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3 毫秒
1.
正2017年9月9—10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日本哲学会和立命馆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主办,中华日本哲学会协办的"第五届中日哲学论坛"在日本立命馆大学(衣笠校区)召开,共有来自中国及日本的44位学者与会。这届论坛的主题是"通过思考和对话深化日中交流:哲学作为桥梁的作用",下设两个分科会,包括"日中思想传统的重新解释与对现代问题的应用"和"哲学如何引领封闭的世界:身份认同的危机和宽容与整合的可能性",另设"青年学者分科会"。  相似文献   

2.
1988年8月22—25日,中日两国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和哲学工作者,在北京大学举行了中日唯物辩证法研讨会。到会的有日本大阪经济法科大学、早稻田大学、札幌大学、一桥大学、埼玉大学和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共中央党校、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单位的代表近40人。日本大阪经济法科大学岩崎允胤教授全面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日本的发展,着重介绍了70年以来日本学术界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概况,就  相似文献   

3.
日本的印度哲学研究孙晶日本拥有一大批学院式的印度学专家学者,日本的主要大学里都设有印度哲学研究科和佛学研究科,基本上都把印度哲学研究与梵文、佛学研究合在一个科里,作为整个东方学的一个分支。日本的印度哲学研究的主要学术团体为1951年成立的“日本印度学...  相似文献   

4.
<正> 1991年11月,我受日本大阪大学文学部中国哲学研究室(“中国哲学讲座”)的邀请,以大阪大学文学部外籍特邀研究员和大阪大学客座教授的身份,到大阪大学讲学。讲学期间受到大阪大学文学部部长胁田修教授、中国哲学研究室主任加地伸行教授等先生的热情照顾,使我对大阪大学、大阪大学文学部、大阪大学文学部中国哲学研究室的工作有了一些了解。这里我向国内同行介绍一下,或许还有些意义。大阪大学是一座享有很高声誉的日本国立大学。它目前设有文学部、人间科学部、  相似文献   

5.
本书是由中日两国五位哲学工作者合作编著,用中日二种文字同时出版的一部研究日本近代哲学的著作。书中所选的十位日本哲学家都是日本近代哲学史的重要代表。他们的哲学思想,可以说反映了日本近代哲学的基本面貌。西周、津田真道、福泽渝吉三位是明治初期日本启蒙哲学的代表,他们主要是介绍和引进西方近代哲学,总结了以儒教、佛教和神道教为核心的日本传统哲学,形成了与其时代相适合的日本近代启蒙哲学。进入明治时代则形成了以中江兆民为代表的唯物论哲学,中江兆民是唯物论哲学的开拓者和真正代表,有“东洋卢梭”之誉。  相似文献   

6.
辩证法与现实——访岛崎隆教授韩立新(日本一桥大学)岛崎隆,日本一桥大学社会学部哲学思想、逻辑学教授,主要研究黑格尔、马克思哲学以及逻辑学、对话等。著作甚丰,专著有《思想的最低条件》、《对话的哲学》、《黑格尔哲学与近代认识》等,是日本的知名学者。岛崎隆...  相似文献   

7.
全国首次日本哲学学术讨论会,于1981年9月2日至7日在河北省保定市举行。会议是由中国日本哲学研究会举办、并得到了河北大学的大力支持。参加会议的有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宗教研究所、情报研究所和北京大学、人民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延边大学、辽宁大学、河北大学等十几所高等院校以及河北省社会科学院、北京图书馆从事日本哲学研究和教学的人员等,共41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张友渔同志,因工作繁忙未能到会,特写信祝贺。  相似文献   

8.
由东北地区外国哲学研究会和延边大学联合发起的日本哲学史学术讨论会,于八月九日至十六日在吉林省延吉市召开。参加这次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哲学研究机构,大学哲学系和出版社的专业工作者共四十五人。这次会议是东北地区日本哲学史专业工作者的第一次盛大聚会,也是建国以来国内首次召开的日本哲学史专题学术讨论会。由于国内  相似文献   

9.
王青 《哲学动态》2005,(10):70-71
"明治哲学与东亚近代哲学的转型"国际学术会议于2005年8月6~7日在延边大学召开.此次会议由中华日本哲学学会及延边大学共同主办,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提供后援.出席会议的中国、日本、韩国学者们围绕"明治哲学与东亚近代哲学的转型"这一会议主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问题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本世纪二、三十年代,在我国的哲学论坛上曾经有一位名扬一时的哲学家李石岑(1892—1934年)。他早年留学日本,1919年返国后先任商务印书馆编辑,兼办《民铎》、《教育》杂志,后受聘于大夏、光华、暨南诸大学任教,旋与章太炎赴各省讲学。他精研哲学,著论甚多,  相似文献   

