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绣作为中国四大名绣之首,以"精、细、雅、净"的风格传承和发展了两千多年。苏绣纹样在中式女装中既有直接应用又有创新应用。这一运用既能审视具有民族传统特色的服装设计风格,同时又充分体现苏绣的设计和艺术价值,使之熠熠生辉。  相似文献   

2.
城市文化软实力的理论构架及其战略选择——以南京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城市文化软实力指的是城市的精神力量,体现为城市创造价值理念的能力,形成文化符号的能力,提供文化成果的能力,制造文化产品的能力.本文在梳理国内外"软实力"理论体系的基础上,立足我国城市发展的实际,构建城市文化软实力的理论框架,在分析南京城市文化发展优劣势的基础上,提出了提升南京文化软实力的五大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3.
马自达为了其品牌未来的发展,在"zoom-zoom"品牌理念基础上创造了一种新的设计语言,即"流"设计语言."流"系列概念车的设计将东方哲学和日本传统元素融入其中,是给创造体现中国元素的汽车设计的良好借鉴.  相似文献   

4.
世界本身无意义,人却反向创造之。人的价值创造活动沿着观念旨趣和物质旨趣两个方向展开,体现为"个人的价值取向维度"与社会化的"价值域"两个维度。个人的价值选择自古就有,现代性的"去魅"使其日常化与显明化,我们因而进入了"价值多元主义"时代。"价值域"的形成则表现为社会组织化、制度化与机制化,表现为"规范空间"的形成与人类生活形式的形成。在"价值域"的形成过程中,存在着人们在价值选择上严重的"人际不均等"现象。这种现象的存在,将挑战韦伯自己对于"价值多元主义"基本特征的判定。  相似文献   

5.
正沈寿是一位绣女,她可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绣女,而是苏绣近代史上一位出类拔萃的苏绣艺术家,她为苏绣的复兴和传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其美名蜚声中国刺绣艺坛,其作品震惊海外,被我国近代实业家张謇称为"世界美术家"。沈寿原名沈云芝,字雪君,号雪宧,别号天香阁主。公元1904年,慈禧七十寿辰,沈云芝绣了《八仙上寿图》和《无量寿佛》等八幅"仿真绣"作品祝寿。慈禧惊为绝世神品,随即懿  相似文献   

6.
传统手工艺作为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代的传承与发展中面临着进退两难的尴尬境遇。苏绣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代表,也存在同样的问题。总结分析其在现今市场状态下的发展状况及其面临的困难,并结合苏绣艺术家梁雪芳的成功实践案例,研究分析传统手工艺在当代社会的发展途径,可以为传承和发展我国传统手工技艺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7.
学前儿童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现在越来越重视学前教育的发展.学前儿童教育中艺术教育至关重要.《幼儿园指导纲要》中的艺术教育部分明确指出:"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大胆的想象,运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儿童喜欢表达自己的情感,他们在美术绘画活动中能够交流感情,表达内心想要表达的感受.孩子们通过观察周围的事物,创造出属于他们自己的视觉符号,构成独特的画面空间,去表现个人的认知.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获得成就感,得到满足感.在愉快的创作过程中,他们的思维能力、感知能力、创造能力和操作能力都得到了提高.他们画出来的也许不够完美,也许离我们的真实生活还有一些差距,但他们是在创造"艺术",创造属于他们自己的"作品",他们在用自己独有的方式去传达感情.  相似文献   

8.
正苏绣为中国四大刺绣之一,而扬州刺绣作为苏绣的代表刺绣,从古至今都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作用,与苏州以假乱真的"乱针绣"相比,它们的技法本属同一门类,但由于扬州历史文化的影响和扬州八怪的熏陶使得刺绣大师和扬州民众都对中国画的文化内涵和笔墨情趣甚为喜欢,进而导致了扬州刺绣与苏州刺绣的差异。苏绣的题材常为金鱼、小猫等色彩鲜艳、外形可爱、群众喜闻乐见的事物入绣,装饰性极强,这与苏州经济发达、人民追求一种富  相似文献   

9.
董仲舒的易学哲学思想是他的整个哲学体系的核心内容.其内涵丰富而深刻,主要表现在董仲舒赋予<易传>中的"元"以逻辑在先和价值根源之意义,表明"元"是一个价值本体范畴;他把<易传>的"继善成性"论改造为"天止人继"说,反映了人类在宇宙万物中之地位与意义的一种自觉精神;又把<易传>"人文化成"的思想观念发展为一种"人文宇宙观",从宇宙观高度审视人类文化,又从人类文化角度看待宇宙,观与文化观合二为一,表明了宇宙是人类文化创造的本源和基础,而人类文化是宇宙的发展和完善.这就从宇宙观的高度肯定、突出了人文价值的崇高意义.  相似文献   

