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葛洪的师道、体育主张在其教育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其教育思想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本文拟就此探讨,以期对葛洪教育思想有更加完整的认识。一、论教师与学生葛洪师道理论的内容比较丰富,他强调教师的作用,主张择师慎重、尊敬教师、提高教师待遇、教师教学要讲究方法等,形成较完整的师道理论体系。葛洪特别重视教师在学道中的作用,他认为即便是志诚信仙的人,如果不能得遇明师指点,不得仙道法术之精髓,就绝不会实现成仙的目的。因为仙道修炼的秘诀全靠师传,不见于书,学道者必须投师学道,否则不会有什么结果。葛洪说:“诚欲为道,而不能…  相似文献   

2.
葛洪自然观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洪是魏晋神仙道教形成的关键人物 ,对历史上及当时流传的仙道、仙术作了系统而富有创造性的阐述 ,从而在理论上和实践上为神仙道的建立作出了重大贡献。有关葛洪思想与成就 ,学术界已作了较为详尽的探讨 ,但对其自然观则还没有系统的论说。他的自然观 ,不仅是其神仙道教思想的理论基础 ,同时也是他炼丹修养的指导纲领。本文拟就此作一番初步探讨。一、自然的本原 :玄、道、一葛洪自然观最重要的概念是“玄”“道”“一”。葛洪认为“玄”是自然的本原 ,是世界万物产生的总根源。其《抱朴子内篇·畅玄》云 :“玄者 ,自然之始祖 ,万殊之大宗…  相似文献   

3.
《神仙传》是东晋葛洪所撰仙传小说,该书传承和保存了大量仙传资料,确立了"仙可学致"的仙道思想和德操兼备的修仙思想。书中所载仙人多因求道至勤或功德感天得仙人相助,往往还得经受考验,考验的核心是道德品质,主要是笃志至信、坚韧勤苦、清净无为,以及仁爱、勇敢和节制。道德对成仙的帮助体现了葛洪对世人提升道德修养的提倡,这种提倡具有兼收儒、道道德主张,调和修道与忠孝的矛盾,区别民众与帝王成仙道德标准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葛洪是中国道教金丹道派的奠基人."夫道者,内以治身,外以为国",这是他儒道兼综思想的自我定位.葛洪出身于士族世家,早岁熟读儒书,中年立业封侯,因受叔祖葛玄的影响,中年一度及晚岁驻足罗浮山修仙入道,这就徜徉于入世与出世之间.而道术儒修无二致,神仙忠孝有完人,自是其毕生思想及为人的写照.葛洪视民间"俗所谓道率皆妖伪",而斥"淫祀奸邪,礼律所禁".修道不忘儒教,为金丹道派的官方正统地位提供保证,同时对后来道教发展带来影响.  相似文献   

5.
刘娟 《现代哲学》2020,(2):142-147
长生信仰原属私人福享,本与政治性的公共善好无关,《老子想尔注》却将国家治理建立在每个人宗教性的长生信仰基础上。背后的原因在于,它的“道”是具有强烈伦理色彩的至上神“老上老君”,老君及其神界职官通过气的同构共感对世人实施以生赏善,以死罚恶的“神治”管理,以确保好人长生无恙、恶人短命遭殃。世人想要长生,必须遵循神诫,多行善举。在这个过程中,长生带有伦理性,实现了其在宗教政治中的重新定位。这解释了早期天师道以宗教治病为主要救赎内容,以组织管理道民的“命籍”“命信”来安排教区活动的原因。疾病、“命籍”(生死簿)、“命信”(与神相盟的信物)皆是涉及人的生死之具,是神管理人的重要途径。这就是道教借助长生信仰进行“神治”,以安排公共秩序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天师道教团以政教合一的“神治”方式,同样实现了世俗政府“治理民物”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道教的基本信仰是长生成仙。如何才能长生?神仙居于何处?其仙寿如何?则是必须回答的问题。如何才能长生,有赖于修炼方术的探究和实践;神仙之仙寿及所居之境界,有赖于道教学者的解说。前者属道教方术研究的范围,后者属“仙境”研究的范围。自战国神仙家兴起以后,人们逐渐形成一种观念,即:神仙是能轻身飞举的超人,他们居处于天界,常“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天”是神仙居处  相似文献   