11.
我国解放后第一次研究日本近代哲学的讨论会,8月9日至14日在吉林省延吉市召开。主办这次会的是东北哲学学会等单位。讨论是围绕《日本近代哲学史(讨论稿)》进行的。到会的有北京大学、延边大学、吉林大学、辽宁大学、黑龙江大学、河北大学、四川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和宗教研究所等单位的研究和教学人员共50多人。  相似文献   

12.
应日本高野山大学邀请,《哲学研究》编辑部组成以哲学研究所所长兼《哲学研究》主编邢贲思同志为团长的代表团,于10月7日至22日赴日访问。代表团成员有本刊常务编委卢婉清、曹景元,并特邀本所研究员、因明学家虞愚和本所日本哲学专家滕颖参加。  相似文献   

13.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 哲学所和全国伦理学会 举办的中日实践伦理学 讨论会于1987年9月 7日至9日在中国社会 科学院举行。日本方面 参加会议的六名学者是 前日本伦理学会会长、 茶水女子大学名誉教 授胜部真长,筑波大学 哲学、思想学系教授高 桥进,还有以北奥三郎 为团长的日本伦理研究 所访华团一行四人。中国方面参加讨论会的,除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阐明日本"东洋哲学"的概念与学科诞生的历史过程。在日本明治时期,初创时期东京大学的加藤弘之、井上哲次郎、井上圆了等人,在赏识西洋哲学的基础上,将儒教与佛教等东洋传统学说重新界定为"东洋哲学"。东京大学第一任总理加藤弘之,在大学课程中开设作为哲学之佛教的课程;时任东京大学助教授的井上哲次郎,首次讲授"东洋哲学史"一课;东京大学预备门和本科第一届学生井上圆了,向费诺罗萨等学习西洋哲学而认识到其核心,将佛教与儒教等传统学问视为"东洋哲学",加以推行普及。  相似文献   

15.
两年一度的国际中国哲学会——第12届国际中 国哲学会,于2001年7月20—24日,在中国 北京顺利召开。这是北京继1993年主办第八届国际中国哲学会之后,第二次主办这一国际性 的中国哲学会议。出席此次会议的专家、学者约有300余位,他们分别来自祖国大陆、台湾 、香港、澳门地区和美国、英国、德国、瑞典、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13个国家 ,是历届出席会议人数最多的一次。与会学者向大会提交的论文有250篇,有204位学者分别 在全体大会和分场会议上发言。本次会议共有4次全体大会,8次分组会议,共五十多个分会 场;分会场最多的…  相似文献   

16.
<正>2016年3月23日,"老成学的构想"中日学术座谈会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召开。本次座谈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王青研究员主持,参会者有日本国立滨松医科大学综合人间科学讲座伦理学教授森下直贵、日本名古屋经济大学日本思想史专业李彩华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单继刚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王春光研究员、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郭连友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李萍教授、河北大学社会学系郝云飞副教授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东方哲学研究室全体成员。  相似文献   

17.
中华全国日本哲学讨论会于1988年8月25日至28日在承德举行。会议邀请了16位日本青年哲学思想研究者参加,以期达到日本哲学研究的相互交流和共同探讨。王家骅在《日本儒学的特色》和《日本早期儒学》论文中,认为日本儒学史可以看作是带着相应变形而压缩地重复了的中国儒学史。从中日儒学相互比较的角度看,日本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中国哲学的走向讨论会综述韩璞庚(《江海学刊》杂志社210024)该会由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和湘潭大学哲学所联合发起,近期在湘潭大学隆重召开。有数十位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与会。会议就20世纪中国哲学发展的现状、面临的困境与挑战、21世纪中国...  相似文献   

19.
日本著名唯物主义哲学家船山信一逝世日本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船山信一于1994年3月16日逝世,享年87岁。船山先生1907年生于日本山形县,1930年毕业于京都帝国大学文学部哲学科;是文学博士;曾在立命馆大学文学部任教授。他一生著述和译著甚丰。主要著...  相似文献   

20.
日本名古屋经济大学哲学、社会思想史教授铃木正应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邀请于6月3日至12日访问了我国。在访华期间,他与我国学者就战后日本唯物论哲学进行了学术交流。铃木认为近代日本唯物论哲学,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其一是以中江兆民为代表的明治唯物论,其二是以三十年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为中心结成的“唯物论研究会”为代表的战前唯物论,其三是战后唯物论。在谈到战后唯物论时,铃木说,作为思想史家,我在把战后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