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生态政治哲学的突出特点,在于它是以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通过分析当代西方生态危机产生的社会制度根源,力图整合西方其它绿色政治思潮的理论主张,提出了以社会结构变革和环境道德价值观建构为主要内容的生态政治战略,形成了以实现社会正义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核心的生态社会主义理想。分析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在生态政治哲学上的理论运思过程,对于我们认识和把握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质,深入地了解当代西方的生态政治运动,具有重要的意义。一和传统西方政治哲学“主要关心政治价值,为社会…  相似文献   

2.
伊格尔顿以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为武器,反驳"马克思主义不能指导环保主义"的错误观点,并站在心忧人类前途命运的高度,阐发其对当今世界生态危机根源和出路的深刻思考。伊格尔顿认为,资本主义不仅是生态危机的罪魁祸首,还是全球社会危机的总根源。与西方社会唱衰马克思主义的主流论调不同,伊格尔顿坚信马克思主义及其生态理论没有过时,社会主义才是实现生态和谐、解决全球危机的根本之道。我们应该辩证看待伊格尔顿自然生态观的科学性和局限性,并吸收其正确观点为我所用,为推动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威廉·莱易斯是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代表,其在对控制自然的人类传统观念的分析中、对资本主义社会中过度生产与过度消费和对科学技术的资本主义使用的批判中、在对未来的理想社会的建构中呈现出了丰富的伦理思想.威廉·菜易斯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对我国当代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十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要发展马克思主义,首先必须构建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基点和平台。实现马克思主义与生态学的结合,是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点之一。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试图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揭示马克思主义与生态学的关联,揭示资本主义的反生态性质和社会主义与生态发展的兼容性,是西方马克思主义者试图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尝试。  相似文献   

5.
如何在批判地吸收和借鉴西方当代语言分析和批判哲学之理论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批判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当代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从对于以往意识形态批判理论的批判性反思、意识形态的话语特征和意识形态理论的本质机制三个方面比较系统地探讨了当代反思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阿尔文·古尔德纳在这个课题上的主要探索成果,并基于理性思辨哲学和实践哲学的基本观点对其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6.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马克思生态哲学思想的逻辑延续和当代表达。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一点,我们有必要关注马克思主义生态学思想的问题域和历史逻辑,即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生态批判以及人类社会发展中具有开创性的、秉承绿色发展理念的论断:其一,人与自然、社会与自然的方法与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密切相关,为历史唯物主义提供了分析当代生态危机和社会转型的独特视域。其二,马克思主义阵营的分裂集中体现在辩证法对自然界的适用性以及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这一问题上的不同立场。其三,马克思立足资本积累展开了资本主义生产的生态批判,《资本论》同时还可以被理解为生态经济学批判。其四,空间的边界乃是福斯特提出的人类安全空间问题,是对马克思新陈代谢断裂理论思想的推进。其五,在人与自然的持续和谐相处中,推进全球绿色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7.
生态学的马克思主义基于对人类命运的关照,立足人道主义,反对以单纯保护生态为目的的生态中心主义和企图转嫁生态矛盾的生态帝国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的生产、分配和消费方式是引发生态危机的根源;要想摆脱已经上升为人和自然之主要矛盾的生态危机,不仅需要建立“无增长的”经济模式,倡导“劳动闲暇一元论”和日常生活的“简朴主义”,根除虚假需求,克服异化消费,使生产过程分散化、民主化和管理科学化,变控制自然为解放自然,提倡技术为全人类服务,使生态学充满人道主义,而且需要根除资本主义生产的利润动机,杜绝独裁主义的政治和生产逻辑,反对技术法西斯主义,最终废除资本主义制度,建立非极权的、更易于生存的、以实现生态与社会和谐发展为目标的“稳态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8.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作为哲学形态何以可能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什么是生态学马克思主义①?这是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前提性问题。对于这一问题,我国学术界通常从内容上进行定义,认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是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思考和解决当代的生态问题。我们认为,这个定义只触及了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表层,并未切中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实质。因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在思考和解决当代生态问题时,首先必须建立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范式,才能把生态问题纳入其研究视野。因此,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不止是内容,同时还是形式。事实也是如此。20世纪90年代,北美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们在着手创立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时…  相似文献   

