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网瘾不亚于吸毒酗酒 终日沉溺于网上的人,其行为与吸毒、抽烟、酗酒而成瘾者类似。一接触网就兴奋异常,否则就“网瘾难耐”。他们不惜放弃地位、婚姻,甚至职业,终日迷恋于网  相似文献   

2.
王圣民 《天风》2010,(7):29-29
<正>有一天,在电梯门打开时,有两个男子抽着烟就进来了,我期待他们会将烟掐灭——但没有,我心里一股怒气开始积聚,看了他们一眼,冷冷地说:"请不要抽烟!"那两人也是愣了一下,但没有掐烟。我的怒气一下子冲了出来,转身向着他们:"这么小的空间,怎么可以抽烟!"说话的刹那我正对着电梯壁上的镜子,镜子里,一个狰狞、丑陋的嘴脸正对着我!  相似文献   

3.
抽烟有时是内心不安思想矛盾的外部表现,未必纯系尼古丁成隐所致。它是一种主动缓冲调节行为。在当今压力越来越大的社会中,人们用抽烟来消除社交活动和生意谈判中的紧张状态。例如证券交易所内的股民都会感到紧张,尽管抽烟对内在环境影响较大,但不少人还是通过抽烟来掩饰其内心焦虑。即使不抽烟的人也需要得到某种安慰,其典型动作通常包括:修饰动作、咬指甲、搔头皮、抓头发、摆弄领带、用手指轻弹,或用脚尖轻敲地板,不一而足。了解抽烟姿势的含义对于评价人的态度有重要作用。因为抽烟是一种可以预测的礼仪方式,可为我们了解他人态度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4.
在我们关于同伴压力(常规压力和直接压力)和父母监控对青少年抽烟行为、饮酒行为的影响的研究中,我们发现同伴压力和父母监控对青少年抽烟行为和饮酒行为有非常直接的作用,但同时,我们也认识到,诸如同伴压力、父母监控一类的因素只是影响青少年抽烟行为、饮酒行为的外因,而青少年自身对抽烟、饮酒的态度、认识、观念等内因在他们抽烟行为、饮酒行为中起什么作用,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同伴常规压力、直接压力与青少年抽烟、饮酒行为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方晓义 《心理学报》1994,27(3):240-246
随机从小六、初二、高一选择有效被试828名,检验同伴对抽烟和饮酒的常规压力、直接压力及其与青少年抽烟、饮酒行为的关系。研究使用纸笔测验,团体施测的方法测查了被试抽烟、饮酒的累计次数,同伴对抽烟、饮酒的常规压力和直接压力,其CronbachAlpha值分别为0.8615,0.8212和0.9500。结果表明:①在抽烟和饮酒之间,同伴常规压力、直接压力存在明显差异;同伴常规压力、直接压力与青少年抽烟、饮酒次数有显著相关;②同伴常规压力、直接压力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对男生抽烟、饮酒次数的影响超过女生;③同伴常规压力、直接压力存在明显的年级差异;对初二学生抽烟、饮酒次数的影响超过其他两个年级的学生。  相似文献   

6.
希腊社会自公元前八世纪进入奴隶制时期。城邦奴隶制统治者通过一系列立法对妇女生活进行限制,其中涉及到妇女道德方面的一些内容。德拉孔法律规定,每个雅典人对五种妇女:他的妻子、女儿、母亲、姊妹和妾,有生杀予夺的权利;男子离婚非常简单,不生育就是休妻的充份理由。妇女的价值完全体现为是男子  相似文献   

7.
最近回老家,发现一位曾经说我“不适应生活”的老同学,夫妻都下岗了,一家人的生活过得很是艰难。他问起我的情况,我笑着说,我也下岗了,但我是主动下岗的──主动辞职回家做了自由撰稿人,每个月的收入比上班时要高出一大截,日子过得还可以。他也就苦笑一笑说:“看来你这个‘不适者’也能生存,而且还能生存得更好一些啊。”那还是十多年前,这位读书时与我很要好的同学,见我仍是不喜欢抽烟,不喜欢打牌,总是喜欢一有时间就把自己关在屋子里写呀写,就一边抽着烟一边对我说:“我发现我比你善于适应生活,我学会了抽烟,就能与喜欢…  相似文献   

8.
在车队工作时,有次我添乘到金华公寓。有个乘务员问我,“酗酒”一词怎么解释。我答道:是指没有节制的喝酒,酒后撒酒疯。他马上拿出一本段里制订的《职工奖惩条例》,指着上面一行字要我看,原来上面写道:“乘务员在公寓不准酗酒……有饮酒者扣奖50%。”他说:“我不酗酒,适量喝点酒为什么要扣奖?”当时我正面解释了一下乘务员在外不能喝酒的道理,如今回忆起来,是《条例》违反了逻辑要求。首先,从《条例》的本意来说,乘务员在公寓是不能饮酒的,但《条例》却将“饮酒”这个概念加以不恰当的限制,成了“酗酒”,犯了概念“限制不当”的逻辑错误。其次,从《条例》前后文的关系来说,先说“不准酗酒”,后来又说“饮酒扣奖”,犯了“偷换论题”的逻辑错误,违  相似文献   

