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恩格斯的"意识形态"概念包括三层含义,它们并非仅具否定性的内涵。虽然意识形态的虚假性根源于其阶级性,但是意识形态的阶级属性并不必然意味着意识形态是虚假的;只有当社会利益分化达到对立的程度、统治阶级需要利用意识形态掩盖真实的社会关系时,才会出现虚假的意识形态。意识形态作为上层建筑的相对独立性,使其成为社会认同的文化基础,进而成为社会稳定团结的重要中介。辨析经典作家的意识形态理论,有助于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  相似文献   

2.
作为人类的精神现象或观念、意识的各种形式,意识形态(Ideology)是与社会经济形态相对应的。社会意识的现实基础是社会存在,意识形态的现实基础是社会经济形态,它与社会经济形态具有深刻的内在相关性,换言之,意识形态是人与社会经济形态之间的涵数。值得注意的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意识形态始终坚持一种批判的姿态,这是因为“在德国历史编纂学看来,问题完全不在于现实的利益,甚至不在于政治的利益,而在于纯粹的思想。这些纯粹的思想后来在圣布鲁诺那里也被看做是一连串的‘思想’,其中一个吞噬一个,并最后消失于怕我意识’中…  相似文献   

3.
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普遍形式。马克思把意识形态理解为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由思想观念等构成的上层建筑,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据此就能深刻地理解,核心价值观是意识形态本质的集中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本质的集中体现。马克思后学中,葛兰西的意识形态领导权思想,将国家分为政治社会和市民社会,并从这一角度,分析了东西方无产阶级革命的差异;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国家机器思想,提出了强制性的国家机器与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差别。他们的意识形态思想分别从不同角度为我们理解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启示,也是进一步挖掘马克思主义思想资源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4.
阿尔都塞是20世纪最有影响的意识形态理论的阐释者,他的意识形态理论可以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在前一阶段,他把意识形态看作一套结构完整、有其自身内在逻辑的观念体系,它与科学相区别,目的不是求真而是造成某种实践。在后一阶段,他从国家机器出发解释意识形态,把它作为意识形态国家机器,其本质是资本主义社会关系的生产和再生产。意识形态国家机器区别于暴力国家机器,它是以意识形态的方式独特地发挥作用,渗透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无处不在,具有强大的主导性和主体性,规约和塑造着每一个社会个体。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理论揭示了意识形态的本质,揭露了资本主义,值得研究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斯洛文尼亚思想家斯拉沃热·齐泽克(Slavoj Zizek)是“后马克思主义”的主将。与传统马克思主义主要从知识论角度阐述意识形态不同,他主要从生存论、主体建构意义上对意识形态进行拉康式解读,致力于回答意识形态是如何形成和发挥作用的,揭示意识形态和人的生存及社会现实的关系。他认为意识形态是人和社会寻找自我身份的根据,而人和社会则是文化符号(意识形态)建构的结果。因此意识形态的真正秘密在于它既确立了个人和社会的身份,同时又造成其分裂即“他者的短缺”或“真实的缺失”。分裂表明意识形态的漏洞,而漏洞使意识形态批判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意识形态主要被人们看作是扭曲地反映社会现实或者利益关系的思想体系,或者代表一定阶级利益的价值观体系。然而意识形态不仅仅是一种思想体系,而且还会融入人们的实际生活,物化在人们的实际生活中。一种思想体系或者价值观只有物化在人们的生活中,它才真正地发挥作用。研究意识形态就必须研究它如何物化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如何发挥它的社会功能。它的这种社会功能可以  相似文献   