10.
解决经济活动中经济价值与道德价值的冲突,谋求两者的和谐与协调之途,是经济伦理学的基本任务.人的生存方式与活动方式、经济活动的主观目的性和无限性与经济资源的客观制约性和有限性的矛盾性,是经济价值与道德价值对立的历史根源;经济学与伦理学的分离则是其认识论根源.这种对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表现得最为尖锐、紧张.而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伦理学的繁荣则要求经济主体必须谋求两者的有机统一.两者统一、整合而形成一种基本的经济伦理:"考虑整体的经济价值",即经济价值的创造行为要有兼顾道德价值的创造行为,经济决策要有兼顾他人和社会的需求和顾虑.在解决两者的冲突、保持和谐与合作方面,它是一种合适的经济伦理.  相似文献   

11.
设计美学的本体由其内在核心理念和外在美感属性这两大层面实现自身结构的整体连接,在摆脱孤立境遇的同时,通过内外对应机制的良性触发体现其本体价值。外部美感的趣味走向必然在其内核支配的隐性层面得到确立,表明理念属于哲学、表象归于美感的系统价值关系。作为对设计美学本体价值的深刻揭示,当代设计美学不仅需要努力沿着历史的轨迹行进,还应当以独特而坚实的理念内核外化出崭新的创造果实。只有在深度关注自身理念逻辑建构的基础上准确把握其发展方向和原则,才能使当代设计美学的本体价值得到层次丰富的透显。  相似文献   

12.
迄今为止,首先由张岱年先生明确提出的"综合创新"论已经有了三个发展阶段.张先生在20世纪30年代就提出"创造的综合"论,80年代继续发展为"综合创新"论.经过包括方克立先生在内的诸多学者的阐扬和论证,"综合创新"论逐渐成为当代中国文化思潮的主流.方克立先生高度评价了张岱年先生学术思想的当代价值,赋予其崇高的历史地位,并在2006年提出"马魂、中体、西用"论,把"综合创新"论发展到一个崭新阶段,并多次强调这个思想应归于张岱年先生.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蕴含的价值理念和目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七大在党的基本路线中确立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等价值目标要求,从精神的维度看,是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精髓的重要价值理念;从实践维度看,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蕴舍的现实价值目标,"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作为价值理念和现实价值目标的确立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基于全球化潮流、全球发展风险、国际新秩序构建等视角提出的新理念,也是走向世界过程中中国话语和中国声音的典型体现,不仅具有深刻的政治内涵,还具有深邃的伦理意蕴。它体现了资本逻辑全球化过程中对发展正义的追寻,凸显了多元文明场域中共同价值的守护,彰显了构建国际新秩序中中国的责任和道义担当。从伦理视角透视"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理念,有助于展现其价值理性和实践诉求。  相似文献   

15.
在今天影像技术发达的情况下,电影和各种动态影像已经成为人们视觉文化中的主餐,摄影和绘画等这些静态的艺术形式,好像已成为影像发展过程中的某个阶段性的产物,在大众文化中已失去其以往所具有的价值.其实,人们需要相对静止的物象状态,去感知现象,理解其质.静态图像因失去了空间与时间上的前后联系,而可以被赋予多重意义,更能体现文艺作品的召唤性结构.静态图像图像也最好地体现了艺术创作的"减法"原则.因此静态图像仍有其存在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南阳汉画像石是我国美术史上特定时代产生的一种雕画相济的艺术形式.以浮雕为主要方法在粗砺凝重的石材上创造出的艺术语言,形意神和谐统一的精神境界,在南阳汉画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具有典型的民族特点和鲜明的时代特征,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在国内外闻名遐迩,被誉为"敦煌前的敦煌".  相似文献   

17.
正墨西哥总统培尼亚和夫人里韦拉来华进行国事访问期间,我国政府将一幅苏绣作为国礼郑重相赠。总统夫妇收到礼物后异常欣喜和吃惊,简直不敢相信这是刺绣作品,他们睁大眼睛仔细欣赏后不由得齐声赞叹:"天呐,这太不可思议了!"这幅作品就是著名苏绣大师姚建萍专为墨西哥总统访华而创作的人物肖像《培尼亚和里韦拉》。  相似文献   

18.
"构成"是研究造型艺术设计的基础,是一种认识和创造的科学方法.从造型、审美等方面来进行书籍装帧设计,是"构成"观念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9.
孙剑平 《学海》2001,(5):52-55
既往人们论及的劳动价值论,从不同侧面来看,可谓之"物质产品价值论"、"产出价值论"、"一线劳动价值论"、"体力劳动价值论",如今,创造价值的劳动在非物质生产领域、消费场创设、管理职能及劳动耗费的智力含量这四个维度均有了拓展,这客观上要求以"劳务价值论"、"消费场价值论"、"管理价值论"、"智力价值论",对劳动价值论作出新的阐释,以体现其应有的时代感.  相似文献   

20.
马云驰 《学海》2008,(1):190-194
网络对中国民主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其所营造的公共空间和促成公共观念的生成上,也体现在促使人们一定程度上实现和实践了其文化权利和政治权利上.因此,网络对中国社会的民主发展具有建构意义.相反,网络却继电视等大众媒体之后继续解构了西方社会原有的民主形式.借助于网络,人们还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其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总之,网络为一个更为宽容、多元与和谐的社会提供了技术条件,创造了文化环境,从而凸显了网络技术的文化与道德意义,昭示着一个即将到来的更为自由、民主、宽容与和谐的未来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