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气功领域里的伪科学是伪气功。伪气功是打着气功的招牌,用没有严格实验依据的虚幻臆断或思辨演绎的内容为理论,实验上经不起重复验证的一类行为。伪气功当前最突出的表现或称作伪气功的核心是所谓“外气”。外气信仰者认为,经过气功锻炼,可将体内的“气”发放出去,经过空间作用到人或物上。对人可产生治疗作用,称为“外气疗法”;对物可改变其分子结构等。 近20年来,中国气功界突  相似文献   

2.
气功始于中国,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为我国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早在古典医书《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气功的论述。近年来不少科学工作者从不同角度探讨气功的作用与原理,进行了多学科的综合性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关于气功功能态时生理生化方面的变化,国内外均有不少报道;而气功锻炼对于人的心理方面的影响报道较少。有报导看到超觉入静练功者比未练功者学习记忆较好,但尚未见到练功前后自身记忆对比的研  相似文献   

3.
关于气功真理性问题的哲学思考──气功真伪之辩皖南医学院(芜湖241001)蒋平,潘克恒气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之一,在世界文化宝库中独展异彩。当希腊人只注重虎背熊腰的躯体,筋骨强壮的体态的锻炼时,中国人已进入“外炼筋、骨、皮,内炼一口气”的阶段,即不...  相似文献   

4.
齐延中先生在&;lt;气功不是练气的&;gt;(见1999年7月&;lt;科学与无神论&;gt;创刊号)一文中指出,“气功不是练‘气‘的,如果用中医术语可将气功定义为:通过调神来协调气机,达到平衡阴阳、防治疾病目的的锻炼方法.如果用现代科学语言可将气功定义为:气功是使用自我暗示的方法,使意识进入自我催眠(入静)状态,通过良性的心理调整,使体内各系统生理能力趋向协调,甚至使病变的形态实质得以修复,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类自我心身锻炼方法.“这个观点,本人难以赞同.……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古老的文化遗产——气功,在全国广泛流行,其对某些疾病的神奇效应,亦震动了世界科学某些领域,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气功有硬气功和内气功之分;硬气功也称武术气功,主要通过吸气、运气、并气、充气和武术基本功法的锻炼,加之拍打、  相似文献   

6.
气功产生于古代的医疗卫生活动,并与中国传统文化有密切关系。早在黄帝时代就有人用气功治病。在先秦就提出了“全生”概念。“全生”包括关注生命和修养道德两个方面。养己、养人、养物就是养生、修德和治世的统一,也是养神、养气和养形的统一。人的心与身、神与形是统一而不可分的:身是心的物质基础,心对身有调控作用。中国气功学认为,人的心神包括“元神”(先天的、内化的潜意识)和“识神”(来自感官的关于外物的知识和情感)。元神养护得当,识神就聪敏,而识神疲劳过度,会干扰元神对机体的调控能力。气功锻炼的关键在“调心”…  相似文献   

7.
气功疗法是祖国传统医学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医学最早最重要的一部经典著作《黄帝内经》,已有20多处论述气功。其中一段重要论述写到:“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这段话是说,当  相似文献   

8.
气功是中华传统文化遗产之一,作为传统武学和医学的分支,经过二千多年的流传,至今已成为强壮身体、益智延年和防病治病的方法。70年代它被重新发掘和推广以来,各种民间功法和流派在国内或国外广为流行,拥有大量的崇拜者。正确进行气功锻炼,不仅有益于人体的心身健康,还可以治疗某些慢性疾病。然而,由于气功锻炼的宣传和管理方面的种种原因,致使盲目滥用气功训练,造成气功偏差的现象仍时有发生。自从我们在国内首先报导气功偏差心身障碍的临床研究后,国内同行也相继有类似报导,这一与我国文化传统有关的  相似文献   

9.
亲历伪气功     
伪气功的起源与吕炳奎 话说前北戴河气功疗养院首任院长刘贵珍,在五十年代将古人流传下来的吐呐、导引、静坐养生等诸多锻炼方法统一命名为气功,上报给卫生部并得到卫生部表彰,将气功锻炼推广到全国后,曾经掀起了第一次全国性群众学练气功的热潮。然而,好景不  相似文献   

10.
催眠疗法应遵循的五大哲学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催眠疗法应遵循的五大哲学观皖南医学院催眠门诊(芜湖241001)蒋平所谓催眠疗法就是指运用科学的生理放松、气功导引、心理诱导与暗示等方法使人进入意识活动相对抑制的催眠状态(潜意识状态)后,对人的心理与生理状况加以科学调控的医疗技术。它不是什么“神功”...  相似文献   