7.
意识形态理论可以分为马克思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和西方非马克思主义这三大类。卡尔·曼海姆(Karl Mannhein 1893—1947)是西方非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奠基者,其名作《意识形态和乌托邦》是第一部专门研究意识形态问题的巨著。曼海姆在我国学术界还是一个比较生疏的名字,虽偶尔有个别文章述及,但却是误解多于了解。 曼海姆的意识形态理论首先是由四种意识形态概念表达出来的,即“个别的意识形态概念”、“总体的意识形态概念”、“特殊的意识形态概念”和“普遍的意识形态概念”。 所谓“个别的意识形态概念”是指个人表达的观念或陈述,而且人们对这种观念或陈述表示怀疑。所谓“总体的意识形态概念”是指一个时代或一个社会群体的意识形态,其中特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在意识形态理论中不仅从政治的维度揭示了统治阶级通过编造虚假的观点来进行意识形态统治的做法,而且还从历史观的维度深刻地阐明了这种意识形态统治与生产方式发展水平之间的具体联系。历史观维度上的意识形态理论所揭示的,是意识形态的社会历史属性,而不是其现实功能。它不仅不能被消解在政治维度之中,而且还是后者的方法论指导。准确地把握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双重维度,对于我们正确地解读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及拜物教批判理论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山大学哲学系、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教授王晓升等新著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一书,已于2008年12月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本书从多个不同的角度介绍和分析了20多位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在意识形态方面的基本思想,揭示了意识形态的种类、存在形式、特征、功能等,对不同流派的意识形态理论进行了分类和归纳,梳理了各个思想家的意识形态理论的脉络,全面展现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复杂画卷。  相似文献   

10.
意识形态指在阶级社会中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的思想上层建筑内容,是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价值观念体系,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文学艺术、宗教、哲学和其他社会科学等意识形式。邓小平作为党的第二代领导核心,从一开始就十分重视意识形态问题。科学的梳理邓小平意识形态理论的主体内容既有利于全面了解邓小平理论,也有利于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1.
学校是意识形态传播的主阵地,课程是意识形态传播的重要渠道,教材是意识形态传播的重要载体。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教材是观察和理解改革开放进程中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传播的重要窗口。从1982国家教委颁发《全日制五年制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大纲(试行草案)》,到2011年教育部颁布修订后的《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修订版)》,我国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教材在知识内容生活化与书写形式童趣化上都发生了重要改变。以改革开放以来不同时期的典型性小学思想品德教材为研究文献,展开系统和深入的分析,是理解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传播变迁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基于拉康的精神分析理论,齐泽克提出了"意识形态幻象"概念,并进一步重新阐释和解读了意识形态,从而构建了其意识形态幻象理论。在这一理论中,他把意识形态的研究延伸到了社会存在方面,认为意识形态已经不能拘泥于"社会意识"层面,从而将意识形态界定为"社会存在"的一种形式。尽管齐泽克一直力图穿越"幻象",但是他也始终都在维护"幻象"。从齐泽克意识形态幻象理论提出的社会历史背景和主要理论主张出发,探索这一思想的时代价值和其本身的内在局限性,对于我国意识形态研究新的理论视角的开拓和分析方法的丰富具有一定启示和镜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现代国家是黑格尔和马克思共同用以表征资产阶级革命创造的政治形式的最基本概念,他们共同肯认现代国家是对封建专制国家的超越。对于资产阶级革命产生的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相分离的二元架构现象,黑格尔认为政治国家代表着社会普遍利益能够实现对市民社会特殊利益的整合,马克思则认为政治国家的实质仅仅是资产阶级特殊利益以普遍利益的方式在政治上的确认。黑格尔肯定官僚政治,马克思则予以批判。黑格尔推崇君主立宪制,马克思认为它只能是不彻底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并且后者也将被人民自治制度所超越。  相似文献   

