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根据出谷纪第十九章至第二十章的记载,在西乃山上,天主透过云层对梅瑟说话,并且将十诫颁赐给他。这缔结着天主与人盟约的十诫详细地说明了人对天主和他人需要履行的基本义务。从规范行为的角度,十诫表达了天主教信仰中追求和谐、构建和谐的思想理念。在新约里,耶稣基督又继而阐发了十诫的总纲。你应全心、全灵、全意、爱上主你的天主。这是最大也是第一条诫命。第二条与此相似:你应当爱近人  相似文献   

2.
在犹太民族史上,梅瑟虽没有亚巴郎之伟大,被誉为信仰之父,世代圣祖。但梅瑟在带领以色列百姓出离埃及、迈向上主应许之福地的心路历程上,梅瑟成就了天主对以民的应许——回到了流奶流蜜之福地;同时梅瑟自己在被召、事奉过程中学会了  相似文献   

3.
天主教认为,人和世界都是天主的创造物和恩赐,因而人的一切思想行为都应以天主的意志为标准。据圣经所载,天主在西乃山与以梅瑟为代表的以民立了旧约,以后又借基督与全人类立了新约。新旧约是天主与人类之间的双边盟约,而尤其是新约使全人类成了天主的子民,新兴的以民,天主成了我们新选民的天主,他将赐予我们全面的救恩。而天主对我们的要求,就是新约中的福音精神,即天主十诫之中的爱主爱人或爱国爱教。而保证这一双边盟约实现的重点,就我们基督徒来说,无论是对天主,对他人还是对自己,都在于诚实守信。  相似文献   

4.
圣母娘     
谈起怎样做一位好教友,很多人都会说:“守好十诫及圣教四规就行了。”没错,但有多少人特别是我们的一些青年教友知道该怎样做一位中国教友呢?以下我想谈谈我的一些个人理解。 我们的国家是一个历史悠久、人杰地灵之地。我们有着自己独特文化及风俗习惯。孔子“天、地、君、亲、师”的思想至今还在影响着我们。孔子的这一思想与天主十诫有着极  相似文献   

5.
教会法典大于国法这种说法缺乏严密的科学性,也没有理论基础。二者不宜进行比较,也没有谁大谁小的说法。为说明这个问题,首先应认清法律的几个层面。第一是神律,神律是至高无上的,任何团体、个人没有删除或取消它的权力和自由,只有遵守的责任和义务。神律自有人类以来它就已存在,它和人与生俱来,是神刻在人心中的法律,人们习惯称之为良心。神律以文字的形式被宣布并要求人遵守是在旧约梅瑟时代,在古代以色列民族被天主召叫做天主的子民,梅瑟代表以色列子民接受了天主向以民颁布的律法——十诫,即所谓神律。到新约耶稣时代,耶稣…  相似文献   

6.
好象走出伊甸园后,人类就没有摆脱过忧虑的缠绕,担忧就象沉重的乌云一样,总来遮敝心灵的晴空。 出埃及的路上,尽管天主驾着云头亲自引领以民,以民仍不断地忧虑,为了没有食物,为了没有水,为了没有路,以民埋怨乃至绝望。结果天降玛纳,梅瑟击石出水,红海分开成坦途,证明以民时一切忧虑都是不必要的,是没有信心的表现。 但我们的信心总是不足,就是吃到了玛纳也还是信心不足。比如收敛玛纳时,尽管“梅瑟向他们说:‘谁也不准将一些留到早晨’。但他们没有听梅瑟的话;有一些人把一些留到早晨……”(出16:19—20)为什么要留一些…  相似文献   

7.
保存得完好无缺的摩西(天主教译作梅瑟——本刊编者)尸体被一支英国考古队在西奈山上一个偏僻的地下坟墓中发现。科学家感到惊奇,认为这可能是这位《圣经》故事中受到敬爱的犹太人古代领袖的木乃伊。 这个坟墓位于7500英尺的高峰上,许多专家认为这就是上帝授与摩西十诫的地  相似文献   

8.
满了八天,孩子应受到割损,遂给他起名叫耶稣,这是他降孕母胎前, 由天使所起的。按梅瑟的法律,一满了他们取洁的日期,他们便带着孩子上 耶路撒冷去献给上主,就如上主的法律上所记载的:“凡开胎首生的男性,  相似文献   

9.
第三章梅瑟与出谷事件本章可同样定名为:出谷事件的梅瑟或梅瑟在出谷事件中,因为在重大的历史时刻,人和事件紧密联系在一起,不能分离。不提及出谷事件就无法谈论梅瑟;不涉及梅瑟就不能对出谷事件进行讨论。梅瑟是天人之间的一个典型的中保人,在人面前他代表天主讲话...  相似文献   

10.
“梅瑟为他岳父米德杨的司祭耶特洛放羊。一天,他赶著羊群到荒野的深处,来到天主的曷勒布山。”(出3:1)当时,梅瑟的处境很不好,他是为逃避法老的捕杀而逃到米德杨的,他远离同胞,心里倍觉孤独怅悯,他给自己的第一个孩子“取名为荣尔熊,怀念自己是寄居异地的外乡人。”(出2:22)就是他此时心境的写照。然而,也正是这逃难的境遇成就了他,在“荒野的  相似文献   