11.
佛教医学是佛教哲学融摄了印度医学而成的具有独特医学体系的宗教医学。中国佛教医学是佛教医学和中国医学相互融合的医药学。以其有独特的医学理论、丰富的医疗经验、特殊的诊疗方法、宝贵的单验秘方、奇妙的气功疗法和优秀的养生保健之法,对于治疗人的心身疾病,促进人的健康长寿,乃至开发人体潜能,都有不可思议的生理和心理效应。因此说,它是佛教文化的精华、人类与疾病作斗争的文明成果、世界医药文化中的宝藏,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文献价值、学术价值和研究、开发、实用等价值。而五台山佛教医药研究所就是本着“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施医舍药、治病救人、普度众生、利乐有情”的精神。  相似文献   

12.
内丹术的文化误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的内丹术并不神秘,它是一种把意识集中在“天心”(即两目之间的位置),自我观察和自我调节的心理训练方法。荣格认为,中国的内丹术是一种有助于意识与无意识对话,消除冲突的艺术,这仿佛是一个意识或人格重生的过程。一些人把内丹术解释为“气功”,把心理调节的技能解释为物理的疗法,把自我的调节或内隐的行为解释为向外发送的疗法是一种文化性的错误路线。  相似文献   

13.
止观与气功     
《法音》1989,(3)
早在本世纪初,蒋维乔居士在其《因是子静坐法》及《续编》中,把佛教六妙门、天台止观等作为一种身心锻炼之道,介绍给社会人士,开佛教禅法进入医疗气功园地之端。近几年来的气功热中,佛教禅定从气功、人体科学的角度,被重新认识,气功界把佛教禅定从客观上看做气功,尊佛家禅功为中国传统气功六大家(道、佛、儒、医、  相似文献   

14.
气功与科学     
国内学术界和气功界对气功与科学的关系已经作了许多探究。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归结为两点,第一,气功不是科学,也不符合科学道理,第二,科学或非科学皆不足以成为赞成或批评气功的依据,就其扩展了人类的经验范围,增加了人的福祉而论,气功本身即有其存在的根据,而不必非要打着科学的旗号不可。  相似文献   

15.
静功与气功,原是一连串而不可分割。不过便于初炼功者,好得按步前进。略区分静功与气功,以别先后入手。静功是气功之开路先锋,先炼好静功,然后炼气功,甚少出偏差,且大有帮助。气功是研究如何炼出真气,既有真气,又如何使真气得合理合法运行,有病攻病,无病筑固丹基,向修真前进。静功是研究如何使身心安定,而人于静境,使人之大脑及全身松静自然而达休养生息之妙,弱而复壮,则可发挥全身之潜力,以拒外间侵入之疾病,而得健康长寿为首先之目的。  相似文献   

16.
本文是我研究组关于年老心理学研究的总结。比较研究了20至90岁成年人各年龄组的记忆和智力活动,观察到明显的年龄差异,但不同的记忆或智力活动的年老变化是不同的。训练研究表明,经过训练的老年人的记忆成绩可以达到甚至超过未经训练的青年人,说明老年人的认知活动有一定可塑性。气功锻炼可以改善中、老年慢性病患者的记忆力。老年人的短时记忆搜索时间比青年人长,作业时心率、血容和皮电的反应性较低,表明其唤醒水平较低,而唤醒水甲又与搜索进间有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7.
1992年有学者说:“气功作为我国独特的民族文化遗产,至少已有五千年左右的历史“.又有学者说:“气功疗法是中医学的宝贵遗产之一“.五十年代中叶和七十年代末我国出现过两次群众性的气功热潮,这两次,特别是在后一次持续20余年的全民气功热潮中,全国各地先后出现了成千上万例练气功所致的精神病病人,媒体先是零星地后来则集中地披露了一批因练某个功法而自伤、自钱、自杀和伤人、杀人,以及延误治疗致死的案例,未被披露的类似事件及住进精神病医院和综合医院的这类患者有多少,我们尚不得而知.……  相似文献   

18.
尚止 《法音》1997,(12)
佛教“气功”参考书概观尚止气功界通常将佛教“气功”视为气功的最高功夫,因此许多气功爱好者缘于气功而接触和信奉佛教。但由于佛教经典浩繁,义理博大精深,加上某些气功师对所谓佛家功的随意曲解,使他们对佛教“气功”或迷惑不解,或认假为真,或不得其门而入,乃至...  相似文献   

19.
道家与道教精神疗法之现代价值郑晓江每个人的存在都是“身”与“心”、肉体与精神、生理与心理的合和体,缺失任何一方,人都不可能是活着的存在。长期以来,人类孜孜不倦地发展医疗技术,对“身”、肉体、生理之病的治疗已有了惊人的长足进步。但是,人们逐步意识到身体...  相似文献   

20.
略论佛教﹃气功﹄︵三︶陈星桥六)修习佛教“气功”法门简介佛教“气功”的修习方法甚多,下面谨择要介绍几种。1、如来禅如来禅,即按照释迦佛所说之言教,遵循一定的程序调理身心的方法,为大小乘人所共修,可用止观来概括。修止观分为两种情形,一是于静坐中修,二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