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曹海军 《学海》2007,(4):73-78
政治道德是政治哲学的核心范畴,它回答了政治权力运用的合法性以及道德证明的问题,民主作为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最为合理的政治统治形式和治理方式,必然也面临着道德合法性及道德证明的问题.按保护型民主与发展型民主的划分,西方民主理论本身蕴含着消极政治道德与积极政治道德两种政治道德观.  相似文献   

2.
尚塔尔·墨菲的民主思想所探讨的核心问题是人和人之间如何共存、如何处理相互对立的问题.它试图以多元对抗取代理性共识,将消极自由与积极自由结合起来,以“公共关心”和“公民身份”等政治的“善”取代实质性的“共同善”,探寻与现代民主价值相适应的权力形式.墨菲在强调政治性的同时并没有割裂政治与伦理的关系,而是将它们重新“链接”,借用精神分析伦理学拆解政治价值与西方现存权威话语之间的联系,保留政治与伦理之间的互动张力,把政治伦理主体的生成视为多元主体的多样化集体认同过程.这种民主方案呈现出共同的“政治善”与多元的“道德善”相结合的特征,为我们提供了思考政治与道德区别和联系的独特视角,但墨菲的研究视野停留在民主的政治想象维度,且具有夸大对抗、差异、多元作用的倾向,从而使其理论建构性不足,局限于话语分析,难以深入到社会现实本质.  相似文献   

3.
李进 《孔子研究》2012,(1):85-92
徐复观认为,民本思想蕴含民为政治主体的理念,此一民主理念与古代专制政治之间存有一"政治二重主体性的矛盾",最终导致民本思想蹈空与异化的局面;性善说乃是民主政治之人性论理据与价值根源,可以充实现代民主的根基;德治论的要义在于权力的道德自律,道德自律与法制他律的结合乃是民主政治的可靠保证。通过对传统政治思想予以现代学理的阐释转换,徐复观深入抉发其中的自由民主精神,并反省其成败得失。  相似文献   

4.
《学海》2019,(4)
民主政治在现代国家中得到普遍的确立,乃是政治发展进程中的标志性事件,工人阶级也不会自外于民主政治的形成过程,因而解释工人阶级与民主政治形成之间的因果关系就是一项富有价值的学术探险。本文秉持马克思关于工人阶级带来了民主政治的思想主张,在吸收社会科学已然呈现的成果的基础上,试图对工人阶级与民主政治形成之间的因果关系提供一个比较完整的理论解释。虽然现代国家中的民主政治并不是实现了政治平等与经济平等的实质民主,而只是实现了政治平等的形式民主,但是工人阶级仍然是民主政治形成的决定因素。当然,工人阶级在民主政治形成过程中发挥的决定作用,并不是指仅仅依靠工人阶级就能带来民主政治,而是指工人阶级联合中产阶级形成了支持民主政治的政治联盟,并且工人阶级是相比中产阶级而言更为坚定的民主政治的支持者,因此在工人阶级与中产阶级组成的政治联盟中工人阶级是中坚力量,扮演了领导者或者关键参与者的角色。  相似文献   

5.
罗尔斯的政治哲学坚持政治价值的独立性,走出道德多元论的困惑,开辟了政治证明的新传统.罗尔斯吸取了康德道德建构主义的精髓,以公共理性精神为出发点,阐释了政治建构主义的证明方法.他提倡民主的政治制度,他的政治建构主义的理念与原则内在于民主政治生活,消除了先验理性的形上色彩.罗尔斯的正义原则所倡导的政治价值促进了民主政治的发展,具有更加深刻的人道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6.
谈“子不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夫子避而不谈和坚决反对的是些什么事情?他为什么会有这种态度?他的这种态度与他的正面主张之间有些什么内在联系?从这些问题入手可以把握孔子思想的义蕴,而且唯其如此,也才能够真正理解孔子对于中国文化的意义。在农业的稳定性未获得以前,与这一发展阶段相适应的是“神权政治”的“专家政治”,社会生活的中心问题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亦即如何克服由于人对自然的无知而造成的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的问题。在农业的稳定性逐步呈现后,社会生活的中心问题随之转变为本质上与剩余产品分配有关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专家政治”于是转变为“道德政治”,周公是中国历史上道德政治的开启者,孔子则由于确立了道德政治的主要规范而成为后世中国农业文化的“至圣先师”,这就是中国文化在周秦之际发生的人文主义转折的实质。  相似文献   