7.
正葛洪在《抱朴子》中说:"非长生难也,闻道难也;非闻道难也,行之难也。非行之难也,终之难也。"历代高道、学者都讲,顺其自然、清静无为是道教的根本宗旨。我们的养生也要遵循顺其自然、清静无为之道,即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生。《汉书·艺文志·方技略》中说:"神仙者,所以保性命之真而游求于其外者也,聊以荡意平心,同死生之域,而无怵惕于胸中",也是要我们顺其自然,清静无为。一切生命  相似文献   

8.
柳华阳传承了伍守阳"仙佛合宗"的思想,并予以理论化、系统化.在<慧命经>一书中,他在佛言道,在道言佛,佛道双融,以不同于前人的简易之语,晓畅明白地揭示佛道双摄、"性命双修"的"慧命之道",阐释了"天下无二道,圣人无二心"佛道一途的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9.
老庄道家是道教的理论来源之一,道教学者葛洪总体上对老庄持维护态度,但也在生命观和政治观上对老庄提出了批评。通过认真辨析《抱朴子》中"道家"和"黄老"的内涵,以及葛洪对老庄道家的态度,可以看到葛洪的道教仙学既批判地继承了黄老之学,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黄老之学,这是葛洪道教仙学的独特性所在。  相似文献   

10.
一、正确理解养生理念推动道教的健康发展道教的宗旨是修仙成道、济世利人。道教文化的精华在于其性命学说,也即道教养生。道教是非常重视现世生命存在的宗教。道教的早期经典《太平经》就说:天地之性,万二千物,人命最重。《度人经》中说:仙道贵生,无量度人,充分体现了道教贵生度人的特点。道教以长生成仙为终极追求,  相似文献   

11.
<抱朴子·诘鲍篇>出自<抱朴子>外篇,是晋代道教学者葛洪的学术著作.抱朴子是葛洪的自称,并以此名书.而鲍敬言其人不详,根据他与葛洪的辩论来推测,应与葛洪是同时代的人,也就是两晋时期的思想家.他的生平、著作均不可考,曾著有<无君论>,而今仅见于<抱朴子·诘鲍>中.所以<诘鲍篇>就成为了解鲍敬言思想的重要资料.那么,鲍敬言的无君思想具体内容如何,他和葛洪的辩论是怎样展开,二者之间的分歧主要是在何处,从中如何窥见二人的学术旨趣,以及二人辩论的历史意义何在?这些都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中国有句名言说 :天地之大德曰生。然而 ,“法轮功”邪教以所谓的“按法轮”、“消业”、“上层次”、“升天圆满”等相诱惑 ,致人有病不治 ,精神错乱 ,最后发展到“法轮功”痴迷者在天安门广场引火自焚。危害社会 ,残害生命。令我们宗教界人士无不感到愤怒和痛心。道教是以“仙道贵生 ,无量度人”为宗旨的宗教。亦即说是以成仙得道、长生贵生为信仰追求 ,以济世度人为目标。这是道教重要的基本教义。所谓仙道贵生 ,即重视人生和生命 ,人要通过“摄生”、“贵生”、“宝精”、“炼气”、“养神”等修持修炼 ,达到与道合真、长生久视 ,成仙得…  相似文献   

13.
李刚 《周易研究》2012,(2):3-10
魏伯阳所撰《周易参同契》是运用《周易》原理来支撑金丹之道的滥觞。它以《周易》的变易原理作为道教神仙存在学说的理论基础,通过论说"物性可变",进而说明人也可变。人通过服炼金丹能够变化自己的身体而为神仙之体,即"変形而仙",从而可以超越生死。"变形而仙"思想并非《参同契》独创,而是有所本的。这一思想对后世道教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如葛洪、陶弘景、沈汾等人皆明显继承了《参同契》的"变形而仙"说。  相似文献   

