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笛卡尔作为西方近代哲学的始祖之一,他的思想既是西方近代“两个重要而背驰的哲学流派的源泉”(罗素,第92页),也是两大重要而分歧的美学思潮的源泉。无论从西方哲学史还是美学史看,笛卡尔的地位和贡献都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从西方美学史发展看,笛卡尔的主要影响和贡献是他所创立的理性主义哲学为近代理性主义美学的形成奠定了哲学基础。他的具体的美学论述就是建立在这一新的哲学基础上的。胡塞尔说,笛卡尔的哲学沉思“开创了一个哲学的新时代”(胡塞尔,第108页)。笛卡尔所开创的“认识论的转向”,他对于人类理性、自我主体以及先天观念的…  相似文献   

2.
心灵与身体的关系问题是困扰哲学家的哲学问题之一。笛卡尔更是以悖论的方式突出了问题的困难性。斯密斯认为,胡塞尔在某种程度上以多面一元论克服了笛卡尔二元论的困难,达到了身心统一,即心灵与身体是同一个个体的两个方面。但这种解读不仅没有阐明胡塞尔对这一问题的理论贡献,反而把胡塞尔的理论理解为一种斯宾诺莎式的一个实体的两个属性学说。这对我们理解胡塞尔的理论贡献而言,并非是有益的。相反,胡塞尔从构成性的现象学出发,更新了对身体概念的理解,因此对身心关系问题也有了新的回答。正是具有双重构成作用的身体,为理解心身的关系问题提供了契机。  相似文献   

3.
笛卡尔是现代哲学的开创者。但自现象学创立,现象学家对笛卡尔的态度一直模棱两可。胡塞尔寻求现象学的笛卡尔血统,却又将后者的学说归结为"超越论实在论"加以拒斥;海德格尔批评笛卡尔未讨论我在的存在样式,却又在对存在论历史的拆解中依赖笛卡尔。为厘清笛卡尔与现象学的关系,我们必须从笛卡尔本身出发,追问现象学是否重拾了其思想环节。本文认为,笛卡尔与现象学具有亲缘性,这表现在:1.笛卡尔思想的出发点既非胡塞尔认为的怀疑,也非海德格尔认为的我在,而在于他已经实行了向现象性的还原;2.他已将思想本身理解为行为,开始了经由决定而思的哲学;3.思想的决定既决定怀疑,也决定接受真理的明见性。这已表明现象的自身显示,也需经由自我的意愿。  相似文献   

4.
在当代西方哲学界,塞尔的意向性分析经常被认为在追随或重复胡塞尔的工作。塞尔本人固然不同意这样的说法,但如果对两人的意向性分析进行详细的对比考察,就会发现,塞尔的确在很多方面重复了胡塞尔的工作。不过,胡塞尔和塞尔的意向性分析在结论上的惊人相似掩饰不了其哲学方法上的根本差异:前者运用的是"先验还原"和"本质直观"的现象学方法,后者运用的是分析哲学的"逻辑分析"方法。将这两种根本不同的哲学方法,用于讨论同一个哲学问题,却可以得出大致相同的结论,这足以表明:现象学传统和分析哲学传统之间的关系完全可以是一种非竞争性的甚至是互补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我们应该在"超越自我"的意义上理解萨特的价值观;他吸收了胡塞尔的"意向性"和弗洛伊德的"无意识"概念,批评了笛卡尔和德国古典哲学自我意识的观念论传统。所谓"超越自我"并不是强调人的社会性,而是强调人是自由的;这种自由建立在虚无或"无我"的基础上。这就提醒我们,不要轻言萨特哲学是一种主体性哲学。事实上,当萨特分析包括"自我"在内的主体性概念时,完全是以现当代欧洲大陆哲学思想作为基础的,也就是说批判近代欧洲哲学关于主体的学说。  相似文献   

6.
对"数"概念的阐明与分析是数学哲学无法避开的任务,现象学创始人胡塞尔最初从事的就是算术哲学方面的研究,但是他在《算术哲学》中实践了一条既不同于弗雷格,也不同于密尔的道路。借助于布伦塔诺的描述心理学方法,胡塞尔用抽象表象将心理学分析与对"数"概念的分析贯通了起来,试图寻找"数"概念的表象基础,阐明了数概念内涵的两个部分"和"与"一"作为纯粹形式的概念,是在内感知的基础上通过反思抽象而形成的。胡塞尔早期对"数"概念的研究是他后来转向现象学研究的重大契机,对此的研究也是胡塞尔研究的一个重要的,尚待挖掘的部分。  相似文献   

