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眼动交互中对象排列方式对作业绩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成志  沈模卫 《心理学报》2006,38(4):515-522
由于人眼注视的方位能够表达用户的兴趣中心等信息,使得基于眼动的用户界面备受关注,同时眼动也成为攫取当前认知加工过程的一个窗口。本研究采用2排列方式×6目标项位置的被试内设计,主要考察了眼动人机界面中交互对象的不同空间排列方式及目标项位置对选择工效的影响,以期为设计和优化基于视线追踪的人机交互界面的布局提供心理学依据。所获得的主要结论如下:(1)在基于视线追踪的人机交互中,对象水平排列方式优于垂直排列方式;(2)不同对象排列方式影响目标项位置对作业时间的效应模式,对象水平排列时,作业时间随着目标位置右移而线性递增;垂直排列时,作业时间随目标位置下移以非线性方式递增;(3)目标项位置仅影响目标定位时间,目标激活时间不受对象空间排列方式和目标项位置的影响;(4)基于视线追踪的人机交互系统其对象排列方式以水平方式为宜  相似文献   

2.
显示与反馈方式是人机交互的重要设计要素。在视线交互这种自然人机交互技术中,视线光标的呈现方式一直是研究的焦点。本研究选取基于凝视点击范式的文本输入任务,设计了2(有无视点锁定功能)×2(有无实时注视点)被试内实验,探讨光标显示模式对视线交互绩效与用户体验的影响。结果:视点锁定功能可以提升交互绩效和用户体验,有无实时注视点对交互绩效无显著影响;输入速度的提升主要在于视点锁定功能能够让被试的视线更快地转移到下一个目标上。研究结果可为视线光标的设计与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室内照度和时间对警觉性和视空绩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考察了白天室内照度和测验时间对个体视空工作记忆和视空能力及主观情绪和警觉性的影响。采用2(高/低照度水平)×2(上午/下午)混合设计,结果发现:被试在高照度水平下的柯西块任务的正确率更高,警觉反应更快,且尤其体现在下午时段;而不同照度水平对点记忆任务、视空能力测验和主观情绪无显著影响。结果表明白天室内照度能够影响个体的视空工作记忆和警觉性,主要表现在高照度照明环境的积极作用上,而对个体的视空能力及情绪变化影响微弱。  相似文献   

4.
中文阅读中长距离回视引导机制的眼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帆  隋雪  李雨桐 《心理学报》2020,52(8):921-932
从记忆的角度,探讨中文阅读中长距离回视的引导机制。采用眼动实验,操纵了回视条件(实验1)、回视可见性(实验2)、目标词位置及词频变量。结果发现:与不阅读组相比,阅读组的最初回视误差更小,定位效率更高;与可见组相比,不可见组累积回视距离更大,且难以正确定位目标;目标词位置主效应显著,而词频主效应不显著。结果表明,回视具有空间选择性,最初的回视由空间记忆引导,最初回视后的修正眼跳在文本可见情况下才能正常进行,而词频这一言语属性对回视没有显著影响,本研究结果支持了空间编码假设。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选取了基于视线追踪的视线突显技术作为研究对象,探究视觉信息呈现材料对不同视线突显技术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1)相比无突显,两种视线突显技术在搜索中均能提高操作绩效;2)视线矩阵突显技术在提高搜索速度上更优于视线单项突显技术;3)视线矩阵突显技术均能提高两种词频词组的搜索绩效,而低频词组搜索时,视线单项突显技术下的搜索正确率最优。本研究进一步考察了视线突显技术规律特点,为其实际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6.
30名男性军校学员。在两种指导语指导下,经受了一系列视动跃跃刺激(5、10、15、20、30、40、60、80、100、120度/秒),每个刺激持续20秒。用磁带机记录被试的视动性眼震信号,同时,记录被试视动性错觉出现的潜伏期和错觉量。视动性眼震信号在7T17信息处理仪上进行脱机采样处理,错觉量用模糊集途径进行量化。主要结论如下:1.视动性眼震的快相速度、慢性速度、快相幅度、慢性幅度均随刺激速度增加而增大,在60-120度/秒范围达到峰值后,基本维持稳定状态,而快慢相时间却有相反的变化趋势,其随刺激速度增加而减小,在60度/秒达到最低值,然后略有回升。2.在5-120度/秒内,视动性错觉随刺激速度的增加而增大,呈直线上升。3.视动性眼震与视动性错觉不存在因果关系。低速度视动刺激下,当视动性眼震被抑制时,错觉量明显增大,说明视动性眼震减轻了视动性错觉。  相似文献   

