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认知心理学的发展遇到瓶颈时,具身认知科学引领心理学做新的突围。它突破主流心理学和正统认知科学所坚持的镜像论、表征论和容器论,强调交互隐喻;突破认知计算主义,强调认知的非可计算性;突破心理的离身性与对物质基质的非依赖性,强调心智的具身性和对物质基质的依存性;突破普遍理性或普遍形式,重视意向性和认知或智能的个别差异。正是这些突破,促进了包括认知心理学在内的认知科学在广度、深度上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具身认知理论。  相似文献   

2.
科学哲学的认知进路是对科学的认知研究的子部分;吉尔早期利用心理学的范畴理论解释其模型理论,近期提出基于主体的分布式认知进路;内尔赛西安通过"认知-历史"方法研究科学中基于模型的推理,并长期进行实验室研究;萨迦德基于神经机制研究科学概念的创新。已有的研究仍以表征计算范式为主导,存在转换到具身范式的困难,同时没有突出科学的特性。基于此,本文初步提出一种结合科学实践哲学、基于具身的数学认知的研究进路。  相似文献   

3.
董达  陈巍 《心理科学》2022,(1):235-241
表征-计算观与具身行动观对认知的本质几乎做了截然相反的强调。近年来,预测加工理论的发展为统一两代认知科学提供了契机。预测加工是层级预测加工与主动预测加工这两大理论部件的合称,前一部件主要继承了第一代认知科学中的层级计算加工进路,后一部件则发扬了第二代认知科学中与行动有关的理论。这两大理论部件被视为同一个统一整合理论的两个不同方面,预测加工也由此有望成为未来认知科学的新范式。  相似文献   

4.
具身-生成取向正在引领当代认知科学加速发展,然而学术界在理解“具身-生成”的内涵上却正陷入“战国时代”,这严重影响了该取向的理论效力.通过分析来自交叉学科的相关证据,发现“具身”与“生成”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两者相互支撑.具身认知主要考察嵌入在社会情境中的身体结构、活动、内容与形式对认知活动的影响.“生成”强调认知结构在大脑、身体与环境的结构性耦合中涌现出来的动态机制,尤其是知觉-行动环路的作用.未来,具身-生成的认知科学只有在应对来自经典认知科学的挑战过程中才有可能走出“战国时代”.  相似文献   

5.
情境认知是一种与主流的认知主义相对立的认知科学纲领。它在哲学和科学上的来源包括系统思想、现象学传统、美国实用主义、文化-历史活动理论、生态心理学、心灵生态学等,其最早成形的理论形态是情境学习理论和情境行动理论,后来逐渐成为对各种强调情境性的认知进路的统称。情境认知在"认知发生在哪儿"和"认知是什么"两个问题上均与认知主义有不同的答案,根据对前一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存在着具身认知、嵌入认知、延展认知、分布认知和生成认知等几种情境认知进路;而对后一个问题的不同回答,目前存在着认知的动态系统理论和认知符号学两种研究纲领,它们的发展将决定情境认知运动能否成为一场真正的科学革命。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门新兴交叉学科,认知科学目前业已发展出计算表征、联结网络和动态耦合说明等研究理论,以及具身认知、嵌入认知、延展认知、生成认知和情境认知等研究纲领。是否存在一种可以统摄这些不同认知理论和纲领的统一范畴或概念框架,这是迄今为止认知科学及其哲学面临的关键性难题。"适应性表征"概念似乎具有统摄各种认知理论和纲领的共通性,能够为复杂的认知现象提供一种方法论,能够合理地说明认知在语境中的形成与演化机制。原因在于,刻画认知的计算、表征、联结、耦合、具身、嵌入、延展、生成、情景化等概念均是语境依赖的,即是在特定语境中对认知现象的不同方面的描述。这种依赖语境的认知说明它们在本质上是适应性表征。  相似文献   

7.
叶浩生 《心理学报》2014,46(7):1032-1042
“具身”是当代心理学和认知科学领域的热门话题, 其基本涵义是指认知对身体的依赖性。经典认知科学主张“非具身”, 认为认知是一种信息的表征与加工, 从本质上讲与承载它的身体无关。“弱具身”强调了认知对身体的依赖性, 但是却保留了认知的计算和表征功能。“强具身”则极力主张认知是被身体作用于世界的活动塑造出来的, 身体的特殊细节造就了认知的特殊性。在怎样理解“具身”方面, 存在着不同的解释。从本文作者的观点来看, 具身的性质和特征表现在4个方面:(1)身体参与了认知, 影响了思维、判断、态度和情绪等心智过程。(2)我们对于客观世界的知觉依赖于身体作用于世界的活动, 身体的活动影响着关于客观世界表象的形成。(3)意义源于身体, 抽象的意义有着身体感觉—运动系统的基础。(4)身体的不同倾向于造就不同的思维和认识方式。有关具身的研究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对心理学产生冲击。  相似文献   

