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国内出版的许多版本的逻辑教科书,在谈到什么是“定义”时,都认为:定义是揭示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例如: “定义是通过一个概念明确另一个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逻辑教研室编《形式逻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36页)。“定义是揭示概念的内涵的逻辑方法”(金岳霖主编《形式逻辑》,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41页)。“定义就是明确概念内涵的方法”(诸葛殷同等《形式逻辑原理》,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49页)。  相似文献   

2.
集合体与系统本是不同的,可是实际思维中人们却往往分辨不清,包括一些权威性著作。如,金岳霖编《形式逻辑》认为“森林”与“舰队”同是集合体;诸葛殷同等编《形式逻辑原理》认为“森林”与“工厂”同是集合体;中国人民大学逻辑教研室编《<形式逻辑(修订本)>自学要点和思考题、  相似文献   

3.
集合概念是反映集合体(有的教材称之为群体)的概念。非集合概念是不以集合体为反映对象的概念,即反映非集合体的概念。要正确辨析一个概念是集合概念还是非集合概念,自然应先搞清什么是集合体,什么是非集合体。而要正确区分集合体与非集合体,就应首先把握类与分子的关系、整体与部分的关系、集合体与个体的关系这三种不同关系的区别。类是许多具有相同属性事物的综合。组成类的单独事物我们称之为分子。类(用A表示)与分子(用a表示)的关系有如下两个基本特征;(-)组成类的分子必须是具有相同属性的同一种事物,每个分子都是能…  相似文献   

4.
逻辑学要求人们说话和写文章要注意准确性。这一要求的基本内容,一九七九年十月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高校文科教材之一,金岳霖先生主编的《形式逻辑》作了很好的说明。该书26页说:“我们应用概念时,不只是要求概念明确,而且要求概念准确。所谓概念准确,就是概念恰如其分地,不多不少  相似文献   

5.
在形式逻辑中,人们对概念的限制与概括似乎已经取得了一致的见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之间存在负相关,但如果我们仔细考察两类不同的定义,即可发现,对于第一类定义,内涵以“且”的形式揭示的概念,形式逻辑关于概念的限制与概括的理论是正确的;但对于第二类定义,内涵以“或”的形式揭示的概念,形式逻辑关于概念的限制与概括的理论就不正确了.这是因为这里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增减是正变关系,而非反变关系.因此,形式逻辑关于概念的限制与概括的理论是不完整的;完整的表达应该是:概念的内涵、外延有共变关系.当概  相似文献   

6.
卢冀宁同志在《评“本体论的物质定义”》 (载《国内哲学动态》1984年第9期,以下简称卢文)一文中说,制定本体论物质定义的种种企图“注定是要失败的”。笔者以为作出这种论断还为时尚早,大有商榷余地。就目前情况看,确立本体论的物质定义却是完全必要的。关于这个问题,笔者已在拙文《用关于整个世界本原的本体论发展列宁的物质概念》(载《东岳论丛》1984年第8期)中作过探索。这里只是针对卢文中的观点讲三点意见。一、关于能否给物质概念下外延定义的问题卢文说:“下定义在于揭示概念的内涵,而不在于指出其外延。”但是,这种否认外延定义的观点是片面的。形式逻辑教科书指出,最好的明确概念的方法,是以内涵定义为主,以外延定义为辅。这能说明下定义“不在于指  相似文献   

7.
集合这一概念是集合论的基本概念,在数学和数理逻辑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在普通逻辑或一般形式逻辑中虽不是基本的或核心的概念,但也应占一定的地位。因为在普通思维(即以自然语言为基本手段的日常思维)中,确实常有使用集合概念或在集合意义上使用概念的情况。为了反映这一情况,在普通逻辑中引入集合概念,是完全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限制”是形式逻辑(即普通逻辑,下同)所研究的明确概念的简单逻辑方法之一。以科学性著称的形式逻辑,对限制这一方法的理解,本应同思维实际相符。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现在比较流行的形式逻辑读物,大多从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间的反变关系出发,把限制理解为“通过增加概念的内涵以缩小其外延的逻辑方法”这种说法值得商榷。如果这一解释适用于任何概念,其中也包括单独概念,就会与形式逻辑关于单独概念的定义相矛盾.因为在形式逻辑看来,单独概念是外延最小的  相似文献   

9.
金岳霖同志主编的《形式逻辑》出版了。 该书开宗明义说:“形式逻辑是一门以思维形式及其规律为主要研究对象,同时也涉及一些简单的逻辑方法的科学。”乍看起来,这个关于形式逻辑对象的定义并不新鲜。但是你细细往下读去,就会发  相似文献   

10.
什么是诡辩     
什么是诡辩?凡论及诡辩的形式逻辑教材和专著都作了回答,但回答得都不准确。这里,我们不妨先看几家定义: ①“诡辩就是有意识地为某种谬论论证。”(《普通逻辑》,上海82年5月版) ②“诡辩是一种故意违反逻辑的规律或规则,为谬论所进行的似是而非的论证。”(《形式逻辑》,人民大学84年7月版) ③“有意识地用错误的证明来为谬论辩  相似文献   

11.
国内出版的形式逻辑教材中,在讲定义的几条规则时,一般都有这么一条: “定义概念不得直接或间接地包含被定义概念”。这条规则无疑是必要的、正确的。然而,在实际运用时,多数都“走样”,扩大了范围,把“不得包含被定义概念”变成了“不得包含与被定义概念相关或相近的概念”。请看两个被认为是违反这条规则的实例:  相似文献   