7.
1 引言眩光对视觉作业的绩效有着很大的影响 ,视标亮度、眩光距离和眩光面积是影响眩光效应的三个重要因素。近年已有不少学者分别对这三个因素进行了研究。本研究拟用正确率和反应时作指标 ,进一步探讨视标亮度、反射眩光距离和反射眩光面积对视觉判读作业绩效的交互影响。2 实验方法2 1 实验任务本实验视觉作业为兰道环视标判读。兰道环外径为 5 2 5mm ,内径为 4 75mm ,环宽为 0 5mm ,兰道环缺口为 0 3 3mm ,缺口朝向分为“上”、“下”、“左”、“右”四个方向。实验中被试任务是在尽可能快的前提下 ,正确在判读兰道环的…  相似文献   

8.
人们对运动目标最终位置的记忆常常会向运动方向发生偏移, 这种偏移被称为“表征动量”。现有研究对表征动量的解释涉及从低水平的知觉加工到高水平的认知加工等多个方面。本研究采用不同材质和滚动声音的球体作为刺激材料, 考察高水平的质量表征对表征动量的影响以及知觉水平的眼动信息在其中的作用。实验1探讨了对目标质量的主观表征对眼动追踪和表征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 质量表征会同时影响眼动追踪和表征动量。实验2通过不同的提示线索控制眼动追踪, 进一步探讨眼动过度追踪对表征动量的影响。我们发现, 非自然追踪的条件下, 表征动量会减小, 且质量表征对表征动量的影响不再显著。本研究结果表明, 高水平的质量表征对表征动量的影响会通过知觉水平的眼动过度追踪起作用; 然而, 表征动量还受其它因素影响, 眼动信息并非决定表征动量的唯一因素。  相似文献   

9.
随着计算机彩色显示技术的飞速发展,在CRT显示器中采用颜色编码来显示信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实际使用中,由于颜色编码的视觉绩效和环境照明强度、视标本身的亮度等因素有密切的关系.很多工效学家和心理学家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相关研究.但这些以往的研究往往是在正常环境照明条件(或明视觉状态)中进行的。例如,许为等曾在1989年研究了环境照明强度、色温及色标亮度对CRT颜色编码的影响,实验中采用的环境照明强度最低为10Lux。  相似文献   

10.
反馈干预对绩效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龙君伟 《心理科学》2003,26(4):658-660
反馈干预是由外部动因提供的关于个体任务操作或过去行为的信息活动,它有反馈对象、反馈效价和反馈提供方式三个维度。研究结果表明反馈效价、反馈提供方式对绩效的影响具有主效应,且两者的之间交互作用对绩效也存在主效应。积极反馈效价、信息型提供方式有助于提高个体的绩效水平。  相似文献   

11.
陈曦  胡静静 《心理科学》2012,35(5):1065-1070
采用图-词分离呈现及眼动技术探讨在延时命名条件下图-词干扰效应发生的位置。结果发现:(1)延时命名图片时,仍出现图-词干扰效应和频率效应;(2)与命名干扰词相比,命名图片时图片的回视率高,注视时间长;(3)图片的注视时间也出现频率效应和图-词干扰效应。这说明即使在延时命名图片的条件下,目标词汇仍需要再次激活,频率效应和图-词干扰效应是发生在词汇化过程中,反驳反应排除理论的图-词干扰反应选择阶段的观点,支持了词汇化选择竞争的理论。  相似文献   

