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晗 《中国宗教》2023,(2):52-53
<正>东晋隆安五年(401),天竺僧杯渡至九华山化城峰(今九华街)始建茅庵,佛教开始传入九华山,至明清时已寺院林立,香火之盛,甲于天下,被誉为“东南第一山”。近千年间,九华山高僧辈出,涌现出诸多爱国爱教、德才兼备、慈悲济世的大德典范,推动九华山成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地藏菩萨道场。  相似文献   

2.
大千世界     
《佛教文化》2013,(5):10-17
8月31日,九华山地藏菩萨圣像开光庆典在安徽省九华山大愿文化园举行。来自海内外的99位高僧大德共同为九华山地藏菩萨圣像开光,近万人共同见证开光庆典活动。  相似文献   

3.
明朗的人生     
可能因为。C境的缘故,最近时常想起九华山,想起地藏菩萨。几年前和好友逸一起游九华山时,我还是一个一无挂碍的学生。那时候,哪一方天都是蓝的,地藏菩萨对我来说只是一个美丽的故事,并没有更多的感悟。但我喜欢九华山脉脆而明朗的美,虽然膨路与明朗是矛盾的。那时正是初夏时节,北京的天气已经很热,我们想象着九华山会更热,所以只穿了夏装。也许是因为地势高,也许是因为阴雨,九华山出乎意料的冷,阵阵寒意袭来,我们仿佛变成了弱不禁风的林妹妹,但心中却无寒意。一路上,不时会有游客,或是当地人关切地说:“你们穿得太少了,…  相似文献   

4.
九华山位于皖南,北俯长江,南望黄山,东临太平湖,以其著名的地藏菩萨道场,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是宗教活动的重要场所。4月23日至25日,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国家民委主任李德沫,国家民委办公厅主任王福临、副主任赵学义、中央统战部二局副局长蒋坚水及国家宗教局的同志,在安徽省政协副主席、省委统战部部长秦德文,省宗教局局长白泰平等陪同下来到九华山进行调研。风尘仆仆的李德洙同志,在去九华山的车上就认真听取当地同志们的汇报,仔细询问有关民族宗教的情况。当天晚上,他又不顾旅途劳累,在安徽省佛教协会、九华山佛教协会…  相似文献   

5.
付思朝 《中国宗教》2022,(10):50-51
近年来,安徽九华山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统战工作会议精神和全国宗教工作会议精神,结合自身资源优势,落实宗教事务管理的各项措施,在探索宗教中国化中取得显著成效,展现出新时代的新面貌。本刊特此刊发相关文章,介绍九华山探索宗教中国化的优秀做法和经验。  相似文献   

6.
明远 《法音》2001,(10):36-36
本刊讯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佛教协会咨议委员会副主席、安徽省佛教协会会长、九华山佛教协会会长、九华山祗园寺方丈、九华山佛学院院长仁德法师,因病医治无效,于2001年8月23日8时22分在九华山圆寂,终年76岁,戒腊56夏。仁德法师俗名李德海,1926年6月23日出生于江苏省泰州市白马乡。11岁于太尉庵礼松琴法师剃度出家。1948年在南京古林寺受具足戒,后在江苏观音寺、伴孤庵、寿宁寺、高旻寺,陕西终南山茅蓬,江西云居山真如寺等地参学,曾随来果、虚云两位老和尚习禅。1957年冬驻锡九华后山华严禅寺,过着…  相似文献   

7.
冰天雪地,大雪封山,山道上只有他一个人在艰难地行走。天寒地冻的时节来到九华山,他不是来朝圣的,彼时他也不信佛,他是来寻找母亲的。深一脚、浅一脚,他在九华山的山道和寺院间留下一串串脚印。  相似文献   

8.
相隔近半个世纪后,9月11日,六十一岁的仁德法师在广东丹霞山本焕大法师的护送下,在来自海内外的诸山长老的祝福中,登上了位于皖南的九华山最大寺院祗园寺第四十八任方丈的法座,从而揭开了今年九华山三大佛事活动的序幕。  相似文献   

9.
《法音》1992,(4)
九华山在安徽省青阳县西南四十里,发源于黄山西脉,蜿蜒入青阳南境,绵延一百八十里。主峰海拔一千三百多米,环回九十九峰,俯视如儿孙绕膝。九华峭拔凌空,与天争胜,重岩叠嶂,各赋奇形,其天台晓日、桃岩瀑布、舒潭印月、九子泉声、莲峰云海、五溪山色、平岗积雪、东岩晏坐、天柱仙踪、化城晚钟,构成九华十景。九华山原名九子山。唐李白以山有九峰如莲花,因赋诗说:“昔在九江上,遥望九华峰。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从此,九子山即改名九华山。唐刘禹锡游九华山,感慨万千。他说:他曾爱陕西华山,以为此  相似文献   

10.
30多年来,慧庆法师始终以自己的行持——慈悲济世、严持净戒——践行师父的嘱托。从百岁宫殿堂的新修、扩建,到寺院僧众的道风建设、面向社会的公益慈善,一步一步,不断探索前行。一坐落在安徽九华山插霄峰摩天岭上一的百岁宫,是九华山四大丛林之一。  相似文献   