12.
在判断中,“(?)P”作为负判断的否定,等值于判断“P”;在概念中,“(?)P”作为负概念的否定,是否也是概念“P”呢?这是我讲授《形式逻辑》的第二个二难。(第一个二难见《逻辑与语言学习》1990年第一期)。因为不管(?)P是P.还是(?)P不是P,都会使人陷入二难的境地。先看(?)P不是P: 在概念中,(?)P若不是P,就会和一些教材的论述相矛盾。苏天辅著《形式逻辑》列出戾换法的公式是:SAP→SEP→PES→PAS→SIP→SOP 在这里,结论“SOP”本来应该是“SOP”,而结论的谓项变成了“P”,显然,苏天辅老师认为,在概念中,“(?)P”就是“P”;  相似文献   

13.
在《形式逻辑原理》及一些文章中,诸葛殷同同志不同意我国一般逻辑著作给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下的定义,即不同意:有p就有q,无p则q不定(即可能有q,也可能无q),p就是q的充分条件;无p就无q,有p则q不定(即可能有q,也可能无q),p就是q的必要条件。其主要理由是:(1)如果p则q,只断定了有p会怎样,而没有断定无p时q怎么样;(2)如果用上述定义,那么,当把充分条件的定义与必要条件的定义合在一起作为充分必  相似文献   

14.
“教师”表示什么概念?——“‘教师’这个概念是一个普遍概念,又是一个非集合概念,也是一个实体概念和正概念。”这是《普通逻辑》的回答。(见该书一九八二年版第24页)但是这样的回答未必是确切的。因为“教师”这一语词并非在任何情况下都表示非集合概念。比如,在“教师是辛勤的园丁”这一判断中。“教师”就是一个集合概念。然而,这种脱离概念的论域判别概念种类的情况是普遍存在的。在一些逻辑著作中,诸如不顾论域地断定“书”、“山”、“人”是非集合概念的做法,是不  相似文献   

15.
陈康扬副教授编著的《法律逻辑》(四川大学出版社1989年出版),是一本较好的书。这本书据我初读的印象,具有以下的优点: 第一、体系较新,眉目清楚。《法律逻辑》打破常规,先把全书分为四编,即总论、思维形式、思维规律、逻辑方法,然后在每编下面分章分节。这种分法有很大的优点,就是问题集中,眉目清楚,而且也与形式逻辑的定义所表述的三部分研究内容相吻合。第二、原理阐述有一定的深度。如,《法律逻辑》的作者为了克服定义方面的混乱指出,任何定义都不能是否定形式的,即使是负概念的定义也不例外,但是定义项可以包含否  相似文献   

16.
学过形式逻辑的《绪论》,懂得了形式逻辑科学研究的对象和科学性质以后,我们就必须进一步具体学习和研究形式逻辑的各种思维形式,首先是概念这种思维形式。形式逻辑是从结构上来研究各种思维形式的。而从结构上说,概念乃是构成判断、从而构成推理的基本要素。没有概念,就不能作出判断,更不能进行推理,当然,也就不可能有任何思维活动。可见,概念是人们思维活动及其逻辑结构的最基本的单位。一个人,如果不懂得概念的逻辑特征,不善于准确地理解和使用概念,那是不可能正确地理解判断和形成判断,也不可能正确地懂得推理和合乎逻辑地进行推理的。因此,认真学好《概念》这一章,正确地把握有关概念的各种基本逻辑知识,乃是学好以后各章的  相似文献   

17.
《逻辑与语言学习》一九八六年第三期的逻辑争鸣一栏刊载了邵春林同志的文章——“限制”小议。文章旨在阐述单独概念也能限制的观点,本文读后,觉得这种说法值得商榷。原文中说:“因此,笔者认为,形式逻辑的限制方法不应当把对单独概念的限制排除在外,就是说,只增加概念的内涵但未缩小其外延的方法也应当包括在形式逻辑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今年五月,上海市逻辑学会举行学术讨论会,探讨概念在辩证逻辑和形式逻辑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现将讨论中的一些不同意见简介如下。辩证概念和非辩证概念的区分问题有人认为,把思维形式(概念、判断、推理)分为辩证的和非辩证的两类,辩证逻辑研究前者,形式逻辑研究后者的观点是不科学的。形式逻辑从形式结构方面考察思维形式,把推理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概念和判断只有在理解推理的结构、一个判断从其他判断推出的过程和判断的组成部分时,才予以  相似文献   

19.
上海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用书《形式逻辑》(修订本)概念一章有一类练习题,是要求读者指出若干句子中标有横线的概念之间具有什么关系,并用图形表示之。其中有一句是这样的: 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见该书第48页) 和该书配套的《<形式逻辑>辅导》的“参考答案”一是: “伟大的文学家”、“伟大的思想家”、“伟大的革命家”三个概念  相似文献   

20.
一、在形式逻辑理论体系中要注意做到概念明确 形式逻辑要求人们在思维中做到概念明确,这是正确思维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当然做为研究“概念明确”的形式逻辑,更应注意在自身的理论体系中做到概念明确。在我国公开出版的逻辑教材中,常常遇到用词不当,概念不明确的现象。这不仅不利于形式逻辑学科的发展,也不利于更充分的发挥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