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法音》1991,(7)
一、东坡的前身是五祖师禅演苏东坡,名轼,字子瞻,仁宗景祐丙子,母程氏,梦一僧入堂而生。自言七八岁时常梦身是僧,往来陕右。东坡的两位好友云庵和洞山聪禅师,曾于同一天晚上做了同样的梦,梦里说明天五祖演禅师要来了,请他们去迎接,第二天,东坡的书信到了,说他已到奉新,旦夕可以相见,两人大惊,想不到世界上竟有两人同梦的事。  相似文献   

2.
去年,我去浙江参加一个教育论坛,与天津的马志国先生住在一个房间,我们每晚谈到深夜。他身为中国教育家协会理事,厚道而谦逊。他说的“助人者自助”“常人也有佛性”,不温不火,对人特有启示。记得他谈及“境由心造”时,还特别说了一个故事:有位和尚,每天打坐人定,都要遇到一只大蜘蛛来搅乱,十分烦恼。他向老禅师讨办法。禅师告诉他,你准备好一支笔,每当蜘蛛一出现时,就用笔在蜘蛛的肚子上画上一个圈。他照禅师的办法做了,蜘蛛一来.  相似文献   

3.
《中国天主教》2003,(1):11-11
光明一端:耶稣在约旦河受洗 (揭示圣三奥秘) 出自《圣经》玛窦福音第3章13—17节:那时,耶稣由加里肋亚来到约旦河若翰那里,为受他的洗;但若翰想阻止他说:“我本来需要受你的洗,而你却来就我吗?”耶稣回答他说:“你暂且允许罢!因为我们应当这样,以完成全义。”于是若翰就允许了他。耶稣受洗后,立时从水里上来,忽然天为他开了。他看见天主圣神有如鸽子降下,来到他上面;又有声音由天上说:“这是我的爱子,我所喜悦的。”  相似文献   

4.
宋朝文学家苏东坡和佛印禅师是好朋友。有一天,他们两个人在杭州同游。东坡看到一座峻峭的山峰,就问佛印禅师:“这是什么山?”佛印答:“这是飞来峰。”苏东坡又问:“既然飞来了,何不飞去?”佛印说:“一动不如一静。”,东坡又问:“为什么要静呢?”佛印说:“既来之,则安之。”后来,两人走到了天竺寺。苏东坡看到寺内的观音菩萨手里拿着念珠,就问佛印:“观音菩萨既然是佛,为什么还要拿着念珠,到底是什么意思?”  相似文献   

5.
名山之上,大瀑布之旁,小茅察之内住着一位童颜鹤发的禅师。人世间盛传他智慧高、道行深、神通广大、料事如神。但他有一怪习,素不与人交谈,如遇问及任何事,只竖起一食指作答,人皆称之为“一指禅师”。某大富豪素仰其名,带随跟班,不惜长途跋涉,翻山越岭去拜访他。原来富豪拟拆资两千万开设大工厂,多月来犹疑不决。心有所求,欲请禅师指点迷津,开启茅塞。 禅师依然故我,“竖指”作答,微笑不语。富豪大喜,一心以为鸿鹄之将至,认定“一指”乃  相似文献   

6.
契嵩禅师是北宋著名禅宗高僧,受到朝野人士的尊敬与爱戴。他一生对禅宗具有高深的造诣,形成了其独特的“禅净合一”、“儒佛一贯”、“禅门定祖”等佛学思想体系。契嵩禅师还是一位著述等身的学问僧,他一生创作了大量反映佛教思想和护持佛教的著作,在中国佛教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契嵩禅师还与当时许多文人士大夫都有往来,为佛教在士大夫阶层的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7.
慈悲与喜舍     
在一个隆冬的黄昏里,一个饥寒交迫的男人来访荣西禅师所居庵室。他对荣西禅师说:“我的妻子和子女,已经多日未进米饭,再这样下去,她们都会饿死。请你帮我们想想办法。我们实在精疲力竭了。”荣西禅师虽想帮他,但身边也既无钱财也无食物,不得已,莱西禅师只好拿出为药师如来佛像涂装所用的金箔,对他说:“把这些金箔拿去换钱应应急吧!”当时,在场门徒都十分惊讶师父的作为,忍不住脱口道:“真可惜……师父怎么能这样做呢?”禅师注视着门徒的怀疑与愤怒的眼神,对他们说:“我不过是在实行佛的慈心而已。所谓佛的慈心,就是经典上…  相似文献   