7.
论政治伦理的正义主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结合政治学和伦理学有关原理 ,探讨了政治伦理的主题 :正义。政治作为一种社会关系现象 ,同样是一种伦理现象 ,政治的公共权力性质决定了它以实现正义为伦理目标 ;从正义的性质及内容等方面看 ,正义根本上具有政治性 ;正义是政治道德的基本原则 ,统摄诸如自由、平等和民主等具体政治道德规范 ;政治的正义目标实现要以法治与德治的结合为保证  相似文献   

8.
古典儒学以“德治”为政治行为的最高原则与最终目的 ,期望通过由内而外的道德转化 ,将这个世界变为道德世界。先秦儒家致力于政治的道德化 ,以达到“内圣外王”的理想状态 ;但是 ,历史的事实却是儒家道德的政治化。道德与政治的不分 ,是儒家思想的特色 ,道德与政治之间的张力成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特有景观 ,而儒家德治思想的历史境遇 ,却值得面临着现代化的今人深省。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后,我国学术界对政治伦理的探讨主要集中在政治伦理的界定及其主要内容两个方面,并有较大进展.但目前还有许多重大问题仍处于争论和探索阶段,只有将政治权力与道德作为切入点,才能真正揭开政治伦理的神秘面纱,把握住政治与道德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规律性.  相似文献   

10.
民主不仅是一种政治制度,而且是一种文化形态,内在于人们的民主理念和伦理观念。民主的伦理意蕴在范畴上体现为个体与社会、个体与国家之间的一种政治与伦理关系。在个体与社会维度蕴含于平等、自由、自主、尊重、参与、包容等民主的前提和价值追求之中;在国家层面和行政层面体现在回应、责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方面。探究民主的伦理意蕴,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加深对民主政治的认识,推进民主政治建设,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1.
尹树广 《哲学研究》2015,(2):3-11,127
"自由个体如何共存"是马克思和现代政治解放理论共同关注的主题。启蒙试图仅仅从道德、法律和政治层面解决这个难题,陷入了形式平等与社会民主的张力之中。马克思提出实践唯物主义、个人所有制和真正民主制思想,扬弃现代政治解放的矛盾,从人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出发,阐释了自由人联合体的可能性。他对政治解放的批判并不是完全放弃自由、平等、正义、民主、道德、伦理、法律这些一般概念,而是以实践唯物主义的自由概念为基础,在否定阶级政治暴力和阶级意识形态的基础上,赋予它们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12.
三统并建说,意在强调学习西方重视"知性主体",开发出学术方面之科学与政治方面之民主体制,肯定尊生命、重个体,在体制上对自由、人权加以肯定,可谓抓住了中国走上现代化的根本,是现当代新儒家与现代社会、生活世界相调适的重要成果。要求民主政治是"新外王"的第一义。牟先生并不是简单直接地照搬西方的价值与制度,他肯定道统、良知的指导与参与,超越了西方民主政治,警惕着浅薄、片面、平面化的"民主"弊病的发生。当代新儒家从人的主体心性中发掘普遍的道德法规,并透过康德式的论证,由伦理通向政治,建构普遍法则之治的法治论述,有益于现代社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儒家的“内圣外王之道”存在三个诠释维度:即道德要求与政治效果的维度、道德修养与政治地位的维度、道德本体与政治制度的维度.这三个维度渐次演进,为思考道德与政治关系的问题提供了立体化的参照系.比较分析三个维度的立论旨趣以及它们对道德在政治生活中的不同定位,可以发现儒家为确保善治从而对为政主体提出道德要求的思想在今天仍然具有积极意义;而通过权衡各个维度的理论得失,则可知在道德进入政治的过程中既要注意避免德性的僭越,又要注意避免德性的缺失.  相似文献   