14.
唐宋是中土和域外星宿思想互动的重要时期。本文通过对《太上洞神五星赞》《太上洞神五星诸宿日月混常经》《洞渊集》《太上洞真五星秘授经》的考察,认为唐宋道教一方面传承、改造北斗、二十八宿、分野等中国传统星学思想,另一方面又在对外来九曜理论存留(如星宿所主吉凶或星曜神形特征等)一定域外身份标识的前提下,通过中外禳星方法的拼接以及星神服饰、法器等的改换,塑造出道教本位的星宿理论与禳星之法。及至南宋金元,中外星宿(神)已在道教文本和图像系统中落位,成为道教神仙谱系、道法仪式中的常见成员。不同源头的星宿元素最终在道教文化中各司其职,基本完成"道教化"的整合进程,显示出道教极大的包容性。  相似文献   

15.
道教养生学是道教徒在追求长生成仙和济世度人信仰目标过程中,通过无数实践积累起的保持身心健康的方法。道教养生学是道教关于长生成仙的系统学说,包含着多种多样的形式和内容,是一种综合性的养生学模式。 道教养生学来源于道教长生成仙的信仰,建立在道教宇宙观、人天观、身心观的基础之上,与道教的生道合一、重生贵生、天人相应、形神相依、我命在我、以德养生思想有着密切关系。道教养生  相似文献   

16.
<正>葛洪的书法作品体现着他的道教神仙信仰。在字形上,字体飘逸、灵动,有不受羁勒束缚的势态;在用笔上体现出古拙自然、抱朴守真的追求;在意境上渴望一种超然仙趣、虚无飘渺的神仙境界。葛洪是一位名副其实的书法家,尤善大字。宋代米芾曾在《书史·海岳名言》中写到:"葛洪‘云台之观’飞白,为大字之冠,古今第一。"《书法大辞典》"书家"之列亦有葛洪。  相似文献   

17.
王福梅 《中国道教》2004,2(2):30-32
“我命在我不在天”,是道教的重要教义之一,也是道教徒向死亡宣战的口号,意为个人的生命同天地一样,都是由自然之气所化生,人如果凭借智慧通过造化之理,盗取阴阳之机,修道守气,返本归根,就可以与道同在,寿比天长。强调个人的生命,能由自我决定,不由天地掌握。这是一种以人生为本,肯定人生价值的积极态度。道教这种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观念,最早见于东晋炼丹家葛洪所著的《抱朴子》中。在葛洪看来,民间变化之术,无所不为,高山为渊,深谷为陵,男女易形为鹤、为石、为虎,铅性白而变赤为丹,丹性赤而变白为铅,等等。因此,他坚信,用异物烧炼金银,…  相似文献   

18.
本文试图通过分析《抱朴子内篇》卷二《论仙》一文,阐述葛洪对中国古代逻辑思想的继承,运用与发展。重点在探讨葛洪逻辑思想之来源以及其在《论仙》一文中的运用。庄朝兰,福建平和县人,1975年生,厦门大学哲学系研究生。  相似文献   

19.
关于陈撄宁学派这个问题,前人鲜有论及者,张广保先生在《明清内丹思潮与陈撄宁学派的仙学》一文中似乎肯定陈撄宁学派的存在,他说,陈撄宁高举"仙学"的大旗,以《扬善半月刊》和《仙道月报》为阵地,在社会上广泛传播"仙学",在他周围渐渐聚  相似文献   

20.
道教的教理、教义有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历代高道大德都对此做出了贡献,这其中就包括东晋时期的葛洪.下面,我们来对此做一个简单讨论. 一、葛洪以"玄"释"道",发展了先秦<老>、<庄>的形上学思想 葛洪在道教义理建构方面的一个重要贡献,就是论述了道教由人事通向天道的实践之路.道作为终极的本体,是不可言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