7.
胡塞尔的休谟哲学批判一方面回溯笛卡尔的“先验动机”,以笛卡尔的“先验动机”来考量休谟哲学的得失;另一方面则前瞻康德哲学,考量“休谟问题”对康德哲学的历史效应。通过这种“回溯-前瞻”的关联性分析,胡塞尔将休谟哲学织入近代哲学发展的统一性进程。因此,胡塞尔的休谟哲学批判本质上是以休谟哲学为切入点对整个近代哲学传统的系统反思。胡塞尔的休谟哲学批判的意义在于,它揭示了休谟哲学的深层意图与其经验主义怀疑论之间的根本冲突,指明了消解这一根本冲突的方向和路径,澄清了近代哲学发展的旨归,即现象学是整个近代哲学的隐秘的憧憬。  相似文献   

8.
施璇 《现代哲学》2023,(1):102-110
在笛卡尔的哲学中,物体是实体吗?这个初看似乎极容易回答的问题其实相当棘手,棘手之处不在于实体概念而在于物体概念,因为笛卡尔对物体有两种不同的用法——“一般物体”与“个别物体”。两者的含义以及形而上学地位并不相同,难道它们同样都是实体吗?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会导致两种截然不同的解读——对笛卡尔物质性实体的一元论解读与非一元论解读,前者主张在笛卡尔哲学中唯有“一般物体”是实体,而后者主张在笛卡尔哲学中“个别物体”是实体。这两种解读严格说来都不成功,它们要么有着不可弥补的文本漏洞,要么有着难以回答的理论难题。两种解读之间的冲突其实源于笛卡尔物质性实体概念的不自洽,一元论解读与非一元论解读之争恰好揭示出他的物理学与形而上学之间的裂痕。笛卡尔所设想并提出的“普遍科学”彻底颠覆了亚里士多德主义物理学,但他为之打造的形而上学仍然沿用了部分旧术语,并部分采纳了这些术语所蕴含的本体论框架与原则,造成其物理学与形而上学的不适配。为当代科学尤其是物理学打造适配的形而上学,仍然是哲学一直为之努力但尚未完成的重任之一。这从来就不是一项简单的任务,本文所揭示的笛卡尔物质性实体概念的不融贯就是一则示例。  相似文献   

9.
陈伟 《现代哲学》2012,(3):75-83
"动机引发"是胡塞尔现象学的基本概念。这一概念起源于胡塞尔对传统用法的继承和发展。从叔本华那里,胡塞尔接受了动机引发可直观性的观念,但是反对他对因果性做心理物理学的解释;从布伦塔诺那里胡塞尔接受了动机引发包含着论证和经验两个指向的观念,但是进一步扩大了动机引发的适用范围;胡塞尔批评了迈农的动机引发不可感知的观点,捍卫了布伦塔诺的观点。在对传统继承的同时,胡塞尔将动机引发的研究扩展到事物感知领域中,在此基础上,动机引发问题对于超越论哲学的基本意图的重要意义就凸显出来。  相似文献   

10.
胡塞尔的意向性伦理学——以"意向"和"充实"为线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辟瑞 《现代哲学》2008,(3):95-100
胡塞尔的哲学常被冠以"认识论"的名号,但是,实际上他也非常重视伦理学.胡塞尔善于将他用于研究理论行为的方法扩展到对实践行为的研究,其中,意向与充实这对概念就是最好的例证,它们最初是用来建构认识论,之后,胡塞尔也将它们引入伦理学的研究之中,但是,这种移植是否有效,它是否会陷入两难境地?本文遵循胡塞尔伦理学的发展过程.以意向和充实这对概念为线索,试图考察此种移植的有效性,并对胡塞尔的意向性的表象模式提出置疑.  相似文献   

11.
宋斌 《现代哲学》2011,(2):72-77
"夸张的怀疑"是笛卡尔得出其形而上学第一命题的方法,亦被胡塞尔认为在现代哲学中首次揭示了"意向性"概念的内涵。依据它的机制,"我思"的确定性意味着"自由意志的确定存在"与"持续现前于精神的清楚分明的知觉的不可怀疑"。以此为基础,笛卡尔不仅可以完成观念论式的二元论证,而且也认识到人是"灵魂与肉体的紧密结合体",由此指明了建立在二元论基础上的"笛卡尔科学"独特的伦理内涵。  相似文献   

12.
卡瓦耶斯是法国科学哲学的代表人物,也是法国最早对胡塞尔现象学进行反思和批判的哲学家之一。他基于理性知识具有实在性和必然性的立场,考察了胡塞尔的现象学,承认胡塞尔对逻辑主义和意识哲学的"深刻综合",但也进一步对他进行了批判。卡瓦耶斯从四个方面系统反对胡塞尔的意识构造理论,即形式本体论对命题逻辑的优先性、可还原性原则、绝对意识本体论、对历史性的否定,并由此认为胡塞尔无法解释逻辑和科学理论的必然性和历史性。普拉代勒和德里达分别从否定和肯定两方面来思考卡瓦耶斯批判的意义,结合二人对卡瓦耶斯的阐释,可更清晰地定位卡瓦耶斯乃至法国科学哲学的自身诉求,更深刻地理解其思想的真正价值。  相似文献   

