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为什么在社会生活中还存在着许多利己主义的思想和行为呢?除了从旧社会脱胎而来的不可避免地带来的旧社会的遗迹,以及受国外资产阶级思想影响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即在社会主义社会依然存在着个人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或他人利益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存在就可能在某些人头脑中自发地产生利己主义的思想。  相似文献   

2.
西季威克认为功利主义与利己主义是同样合理的,留下了实践理性二重性的难题。帕菲特分别从时间中立性与人格同一性两个角度对利己主义展开批判,力图消除实践理性二重性,但帕菲特的批判却面临着一些困难。文章认为,解决实践理性二重性的关键不是要证明利己主义是完全错误的,而是要创建正义的社会制度、辩证地处理好个人利益与普遍利益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追求个体利益最大化的理性经济人行为是传统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假设之一,即经济生活中涉及到每个经济主体的目的是为了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该假设将经济行为的利己主义合理化并成为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共同行为准则。在此假设下改革质消费主义利益之间矛盾,富人自愿地为了积累功德而捐  相似文献   

4.
一定意义上,存在于社会生活中的"熵"可以作为表征新世界观的哲学范畴。在个体意识和社会意识中存在着以"熵"为标志值的有序和无序状态,"熵"定律决定了在一个封闭系统中"熵"总是自发地趋向于大,因此个体意识和社会意识必须自为地通过认同和共识打破封闭性,从外界"摄取自由能量",使其中的"熵"由高向低转化。这种自为性以"生命的第一本能"形式体现出来,更以"人的类特性"形式体现出来。人文精神作为关于生命过程的社会意识积淀,在本质上就是对于自由的不断追求。体现人文精神时代特征的社会价值观念,只有通过认同和共识,以提高主体行为有序性和有效性的方式,才能对社会产生积极影响;即便如此,社会价值观念融入个体意识和社会意识时,其"熵"值也应控制在一定的"度"之内。这就要求用人文精神时代特征作为"原则",对认同和共识进行批判,以调整个体意识和社会意识有序与无序之间的态势,把握个体意识和社会意识"熵"值中的"度"。  相似文献   

5.
亚当·斯密理性"经济人"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建渊 《学海》2001,(4):62-64
西方经济理论鼻祖亚当·斯密认为人的本性是利己主义,而这种利己主义与社会利益又是一致的,满足人类利已本性的最好途径就是实现经济自由.这完全是资产阶级的价值观.我们在学习西方市场经济理论的同时,必须抛弃这种利已主义的价值观,坚持正确的社会价值和道义责任,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6.
吴友军 《哲学动态》2006,2(6):47-51
回顾西方马克思主义发展历程,可以看到,卢卡奇的总体性理论是以社会历史辩证法的反思方式,质疑和批判了庸俗“经济唯物主义”,从而引领了一大批蔑视第二国际教条主义传统的西方左派知识分子,走向反思的马克思主义。而卢卡奇的总体性理论通过社会历史分析方法出具了革命方案,其反思方式是社会历史辩证法的,其解决方式是社会历史分析方法的;前者是人本主义倾向的,后者是科学化的。因此,卢卡奇的总体性理论存在着根本的理论困境,即对问题的反思方式和解决方式之间的矛盾。这一困境也大体奠定了卢卡奇本人理论发展以及继后的整个西方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7.
道德自律是一种高级的道德情感与道德理性在个体人格上的典型表现,是个体对社会共同生活经验中的善恶观点的独立辨识与自我约束的统一.它的基础是道德需要的发生与发展.道德需要是个体需要,是道德个体承担道德使命的动机来源.而道德需要又是存在于价值运动个体化的全过程中.由于价值运动个体化在性质、水平、方向等方面受制于社会经济关系,这使得社会个体的道德需要不可能在社会规模上获得完全的一致性.其中,最典型的是两个相反方向的个体化现象:利己主义与利他主义.  相似文献   

