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通常人们把福柯思想分为三个发展时期:20世纪60年代的知识考古学,20世纪70年代的权力谱系学,20世纪80年代的伦理学。福柯前两个时期的思想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是其80年代的思想却并没有产生相应的影响。实际上,理解福柯晚期从"权力谱系学"向"伦理学"的转折,对真正理解福柯思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认为,晚年福柯独特的权力关系的概念本身预设了某种自由的主体性概念。为了澄清这一主体性的形式到底是"客体化的主体化"还是"真正的主体化",他必然会走向伦理的转向,这一转向转而为批判现代社会的各种权力关系提供了某种全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晚年福柯思想发生了一个转折,从权力谱系学转向了伦理谱系学和主体谱系学,从对现代社会的权力关系的分析转向了对古希腊罗马的自我技术的分析。在古希腊罗马的文化中,自我关切的伦理处于一个核心的地位,自我认识总是服务于自我关切的目标。自我关切的伦理建立了一种主体与真理之间的关系,它拥有一种完全不同于现代认识论的客观真理观的真理概念,它也界定哲学作为一种精神操练,一种生活方式。"笛卡尔时刻"之后,古代的真理观和哲学观都被遗忘了,福柯的真理谱系学和哲学考古学则致力于恢复这种古典的真理概念和哲学概念。  相似文献   

3.
福柯的思想总是处于不断地自我修正之中。从1970年到1980年,福柯的思想从内容到方法上都有一个很明显的转变过程。这些转变构成了他晚期关于自身实践的伦理学的理论前提。福柯自己在上世纪80年代的言论表明,他一直在努力通过对历史的考察来探索一种新的关切个体自身的伦理学之可能性。他的早期考古学描述的结果就已经是一幅谱系学的图景,而谱系学更侧重于对这个图景的解释和对新的可能性的探索。此外,这位思想家在他早期对"作者"这一范畴的态度与他本人的做法之间似乎存在某种矛盾之处,我们也将就此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4.
理性的分化和对策——福柯论现代性杨大春法国哲学家大多关注社会问题,以知识分子或社会批评家著称。如果说伏尔泰等人是启蒙运动的“理性设计者”,萨特和福柯则是其批评者。本文旨在分析福柯关于现代性的有关看法。通过对合理话语的考古学和系谱学分析,福柯揭示了现代性的复杂内涵,并使现代社会对待非理性的各种策略及其虚伪性在人们面前暴露无遗。与此同时,他向人们展示了理性批判的新策略。一、现代性的界定毫无疑问的是,福柯的所有作品都涉及现代性问题,但他很少使用“现代性”(Modernity)一词,也从未明确界定何为现…  相似文献   

5.
张再林 《学海》2008,(1):45-54
如果说在西方哲学中,以福柯为代表的系谱学理论乃后现代主义思潮的产物的话,那么在中国哲学中,该理论早就似曾相识地体现在其古老的周易史观之中.所不同的是,由于向身体、两性以及两性结合的家族的彻底回归,这不仅使周易史观深得系谱学所固有的"家系学"的精髓,而且也使周易史观在以家的分析为历史的分析的原型的同时,以生命本身的对话为归,既坚持历史的结构又坚持历史的建构,从根本上消解了历史理论中所难以克服的形而上与形而下、同一与差异、常与变等二元对立.因此,严格地讲,不是福柯的历史哲学而是中国古老的周易史观才能使我们真正告别历史哲学中独白式的思维模式,才意味着一种名副其实的系谱学的历史方法论的真正确立.  相似文献   

6.
文章试图从《马奈的绘画》出发,结合福柯本人及其理论研究的知识背景和特点,结合他的哲学思想和考古学方法,去"看"他对马奈绘画的"看",分析他对马奈绘画的分析,考察他的"目光考古学"的由来以及在其绘画理论中的关键作用,探讨他在马奈作品中看到并据之陈述的目光、(讲座)参与者投向福柯目光的目光以及所有投向他人和自己的交叉目光之间的认识论关联。  相似文献   