14.
张伟 《四川心理科学》2014,(18):209-209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标志唯物史观形成的重要著作,文中阐述的许多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都已是初具成熟形态,尤其是对有关社会分工问题的诠释更为系统、全面,表明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分工的本质、社会分工的发展历程及其历史作用的认识进入了新的阶段。在全球化视野下,系统梳理《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社会分工思想,有助于我们正确分析和解决国际国内的矛盾,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在不同时期对意识形态提出了不同的界定,因此,他所界定的意识形态概念的内涵也存在细微差异。不过,从整体来看,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概念是一个否定性的概念,因为在他看来,意识形态是一种具有虚假性和欺骗性的意识。列宁将其理论探索转向政治学领域,改变了意识形态概念的内涵,把意识形态看做思想体系,研究其如何与现实的阶级利益相联系并在现实斗争中发挥重要作用。青年卢卡奇进一步改变了意识形态概念的内涵,认为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却是一种"虚假"的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6.
齐泽克从马克思对“商品拜物教”的分析出发,揭露了意识形态的不完整性。在他看来,“征兆”作为沟通前符号界和现实界的桥梁,在意识形态建构起来的看似完整的象征秩序中打开了缺口,挑战了意识形态的“真实”,因此“征兆”是意识形态的“崩溃点”。传统资本主义社会的“劳动力的自由”和“等价交换”、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民主主义”和“排犹主义”就是这种征兆。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费尔巴哈章的"边注",言简意赅,包含大量重要思想信息。注有"费尔巴哈"字样的"边注",其所注的正文部分告诉我们:马克思恩格斯对费尔巴哈的批评,所指主要是费尔巴哈看不到自然界是劳动实践活动的产物,因而不懂得劳动实践活动在历史观方面的重要意义;由于费尔巴哈不懂得劳动实践活动的意义,使他看不到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也就把历史置于自己的视野之外;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针对的不是自然观问题,而是历史观中的唯心主义。其中,"边注2"具有特别重要的理论价值,表现为:它全面概括了马克思在唯物史观形成过程中的思想历程;从自然科学的角度对人的类本质(即生产劳动活动)作了论证;进而揭示了唯物史观的核心思想。  相似文献   

18.
《当代意识形态研究》宋惠昌1.意识形态概念的分析意识形态是社会哲学的一个基本范畴,是一定社会或阶级的思想体系,社会群体(阶级等等)的根本利益是意识形态的现实基础和灵魂,意识形态是社会(或群体)的理论形态的自我意识,其中心内容是政治文化观念。意识形态具有多维的两重性。即实践性和理论性,阶级性和人类(共同)性,客观性和主观性,现实性和理想性。意识形态的社会功能,一是提供政治“合法性”的依据;二是能够成为凝聚和引导一定社会或群体的“社会水泥”和“思想旗帜”。此外,它在广泛的社会活动中也起着价值导向作用.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2.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个人主义是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它是适应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价值观念,在反对封建专制主义、促进资本主义商品生产中,起了巨大的积极作用。它又具有同社会公共利益相矛盾的反社会性,因此,一些资产阶级思想家发出警告:个人主义可能成为资本主义的癌症,并且提出用“合理利己主义”、“新个人主义”取代旧的个人主义。资产阶级个人主义反映到政治法律制度中,集中表现为自由主义,它有一个从古典自由主义到新自由主义的演变过程。古典自由主义,主要是针对封建专制主义的.具有鲜明的革命性质。但在资产阶级  相似文献   

19.
意识形态往往以观念的形式出现,因此长期以来,意识形态批判主要是一种意识形态的观念批判或观念的意识形态批判。对马克思来说,这种意识形态批判不过是意识形态批判的形式或形式的意识形态批判,而问题的关键却在于,意识形态在本质上恰恰不是观念的,而是实存的、现实的和实践的。这构成马克思《德意志意识形态》这本著作的核心思想。这一思想部分地被柯尔施在《马克思主义与哲学》一书所捕捉,在柯尔施看来,马克思从来都是"把意识形态(包括哲学)当作具体的现实而不是空洞的幻想来对待"。因此,意识形态批判就主要不是观念的批判而是现实的批判,这才是意识形态批判的本质,其他统统只是形式。但是除此之外,还有另外一个重大的问题也同时被特别地忽视了,那就是,这正好为后来第二国际的一些马克思主义者轻视理论特别是哲学提供了借口,然而正是在这里,隐含着意识形态批判的另一深层本质:意识形态本身内在实践结构。因此,为了实现意识形态的实践的和本质的批判,坚持和创新意识形态就不能不具有特别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识形态反映了社会群体的利益诉求,其核心就是社会价值观,主流意识形态在促进社会群体的认同中起着主要的导向和激励作用.在社会思潮多样性的背景下,应当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通过核心价值观认同,来促进社会认同.这就要求相关部门构建具有广泛感召力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通过公共政策来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大众文化来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