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者曾在1988年《心理科学通讯》第3期上发表“对三至六岁幼儿绘画中空间概念基线问题的探讨”一文。现在这篇文章进一步肯定了前文得到的初步结论,同时论证了儿童绘画中空间概念基线发展的具体过程。  相似文献   

2.
通过简要回顾儿童遮挡绘画的研究历史,总结了对幼儿遮挡绘画中理智写实性绘画与视觉写实性绘画持不同见解的两种概说:"知见说"与"表征策略说",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绘画认知理论——遮挡图式的格式塔渐成论,由此展开幼儿遮挡绘画的表征策略及其与幼儿认知发展的关系的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3.
学前儿童空间认识能力发展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空间认知能力和人的其它心理过程一样,是逐渐形成、发展和完善的.它是一个广泛系统,既包括大小、形状和方位等概念,也包括空间区分和对空间关系的理解等.空间认知就是所有这些空间概念在人脑中的反映.幼儿的空间认知发展是调动相应感官并借助于生活经验对上述各空间概念的认识过程.一些研究表明,幼儿的各种认知能力在学前期已发展到一定水平,并尚存一定的潜力.  相似文献   

4.
研究目的幼教工作的实践经验表明,进入幼儿期的儿童(甚至在婴儿末期的有些儿童)已经开始对周围美的事物(包括服饰、花朵、绘画和歌舞等)进行评价。本研究试图通过观察和记录幼儿对同伴和自己的绘画作品的评价,初步探索幼儿审美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研究的具体目的是:(1)通过让幼儿对同伴和自己的绘画作品进行优劣的评价,了解幼儿评价绘画作品好坏的标准是什么?(2)幼儿对同倬和自己的绘画作品的评价是否受同伴和教师评价的影响?(3)不同年龄的幼儿其审美评价发展的特  相似文献   

5.
西方绘画艺术的发展,源远流长。在整个西方绘画史的发展过程中,象作为做诶一种重要的艺术表现手法始终贯穿于西方绘画的各个时期中,具有超越性、抽象等特征,在不同美术发展时期中,充当着画家与欣赏者之间思想交流的媒介。贾克梅蒂置身于西方艺术变革的激流中。  相似文献   

6.
学前儿童绘画教育是一种没有直接功利目的,以满足幼儿身心发展需要、提高其审美修养和艺术素质的一系列教育活动,是促进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所以我们要研究学前儿童在绘画学习和创造中的发展特点,要充分调动幼儿活动的积极性,懂得绘画技巧固然重要,但是教学方法要得当,必须根据不同年龄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施教。  相似文献   

7.
关于幼儿绘画的“知”、“见”矛盾历来是儿童绘画认知发展研究中的热点,对于此现象的探讨,用得最多的是绘画遮挡关系的模型。该主要介绍关于幼儿物体遮挡的绘画及幼儿绘画认知发展的研究,归纳出关于幼儿把遮挡关系绘画成“分离”的三种原因,同时对幼儿画中的“知”、“见”矛盾加以解释。  相似文献   

8.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是西方绘画艺术发展史上的一个高峰。现实主义的表达技巧和人文主义的探索精神在这一时期得到不断发展。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对作品的表达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又脱离不了对现实世界的表达,以此高度强调人文主义的思想与内涵,其中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对空间的征服。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对空间的探索与表现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具体来看,画面的构图与遮挡、前后与虚实、透视、冷暖与明暗、象征与隐喻等都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从这一系列的探索和表现来看,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绘画对空间的探索是为了更好地再现现实空间和超越现实空间,以达成画面叙事的目的,从而表达宗教的思想与人文主义的主题和内涵,对后世的绘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人体造型解剖学在当代绘画教学中具有重要性,而当今许多艺术院校受各种条件的制约,却忽略了它在艺术绘画教学中的意义。文章论述了各个不同时期的绘画解剖学的发展,通过历代绘画大师对解剖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影响绘画题材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共同影响宋代院体绘画和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题材发展的因素大致有哲学思潮、观察方式等。宋代院体绘画题材相对全面,而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题材发展则不均衡;尤其是人物画题材在各自体系的地位不同。了解历史上东西方绘画题材演变的过程及原因,利于指导当前画坛的发展,使各画种艺术得到共同发展,不致偏废。  相似文献   