7.
欲望与快感     
德勒兹区分了自己的"欲望"概念与福柯的"快感"概念,从而划清了他们的思想界线.就权力装置而论,福柯在《监视与惩罚》中指出,欲望装配与压抑使事物标准化也使我们遵守纪律:德勒兹则认为它们将事物译成电码且再度疆域化.德勒兹提出"快感何以激活一些反权力?福柯何以构思这个快感概念?"这两个问题,认为关键在于福柯赋予了力量关系、真理、快感以全新意义.福柯的基本观念是,权力装置与身体具有直接而正面的关系,德勒兹则指出,权力装置恰恰在一定程度上把组织强加到了身体上.  相似文献   

8.
福柯认为,公元前6世纪前后,古希腊"真理"的性质和内容发生了变化:"真实的话语"本身不再具有真理性,不再与权力行使相联系,取而代之的是所谓"求知意志"。通过一系列碎片化的历史事件,福柯对"正义-真理的联结"与"知识-权力的断裂"展开分析,并最终指出正是这一双重过程使得知识与权力的关系从此被模糊。而这一研究本身亦同时展现和逐步确立了不同于福柯此前考古学研究进路的新的"谱系学"方法论。  相似文献   

9.
"后现代"并非福柯的语汇。批判以笛卡尔、康德、黑格尔为代表的传统主体哲学,是发生于19世纪中叶西方哲学近现代转型的重要标志之一。而福柯在《词与物》中通过"人文科学考古学"预告的"人之死"更是把批判的对象延伸至胡塞尔、萨特的现代主体哲学。无论是先验主体哲学,还是经验主体哲学,只要始于意识并把"人"作为研究对象,都是福柯话语考古学所要加以拒斥的。"人之生死"是"人文科学考古学"所揭示的既作为客体又作为主体的"人"主要在19世纪科学话语中所经历的命运。现代知识型之后并无后现代知识型。通过阐发福柯"人之死"在主体观、历史观、方法论和哲学观四个方面的哲学意蕴,本文坚持一个观点:《词与物》并非人们通常所说的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著作。  相似文献   

10.
康吉莱姆医学史研究对福柯的影响至少有两个方面,一是他在以医学史为对象的认识论强调了对认识的不连续性及话语作用,对福柯的知识考古学产生了影响;二是康吉莱姆将医学和生物学概念及规范置于理论本身的内部历史及其社会领域的外部历史的交互作用中讨论,对福柯谱系学产生了显而易见的启示。虽然康吉莱姆提出了概念结构的价值起源问题,但他仍然集中论述医学和生物学本身,并未对其开启的这一广阔领域展开进一步研究,未能深入这些知识的外在规则,而这恰恰是福柯哲学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1.
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后,福柯多次重新解读了康德的《何谓启蒙?》。与60年代对康德认识论所代表的具有"人类中心主义"特征的"现代性"的批判态度不同,福柯从康德的启蒙概念中提炼出了一种不同意义的"现代性",这种"现代性"被他看作后康德时代现代哲学的根本。要理解这两种"现代性"以及福柯对它们截然相反的态度,我们必须区分康德"对他者的错层式不完全批判"与"建构自我服从的先验批判"。福柯区别于历史学、哲学史和历史哲学的历史-哲学实践,就体现在他对康德理性批判的历史批判和对康德启蒙概念的哲学继承上。  相似文献   

12.
在《知识考古学》中 ,福柯通过把“话语事件”作为他的考古学描述的对象 ,把“主体”视为话语所提供的一种位置 ,实现了对中心化的主体的解构 ;把“历史”分解为话语的多种系列和层面 ,实现了对连续性的历史的解构。一、主体的非中心化福柯把自己的工作确定为“知识考古学” ,也就是要揭示某一特定历史时期各种具体知识得以可能的条件。考古学要“发掘”的东西 ,就是“话语的构成规则 (rulesofdiscursiveformation)”。海登·怀特认为 ,在福柯那里 ,“话语”构成了一般的文化实践的基础部分 ,“在话语这个概念下 …  相似文献   