9.
一位母亲哭着向我们求助戒酒的秘方,因为她那30多岁仍未结婚的儿子,染上了酒精依赖综合征,不可一天无酒,精神与思维开始出现障碍。我们告诉他,除了一些基本的药物外,戒酒并无秘方,靠的主要是戒酒者自己的意志力,并劝她带孩子去看一下心理医生,纠正患者的心理偏差。故态复萌是改变不良习惯的最主要障碍,80%的试图改变坏习惯的人会在60天内复发,不论是什么习惯,包括抽烟、酗酒、赌博、贪食、不可抑制的购买欲或过度工作。心理学家曾把复萌归于人们不能抵抗老习惯所产生的生理和心理上的渴求。这种渴求在最初几天  相似文献   

10.
佛言祖语     
善男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此《金光明经》听闻信解,不随地狱、饿鬼、傍生、阿苏罗道,常处人天,不生下贱;恒得亲近诸佛如来,听受正法,常生诸佛清净国土。所以者何?由得闻此甚深法故。是善男子、善女人,  相似文献   

11.
这是笔者遇到的几个真实的案例: 一位从加拿大留学归来的男子,不适应国内的生活环境,他结婚不久,很少与爱人同居,日前又主动找到刚刚结婚半年的妻子,向她表示离婚的愿望,可就在女士提出“考虑一下”的时候,这位男子竞卧轨自杀了。  相似文献   

12.
云南峨山文明村是一个三百来戶人家的回族村子?夥徘?整个村子70%以上的人家是靠男子走迤南(恩普和佛海县)或侨居泰国、緬甸一带做行商来維持生活,靠农业为生的农戶很少胁糠萑思屹嵙隋X就买田地、盖新房,变成了既出租田地又經营商业的双重剝削者。也有不少人家因为走迤南做生意遭到不幸,而过着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人財两空的悲慘生活。人們把这种生活比成“簸箕端水,摇摇晃晃”。在旧社会黑暗統治之下,妇女們的遭遇就更坏,根本得不到和男子一样的平等权利,一般妇女不能参加劳动,特别是体力劳动。封建枷鎖套在她們的脖子上,使她們連最簡单輕微的田间劳动都不能干,只能整天躲在家里燒火煮饭,做家务、針綫等活儿。有的从来  相似文献   

13.
佛言祖语     
《法音》2008,(6):1-1
善男子,若有于财法食生悭,当知是人于无量世得痴贫报,是故菩萨修行布施波罗蜜时,要作自利及利益。他善男子,若人乐施,一切怨仇悉生亲想,不自在者皆得自在。  相似文献   

14.
《五台山研究》2000,(1):48-48
阳萎、早泄和遗精等男子性功能减弱和丧失等症状,虽非沉疴,但却给患者的生活造成很大的痛苦和烦恼。  相似文献   

15.
两脚站直!     
张蒙爱 《天风》2002,(6):19
有一个30多岁的男子,本有正当职业,虽收入不高,但可以维持生活。几个月前,他生了病,无法工作。弟兄姐妹出于爱心,就在经济上给以帮助。帮助的数量超过他工作时的收入,这时候他竟认为生病满好,于是不再治疗,也  相似文献   

16.
学诚 《法音》2005,(4):19-24
烦恼是怎么产生的,产生了烦恼以后该怎么办?这是我们学佛人所要面对、解决的主要问题。释迦牟尼佛曾经大讲特讲人生诸苦,并以此作为全部佛法的基础。生活富足的现代人,或许会认为,释迦牟尼佛所说的人生诸苦,只是古代奴隶社会的生活情况,在文明发达的现代社会,应是过时之论了。其实不然。只要我们仔细观察一下现在的社会和生活,烦恼和痛苦不但没有减少,而且在不断地增加。比如:失业之苦、破产之苦、炒股亏跌之苦、购物被宰之苦、通货膨胀之苦、环境污染之苦、抽烟吸毒之苦、心理失衡之苦,等等。释尊把烦恼和痛苦简要地归结为八苦:生苦、老苦…  相似文献   

17.
这是一场畸恋,也是一个悲剧。一个已婚青年男子竟与一个老妪保持了长达10年的两性关系。当事情败露后,老妪拒绝再与青年男子来往,青年男子竟投毒杀人,最终也葬送了自己。这名男子名叫朱命房。  相似文献   

18.
拖延行为在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几乎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譬如:一个因写不出报告,心焦急虑的秘书,会一支接一支地抽烟,不停地吃东西,阅读与报告毫不相干的文件甚或无聊地翻阅画报——总之除了写报告之外的一切事情都可使他  相似文献   

19.
有关于服饰本身的研究,当前我国学术界取得了较为客观的研究成果。但是对于人们穿衣的心理情绪、体验以及别人的评价,这个方面的研究较少。对于服饰本身来说是将物体作为中心点,而服饰心理则是将中心点转移到了人的身上,以具体的人为主。通过对民国时期男子服装的简要概述,探讨男子服饰心理的变化,能对民国时期的历史有更深的理解。  相似文献   

20.
午后的那家茶馆,阳光正透过窗子幽幽地照进来,映照在她幸福的脸上。听着姐妹们的祝福,她熟练地从包里取出一支烟,燃起,然后如痴如醉地抽了起来。人家看到这里都很诧异,因为,平常她是最讨厌抽烟的,甚至是看到谁在她面前抽烟,她都要嗤之以鼻。没想到,如今她反倒自我“陶醉”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