13.
在胡塞尔晚期对主体经验的超越论反思中,本能(Instinkt)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并且与舍勒的哲学人类学发生实质共鸣。在这一背景下,本文以《C手稿》和《现象学的边界问题》中的质料概念为线索,展示这种亲近关系。本文指出,哲学人类学的视角可以使我们更好地理解胡塞尔的"质料"概念中包含的丰富层次,"质料"概念的多重意涵恰好可以对应于舍勒在《人在宇宙中的位置》中对不同生命形式的区分。通过对胡塞尔"质料"概念的澄清和语境化,还可以敞开对胡塞尔晚期"生命"概念的反思。  相似文献   

14.
胡塞尔提出的"哲学作为严格科学"的理念是否应被彻底抛弃呢?如果这一理念仍然值得追求的话,那么就值得反思胡塞尔在《大观念》中所规划的"实质本体论"和"形式本体论"的纲领是否还有启发意义?弄清楚这两个问题,对于理解胡塞尔后期的"生活世界"学说与其早先的哲学路线关系相当重要,对于反思胡塞尔的"先验现象学"在当代"体系哲学"重构中的价值也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5.
现象学的发端应该追溯到笛卡尔的"我思"概念。我们需要区分两种不同的现象学:以胡塞尔和海德格尔的思想为代表的历史的现象学和由笛卡尔隐约开创的理想的现象学。历史的现象学并不能真正把握笛卡尔"我思"概念的应有内涵,而我们应该坚持的理想的现象学则可以引导我们构建一种真正的现象学,它能够帮助我们触及更为原初的先验生命。  相似文献   

16.
"自因"概念在笛卡尔和斯宾诺莎的形而上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正是通过自因概念,笛卡尔批判了基督教神学和经院哲学,并且建立了以动力因意义的因果性原理为基础的现代形而上学。通过对笛卡尔自因概念的继承、批评和修正,斯宾诺莎进一步否定了上帝相对于自然的超越性,把上帝等同于自然,并且看成是唯一的实体。在笛卡尔和斯宾诺莎的现代形而上学之中,上帝作为自因不仅是一种无限的力量,而且符合因果性原理。但是,笛卡尔和斯宾诺莎并没有从根本上克服自因概念的逻辑和哲学困难。  相似文献   

17.
笛卡尔对"自我"和"思想"的诸种样式的理解和解释,是以"身心区分"的主张为前提的,而这一思想前提也使得笛卡尔的"自我"理论建构和他对"思想"的诸种样式之理论解释,内在地蕴含着两个不同的维度和视角,即灵魂维度和身体维度、第一人称的视角和第三人称的视角。笛卡尔的相关理论建构的根本缺陷就是不能合理地解释两个不同的维度或视角之间的关系,而从当代西方心灵哲学"意识"解释的视域反观笛卡尔的相关思想,可以说,他把"意识"的两个不同面相和研究"意识"的两种不同视角的差异错误地归结为两种实体的区分及其差异。  相似文献   

18.
胡塞尔并未系统地分析形式本体论,因此有研究者认为胡塞尔形式本体论没有完备的系统结构。但胡塞尔对范畴的现象学构造可以作为线索来澄清胡塞尔形式本体论系统的范畴结构,本文的目标就是在胡塞尔的被动综合分析中刻画范畴构造的秩序与层次。本文首先探讨了客体化行为解释意义起源问题的有限性,以及"前述谓的"对意向性经验的限制所标明的范畴构造场所,即在被动综合中感受材料获得意义与范畴结构;其次,考察时间意识和原联想中的范畴构造,分析时间意识中个体化构造与原联想中范畴化构造的差异;最后,解释意向性经验中句法范畴与被动综合构造中基底范畴的差异、胡塞尔对基底范畴中这一个与本质的区分,以及个体、具体项与抽象项的区分。本文借助个体化的构造分析了"这一个"与个体的差异,并借助个体化与范畴化的区分刻画了个体化中本质单个体("这一个"与具体项)和本质范畴(抽象项)的差异。本文的最终结论解释了胡塞尔形式本体论系统具有句法范畴、本质范畴与本质单个体三个层次。  相似文献   

19.
胡塞尔晚年提出了生活世界这一概念,由于胡塞尔几乎毕生都在追求实现先验哲学的理想,因而生活世界在胡塞尔的哲学中地位有限,关于生活世界的研究只被看作是通向超验现象学的两条新道路之一。而正是他的学生,阿尔弗雷德.许茨注意到了胡塞尔生活世界所包含的日常  相似文献   

20.
张任之 《现代哲学》2007,4(6):80-88
一方面,在休谟的主要著作中,先天(apriori)这一概念很少出现,但胡塞尔却认为休谟的"观念的关系"是惟一真正的认识论上重要的先天概念。另一方面,"先天"是康德哲学原则性的主题之一,"先天的形式"可谓康德对先天的基本理解,但胡塞尔却宣称,康德缺乏真正的先天概念。胡塞尔正是通过对休谟和康德"先天"概念的反省而发现他本人所谓的"本质-先天"概念,并在思想发展史上产生了重大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