8.
抽象概念表征的具身认知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抽象概念是否通过感知经验来表征以及如何被感知经验表征是具身认知面临的一大问题.在抽象概念表征是否具有感知经验基础的问题上,具身认知理论认为抽象概念通过情境模拟或隐喻与感知经验发生联系.在抽象概念如何与感知经验表征发生联系的问题上,概念模拟理论强调情景或运动模拟在抽象概念表征中的直接作用;概念隐喻理论则侧重具体经验或具体经验与抽象概念之间的共同结构关系在抽象概念表征中的间接作用.未来研究应改变概念表征的稳定的心理实体观,从语言和抽象表征的关系、正常儿童和特殊群体的抽象概念表征差异入手,整合不同的具身认知观点.  相似文献   

9.
王瑞安  桑标 《心理科学》2012,35(5):1107-1112
摘 要:由于第一代认知科学存在着身心剥离的缺憾,具身化作为第二代认知科学的主要特征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并且得到了来自神经科学领域的支持。随着研究的深入,具身学派提出,社会认知是否也应是具身的。现有研究发现具身性对个体评价、反应速度、言语理解、人际交往等方面都有不小的作用。但上述以身体模拟为主的证据仍不足以证明社会认知是具身的,具身学派还需解决诸如明确具身的定义、实验论证、明显区别于传统认知观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生成认知与具身机能主义的比较——表征的取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希华 《心理科学》2005,28(6):1520-1525
在具身认知不同的思潮中,生成认知以其激进的观点反对表征和计算主义,可以称之为是具身认知思潮中的最为激进的一部分。另一方面,由于标准认知中表征和计算的解释力和影响力,具身认知诞生出各种不同程度上的“妥协”性理论,其中,以克拉克为代表的具身的“机能主义”为目前具身认知的主流观点。表征尽管在当前阶段中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但依然无法在所有领域中都得到运用。随着表征的改造与发展,未来的激进具身认知工作者应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具身认知与更多学科的融合研究中。  相似文献   

11.
具身认知理论是目前认知科学领域中最新的研究范式和取向, 它认为人的认知过程依赖于感知和动作系统, 强调身体在认知中发挥重要作用。具身语言理解则认为, 身体、动作和知觉系统在语言认知中也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文章在简要回顾具身语言理解的相关理论如索引假设、浸入式经历者框架、语言神经理论的基础上, 重点从语言理解的四个层面的实证研究, 即音位、单词、句子、语篇, 证实具身语言理解的观点。未来的研究应该着眼于用具身认知观点来解释更高级的抽象语言表征, 具身单词、句子、语篇的具体表征形式, 并利用具身语言认知的观点进行认知的本土化研究。  相似文献   

12.
交互隐喻与涉身哲学——认知科学新进路的哲学基础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对计算隐喻的局限,近年来建立在交互隐喻和涉身哲学的基础上的情境认知、涉身认知和动力学认知理论对传统认知观念进行了修正,这些新的研究进路揭示了认知过程的复杂特性,提出了关于认知本质的新观念,为人们重新思考身心问题、心灵-大脑-机器问题等提供了新的启示。一、认知科学研究的新进路事实上,在近30年的认知科学的发展中,人们一直致力于思考人类认知的本质,破解主观的意识经验如何可能与可被客观描述的自然事件相关联这个“世界之结”。20世纪80年代以后,建立在计算隐喻基础之上的经典计算主义逐渐暴露出局限性而受到挑战,一方面,如…  相似文献   

13.
谢子燊  叶浩生 《心理科学》2019,(6):1520-1525
在具身认知不同的思潮中,生成认知以其激进的观点反对表征和计算主义,可以称之为是具身认知思潮中的最为激进的一部分。另一方面,由于标准认知中表征和计算的解释力和影响力,具身认知诞生出各种不同程度上的“妥协”性理论,其中,以克拉克为代表的具身的“机能主义”为目前具身认知的主流观点。表征尽管在当前阶段中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但依然无法在所有领域中都得到运用。随着表征的改造与发展,未来的激进具身认知工作者应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具身认知与更多学科的融合研究中。  相似文献   

