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姚大志 《哲学动态》2023,(4):93-101+129
与自由、平等、法治和民主等观念相比,正义是一个非常难以把握的观念。正义观念之所以难以把握,乃因为它是形式的,没有固定的内容。因此,我们要想弄清楚“正义意味着什么”,就需要对它加以进一步追问。从历史上说,有三种关于正义的追问,即前现代的、现代的和后现代的。从逻辑上说,也有三种关于正义的追问,它们是“什么的正义”“什么是正义”和“谁的正义”。历史与逻辑的追问是对应的。也就是说,对正义的追问可以分为三种,它们分别是“前现代的追问:什么的正义”“现代的追问:什么是正义”以及“后现代的追问:谁的正义”。正义不仅是形式的,也是程序性的。正义的形式性和程序性表明,正义的实质性内容是由政治价值赋予的。  相似文献   

2.
编者按:概括和总结西方科学哲学的演进兴衰,分析其成败得失,无疑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但这一工作似首先有一个出发点问题:我们研究国外科学哲学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应当用什么方法去研究?既然是研究,当然不能止于只在西方学者的框架内作文章,相反应当有自己的理论立足点和参照系,善于把西方科学哲学发展中所提出的问题转化为自己的正面课题来研究,从科学发展中的实际问题与社会生活实践出发去揭示观念的形成和演变,突破西方哲学的视野。像本文中提出的整体论、还原论,科学与价值、科学与艺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时代召唤我们探索唯物史观的现代形态黄明理本文拟探讨三个问题:一、哲学如何用其它学科所不能替代的方式把握时代?在现代条件下,唯物史观为什么必然升华出新形态?二、什么是唯物史观的现代形态?它怎样从广度和深度上突破了唯物史观的经典形态?三、有关“唯物史观现...  相似文献   

4.
华西人的新观念─—人民幸福就是社会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华西人联系本村实际,有自己的说法:人民幸福就是社会主义。人民幸福怎么理解?他们概括为三句话:生活富裕、精神愉快、身体健康。生活富裕有四条标准:楼上铺地毯、楼下铺地板,吃水有开关(自来水),雨天村里...  相似文献   

5.
杨雨点 《美与时代》2014,(10):103-103
舞台表演艺术面对的是广大观众,观众是最直接的接受者。喜欢舞台表演艺术的人,他们宁愿掏钱看好戏,也不愿看无价值的演出。那么,评判舞台表演艺术的标准是什么?其实并不难回答:那就是你的表演给他们带来了什么?体现出来的艺术功能是否触动了他们的心灵?长期的艺术实践告诉我们:舞台表演艺术较之其它形式的艺术更具感染力,它的功能体现在诸多方面,是衡量剧目价值的基础,也是衡量观众接受心理的依据。同时,舞台表演艺术的功能,又是新时期文艺工作者应该关注的重要课题,也是检验舞台艺术价值的重要标准,我们不能也不应该忽视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中国基督信仰本土化之类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的基本前设是:外来观念体系在本土文化中植根的过程是一个语义适应过程,只有当外来观念体系与本土语境之间找到可通约的语义前设时,外来体系才成为本土话语中可理解。可接受、活泼而有生命的文化价值。佛教入华的过程便是如此。在这个前设基础上,本文提出一种语义采纳、观念折衷、价值完成三层次的理论模型,来说明基督信仰如何在中国语境中本土化而未完成的情况。  相似文献   

7.
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的关系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们对当代西方哲学有这样一种流行的看法:似乎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是两种彼此不相容的哲学思潮,而且西方哲学家“不入于杨,则入于墨”,不属于人本主义,即属于科学主义。这种看法既不确切,也不符合实际。本文将讨论这几个问题:(1)什么是科学主义?(2)什么是人本主义?(3)反人本主义的基本观点;(4)现代西方哲学发展中的主线是什么?一、什么是科学主义“科学主义”是一个贬义词,是指认识论和科学哲学中的一种思潮或运动。反对把自然科学看做文化中价值最高部分的哲学家把他们所反对的看法称为“科学主义”(scientism),加…  相似文献   

8.
《荀子》的“类”观念有四种:一、感性经验价值世界中由“名”所指代的“实类”,即由“实”的感性和价值性特征的同异所区分的人类、物类和现象类等。二、事物和人事中,存在自然或人为关联的双方,是“相从类”。三、以礼义的要求来衡量而对人所区分的“类”。四、作为社会、进而整个人的价值世界之秩序系统的“统类”。这些类观念由广义的“统类”所统辖。《荀子》类观念的性质:一、感性,包括“以似为类”和“以从聚为类”两种情形。二、价值性。  相似文献   

9.
何:你们的研究班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活动的?方:从去年五月开始的,已经一年多了。何:对在第一辑中发表的文献,你还有什么要介绍的吗?方:第一辑中发表的文献,绝大部分是从敦煌遗书中整理出来的,绝大部分是初次发表的。有的以前虽然有人整理过,也都是残本,而我们发表的则是完整的全本,研究的价值自然要更大一点。对于这些文献的具体研究价值,在第一辑的《卷首语》及每篇文献的题解中都作了介绍,这儿就不多说了。我想特别提出的是,细心的读者也许已经注意到,我们在第一辑中纠正了大藏传本《俱舍论》的一个错字——“可”。这个字…  相似文献   

