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张旻  赵书生 《哲学动态》2007,(10):68-70
第十五届国际中国哲学大会于2007年6月24~28日在武汉大学召开。本次大会由国际中国哲学会(ISCP),中国哲学史学会,中华孔子学会,武汉大学哲学学院、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孔子与儒学研究中心、中国哲学研究所、中西比较哲学研究中心等单位主办。郭齐勇教授任本届国际中国哲学会会长,也是本次双年大会的主席。围绕着大会主题——“21世纪中国哲学与全球文明对话”,来自15个国家及我国大陆、台湾、香港地区的两百余位中国哲学研究专家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讨论。一、儒学与现代社会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如何在现代社会的建构…  相似文献   

2.
陈代湘 《哲学动态》2003,(12):36-37
由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中国研究系、梅兰达伦大学亚洲研究中心和国际中国哲学会联合主办的第十三届国际中国哲学大会于 2 0 0 3年 8月 1 6~ 1 9日在瑞典的维斯特拉斯市召开。参加大会的有来自美、加、英、澳、日、韩、瑞典以及中国大陆、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学者 70余人。大会主题是“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哲学与人类意识资源” ,现任国际中国哲学会会长、斯德哥尔摩大学中国研究系主任罗多弼教授主持了这次大会。中国哲学与生态问题 北京大学汤一介教授认为 ,尽管解决人类面临的生态问题需要多方面、多学科配合 ,但一种如何看待“人和…  相似文献   

3.
2007年6月25日—28日,第十五届国际中国哲学大会在武汉大学召开。此次盛会由国际中国哲学会(ISCP)、中国哲学史学会、中华孔子学会、武汉大学哲学学院、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孔子与儒学研究中心等联合主办。出席会议的有来自美国、加拿大、德国、韩国、澳大利亚、英国、日本、巴西、新西兰、新加坡、西班牙、以色列、丹麦以及中国大陆、香港、台湾等地区的学者共200余人。围绕“21世纪中国哲学与全球文明对话”这一主题,与会学者就如何发掘中国哲学尤其是中国古代哲学的原创性贡献、如何对中国传统哲学智慧进行创造性的诠释与转换以及如…  相似文献   

4.
《世界哲学》2007,(6):F0004-F0004
国际中西哲学比较研究学会(ISCWP)将于2008年6月6日至9日期间于北京大学举办"比较哲学方法论——建设性交锋-交融"(Methodology of Comparative Philosophy:Constructive Engagement)的国际会议。继2004年及2005年成功举办"戴维森哲学与中国哲学——建设性交锋-交融"和"塞尔哲学与中国哲学——建设性交锋-交融"之后,此次会议是此学会第三次举办这个系列的国际会议。协办方与会议东道主为北京大学哲  相似文献   

5.
卢析  崔伟锋 《哲学动态》2012,(5):109-111
"分析哲学:中国与世界"国际研讨会暨第七届全国分析哲学研讨会于2011年10月28-30日在华东师范大学召开。此次大会由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文化思想研究所、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分析哲学专业委员会、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中法联合研究院"知识与行动研究室"和上海中西哲学与文化比  相似文献   

6.
2005年6月4日至6日,中国哲学史学会2005年会暨"中国哲学的现代化与世界化"学术研讨会在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召开.本次会议由陕西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主办、西北政法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系协办.来自全国各地中国哲学界的一百多位学者参加了会议,大会收到论文五十余篇,四十多位学者作了专题发言.与会学者围绕"中国哲学的现代化与世界化"这一大会主题展开了深人的讨论.现将主要内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澳门中国哲学会主办的“哲学与文化”研讨会,1993年12月19日至ZI日在澳l河举行。中国大陆、香港、澳门的30余名学者参加了此次盛会。澳门中国哲学会会长岑庆棋致欢迎词,澳门文化司署副司长魏美昌、新华通讯社澳门分社宣传文体部副部长洗为铿到会祝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的代表宣读了贺词。“哲学与文化”,是一个涵盖面很大的题目,此次研讨会提交的20多篇论文所涉及的哲学与文化的有关问题体现了这一特点。这些有关问题是;哲学与科技的关系,哲学与道德的关系.哲学与文化、历史的关系,哲学与宗教的关系,哲学与教育的关系,哲…  相似文献   

8.
记“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哲学”研讨会金田(北京师范大学100875)1997年10月11日,由北京市哲学会与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联合召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哲学研讨会”在京举行,30多位专家学者与会,还有30多名研究生旁听。会议围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相似文献   

9.
两年一度的国际中国哲学会——第12届国际中 国哲学会,于2001年7月20—24日,在中国 北京顺利召开。这是北京继1993年主办第八届国际中国哲学会之后,第二次主办这一国际性 的中国哲学会议。出席此次会议的专家、学者约有300余位,他们分别来自祖国大陆、台湾 、香港、澳门地区和美国、英国、德国、瑞典、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13个国家 ,是历届出席会议人数最多的一次。与会学者向大会提交的论文有250篇,有204位学者分别 在全体大会和分场会议上发言。本次会议共有4次全体大会,8次分组会议,共五十多个分会 场;分会场最多的…  相似文献   