8.
仅仅从"普遍联系""普遍规律""普遍适用"的视角来理解辩证法,并没有真正地把辩证法与科学区别开来,因此,恩格斯又从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的视角规定了辩证法,以凸显辩证法的哲学性质,即"辩证的哲学",这是恩格斯辩证法思想中的显性的主题。恩格斯并非"连提都没有提到"主体和客体的辩证法,相反,恩格斯以实践为基础,以人与自然的关系为核心,并结合社会关系阐述了主体和客体的辩证法,这是恩格斯辩证法思想中的隐性的主题。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力图描绘一幅既是自然界的发展过程,又超出自然界范围的辩证图景,从而重建自然哲学,但他后来又放弃了重建自然哲学、建构自然辩证法的努力,并认为这是"多余"的。  相似文献   

9.
正如小标题所示,本文是以黑格尔为中心的。作者首先叙述了哲学史上各派的辩证法及反辩证法者的辩证法观,并据此而把辩证法分为普遍的辩证法、客观的辩证法、主观的辩证法、主体的辩证法、无的辩证法;进而又把普遍的辩证法细分为唯心的和唯物的,把主观的辩证法细分为否定的和肯定的。第二、作者认为,辩证法是矛盾的逻辑学。在作者看来,解决矛盾就要以矛盾为前提,因此就必须承认存在着的矛盾,否则就谈不到解决矛盾。第三、作者通过他对黑格尔的矛盾和否定概念的分析,认为黑格尔的辩证法是“否定的逻辑学”,他的理由是:黑格尔的逻辑学是一个体系,这意味着它不仅是矛盾的逻辑学,而且也是包括矛盾在内的一种“广泛的否定的逻辑学”。但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在作者看来,则是“对立的逻辑学”,因为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中的矛盾实际上就是对立。同时作者强调说,黑格尔的辩证法和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虽然都不是矛盾的逻辑学,可是矛盾却被认为是否定和对立的最根本的、最尖锐的形态。第四、作者又根据黑格尔的说法,认为辩证逻辑乃是存在论的,因而也就必须承认矛盾的客观性、实在性,亦即存在着的矛盾。在作者看来,运动就是存在着的矛盾;但是作者却又说:“如果否定客观的辩证法,主观的、肯定的辩证法也就不能成立;反之,如果忽视主观的(肯定的)辩证法,客观的辩证法也就不能生存下来。”最后,作者对于黑格尔辩证法的三个契机即悟性的、辩证的、思辨的三个契机作了分析和解释,说明了辩证法和逻辑学的同一性。  相似文献   

10.
象叔本华一样,克尔凯郭尔向黑格尔的科学认识论和辩证法发动了进攻。他批判黑格尔的存在与思维的同一性,但并不是因为他不喜欢唯心主义,而是因为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他都不喜欢思想的合理性。克尔凯郭尔把思维与存在,逻辑与辩证法,客观性与主观性相互割裂开来,抛弃前者而仅只保留后者。他思考的主题是辩证法的主观性,是特殊个体的主观辩证法。在克尔凯郭尔看来,叔本华的辩证法不是纯主观的,而是太包罗万象,因而不理解个体的真正作用、“孤独个人”和一般理性主义的真正作用。他宣称,真正的对立永远是“隐秘的”。  相似文献   

11.
许敏 《道德与文明》2014,(1):150-153
"协作培养"是美国中产阶级家庭儿童教育的主流模式,它从个体出发,培养子女张扬的个性,以实现特殊利益最大化为目的。这从根本上背离了教育从实体性出发,实现单一物与普遍物统一为目的的伦理解放的使命,使个体囿于主观形式的自由中无法自拔,完全消解了家庭培育个体伦理实体感的义务,过早地将个体引入了以"市民社会"为原则的"原子式"存在的不归路。  相似文献   

12.
<正>义是在人类的现实处境下,处理现实利益关系的政治智慧,其实质是人类运用认知理性、实践理性和自由意志的主体能力,以自由和平等为价值目标,在现实的利益协调和分配关系中所把握的一个"度"。由此可见,"正义"形式的背后是我们的社会生活和现实的利益关系,抽象的正义理念需要通过把握其在社会生活中的现实形态来予以揭示。我们把正义的现实形态区分为普遍正义、具体正义和程序正义。普遍正义是社会合作的伦理基础,具体正义通过"求同存异"维护公共利益,保护个体利益,程序正义则是追求社会治理工程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肇始于苏格拉底的为了消除恐惧、构筑绝对安全、封闭理性系统因而往往走向传统形而上学的"辩证法",以黑格尔为代表的因为追求绝对、纯粹而导致自否定和自悖谬的"辩证法",以及对这两种辩证法保持批判反思态度并坚持开放性的"辩证法",是《启蒙辩证法》依次反思过的三种辩证法,也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反思过的三种辩证法。尼采的辩证法批判,黑格尔对绝对形而上学的追求,在回归马克思社会批判的意义上被整合、被克服。  相似文献   