8.
待客之道     
佚名 《思维与智慧》2004,(10):38-38
赵王特地拜访赵州从谂禅师。这时,从谂禅师正在床上休息,他躺着对来访者说道:“大王!我现在已老迈,虽然你专程来看我,但我实在无力下床接待你,请别见怪。”  相似文献   

9.
張北县魏家山人民公社东坡水庫工地上火箭六中队民工李玉香,外号叫做“失明英雄”。提起他来,工地上没有一个民工不佩服的。这个二十五岁的小伙子,在农业社里也是个好手,还曾經被評选为劳动模范。今春,他听說社里要修东坡水庫了,头一个月就向公社书記提出:“修水庫要人可得先让我去呀!”到政府第一次号召青壮年修东坡水庫时,他就一連向书記要求了四次,結果被批准了。村里人們对他說:“你没出过門,又没眼,怎么能修水庫呢?”当时他  相似文献   

10.
在五台山有一座古松掩映、清幽雅静的古刹——普化寺。寺里的住持藏明禅师是一位医名远播的“骨科神医”。我们见到藏明禅师时,他正在一间小病房内为一位患者作按摩。这位来自西宁武县的患者说,他的右臂不慎粉碎性骨折,曾多方求医无效,来普化寺经藏明禅师治疗,六天后右臂便能活动自如了。一位年轻人因车祸致锁骨和肋骨七处骨折,大医院拟以手术  相似文献   

11.
心里的水银     
有一个人一直为自己的书房太小而苦恼不已。后来他就在书房四周镶上镜子。可是过了一段时间后,还是觉得书房小。一个有智慧的禅师告诉他说:“你的书房四周都是镜子每天只看到自己,感觉当然小了。你何不把镜子里的水银拿掉呢?”他把书房临街的两边打掉,装了两扇落地窗,书房果然感觉开阔起来。他每天都站在落地窗前,看外面的景象,到后来他竟无法安心工作。最后又去找禅师。禅师说:“你何不给心里装上水银呢?”禅师说:“一个人面对外面的世界时,需要的是窗子;一个人面对自我时,需要的是镜子。面对外面用窗子才能看见世界的明亮,面对自我用镜子…  相似文献   

12.
更正     
“耶稣,当你来为王时,请你纪念我!” 耶稣给他说:“我实在告诉你:“今天你就要与我一同在乐园里”。——路加福音23∶42——43 睁开尘封的双眼,乐园就在身边。即使在阴风惨淡的时候;我仍然能够看见,有一轮万古常新的太阳正从大地上升起,带给人们朝气蓬勃的新的希望。  相似文献   

13.
最近看到一则故事:一座山中的寺院里住着一位禅师。一天晚上,他正在打坐的时候,一个小偷进来了。小偷看到禅师一动不动地坐禅,好像沉沉入睡,心里不由窃喜。他慢慢地摸到菩萨像的前面,从供桌上拿了钱,正要转身溜走,猛然听到禅师一声断喝:“站住!”小偷吓了一大跳,  相似文献   