14.
数能力是数学认知的基本成分。与动物所具有的基本数能力不同,人类不仅具备数量表征能力,更重要的是还拥有对数概念进行表征的数表征能力。虽然具身认知与离身认知都对数概念的表征问题进行了解释,但二者却存在明显理论分歧。具身认知观点主要从具身数量表征和数能力发展的具身认知机制两方面为人类独特数能力的获得提供了理论支撑及实证证据。这启示人们需要重视具身学习在数能力形成实践中的关键作用,重视具身数量表征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仍需进一步揭示其内在的心理和神经基础。  相似文献   

15.
由于第一代认知科学存在着身心剥离的缺憾,具身化作为第二代认知科学的主要特征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具身认知强调身体在认知的实现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大量的实证研究也证实了具身效应的存在。而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忽视身体在认知中的重要作用。文章依据具身认知理论,提出了三点教学建议,希望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中身体的地位,促进学生  相似文献   

16.
有关具身认知思潮的理论心理学思考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叶浩生 《心理学报》2011,43(5):589-598
具身认知强调了心智或认知对身体及其感觉运动系统的依赖性。与传统认知心理学的符号加工模式不同的是, 它认为身体的构造和状态、身体的物理属性及其大脑与身体的特殊感觉—运动通道对认知具有塑造作用。认知既是具身的, 也是嵌入的, 大脑嵌入身体、身体嵌入环境, 构成了一体的认知系统。最初, 具身认知仅仅是一种反对笛卡尔身心二元论的哲学思潮, 经由认知科学哲学和理论心理学而逐渐进入了实验领域。具身认知研究充分利用了神经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数据和结论, 但是它并不主张把心理还原为生理或物理, 同时, 具身认知的神经科学取向仅仅给传统心理研究提供一个认识心智的新视角, 其目标并非取消行为水平的心理研究, 因此不会损害心理学的独立地位。  相似文献   

17.
具身理论是继计算隐喻、联结主义之后诠释人类是如何获取知识表征世界这样一个本质性问题的新视角, 指出概念系统的建构对真实身体及其身体活动的体验的依赖, 即具身性。随着认知科学的快速发展, 具身理论已从原始阶段的哲学思辨成为认知心理学、社会认知等领域解释各种现象的一种新的研究范式。文章简要回顾了具身理论的起源及发展, 选取了社会认知心理学中主要的研究对象, 即态度、社会知觉、情绪等, 总结具身理论在这些领域的研究范式及最新研究成果。最后, 文章从实证的角度指出在社会认知领域中以具身理论为框架开展实证研究时值得注意的要点, 并提出此类研究结合其他研究视角(例如, 神经科学, 跨文化心理学)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阐述了当下研究隐喻本质的一种新的哲学范式,并说明这种哲学范式是如何在涉身-交互认知科学哲学纲领下展开的。通过分析"涉身-交互认知"这一概念与"隐喻"这一概念是如何共生、共存的,试图阐明隐喻的哲学分析需要在涉身-交互认知科学纲领下展开。为了在这种新的隐喻研究哲学范式下开展对隐喻本质的研究,文末提出了一个可能的框架来尝试解释人类理解语义如何可能的问题,说明涉身-交互认知科学纲领强调人类认知活动的身体性和情境性,以论证涉身-交互认知科学研究纲领能为我们研究人类认知的本质提供更好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19.
具身认知理论主张自我认知是机体与环境的互动过程,基于具身认知的身体生物学特点、活动特征及自我身体表征等方面的实证性研究,不断明晰了自我经验中具身的重要作用.这些研究弥补了传统心理学关于自我-世界之间身心交互性研究的不足.具身认知作为自我认知的一种新兴解释视角,在自我研究上存在一些局限性,主要涉及具身化的对称性、双向性、自动化,以及自我研究的定性等问题.自我的具身研究应结合建构水平理论和隐喻理论来思考认知加工机制问题,并吸纳进化动机以及文化假说等观点的解释力度.  相似文献   

20.
范伟伟 《心理学探新》2014,34(5):387-391
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经典认知研究的步履维艰,认知研究逐渐显示出具身化的特点。具身认知是第二代认知科学的代表,它强调身体在认知形成中的重要性,认为身体对认知有限制、分配和调节作用,并具有与经典认知不同的运动观。近年来研究者们以实验手段力求为具身认知的存在提供证据,着力考察认知与身体感知运动状态的相互影响。具身认知理论在认知构建、生态效度等方面具有自己的优势,但目前具身认知还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有待进一步的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