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任何管理活动都是管理主体的自觉行为,管理观念是构成现实管理行为的基本要素之一。本文拟从理论上对管理观念的涵义、特性和功能作出初步说明。 近年来,“转变观念”,“观念先行”等用语频频见诸报端,有些管理学的著述已将管理观念作为既定的管理要素加以介绍,但对管理观念基本涵义的表述却很不一致。这就必须对管理观念的涵义和特性进行界定。 管理观念,即关于管理的观念。“观念”一词在使用过程中常常被赋予不同的内涵,常见的大略有:  相似文献   

2.
从事现代化事业要有现代工作方法。这就提出一个问题:我们长期形成的整套工作方法如“解剖麻雀”、“两条腿走路”等等是否还适用呢?要不要改革呢?这个问题,也就是工作方法的现代化问题。首先,对传统的工作方法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工作方法的现代化不等于抛弃过去的工作方法,而是要对过去的工作方法作具体分析。在过去的工作方法中,有一类是要坚持  相似文献   

3.
徐淑玲 《美与时代》2005,(11):76-77
文学观念是文学创作的先导,是文学批评的工具和标准,它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亦即一时代要求一时代的文学观念与之相适应.此为中国文学传统的"文变染乎世情,兴废关乎时序"(1)的规律性,也是文学进步的内在原动力之一.因此,考察现代的文学状况或作家作品,不能不先研究该时期文学观念的进化状况.  相似文献   

4.
从现代科学的几率概念谈观念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观念现代化,无疑是要求我们摒弃过时旧观念,张扬现时新观念,使之与现代科学精神相一致。为此,本文提出旧观念的某些基本特征和新观念的若干重要命题,并略作分析,这或许对字现观念现代化有所裨益。一、过时旧观念的基本信条新和旧是比较而言的,今日所说的旧观念在历史上也曾是新观念。这种观念是在近代科学上滋生,在同神学观念与经院哲学斗争中成长壮大的。这就是机械唯物主义观念。这种观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哲学的和谐观念与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长二千多年的中国哲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很多研究过中国哲学的人回答:“和谐”。近一百多年来中国历史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很多研究过中国近代史的人回答:“动乱”。中国的传统哲学具有和谐的本性,而中国近代史却是充满动乱的现实。这究竟是什么缘故?究竟应该对此做出怎样的评价?中国的前途究竟如何?这些问题引起很多中国哲人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归因是我们理解世界、生成意义的重要方式。主流理论以“集体主义”文化为焦点,忽视了社会认知的动态复杂性与超自然观念的影响。超自然观念对中国人归因的影响至少体现在四个方面:归因对象、归因维度、归因过程和归因后果。中国人有家族和国家等非个体的独特归因对象;超自然观念提供了“个人-情境”二分法之外的重要归因维度;中国人存在“自动情境纠正”的归因过程,其根源在于基于阴阳观的关联与整体思维,后者还对宏观社会发展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7.
时代不同法的观念也不同,古人在实际生活中,对于法的应用有一些特殊的习惯和习俗。古法多义,是古人法观念多样性的反映。学界认为商周人没有法观念值得商榷,本文认为周代“在军法”的观念起源很早,由于军容不入国的习俗,春秋以前古人只在军中使用法的规范。  相似文献   

8.
黄光耀 《学海》2003,3(1):107-111
英国是第一个实现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即实现现代化的国家 ,英国成功的原因何在 ?本文通过对 16世纪英国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分析 ,指出当时英国社会发生的精神观念的深刻变革为近代英国的成功造就了初始条件  相似文献   

9.
略论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文化大过渡叶南客一、大过渡时代的文化困惑与再生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在绵延几千年的自给自足经济基础上形成的,它适应于血缘或宗法式的小农经济。这种文化的核心就是“礼”,其基本内容就是等级制度和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民族宗法制度。鸦片战争的炮...  相似文献   

10.
蒋宏宾 《学海》2001,(3):34-38
自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把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作为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个大战略以来,学术界对此的研讨日渐增多.纵观大量的文献,主要是从国民经济结构调整的角度进行阐发的.本文认为,信息技术革命作为人类进入工业文明以后的第三次技术革命,信息化作为当今世界经济科技发展的一个大趋势,事实上在经济科技乃至社会生活各个领域都强有力地支持着人类的现代化历史进程.对于中国,国民经济信息化的意义不仅仅是对于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促进与推动,更为主要的是它正改变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特别是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的进程,从而将勾画出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新轨迹、新路径.本文还对与此相关的几个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新世纪以来,市场经济更加发达,从表面上看,市场经济是自由、平等的商品交换,但是从深层次来看,市场经济却意味着社会结构中个体的崛起和壮大,经济主体地位的确立使得个体独立自主的意识得到加强,个人的欲望、诉求也逐渐从宏观政治的束缚中挣脱出来。纵观新世纪以来中国以家庭伦理道德为题材的都市电视剧可以发现,传统家道观念很多种现代化的表达方式,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婚嫁观念、两性关系、婆媳关系、父母子女关系。  相似文献   