14.
二、对策在分析了我们今天生活中面临的一些主要的伦理与道德问题之后,我们从社会生活与个体生活的发展的角度,从中国朝向现代社会的文化转型的角度,讨论一下社会的可能的对策,但是这样一种立场并不是毫无问题的。就以现代民主制度的发展来说,它在今天已经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一个国家的民主制度仍可能导致一国人民的利己主义,民主制度的发展应当把有关的更大范围的国际社会的利益考虑进来。此外,个体的独立化发展也未必是在使人的个性更丰富,现代的社会交流媒体的商业化造成了一种匿名的无人称的文化现实,它甚至有剥夺人的个性发展…  相似文献   

15.
由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中国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研究会、《求是》杂志社和一些省的社联、高校、党校等23个单位发起的第五次全国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学术研讨会5月25日至27日在四川省乐山市召开。100余人与会,提供论文70余篇,会议主要讨论了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关于如何研究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的问题 1、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研究的逻辑起点①认为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研究的逻辑起点应当是矛盾。对此又有三种不同的理解,一是理解为社会主义社会中的普遍矛盾;二是理解为基本矛盾;三是理解为非对抗性的矛盾。但也有人认为逻辑起点不应当是矛盾,而是人的  相似文献   

16.
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基础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基础的再思考袁新什么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基础?有两种迥然不同的看法: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大多数理论家都认为,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是建立在社会历史的基础上的,因而,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是社会和历史的辩证法;不存在所谓的自然辩证法,因为自然归根到底也是一个社会的范畴。(参见卢卡奇:《历史和阶级意识》,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第10页)以往我们的哲学教科书则认为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的一般规律的科学,因而,自然界和物质世界才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基础;社会和历史的辩证法只不过…  相似文献   

17.
道德基础问题是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的一个重要议题,在这一问题上,弗里德曼等人以企业利己主义为股东至上论进行辩护,弗里曼等人以义务论为利益相关者理论进行辩护,但这两种辩护都存在着问题而不足以为企业社会责任提供合理的道德基础.后果主义理论通过为波特等人提出的共享价值论进行辩护,以及为企业和其他社会成员之间利益冲突的解决提供合理辩护,显示了其优越性.  相似文献   

18.
论社会系统的自在控制和自为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进入文明社会以来,人类就开始探讨社会的自我控制,许多先哲用不同的语言、以不同的方式对它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产生了丰富的社会控制思想。概括起来,社会控制思想大致经历了社会学阶段、控制论阶段和社会哲学阶段。在前两个阶段,学者们注重的是纠正越轨个体保障社会秩序,探讨如何把控制论的理论应用于社会生活,等等,关心更多的是社会的自为控制。本文力图从社会哲学的角度论证自在控制和自为控制在社会系统中的不同作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制约所构成的社会控制机制,从而说明社会系统的稳定性。这木仅具有学术上的理论意义,而…  相似文献   

19.
"唯一者"是施蒂纳《唯一者及其所有物》中的本体论概念。施蒂纳将个体生命看成一场大戏,但是,他所"要求的东西"和所"达到的东西"却是自相矛盾的。J.詹金斯指出,在伦理道德中,"唯一者"要求不受任何普遍观念的约束,挺立了主体的自主决断及个体的独一无二性;但是,与此同时"唯一者"所追求的"本真的利己主义",因为否定一切普遍价值和道德规范的约束,它最终又变为现实中无法落实的主体。所以,施蒂纳的本体论仍然是一种将"主体性"推到极致的极端表现。  相似文献   

20.
从马克思恩格斯所揭示的社会存在路径和利益关系视域来入手,可以形成马克思恩格斯意识形态生成论的再阐释。从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经典论述来看,特殊利益和普遍利益的矛盾是意识形态生成的社会土壤,虚幻的普遍利益及其普遍形式是意识形态生成的直接根据,特殊利益和普遍形式是意识形态生成的内在支撑。这深刻揭示了意识形态得以生成的社会利益根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