10.
人类普遍价值标准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是否存在人类普遍价值标准?普遍价值标准如何才是“普遍有效的”?这问题涉及对普遍价值标准论证。有三种方案:本体论、现代科学范式和生活世界。本体论是西方传统哲学对普遍价值标准进行证明的一种典型形式。它属于一种依据先在的预定本质论证价值物之普遍性或终极性的思维形式。本体论对“是”的思考设置了某种普遍有效的终极价值标准,终极存在被说成是最高价值。因此,本体论更多地是“承诺”而不是“论证”。它不可避免地将人的思维陷进两个基本困境之中:第一,自我中心困境。本体论以“承诺”为前提进行最高价值的普遍性论证,实质…  相似文献   

11.
<正>中学语文教学课程标准认为,语文学科教学应该做到具有审美的、诗意的、趣味的。许多语文老师都以“诗意语文”和“诗意课堂”的教学理念来构建教学活动。一、“诗意语文”教学艺术、观念分析诗意语文教学要求语文教师在正确传达文学价值的基础上,对诗意语文的教学艺术性和教学审美价值性问题进行深入的理论探索和知识拓展,努力突出不同于我们现实语文作品的艺术审美性和高度。那么王崧舟“诗意语文”的教学艺术与观念是什么?  相似文献   

12.
林超群 《天风》2016,(9):32-33
“他们临近米迦的住宅,听出那少年利未人的口音来,就进去问他说:‘谁领你到这里来?你在这里作什么?你在这里得什么?'”(参士18:1-4)但人问利未人的三个问题,常常是神学院老师问刚入学同学的问题,旨在帮助同学认识神的旨意及主权,明白呼召的真谛,委身于荣耀的国度侍奉。衷心希望各位初入神学院的同学能够答好这三个必答题,成为神人共悦的侍奉者。  相似文献   

13.
传统本体论纲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几千年成型的文化母体如何适应迅速变革的社会现实的问题,引发了本世纪中国学术界争论范围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传统”讨论。在涉及传统问题时,表现出三个方面的深刻差异:不同的意识形态倾向掩盖着不同的价值偏好;对传统认同程度不一;对传统的现实作用也评价不一。两千多年的文明是否还有现实作用?这些作用孰好孰坏?能否同现代化接轨?争论的各方都对传统作了不同的价值判决,评价标准的多元化既来源于理论分歧,也来源于现实参照的不同和“传统”指称的差异。传统讨论中的冲突,在认识论上的原因就是传统本体的缺失。什么是传统?…  相似文献   

14.
这个世界是什么?是为什么而存在的? 我又是什么?为什么不偏不倚、不早不晚,恰在这个时段来到这个空间?  相似文献   

15.
关于佛教裘:(弗教最根本的东西是什么?隆莲:佛教最根本的东西就是探索宇宙和人生的真理。生从何来,死往何去?是不是这个世界除了物质就没有别的存在了?裘:那你认为有没有呢?隆莲:有。我认为有。所以我不是唯物主义者。裘:是什么呢?隆莲:灵魂,精神。裘:它们...  相似文献   

16.
张姚 《天风》2017,(9):34-36
教会要以审慎而开放的态度来面对微商,积极引导信徒发挥自己的恩赐随着微商在教会的泛滥,越来越多的基督徒开始纠结:基督徒到底能不能做微商?教会要不要抵制微商?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弄明白什么是微商?基督徒职业的准则是什么?一、何谓微商随着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的普及,很多人转而把这个原本用作社交的平台当做商业平台,开始在朋友圈、  相似文献   

17.
近代:响彻人间的天国颂歌——“基督教与西方文学”之三●刘光耀史惠风我们曾长久地在心里追问:当整个西方世界完成了向基督教上帝的皈依之后,那吸引着诗人们不得不凝神关注、不得不作出回答的,究竟是什么?他们为谁而歌吟?他们的灵感从何来?缪斯吗?缪斯曾帮助荷马...  相似文献   

18.
能量社会学:在元理论阵地的登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能量社会学:在元理论阵地的登陆蒋影明本文旨在从社会学元理论层次,回答如下三个基本问题:1、牵制社会学兴盛的根本所在何处?2、什么是社会学元理论;3、重构社会学元理论的出路。本文获得了如下的结果:1、社会学的发展,是其沿着三个进军方向的结果;受牵制于三...  相似文献   

19.
略论振奋民族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略论振奋民族精神杨丙安我们经常说:要振奋民族精神,为把我国建成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努力奋斗。什么叫“民族精神”?什么是我们的民族精神以及怎样去落实它?弄清这些问题,有助于提高我们的自觉性。“民族精神”,是指一个民族在其谋求生存发展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古典儒家提出的与大一统有关的三种观念进行了分析:第一种是公羊学,主要是董仲舒提出的作为宪法秩序之建立程序的大一统,第二种是董仲舒要求确立儒术为新王官学的大一统,第三种是孟子提出的强调仁德对于治理之绝对价值的"定于一"。这三种大一统观念均与近代以来人们基于民族国家理念而形成的"领土统一"观念无关,而恰恰足以消解后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