多有关美学的论述。在美学方面,杜威不满于传统的主客二分美学观念,并从实用主义哲学出发,推崇"艺术即经验"的美学理念,认为"一个经验"是美的经验的根源。杜威曾来华讲学,并且经由中国学者对杜威哲学思想进行了身体力行的推广,使他的实用主义美学思想在中国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墨家思想以"兼爱"与"利人"为核心,以技术、工艺和逻辑作为其立学基础,与同时期的儒家思想相比,更为注重实用主义性,对于审美相对重视不够,这就导致对于墨家美学方面的研究较为欠缺,但墨家其实通过实用主义为主的方式体现了"利人"的"技术美"和"兼爱"的"人性美"特点。墨家通过"兼爱"与"利人"表现出的美学特征,对于丰富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王国维先生《人间词话》"境界"说美学是一种主体论身体美学或身体主体性文艺美学理论。其基本特点在于,审美活动、审美感受、感觉是身体主体性的一种切身性的形式时空、生命时空的"不隔""真切感"身体感感受、感觉。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和"能感之"与"能写之"就是一种身体主体性建构的体现。在主体论身体美学、或身体主体性美学的审美活动过程中,身体主体会产生一系列身体感感受、感觉:"境界"("意境""气象")"不隔""真切""工"(即"美")"爱"。因此,王国维的身体主体性美学才是"可信"而又"可爱"的生命美学。从主体论身体美学或者说身体主体性美学的学术视野上讲,20世纪以来的中国现代美学,除了王国维先生的"境界"说美学以外,没有一个美学家的美学理论能够真正深入到如此深的生命境界。因此,未来中国当代美学研究的基本方向就是两个"回到"与两个"转向":回到鲍姆嘉通,回到王国维。转向"身体现象学"、转向"默会致知论"的后批判实践哲学和思维现象学。  相似文献   

10.
正2018年7月23日,浙江大学亚太休闲教育研究中心、深圳大学身体美学研究所、湖北理工学院华中休闲文化研究中心、九江学院等共同主办了第四届"中国休闲哲学论坛暨身体美学专题会议"。与会学者们在这个丰盈的文化空间聚集,探讨身体与休闲、生态、日常生活的关系。论坛围绕"从学科定位到研究范式""探究身体美学与休闲美学及其他学科关系""勘探传统文化中的身体美学思想""敞开超越西方身体美学的可能路径"四个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11.
自20世纪末理查德·舒斯特曼明确提出"身体美学"概念之后,在众多学者——特别是我国美学学者的努力下,长期统治美学阵地的主体性美学即灵魂美学有被彻底动摇的迹象。王晓华教授出版的三部身体美学专著,引起了国内以至国际美学界的普遍关注和兴趣,俨然形成了一个"身体美学热"。同时,也有人对身体美学的合法性提出异议和质疑。对此,身体美学家有必要为身体美学的合法性做进一步的辩护。依据现代人生哲学及其精神青春期理论所提出的"生理青春期"早于"精神青春期"即"身先于心"的观念,明确指出,身体,才是真正的"主体",所谓"灵魂主体"的说法实际上是对"身体主体"的一个僭越。"身先于心"的事实,是身体美学得以成立的终极根据和合法性来源。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70-80年代,中国美学界出现了更新研究范式的热潮。当代生命美学就是这场实验的参与者。它推出生命、感性、自由、审美超越等关键词,阐释了自己的基本主张。而随着身体美学在世界范围内的兴起,生命美学与身体美学的关系也必然会被予以重新哲思。总的来说,生命美学总是涵括了身体美学,身体也总是牵连出生命美学。由于身体的生物性和在世性,一个更完整的美学之环诞生了。当生命美学经历了"身体美学—生活美学—生态美学—超越美学—身体美学"所形成的话语环,它已经将后者的脉络涵括于其中。通过重构这个话语环的内在关联,从身体出发的生命美学显现了其原初形貌,证明了其涵括已有理论建构的阐释力。  相似文献   