11.
莲花佛国九华山黄复彩妙有分二气灵山开九华●位于安徽省青阳县西南境内的九华山,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它将灿烂辉煌的佛教文化和奇丽多姿的山川景色融为一体,是佛教徒朝圣观光的胜地,又是开发旅游和开展科学文化活动的山岳型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大江以南,山之...  相似文献   

12.
甘露寺记     
甘露寺是进入九华山境内的第一座大寺,也是旧时被称作九华“四大丛林”之一的一座大寺。坐车进山的人,一般都是匆匆而过,车既不停,人也就不识此寺的妙处。甘露寺的清幽,也就在此处了。据清人《九华山志》解,甘露寺建于清康熙六年,当时是因玉琳国师朝礼九华,途经此地,因爱其山水  相似文献   

13.
九华山是一座历史悠久、资源丰富的文化宝库。由于它是佛教名山,就其所蕴藏的佛教文化而言,当是一项有待于开发的巨大工程。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期间,池州市与九华山党政领导曾会同佛协部门举办过“金地藏国际学术研讨会”和“金乔觉生平论证会”,个人私见:这就是启动此项工程的开端与起步,而且,通过挖掘整理有关金地藏史料,也初步取得了显著成果。  相似文献   

14.
感悟九华     
素喜寻山访水的我 ,每入名刹 ,见佛就拜 ,有人笑我 ,其实我也自笑 ,因为拜了半天 ,并不知拜得是谁 ,为何而拜?直到有一天 ,我上了九华山 ,才从懵里懵懂中有了些许感悟。九华山寺庙众多 ,我一路顶礼膜拜。到了神光岭下 ,抬头望见一寺院奇伟高大 ,气概轩宇 ,上书“肉身殿”三字 ,甚感奇怪。我沿着陡峭八十一阶石阶走进宝殿 ,殿内有一七层八方木塔 ,塔前置一通金坐像。我问当值和尚那是谁 ,他告诉我那就是地藏王菩萨。九华山的这位地藏王是新罗人 ,俗姓金 ,号乔觉 ,祝发出家后 ,航海来华 ,看中了这片风水宝地。唐贞元十年 ,金乔觉九十九岁圆寂…  相似文献   

15.
九华山道儒文化及其与佛教关系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九华山的道、儒文化及与该山佛教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10世纪以降,随着佛教世俗化的日渐深入,佛教在中国各地的传播亦尤为注意与各地的社会实际相结合,由此中国佛教发展过程中的“地域化”日渐深入。明中期以后,随着九华山佛教影响力的日益提升,各地出现了相当数量的“小九华”,多与九华山佛教有关,其多位于今江淮分水岭以南的皖南、苏南及浙江等地。各地信众以大、小九华为坐标,通过当时较为成熟的交通网络进行联接,由此形成不同层级的九华佛教文化体系。这一佛教文化体系以九华山佛教地藏信仰为主要特征,具有较为明显的“地域化”倾向,是10世纪以后特别是明清时期中国东南地区佛教发展“地域化”不断强化的重要表现。  相似文献   

17.
地藏菩萨是佛教中影响最大的四大菩萨之一。隋唐以后,地藏菩萨信仰深入民间,逐渐构成民间佛教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据说地藏菩萨在中国的应化道场为九华山,所以到九华山朝圣的信徒终年络绎不绝;农历七月三十日,是纪念地藏菩萨的节日,各地寺庙届时均举办盛大法事,宣扬地藏的盛德,许多地方还有点“地藏灯”、烧“地藏香”的风俗,地藏菩萨成为僧俗共敬的大愿  相似文献   

18.
圆察 《佛教文化》2009,(4):55-63
当我心头浮现“九华山”时,就情不自禁如是祈赞!为茫茫苦海中沉沦的无明众生,为这世风俱下,物欲横流的大地……  相似文献   

19.
西木 《佛教文化》1994,(3):29-30
1994年3月15日,记者通过有关新闻媒介得知青阳县境内,九华山脚下的六泉口即将兴建一座大型园林建筑的消息后,专程赶往青阳县采访了该县副县长,“九华山佛国圣地陵园”项目协调小组副组长汪庆康先生。 汪先生是“文革”前某工大毕业生,他不仅是一位行政领导人,而且车也开得极好。汪副县长亲自驾车来到记者下榻的“西峰山庄”,记者就“九华山佛国陵园”项目的实施。  相似文献   

20.
九华山风景区宗教局不断加强管理,提升佛教界自身建设规范化水平;提升形象,促进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水平;狠抓治理,提升宗教事务管理法洽化水平;注重引导,提升服务社会发展制度化水平。九华山位于安徽省池州市境内,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地藏菩萨道场,全山现有佛教团体1个、佛教院校1所、佛教活动场所105处(其中,全国重点寺院9座,安徽省重点寺院30座),认定备案佛教教职人员384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