9.
《学海》2021,(3)
保罗·伯克特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提出了生态价值形式理论。资本主义社会的两类环境危机、对自然资本的批判、马克思的热力学思想和社会再生产的生态辩护,构成了这种生态学的基本内容。伯克特重新考察阐释了马克思的自然观,为马克思的生态思想进行辩护,强调从马克思主义内部来挖掘其生态基础。他的生态学思想对第二、第三代马克思主义生态学理论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西方绿色思潮以马尔萨斯的"人口论"中关于"自然的极限"和对"技术运用与经济增长限制"为基础,把历史唯物主义看作是否定"自然的极限"、片面追求生产力发展的"生产主义",进而把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同生态学对立起来。生态学马克思主义通过分析历史唯物主义如何看待自然的极限、生产力发展理论、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以及与生态思维方式的关系等问题,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现代性质展开了系统辩护,并论证了历史唯物主义与生态学的一致性。这些辩护无论是对于建构中国形态的生态文明理论,还是对于历史唯物主义创新研究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和有机马克思主义是目前在生态研究方面值得重视的两种思潮。它们在对当代资本主义和生态危机的评价方面有共性,同时,在哲学基础理论、生态问题实质的理解、价值取向等方面有区别。它们对于理解当代生态问题,建构新的生态文明,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孙雄 《现代哲学》2001,42(3):78-82
当今世界的生态危机,实质上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危机。要从根本上解决生态危机,不能仅仅依靠经济和法律手段,而必须从价值观上确立人与自然的新型关系,并指导和规范人们的行为。基督教作为西方文明的重要思想来源,其在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上的基本观点,曾深深地影响了西方人对自然的基本态度和行为倾向,成为西方文明对大自然掠夺的重要伦理依据。有鉴于此,本世纪60年代以来,在基督教神学内部,不少神学家对基督教的传统自然观进行了检讨和反省,并根据现代生态学的思想对基督教经典中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描述作了重新解释,形成了在西方具有较大影响的神学流派——生态神学。考察和分析基督教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观点及其在当代的变化,对于现代人重建人与自然的新型关系或许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3.
正王雨辰教授《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与后发国家生态文明理论研究》(人民出版社,2017年)一书,在系统论述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历史唯物主义生态维度的阐发、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主题的基础上,研究后发国家生态文明理论。该著是作者在之前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系统研究基础上,结合后发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实际的成熟之作,是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研究的进一步升华。该著首先论述了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从生态视角对历史唯物主义的修正。如奥康纳在历史唯物主  相似文献   

14.
关于马克思主义“两个必然”理论的再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理论 (以下简称“两个必然”)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批判性和革命性 ,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统一。可以说 ,全部马克思主义都是围绕这一核心展开的。然而 ,“两个必然”理论在当代又受到种种的误解、曲解和挑战。对这样一个直接关系到全部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真理性和当代中国改革方向性的重大问题 ,我们必须站在当代实践的高度进行新的研究 ,并以此为基础来认识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一、“两个必然”的客观依据社会发展有其内在规律 ,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  相似文献   

15.
理解马克思     
该著是“分析马克思主义”流派的重要代表作之一。作者对马克思的社会理论及其哲学前提进行了系统的批判性审视,并通过对马克思著作文本的广泛讨论,试图运用当代分析哲学和社会科学的资源,对“马克思哲学中活的东西和死的东西”作出评判。作者认为,马克思最经得起考验的成就,是以异化、剥削、阶级斗争、政治和意识形态理论,对资本主义进行的批判。  相似文献   

16.
有机马克思主义是美国思想界正在兴起的一种新的思潮,代表人物是柯布等人。有机马克思主义试图把怀特海的过程哲学或有机哲学与马克思主义进行结合,寻求解决当代生态危机的新途径。有机马克思主义高度评价我国正在进行的生态文明建设,强调中国传统文化对于解决当代问题尤其是生态危机的意义,这些思想值得进一步重视和探讨。  相似文献   

17.
当前应警惕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研究的"非批判的实证主义"和"抽象概念的虚假批判"思想倾向,避免把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条化、庸俗化、实用化和空心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实批判性和时代性在于其彻底的现实批判精神、关切无产阶级与人类解放的价值情怀、洞察社会生活本质和改造现实世界的实践旨归。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研究的方法论自觉在于坚持问题导向和时代关怀,在对时代问题给予"当代自我阐明"的基础上彰显马克思主义哲学应有的时代效应和历史在场,秉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实批判性和时代性精神,深入当代中国社会现实的历史深处,洞察事关人类社会发展的真正时代性问题,直面中国道路驾驭"资本精神"的历史实践,使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成为中国道路的理论表达和当今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18.
冯颜利 《哲学动态》2005,31(9):33-37
著名的法国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者高兹(Andre Gorz)把"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与生态运动、后工业社会理论结合起来,提出了"政治生态学"、"后工业社会"等理论,为"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法国的发展开辟了新的活动领域.他关于后工业社会的休闲观对西方休闲理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国内很少对其进行探讨,希望本文的讨论能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恩格斯基于对19世纪西欧工业化进程中生态问题的研究,形成了他们的生态理论。这个理论在马克思主义人的彻底解放学说的理论结构中,是一个有着重要地位的支柱性理论。这个理论和基本观念包含有: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是人与自然物质代谢关系的自觉调节者;消除资本主义造成的人与自然"物质代谢的断裂";创造条件实现"人与自然和解";等等。这些基本观点可按逻辑顺序加以展开和获得说明。科学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生态理论及其重要地位,对全面系统地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精神和当代发展走向,以及促进人类生态文明事业的发展,都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作为当代西方生态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生态主义,是“新社会运动”的主流,是战后发达资本主义社会中出现的一种反现代性的政治思潮与实践。以E.拉克劳与C.墨菲为代表的后马克思主义话语理论,激进多元民主理论、生态主义政治立场、对启蒙运动的批判以及后结构主义方法,为生态主义实践的深入扩展提供了方法。一生态主义实践生态主义可以追溯到绿色和平运动在西方的兴起。生态主义深受卢梭和尼采等人为代表的欧美自然主义和浪漫主义思想的影响,对西方工业文明的成果及发展方向持怀疑和批判的态度。生态主义被定义为在生态学中建立和嵌入(emb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