13.
舒斯特曼与实用主义美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彭锋 《哲学动态》2003,(4):30-33
实用主义美学是近年西方美学界兴起的一种新的美学思潮。这种美学思潮最早可以追溯到美国实用主义奠基人爱默生 (RalphWaldoEmerson)和杜威 ,在经过一段长时间的销声匿迹之后 ,最近在罗蒂和舒斯特曼 (RichardShusterman)等人那里得到了复兴。如果说杜威的《艺术即经验》是实用主义美学的传统经典的话 ,舒斯特曼的《实用主义美学》则是实用主义美学复兴之后的当代经典。该书 1 992年由Blackwell首次出版 ,2 0 0 0年由Rowan&Little fieldPublishers再版 ,迄今为止已经被翻译为德、法、芬兰、波兰、葡萄牙、中 (商务印书馆 2 0 0 2年出版 )…  相似文献   

14.
由于生理学、神经哲学、认知理论的影响,当代中国美学建构出现了延续至今的身体转向。21世纪以来的实践美学凸显其身体维度,强调身体与实践的原初关系。生态美学发现家园意识与身体意识密切相关,力图揭示"生态审美本性论"与身体美学的内在关联。生命美学和生活美学也承认生命/生活的身体性,有意识地走向"身体之维"。随着这种转向的深入,身体美学已经成为中国当代美学发展的枢纽。  相似文献   

15.
作为对当下消费社会中正急遽发生的身体转向的一种理论回应,舒斯特曼所首创的"身体美学"无疑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强烈的现实意义。但客观而言,舒斯特曼只是尝试性地初创了一个身体美学的学科框架之雏形,因而在身体美学基本维度的划分、学科边界的界定,以及具身化的实践策略等问题上,无可避免地存在着诸多值得讨论和商榷之处。  相似文献   

16.
由有声语言和有形语言组成的人类语言,都与人类的身体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经过千百年社会实践和文化规训后的身体已经具有了体验、欣赏、创造和反思的能力,这就是身体美学视域下的人类语言现象,具体表现在:能说话也能听话的身体构成了语言的物质依托,会传情也会领情的身体体现出语言的艺术表现,有表意也会受意的身体具有了语言的哲理蕴含。在此基础上,揭示人类语言的身体美学意义:建构"身心一体"的语言和谐,实现"视听一律"的身体和谐,追求"言行一致"的人格和谐。  相似文献   

17.
汉语身体美学建构的道路,首先要克服漫长的封建社会"忽略身体,重视精神"的传统思维弊端,廓清对身体的轻慢和傲慢的迷雾。王晓华教授整合了科学哲学、当代唯物论和尼采身体哲学的思想,雄辩有力地提出了"主体论身体美学",把中国身体美学的致思路径开拓到新高度。汉语身体美学的理论引领,为感性学找到了理论来路并将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8.
彭锋 《哲学动态》2008,(1):62-66
新实用主义美学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种新的美学思潮,发端于美国,逐渐在世界范围内产生影响.与此前盛行的分析美学狭隘地关注高雅艺术不同,新实用主义美学将视野扩大到包括流行艺术和日常生活在内的广大的审美经验领域.  相似文献   

19.
具有集"说听一体"二重性特征的个体有声语言,怎样突破源于身体又迅疾返回身体的有限时空而获得无限的意义,就成了个体之于有声语言的身体美学困惑。为此,首先从声音的意象存在,探询有声语言二重性的发生原理;然后,针对身体的意识现象,回顾了有声语言双向性的进化功能;最后围绕生命的意义彰显,思考了有声语言多样性的人文价值。从声音到身体再到生命,讨论它的二重性存在的意义,与其说是要解答个体之于有声语言的身体美学困惑,不如说是要为有声语言之于个体的存在价值、传播效能和现实意义来一次生命美学的解惑,即从生命活动的审美实践层面来考察个体有声语言,它的时间性支撑听觉意象的愉悦感受,它的空间性揭示身体意识的自由状态,它的时空性创造生命意义的澄明境界。  相似文献   

20.
主持人手记:R.舒斯特曼(Richard Shusterman,1949-)是继杜威、罗蒂之后新一代实用主义美学的领军人物,是当前活跃在国际学术舞台上的杰出学者。众所周知,在分析美学独领风骚的英美学界,实用主义并不占主流,实用主义的一些杰出学者包括舒斯特曼在内,前期曾经一度忠实于分析美学,然而,由于分析美学一味注重狭隘的语言分析,缺乏对现实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