14.
苏东坡是中国文化历史上的旷世奇才,他性格率真豪放,不拘一格,不仅文化修养深厚,诗词书画无一不通,还乐观豁达,幽默诙谐,即使在困境里也表现出积极强韧生命力。眉山是“三苏”故里,素有“千载诗书城,人文第一州”之称。城市中有苏洵、苏母、苏轼、苏辙为主题的四大公园,以及东坡城市湿地公园和东坡竹园。通过将东坡的多元文化与城市公园景观紧密融合,利用互动式景观设计,使人们参与东坡文化的学习和传播,让眉山人以东坡为傲,将文化自信根植于市民心中。  相似文献   

15.
说到禅净双修的问题,必须从宋代永明禅师写的禅净四料简谈起。我国汉地佛教到了宋代,禅净两宗最为盛行。永明延寿(904—975)禅师于公元961年,应吴越王钱俶之请,住持杭州永明寺(即今净慈寺),参学的大众近二干人。因此尊称为永明禅师。他原来是禅宗法眼宗的巨匠,著有《宗镜录》一百卷,《万善同归集》三卷,《神栖安养赋》一篇,回向极乐净土。当时他写有禅净四料简,意在接  相似文献   

16.
朱元璋是第一个有“对联天子”之称的皇帝,他喜欢对联,曾提倡家家户户贴春联,还常常微服私访,同黎民百姓联对。一天他在南京走街串巷时,看到一家酒店旁边有个秀才以书作枕躺在石椅上。就推醒他说:“老夫有一下联需对上联,对出后请先生饮酒。”秀才一听有酒喝,顿时抛却了被打扰的不快,连忙说:“老先生请讲。”  相似文献   

17.
行实选录     
《法音》2022,(7):21-33
<正>(一)不作不食(百丈怀海)师凡作务执劳,必先于众,众皆不忍,早收作具,而请息之。师云:“吾无德,争合劳于人?”师既遍求作具,不获,而亦忘食,故有“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之言,流播环宇矣。师于唐元和九年正月十七日示寂,春秋九十五。长庆元年,敕谥大智禅师,塔曰:大胜宝轮。——《百丈怀海禅师语录》译文百丈怀海禅师,每次劳动作务,必定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大家看到之后都觉得不忍心,于是提前把他的劳作工具藏了起来,想让他休息。  相似文献   

18.
有一个叫通一的比丘(佛教指和尚),禅修多年,不得要领,就去请教心明禅师。心明禅师听到他的困惑后,二话不说,就领他来到一林间空地,燃起一堆篝火,就在火势正旺时,心明禅师一把将通一比丘推进火堆。通一比丘出于求生的本能,赶紧豌出火堆,并在地上打滚,迅速熄灭了身上的火苗。  相似文献   

19.
《法音》1992,(5)
1918年7月13日,三十九岁的李叔同披剃于虎跑定慧寺,法名演音,号弘一。但他并没有因皈依佛门而抛弃在俗时的所有艺术活动,去做一名“自了汉”,而正如朱光潜先生所称道的,“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在出家初期,他除了应友人范古农之请开始书写经偈与人结缘外,据记载,于1919年夏,在安居虎跑时,曾从华德禅师学唱赞呗,并“手录赞颂、附以记印”和“亲自撰写《赞颂辑要弁言》备赞梵呗之功德”。所谓赞呗功德就是根据唐·义净(635~713)的《南海寄归内法传·赞咏之礼》一文所提出的对僧有六意功德,  相似文献   

20.
无相剑     
这是一个很美丽的传说。有位剑侠,神功绝技,名扬天下,号称“天下第一剑”,后来他听人说:真正的天下第一剑是“无相剑法”,学到此剑法,天下无人能伤到他,此创练成,即证仙佛正果,比“剑侠”的“神光剑”还要高明。据说,剑侠的“神光剑”并非真剑,乃神奇法术,练成后随心所欲,白光到处,即剑妙用,无剑无形。剑使听后暗想:我是天下第一剑侠,岂料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竟有无相剑法。他四处打问此剑传人,有一长老说:“这是佛门修行大法,外以断尘中恩怨,内以证佛道圣果。此无相剑法,是峨眉无相禅师证道后所传,传于无得禅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