12.
学习时间分配机制的眼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采用被试内的实验设计,以无意义词对为实验材料,利用眼动记录技术,通过分析在有无时间压力时,个体对不同难度词对的学习时间分配,检验学习时间分配的差距缩减模型和最近学习区模型.研究发现:(1)在总注视时间上,难度和时间压力的影响都是显著的,并且存在交互作用.(2)个体的学习次序是由易到难的.研究结果支持了最近学习区模型.  相似文献   

13.
眼动记录技术与方法综述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眼动记录法是一种重要的心理学研究方法,目前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心理学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领域之中。本文对主要的眼动记录方法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对国内外眼动记录仪的研制和发展情况进行了介绍,并就眼动记录技术和方法的前景提出了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4.
There is building evidence that highly socially anxious (HSA) individuals frequently avoid making eye contact, which may contribute to less meaningful social interactions and maintenance of social anxiety symptoms. However, research to date is lacking in ecological validity due to the usage of either static or pre-recorded facial stimuli or subjective coding of eye contact. The current study examined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trait social anxiety, eye contact avoidance, state anxiety, and participants’ self-perceptions of interaction performance during a live, four-minute conversation with a confederate via webcam, and while being covertly eye-tracked. Participants included undergraduate women who conversed with same-sex confederates.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rait social anxiety was inversely related to eye contact duration and frequency averaged across the four minutes, and positively related to state social anxiety and negative self-ratings. In addition, greater anticipatory state anxiety was associated with reduced eye contact throughout the first minute of the conversation. Eye contact was not related to post-task state anxiety or self-perception of poor performance; although, trends emerged in which these relations may be positive for HSA individuals. The current findings provide enhanced support for the notion that eye contact avoidance is an important feature of social anxiety.  相似文献   

15.
用眼动追踪仪考查中学生认知风格在解决较高相似性与较低相似性几何问题中的影响。结果表明:目标问题与所学内容相似性会影响中学生几何问题解决的速度与成绩,中学生在两类几何问题解决中相关眼动指标存在显著差异;认知风格在不同迁移水平几何问题解决中存在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探讨面孔部件(眼睛和鼻子)在个体和群体注意方向判断中的作用。实验1使用不同数量面孔的图片,要求报告群体或个体的注意方向。结果发现,多面孔条件下对群体注意方向估计的准确性高于单面孔条件。实验2采用眼动技术,探讨眼睛和鼻子在判断其注意方向时注视的空间与时间分布特征。结果发现,基于单张面孔判断时,对鼻子的总注视时间长于眼睛;基于多张面孔判断时,对眼睛和鼻子的总注视时间没有差异。整个研究表明,知觉个体注意主要依赖鼻子,知觉群体注意依赖眼睛和鼻子。  相似文献   

17.
关于阅读的眼动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本文对阅读的眼动研究作了一个概述,主要阐述心理学家利用眼动技术来研究人在阅读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和心理现象以及信息加工过程:如阅读过程中的知觉广度、信息获取以及阅读过程中眼动的影响因素。此外.本文对眼动技术本身和眼动控制模型也做了深刻的阐述,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简要介绍阅读中眼动控制的研究进展,具体探讨了阅读过程中关于注视点停留位置、跳读、回视和注视时间等方面的研究,并对Morrison的眼动理论模型、O'Regan的战略战术模型和Reichle最新提出的E—Z读者模型进行了评述。最后,提出在吸收国外的这些研究成果的同时,要注意考虑中文与西文阅读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9.
In this study,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increased gain in the visual feedback loop and motor control of the periphery was investigated. Participants (N = 15) were asked to maintain a constant finger position while they used magnified visual feedback. The measure of the accuracy of each trial was the standard deviation (trial error) of the finger position. Trials performed under magnification had lower trial errors than trials without magnification. The change in trial error between trials with and without magnification proved greater than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rials at any 2 magnifications. In contrast,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individual subjects were often greater than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performances at individual magnifications. At higher magnifications, performance seemed to be limited by the tremor; the ratio of trial error to tremor intensity was constant. When applied to microsurgery, the present results accord with those found in earlier research, including investigations that have found that the level of magnification used in microsurgery is not the most significant factor in achieving good results and that tremor is the limiting factor in microsurgical task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