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1 语言的模糊性与模糊集合论自然语句中的绝大部分都带有模糊性。例如“人到中年”,究竟多大年龄算是“中年”?它没有一个严格划定的界限。类似这样的语句,如果语言逻辑不能作出恰当的分析,那么语言逻辑的领域就过分地狭小了。语言的模糊性就是指表达式应用了不能严格地划定应用范围的语词而变得模糊不清的现象。但是,模糊性并非就是自然语言的缺点。上一个世纪,数  相似文献   

2.
郭沫若同志说:“标点一定要恰当。标点好象一个人的五官,不能因为它不是字就看得无足轻重。”(《关于文风问题答<新观察>记者问》,《新观察》1958年第7期)显而易见,书面语言中若是没有标点符号,那简直是不可思议的。正确地使用标点符号,可以帮助语言的表达传递思想感情,表示不同语气等。因此,能不能正确使用标点,是与思维是否清楚密切相关联的。逻辑读物不外乎是介绍如何思维的科学用书。如果逻辑读物的标点使用不当,这就不仅仅属于运用语言的问题,尤其应该是归结于思维清楚不清楚的问题了。所以,凡逻辑读物在使用标点时,  相似文献   

3.
必须为语言划定界限是《逻辑哲学论》的核心论点。这个论点集中地反映了维特根斯坦与众不同的哲学观。维特根斯坦认为,哲学不是产生于怀疑,也不是产生于好奇,而是产生于对我们所用的语言的误解。因此,哲学的真正任务不是建立理性的或经验的原则,为知识的必然性和确实性辩护,以消除种种怀疑;或者提出各种能够自圆其说的假设,以平息人们的好奇心理。哲学的工作应该只是进行语言的逻辑分析,通过这种分析表明,许多看来深奥的  相似文献   

4.
闫超 《四川心理科学》2014,(14):120-120
一、维特根斯坦对可说与不可说的划分 维特根斯坦在逻辑哲学论前言中如下说道:这本书所讨论的是哲学问题,并且,正如我所相信的那样,这些问题之所以被提出来.是源于人类对语言逻辑的误解。整本书的主旨可以用以下的话来概括:凡是能够说的事情,都能够说清楚,而对于不能谈论的事情,就必须保持沉默。  相似文献   

5.
分析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哲学的一般性质分析哲学的观点一般地说,分析哲学是把“语言分析”作为一个研究主题的各种现代哲学的总称。但是,它并不是有关语言学的东西。它时常被人认为是方法,而不是综合性的哲学体系。这意味着分析哲学的课题在于探讨以往的思辨哲学或者批判形而上学。在分析哲学看来,以往的思辨哲学或者形而上学的争论和错误的根源都在于语言的误用。因而,“以语言逻辑分析克服形而上学”,就成了分析哲学的主题。维特根斯坦说:“哲学家们的大多数问题和命题的来由是我们不理解我们的语言逻辑。”因此,“哲学的目的是思想的逻辑净化”。也就是说,“一切哲学都是语言的批判”。可以说,他  相似文献   

6.
什么是逻辑?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逻辑研究的对象是什么?国内流行的观点认为逻辑研究的对象是“思维形式”、“思维的一般形式和一般规律”或“思维的形式结构”等等。诸如此类的定义非常多,也不能说一点道理没有。但笔者认为这些说法至少有两个缺点:(1)不易把握。什么是思维形式、思维的一般形式、一般规律或形式结构?要么就是根本说不清楚,要么就是难于说清。(参见王路:《弗雷格思想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第222页)(2)定义过宽。思维形式或思维的一般形式等不能完全由逻辑来研究,逻辑也研究不了。例如,通常人们说的理性思维有概念、判断和推…  相似文献   

7.
排中律是关于思维明确性的规律。它的含义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一个思想或者反映某个对象,或者不反映某个对象,二者必居其一。在是与非、真与假之间要旗帜鲜明,不能含含糊糊,模棱两可造成第三种可能的理解。下面,我们根据排中律的上述要求来讨论俄译汉中组织译文的两种逻辑方法。一、用语明确避免含糊无论写作还是翻译,语言鲜明准确,都是组织篇章最重要的逻辑、语法和修辞准则。  相似文献   