12.
李华 《现代哲学》2023,(1):86-93
莱布尼茨前定和谐系统是与笛卡尔派的偶因论和斯宾诺莎的唯一实体说鼎足而立的近代实体学说。莱布尼茨对实体的新规定,赋予自然应有的尊严,解决了被笛卡尔搁置的实体沟通难题,也对当代许多哲学争论有所启发。然而学界尚未足够重视的是,前定和谐系统的拱顶石与源头是上帝。只有理解上帝与受造世界之间在普遍秩序和逻辑结构上的一致性,才能达到对前定和谐系统的整全把握,在上帝的合理性与自由之间不致偏执一端,也才能避免肢解与片面利用莱布尼茨哲学的窠臼。  相似文献   

13.
盛国军:略论人的现代化是哲学的中心问题哲学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在当今的现代化建设中,理应反应和概括时代精神、呼应时代的召唤,关注现代化建设中的热点问题。而现代化中的最核心的要素——人的现代化应当成为哲学研究的中心问题。理由如下:首先,以往哲学研究中的...  相似文献   

14.
是从思想观念出发,把现实问题归结为观念问题,把现实变革归诸理论上的演绎和思想上的宣教,还是从现实出发,把观念问题植根于现实之中,以实际地改造社会条件作为解决现实问题(包括意识形态问题)的途径?这是观念论和唯物史观的分野,也是实践中需要不断反思的重大现实问题。本文以对近年来西藏文化现代化研究及其相关行政举措的方法论反思为契机,剖析观念论的生成机制及其利益掣肘,凸显唯物史观的实践品格,以期为中国文化现代化建设提供一管之见。一从近十年来西藏文化现代化问题研究及其相关举措的缘起看,边疆特征决定了其基本解读视角。“文…  相似文献   

15.
本文旨在讨论佛教禅宗的建塔制度及其有关生死丧葬等文化观念。禅林之塔可分为祖塔和普同塔两种,前者为祖师个人入葬之塔,后者为众亡僧骨灰合葬之塔。普同塔之制体现了百丈清规蕴藏的众僧生死平等的精神,而祖塔之制在后世则受世俗皇权和儒家观念的影响日益等级化。禅林中两种丧葬观念的冲突,一边是精进修行的禅师对百丈怀海生死平等观念的守护与坚持,一边是热心宗教事务、扩充禅宗势力的禅师对世俗儒家等级丧葬制度的认同与仿效。  相似文献   

16.
平等的观念     
威廉姆斯在《平等的观念》一文中从伦理学和政治哲学两个角度分别批评了康德伦理学与自由主义政治哲学,强调了道德主体的认知维度,并以此确立了建立在理解善事物的本质的基础之上的分配方式。  相似文献   

17.
现代化的建设需要现代化的人——全国党校系统理论研讨会综述阮青(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由中共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中共江苏省委党校、中共苏州市委党校联合发起的全国党校系统“人的现代化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讨会于5月初在苏州市召开。来自党校系统及部...  相似文献   

18.
艺术观念     
艺术是真理的直观,或者是形象思维。在艺术的这一定义的发挥中包涵了艺术的全部理念:艺术的本质、艺术的种类划分,以及每一种类的条件和本质。毫无疑问,在我们的艺术定义中,首先使许多读者感到惊奇的一点是:我们把艺术叫作思维,因而把两个最相反的最不能结合上一起的概念结合起来了。  相似文献   

19.
“控制自然”的观念及其社会效应是当代科技伦理和生态伦理的核心论题。莱斯在《自然的控制》一书中,不仅考察了“控制自然”观念的历史演进过程,而且还揭示了“控制自然”观念的本质及其同“控制人”之间的内在关联,并提出了通过社会变革和重新阐释“控制自然”的观念,使之摆脱意识形态的束缚,是实现“自然的解放”的关键。本文最后评述了莱斯对“控制自然”观念的考察中所蕴涵的科技伦理和生态伦理思想。  相似文献   

20.
科技现代化关键在于社会科学现代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科技与经济、社会综合协调发展中面临的主要矛盾和问题,我觉得是还没有把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真正放在首要位置,还没有使经济建设真正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这就给哲学社会科学提出了一个任务,就是要研究科技教育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研究科技为什么是第一生产力,研究怎样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的科技意识,研究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条件、机制,研究新科技革命的社会意义。这些问题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