11.
一 说到道德与宗教.人们很容易想到“摩西十诫”,十诫碑在西方世界并不少见.特别是美国最高法院前的十诫碑,使人们联想到宗教与律法的关联。美国哲学教授保罗·昆茨提出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十诫是青铜器时代.一群逃亡流浪汉的领袖在走向原始农业生活的路上.以希伯来文写下的,这样的十诫怎么还会对今时今日生活在完全不同境况中的我们有用?  相似文献   

12.
四、王徵谢官归田后,于明崇祯11年秋(1638)将以往聆听汤若望神父的修会内修奇迹等辑录成册,写序并刻印为《崇一堂日记随笔》一书行世。现国内有向达先生1936年3月抄本,台湾有影印明刻本。 在书序里,王徵首先释解“崇一堂”一词之所指和意义:“盖天主十诫首云:‘一钦崇一天主在万有之上’。故尝谬拟一联:‘自生天生地生人生物以来,两间无两主  相似文献   

13.
天主教的道理可以总结为一个字,那就是爱。天主教的法律即天主十诫,可以总结为一个字,仍然是爱。 天主十诫的总纲为:上爱天主,下爱世人,即爱主爱人。 圣若望宗徒说:“天主是爱”。天主因为爱才创造了宇宙和人类,人是天主的肖像。所以,爱在天主教会中是至为重要的。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谈谈天主教的爱德观。  相似文献   

14.
经文《出埃及记》第20章1—17节记载了十条诫命。这“十诫”也向人指出了容易碰到的试探或应该有的戒备,对传道人而言,不乏提醒和劝戒,并且从中可以提供一些在事奉工作上的积极作用。 第一诫:“除了我以外,你不可有别的神。”  相似文献   

15.
“另外还有其它民族的人,也带着成群的牛羊跟着他们一起前进。”(出12:38)这些其他民族的人,也跟着梅瑟率领的以民队伍离开埃及,他们出埃及的目的恐怕与以民是不一样的,但天主仍然允准他们同行。这一方面说明拯救之恩不仅仅临于以民,而是光照普世万民的;另一方面,在艰难坎坷的流浪途中,才能考验出哪些人是忠诚不渝地追随天主走到底的。今天依然是这样,普世教会的大门对所有人都是敞开的,基督的  相似文献   

16.
《法音》1989,(2)
农历十二月初八日,俗称“腊八”,是佛陀成道纪念日。据北传佛传记载,这一天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夜见明星,豁然开悟而成正觉。我国南北大小寺庙与佛教团体都要在这一天隆重举行祝圣法会。寺院在这天早晨则要以豆类、干果和大米煮粥供佛及僧,并以之饷客,名曰“腊八粥”。陆放翁诗云:“今朝佛粥更相馈,反觉江村节物新”,所以腊八粥又称“佛粥”《天中记》  相似文献   

17.
上主向梅瑟显现说:"现在以色列人的哀号已达于我前,我也亲自看见埃及人加于他们的欺压。所以你来,我要派你到法郎那里,率领我的百姓以色列出离埃及,梅瑟对天主说:‘我是谁,竟敢去见法郎,率领以色列出离埃及?"(出3:9—11)上主回答说":我必与你同在;几时你将我的百姓由埃及领出来,你们要在这山上崇拜天主,你要以此做为我派你的凭据。"在这里可以让我们看出,梅瑟再三推辞不肯去,因为他知道存在三方面的困难。第一,他看自己已经八十岁了。他在咏90:10说":我们的寿  相似文献   

18.
满了八天,孩子应受割损,遂给他起名叫耶稣,这是他降孕母胎前,由天使所起的。按梅瑟的法律,一满了他们取洁的日期,他们便带着孩子上耶路撒冷去献给上主,就如上主的法律上所记载的:“凡开始首生的男性,应祝圣于上主。”并该照上主法律上所吩咐的,献上祭物:一对斑鸠或两只雏鸽。那时,在耶路撒冷有一个人,名叫西默盎。这人正义虔诚,期待着以色列的安慰,而且圣神也在他身上。他曾蒙圣神启示:自己在未看见上主的受傅者以前,决见不到死亡。他因圣神的感动,进了圣殿;那时抱着婴孩耶稣的父母正进来,要按着法律的惯例为他行礼。默…  相似文献   

19.
唐山教区为了发扬基督的博爱精神,更好地方便群众,服务社会,又在遵化市东贾庄开办了一所“天民诊所”。9月9日开诊典礼这天,唐山民族宗教事务局李和平局长、李小林副局长、郭凤岭处长,遵化市政协副主席、统战部长刘广浩、副部长张子森、张民,卫生局局长于永周、书...  相似文献   

20.
林声本 《天风》2005,(3):6-7
经文:约翰福音20:19-29 "那日"(就是七日的第一日)是主复活的日子。主耶稣来,开启了新约时代。 现在,我们很多信徒,喜欢在这天做礼拜,是因虔守主日,记念主的复活。因为主耶稣的复活,给我们带来了复活的盼望。那信他的人,是已经出死入生了。信徒永远要记念主之复活。 当时,门徒常在这一天聚集。约翰福音20章19、26节二次记述了主耶稣显现,与门徒在一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