8.
维特根斯坦哲学最精妙之处就是划定了有意义的言说界限:语言可以有意义地言说世界,但有意义言说的是偶然的事实世界,不可有意义言说的东西,要么是由语言显示出来的逻辑必然性,要么是如此确定以致于我们感到神秘的东西,它们包括如下事项:作为世界的界限而非其一部分的形而上学主体;绝对的价值,即绝对的善和绝对的美;作为伦理属性承担者的形而上学的主体意志;幸福、和谐生活的客观标志;人生问题的答案,即人生意义;世界之存在;关于世界是一个有限整体的感受;世界的意义;上帝以及宗教信仰者与上帝合而为一而获致的最高宗教体验…  相似文献   

9.
1 维特根斯坦是当代西方分析哲学思潮中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大多数人认为维特根斯坦的前后哲学是截然不同的,但维特根斯坦的美学却始终一致。其首要问题是一个划界的问题——和他的哲学划界的格式一样——为美学中可说的与不可说的划出界限,如果将其表述得更具美学特征,则是在可批评的和不可批评的之间划界。在维特根斯坦看来,那些不可说的也即神秘的东西便是“界限”,它之所以是界限在于它给予了全部可能性而不是一种被给予的可能性。这种界限至少有两种类型:一种是“逻辑形式”(Logical form),逻辑形式使得世界这样存在着和这样被表述着;另一种是伦理  相似文献   

10.
不矛盾律是一条重要的逻辑基本规律。不矛盾律的基本内容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一个思想及其否定不能同时都真。它要求人们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不能出现两个互相矛盾或互相反对的思想。如果违反了这个要求,就不能正确地认识事物和表达思想,就要犯自相矛盾的错误,或者说就会存在逻辑矛盾。人们通常所说的“出尔反尔”、“自己打自己的嘴巴”等,都是在思维中存在有逻辑矛盾而在语言或行动上的表现。  相似文献   

11.
毛特纳曾有一个著名的观点 :“要是亚里士多德说汉语或者达科特语 ,他肯定会获得一种完全不同的逻辑 ,或者肯定会得到一种完全不同的范畴学” (Mautner,S 4 )。这一观点常常被理解为逻辑论证意义上的语言相对主义。毛特纳本人和后来坚持语言学或逻辑 -语言学相对性论点的人也持这一立场。不过 ,这一陈述首先是不够清楚 ,而必须加以澄清的。此外 ,它在某些方面也使人误入歧途。首先 ,我们必须追问 :这一陈述是否涉及印欧语言或欧洲语言规范中的一门具体语言或一个结构族 ?逻辑形式的结构是否受特定的前提如主谓宾结构或者主谓结构 (S是P)的…  相似文献   

12.
说不得的东西如何能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说不得的东西如何能说?——维特根斯坦的“沉默”和冯友兰、金岳霖的回应郁振华自《逻辑哲学论》传入中国以来,对维特根斯坦思想的绍述研究不可谓少,但真正能立足民族的哲学传统和自己的哲学立场作出创造性回应的却属凤毛麟角,冯友兰、金岳霖紧扣《逻辑哲学论》一书的主旨,对“说不得的东西如何能说”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成为这种创造性回应的典范。§1维特根斯坦:可说的和不可说的在《逻辑哲学论》的自序中,维特根斯坦开宗明义地说:“这本书的全部意义可以概括如下:凡是能够说的,都能够说清楚;凡是不能谈论的,就应该保持…  相似文献   

13.
一、语词的内涵与外延内涵与外延,是两个重要的语义概念。在传统逻辑中,往往说及概念的内涵、概念的外延,其实,严格说起来,应该是语词(或词项)的内涵与外延,一个词项的意义,就表现在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根据现代逻辑的观点,内涵就是(?)一个语言表达式和它的外延产生联系的某种东西,也就是用来在许多可能世界中识别外延的一种原则(或标准),而外延就是用这个原则得以识别的那个或那些对象,或者可以将内涵解为从可能世界到外延的函项。例如,“商品”这一语词的内涵就是“用来交换、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  相似文献   