10.
龚群 《哲学动态》2001,(10):15-17
20 0 1年 7月 2 4日 ,历时四天的国际中国哲学大会在北京会议中心落下帷幕。出席这次大会的代表共有 2 50人之多 ,其中港澳台地区和美、英、德、加拿大、瑞典、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学者和中国大陆学者大约各占一半 ,超过了以往各届国际中国哲学大会的规模。这次大会以“中国哲学与 2 1世纪的文明”走向为主题 ,点明了古老的中国哲学与现代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的生命意义。大会围绕这一重大主题 ,从中国哲学的特点 ,在新世纪如何发挥中国传统哲学智慧的积极作用 ,如何深入研究与发掘经学与诸子学的原创性贡献 ,并揭示其现代意义与价值 ,以及对道…  相似文献   

11.
<正>2014年9月20~21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与日本哲学会联合主办、中华日本哲学会与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协办的"第四届中日哲学论坛"在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举行。这届论坛的主题是"中日哲学思维方式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共有来自中国及日本的45位学者与会,其中有17位中国学者、16位日本学者在论坛上宣读了论文。本次论坛的基调讲演都与艺术有关。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谢地坤所长作了题为《新艺术的希望之光或假象——简论阿多诺的艺术哲学》的讲演。他认为,像很多对近代工业社会给人们带来的压力进行批判的哲学家一样,阿多诺强调艺术对被物质化的"自然本性"进行抵抗的意义,提出了现  相似文献   

12.
20 0 0年 3月 2 6日~ 31日 ,第九届国际康德大会在德国首都柏林隆重举行。来自世界各国的近千名代表会聚柏林 ,共同探讨康德哲学的历史贡献以及今后人类精神运动的方向。国际康德大会每五年举行一次 ,这次大会是由柏林洪堡大学哲学学院和国际康德学会共同主办的。国际康德学会  相似文献   

13.
中国哲学会,是第一个全国性的哲学会,1936年4月在北平召开第二届哲学讨论会上成立的,会刊是《哲学评论》。该会成立后,开展了广泛的学术活动,从各个方面研究中国哲学,翻译介绍西方哲学。1949年夏,“中国新哲学会”成立后,原中国哲学会自然地解散了,其会员大多参加了“中国新哲学会”。  相似文献   

14.
正2017年5月30日,"《周易》文化国际交流大会"在新疆特克斯成功召开。作为中国特克斯县第五届"天山文化旅游季"的系列活动之一,此次会议由中国周易学会主办,中共特克斯县委员会、特克斯县人民政府承办。来自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台湾慈济大学、台湾中华易经学会、清华大学、深圳大学、山东大学、特克斯县周易学会等10所机构的30余名专家学者参会,大会取得了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15.
<正>各位领导、各位学者:大家好!"中国哲学论坛(2011)暨第二届中国哲学大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共海南省委和海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中共海南省委宣传部、中共海口市委和海口市人民政府承办,并由哲学界12个一级学会协办,规模宏大、气势雄伟。这次"中国哲学论坛"包括了哲学所有  相似文献   

16.
《世界哲学》2003,(3):111-111
国际中西哲学比较研究学会[Internationnal So-ciety for Comparative Stuies of Chinese and WesternPhilosophy(ISCWP)]与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会议东道主)和美国哲学学会国际合作委员会[Committee on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of the Ameri-can Philosophical Association (APA)]合作,将于2003年7月25日至27日在北京大学举办主题为“哲学交锋-交融:戴维森哲学与中国哲学(Philosophical Engagement:Davidson’s Philosophy andChinese Philosophy)”国际专题学术研讨会。本届  相似文献   

17.
正李存山著《中国传统哲学与中华民族精神》一书于2020年1月由济南出版社出版。该书收录了作者关于中国传统哲学与中华民族精神研究的代表性文章,共分上下两篇。上篇主题为"传统文化与中国哲学",所收文章有《"知人则哲":中国哲学的特色》《中国哲学的系统及其特点》《孔子与中国哲学"思想范式"》《老子哲学与中华精神》《中国哲学的特点与中华民族精神》《国学与中国哲学》等;下篇主题为"儒家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所  相似文献   

18.
<正>由中西语言哲学研究会和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分析哲学专业委员会首次联合举办的第三届中西语言哲学国际研讨会于2009年12月18-20日在四川外语学院隆重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194名代表参与了会议。大会主题"加强跨学科合作,开辟我国语言哲学研究新局面"顺应了当代科研"跨学科"这一最新趋势。长期以来,外语界和哲学界交流甚少,本次会议为打破这一局面做出了良好的尝试和努力。会议围绕着如下问题展开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主持人的话 :由国际中西哲学比较研究学会发起组织、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和美国哲学学会国际合作委员会赞助主办的国际研讨会“哲学交锋 -交融 :戴维森哲学与中国哲学” (PhilosophicalEngagement:Davidson’sPhilosophyandChinesePhilosophy)于 2 0 0 4年 6月 8日— 6月 9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召开。这次会议取得了丰硕成果。国际著名学者克劳兹 (MichaelKrausz)教授表示 ,在他所参加过的众多国际学术研讨会当中 ,这次会议的质量属一流水准。这是所有会议发言人和讨论主持人、会议东道主、学术组织方和共同赞助方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20.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进入21世纪后,面临着民族文化身份认同的困难性。笔者认为,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在研究视域上作出一个大的转换,即从20世纪中国哲学视域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20世纪中国哲学主潮之一,通过参与创造中国哲学的现代形态与现代传统,通过与20世纪中国哲学诸思潮的相激互融,通过转化成为马克思主义社会思潮的哲学内核,进入了中国人的精神生活,成为了20世纪中国哲学的有机内容,并为广大中国人民所接受和认同。在这个意义上说,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已经取得了作为"中国哲学"的"合法性"。笔者的这些思考与探索,得到了著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陶德麟教授的鼓励与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