14.
卢梭通过对近代政治哲学和启蒙运动的激烈批判,确立了从道德、正义的角度探寻政治哲学的主题,因而将伦理与政治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政治伦理观。他的政治伦理思想主要是在自然人性的基础上,建构一个自由、平等和正义的道德理想国。然而,他的这个道德理想国遭到了来自理论界和实践的双重挑战,最终走向了覆灭。卢梭的政治伦理思想的矛盾之处在于混淆了"道德上的应当"和"政治上的能够",将"应当"看作"能够"去追寻,构建自己的道德理想国;在道德培养问题上,其思想有着"成公民"和"成人"的逻辑矛盾,最终导致无法实现其政治和道德融为一体的理想;近代政治对于人类生存的过分关注,导致对与政治相关的道德、自由的远离,这是卢俊政治伦理观遭遇的无法避免的时代困境。  相似文献   

15.
王岩  李义 《道德与文明》2021,(4):142-149
政治道德的存在空间需要从横向与纵向视角进行审视,从横向上看,政治道德与政治理性"同轴"互补,构成了"并列"关系;与政治信仰"虚实"相生,构成了"远近"关系;与政治正义相互"映衬",催生出"高低"的价值位阶关系.从纵向上看,宏观层面的政治道德体现为政治美德,中观层面的政治道德表征为政党政德,微观层面的政治道德表现为官员官德.以是,政治道德的存在空间有了可视化、层次性、立体感的存在,并通过对比参照确证政治道德"求真"融于"求善"的功能定位;"务虚"与"务实"结合的性质定位;"理想"与"现实"统一的目标定位.  相似文献   

16.
当代中国政治腐败滋长的政治道德根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政治腐败的滋长,有其复杂的政治道德根源,其一是当代中国政治道德信念的现实转变;其二是当代中国政治道德心理的部分扭曲;其三是当代中国政治道德机制存在着缺陷;其四是当代中国旧政治道德文化的不良影响。这些政治道德根源,有其特有的“远度”、“深度”和“广度”。从而也就决定了,要克制当代中国政治腐败的滋长,不仅仅要加强社会主义政治道德建设,而是一项巨大、复杂而长期的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17.
政治生活的整合和政治文明的建设要求对政治道德进行合理的定位。政治道德的定位问题既涉及政治道德体系的内容问题,又关涉什么样的政治道德才是合理的问题。政治道德应该定位于政治公共领域这一客观基础;应该定位于个人权利与公共利益相结合的视角;应该定位于目的(或者功利)与道义(或者义务)的统一。  相似文献   

18.
政治义务是一种道德义务与初步义务;政治义务也是一种具有特殊性、普遍性、广泛适用性和有限性的道德要求;政治义务问题是一组相互关联的问题;认为政治义务是伪问题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  相似文献   

19.
协商民主既是西方学术界的新宠,也是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重要形式与未来走向.协商民主的制度设计与实践运转,必须以协商民主的规范性理论为前提基础.从言语、行动和共识三重规范性层面来看,协商民主呈现出三种不同的政治意涵:从语言视角来看,协商民主诉诸于语言构建“以言行事”的语言政治:从行动视角来看,协商民主体现了“以对话为中心”的对话(交往)政治,即以公民直接参与、公共讨论、说理论证、相互理解、修正观点等具体的行动步骤,构筑公共协商机制,丰富了民主政治的过程;从社会文化背景视角来看,协商民主是面对社会群体多元化、利益诉求差异性的“社会事实”,实现政治合法性和政策正当性的宏伟抱负,体现了新的共识政治观.  相似文献   

20.
纵观世界的政治局势,西方民主制度也存在着诸多问题。作为植入型的民主政治型国家乌克兰,目前面临的问题主要包括苏联历史遗留问题、民族主义问题和经济改革问题。对此,利普哈特的共识民主符合了政治伦理中关于自由、平等与公正的核心内容,也同时为乌克兰问题的解决提供方法,可以通过公民与政府之间形成道德共识、共同协商共识与利益公平分配共识,最终在政治伦理与共识民主的基础上重建社会秩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