11.
关于幼儿绘画的“知”、“见”矛盾历来是儿童绘画认知发展研究中的热点,对于此现象的探讨,用得最多的是绘画遮挡关系的模型。该文主要介绍关于幼儿物体遮挡的绘画及幼儿绘画认知发展的研究,归纳出关于幼儿把遮挡关系绘画成“分离”的三种原因,同时对幼儿画中的“知”,“见”矛盾加以解释。  相似文献   

12.
在绘画作品中女性形象一直备受艺术家们关注,不同时期、不同艺术家、不同的社会环境,不同的文化背景及不同的审美方式造就了绘画中不同类型的女性形象。魏晋时期的清秀雅致美、唐代的丰腴开放美、宋元时期的市井质朴美、明清时期的羸弱病态美,等等,这些女性形象都反映了艺术家以及他所处的时代审美与文化状态。  相似文献   

13.
儿童绘画中深度表征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琼英  李红 《心理科学》2002,25(1):113-113,115
儿童绘画能力的发展,是儿童智力发展的标志之一。随着对幼儿绘画深度关系的发展阶段、表征策略、表征方式、表征角度等方面的深入研究,人们逐渐了解幼儿绘画的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14.
所谓合群性(affiliation),是指个人积极接近他人和参与他人的活动,想获得他人认同的趋势或趋向,以及被他人所接受的程度.本文中幼儿的合群性,主要是指幼儿被他人所接受,认同的程度.人是通过和他人的交往,在得到他人的认同,为他人所接受的过程中,发展着他的思想、感情和知识经验的.可以说,在人的社会化的过程中,人与人的交往起着重要作用.而幼儿时期,是人与人交往、形成各种各样关系的开创时期.  相似文献   

15.
作为立体主义的中坚者,胡安·格里斯一生致力于对绘画构成关系的研究,并以主动性参与到各个不同时期的创作中。在他的分析立体绘画、综合立体绘画、剪贴绘画、抒情绘画与沉郁绘画中,人们均能窥见格里斯的主动性介入。通过分析画家绘画的主动性,启发绘画工作者在自身作品中对主观性的关注与应用。  相似文献   

16.
西方文艺复兴时期尼德兰画家勃鲁盖尔,与清初八大山人在时间上相差了一个世纪之久,他们生活在不同的年代、运用不同的绘画媒介,在各自画坛大独具影响,然而他们却用着同样晦涩难懂的绘画语言、以极其隐喻的绘画形象来表现主观情绪以及对人生哲学的思考。本文通过梳理两位艺术家绘画风格和绘画意向的异同来探究俩人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17.
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中国共产党人在此经历了13年的革命抗战事业,延安时期的历史形象是绘画创作中的重要一部分,它随着中国社会的变迁而发展。以延安时期的历史形象在绘画中的刻画为中心,对新中国成立前、"十七年"时期和新时期三个阶段予以分析,研究它们不同时期在绘画中的创作特点,以期对延安历史题材的绘画创作有一个深度剖析。  相似文献   

18.
在绘画艺术中,绘画使用的材料以及运用的技法都属于绘画艺术独特语言。围绕西方绘画材料技法的历史演进过程展开讨论,结合不同时期西方绘画材料技法运用特征,分析这些特征以何种形式在实际美术教学中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9.
李红  高雪梅  郑持军 《心理科学》2002,25(2):234-235,230
1927年Luquet提出了儿童绘画的发展阶段理论.阐释儿童绘画的所知所见,是由于发展阶段不同而出现的不同表现方式:幼儿的绘画因“理智的写实性”画所知的多,到8、9岁因“视觉的写实性”开始画所见。这一理论的提出.突出了儿童绘画的“知”“见”矛盾,从此引发了研究者们对这一现象的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20.
数字媒体的飞速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触屏媒体对幼儿发展的影响。综述从触屏媒体的特征、触屏学习、幼儿发展、触屏媒体能否作为测量工具及其在家庭和学校中推广使用的有效性方面进行探讨。综述发现:触屏媒体具有交互性、即时反馈性、渐进性和便携性。41项涉及触屏的研究在STEM学习(d与基线比较=1.06,d与其它方法比较=0.30)、词汇学习(d与基线比较=0.51,d与其它方法比较=0.47)和学习迁移(d=0.78)上发现了触屏的促进作用。触屏媒体对幼儿执行功能与亲子关系发展有促进作用,但是对精细运动的影响尚不明确。触屏可以作为测量工具或干预方式用于其它领域,推广使用时存在挑战。未来研究应该继续关注触屏媒体特征对学习效果及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影响,探讨真实触屏媒体环境中儿童的学习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