14.
1.反思与元(Meta-) 1·1 哲学的新教条分析与诠释是现代哲学的两个教条。语言的逻辑分析可以用逻辑形式清楚显示语句的真正意义,但论述方式的改进并不意味着思想的实质推进。逻辑改写如果足够忠实则所获结果无非是新形式中的旧材料。分析至多表明(1)什么是有意义的语句和(2)什么是一个语句的逻辑意义,但无法表明(3)什么是有意义的思想和(4)什么是一个观念的证明。显然,错误观念也可被恰当地表述,如果要对观  相似文献   

15.
大家知道,现代逻辑产生以后,逻辑与语言的联系日益密切,对语言的逻辑分析的层面逐渐加深,而且在方法上也日趋严密。但是它也有一个很大的缺陷,就是由现代逻辑所发展起来的外延理论,把逻辑因而也在相当程度上把语言看作思维的逻辑演算,面对语言表达式的内涵问题、意义问题的研究相对薄弱,因而在将逻辑运用于自然语言的分析时常常会遇到许多难以克服的困难,自然语言逻辑的建立由此也显得步履维艰。这种状况直到本世纪60年代由逻辑学家坎格尔(S、Kangerl)、克里普克、刘易斯、欣梯卡等人提出了一种可能世界语义学的理论之后,局面才为之改观。不少逻辑学家认为,可能世界是个强有力的理论概念,它能阐明  相似文献   

16.
有人把公关人员的基本功,概括为“能说、能写、能跑”。确实,公共关系是运用传播手段,协调关系、塑造形象的艺术,口头语言是传播的主要手段。公关人员搞接待、谈判、讲演、发布新闻等活动,都离不开口语的应用。因而,善于辞令就成为公关人员必备的素质条件之一。 语言是思想的外衣。古人强调“慧于心,秀于口”,“精于思,而美于言”;今人也有“只有想得清楚,才能说得明白”之论。这都是说,思是源,言是泉。口才是一个人思维品质的反映,而思维是一门科学,一门艺术。只有经过专门的学习和训练,遵循逻辑规律和形式,才  相似文献   

17.
逻辑是研究思维形式结构及思维规律的,语法是研究语言结构规律的,它们既有密切的联系,又有明显的区别。逻辑和语法毕竟是两门科学。汉语语法是研究汉语的结构规律的,它主要讲各级语言单位组合的规则。汉语是非形态的语言,它各级语言单位的组合(语素和语素组合成合成词,词和词组合成词组,词或词组组合成句,单句和单句组合成复句,几个句子又组合成句群)不是依靠  相似文献   

18.
我们在此说的“完句”是说某个语言片段从语法角度讲是可以独立成句的。副词与完句的关系有三种:①某语言单位从逻辑角度讲已经具备了独立成句的资格,即能够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但若不加上某个适当的副词,那么这个语言单位从语法角度讲仍然不能合法存在;②某个语言片段从逻辑和结构上都已具备了独立成句的资格,但若给它加上某个副词它便又不能独立成句了;③某个语言片段不论是否加上某个副词,从逻辑  相似文献   

19.
一、寻找出路A.描述的合法性质我们企图了解艺术世界。理解艺术文明,这就是美学的根本困惑。对艺术世界或者艺术文明的理解表现为一种客观的描述。判明这种描述的合法性质至少应该考察:(1) 艺术世界是否是一种美学研究的逻辑主语。艺术世界既然是美学的对象,那么,它就必须是美学中最终被描述的东西。它必须是美学描述的界限;  相似文献   

20.
1.思维形式的结构(思维的逻辑形式)是指思维内容各部分之间联系的一种方式。具体地说就是从思维内容各不相同的各类判断和推理中抽象出来,并为它们各自共同具有的一般形式结构。它包含有逻辑常项和逻辑变项。2.辑逻常项是指在一个思维形式的结构中保持不变并决定这种结构的逻辑特性的部分。例如,在“如果P则q”中,“如果……则……”就是逻辑常项。逻辑变项是指在一个思维形式结构中可以用不同的具体概念或判断来代换的部分。例如,在“如果P贝q”中“P”,“q”就是逻辑变项。3.以A、B代表两个概念,以a、b分别代表两个外延,真包含于关系是,所有的b是a,并且有a不是b,那么,B与A就真包含于关系,或者说,B真包含于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