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0 毫秒
1.
武当山道教文化杨立志武当山是著名的道教圣地,位居中国道教四大名山之首。据文献记载,汉魏六朝时,修仙学道之士荟萃是山,唐末,道教称之为第九福地;宋代道经尊此山为真武修炼之地,武当道正式形成;元代武当宫观教团日益发展;明成祖大建武当山宫观祠庙,明皇室长期...  相似文献   

2.
武当山是中国道教著名的仙山福地,历史文化积淀极为深厚。武当山道教官观都藏有各种珍贵文物,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明代御制"武当山玄天上帝圣牌"。该牌采用官窑五彩极品瓷烧制,  相似文献   

3.
<正>武当山地处湖北省十堰市境内,又名太和山,明永乐十年被成祖嘉封为"大岳太和山"。提到武当山,首先就会想到真武大帝、道教文化和武当武术。岁月交替,日转星移,随着人文步履的崛起,武当山独特的建筑艺术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也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武当山道  相似文献   

4.
武当山早期佛教活动探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当山早期佛教活动探佚喻斌武当山作为著名道教圣地,从开辟道场至今,历唐、宋、元、明、清,悠悠千载,其间道脉相承,香火未断。陈抟、张三丰栖身弘道,永乐、嘉靖二帝的大规模营建,治道教史者或研究武当山文化者所述详备。但在武当宗教事业发展史上,佛教曾扮演过重...  相似文献   

5.
明代武当山提督内臣制度是明皇室管理武当道教的重要举措。明代宦官不仅长期提督武当山,而且全方位参与了武当山的各项管理工作,是明皇室与武当山之间沟通和互动的重要渠道,为明代武当道教的持续发展和繁荣鼎盛做出了独特的贡献。全面客观地评价明代武当山提督内臣的地位和作用,既有助于加强对明代武当山历史文化的解读,也有助于促进对明代宦官史和明代道教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我国著名道教圣地武当山最近又挖掘出一副珍宝——《武当山炼性修真玄机寿宇图》。经初步鉴定,这是一幅在全国首次发现的武当道人养生功功理图。从而为道藏文库增添了新的宝贵的一页。  相似文献   

7.
明代武当山志既是研究武当道教渊源流变的基本文献,也是研究明史和中国道教史的重要参考文献。根据明代武当山志的记载,明世宗朱厚熄不仅虔诚奉祀玄天上帝,尊封武当山为"治世玄岳",还大规模重修武当宫观,巩固并充实了明皇室对武当山的一系列制度化扶持政策,进一步扩大了武当道教在全国范围内的社会影响。解析明世宗崇奉武当山玄天上帝的内在原因及其外在表现,探讨明世宗对武当道教的扶持政策和管理措施,为明世宗崇道问题研究提供一个新视角和一个新案例。  相似文献   

8.
<正>八百里武当,云蒸霞蔚。五千年文化,源远流长。武当山不仅是闻名遐迩的道教胜地,还是我国著名的道茶之乡,道茶文化醇厚绵长。武当山,又名太和山、仙室山,位于湖北省丹江口市(古称均州)境内,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素有"亘古无双胜境,天下第一仙山"的美誉,历来为修仙学道者心仪神往的世外桃源。道经《玄天上帝启圣录》赞曰:"吾山不及诸山富,诸山不及吾山清。吾山冬寒而  相似文献   

9.
武当山道教文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当山是中国著名的道教圣地,有着深厚的道教汉调,又有秦腔豫剧。武当音乐受此影响,从而形成似南似北,南北无间的混融色彩。三是清幽典雅的古乐风韵。明代钦选道官乐舞生张道贤任武当山玄天玉虚宫提点后,武当音乐无疑会增加宫廷古典雅乐的风韵。人们发现“武当韵”中保存了唐代大曲和宋明古琴曲的某些旋律形态和曲体风格。另外,自南北朝至清代,武当道乐还吸收了相当数量的佛教文化因素,因而武当道乐又有佛道融合的宗教音乐风采。武当道教区别于其他道教的最主要的特征,是它有自己特定的信仰,即信仰“玄武”或“真武”。玄武信仰渊源于早期的…  相似文献   

10.
<正>榔梅真人李素希是一位对武当道教发展作出过重大贡献的著名道士。长期以来,由于资料较少,对于这样一位对武当道教发展产生过深远影响的高道,至今尚无专文论述。现依据旧志中的零星文献、金石碑刻和武当山地区民间传说等材料,就李素希的生平事迹、师承关系及其贡献榔梅果与武当宫观营建的关系等略作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