13.
霍伊的系谱学解释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霍伊的系谱学解释学王治河(中国社科院文献信息中心)大卫·霍伊(DavidCouzensHoy)系美国当代著名后现代思想家。多年来他不仅一直致力于福柯和哲学解释学的研究,而且积极投身于当代西方有关后现代主义的讨论,他的系谱学解释学(genealogic...  相似文献   

14.
福柯与马克思之间的关系十分复杂。我们的问题是:福柯如何对待马克思?作为一位西方思想的叛逆者和创造者,他努力把马克思从当时法国教条主义中解放出来。文章主要以《监视与惩罚》为例阐述福柯如何扩展了《资本论》关于"协作"的思想,借此发展战术、战略、权力、革命、治理术等概念,从而形成其自己的学说。与此同时,我们尝试性运用基于边沁环视监狱的环视观分析这些概念。环视观可能从建筑空间、社会空间过渡到理论空间。这意味着一种"理论环视学"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15.
德勒兹区分了自己的“欲望”概念与福柯的“快感”概念,从而划清了他们的思想界线。就权力装置而论,福柯在《监视与惩罚》中指出,欲望装配与压抑使事物标准化也使我们遵守纪律:德勒兹则认为它们将事物译成电码且再度疆域化。德勒兹提出“快感何以激活一些反权力?福柯何以构思这个快感概念?”这两个问题,认为关键在于福柯赋予了力量关系、真理、快感以全新意义。福柯的基本观念是,权力装置与身体具有直接而正面的关系,德勒兹则指出,权力装置恰恰在一定程度上把组织强加到了身体上。  相似文献   

16.
叙事治疗是后现代心理治疗的一个分支,兴起于上世纪80年代。其理论源于后结构主义、社会建构论和福柯思想。后结构主义中对"意义"和"自我认同"的不同解读,社会建构论中对"现实"概念的独特阐述以及福柯在知识/权力上与众不同的观点都为叙事治疗奠定了深厚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主体""历史"和"国家"是福柯思想中密切相关的三个重要论题。福柯的反人类学主体主义决定了其采取政治历史主义立场。此种政治历史主义不仅实施"区域批判",构建"反科学"和"反历史",以拯救"边缘知识"和"被征服的知识",还依据战争图式来探索历史-政治场域内权力关系的运作,阐发了以布兰维里耶为代表的、不同于以往哲学-法律话语的历史-政治话语,勾勒了西方生命权力形式从17世纪初到20世纪中叶的近现代演变史,展现了福柯政治历史主义之反普遍主义、反主体主义、反柏拉图主义、反霍布斯主义、反卢梭主义和反马基雅维里主义的理论实质和思想创新。现代性批判的重点主要因福柯的思想工作而从19世纪的经济关系转移到20世纪的权力关系。  相似文献   

18.
哲学诠释学社会科学研究进路是一种与分析哲学相对立的社会科学分析进路。20世纪80年代随着哲学诠释学的兴起,围绕"社会科学何以可能"、"社会科学的哲学基础"、"社会科学认知与方法"等问题的讨论,形成了实用主义"新诠释学"、先验诠释学、系谱学诠释学、激进诠释学、弱化诠释学等多种哲学诠释学社会科学研究进路,它们的发展将决定哲学诠释学社会科学研究进路能否成为不同于分析哲学进路的新的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19.
生命政治概念是福柯首先在《必须保卫社会》的最后一讲中提出来的,与之相关的生命权力概念是建立在于"使人死或让人活"的主权权力概念的对立基础上提出来的。生命权力旨在"使人活和让人死",随着生命政治的诞生,人口统计学、优生学、卫生防疫学成为政治干预的主要领域。之后在《安全、领土和人口》中,福柯进一步提出了与生命政治相对应的安全机制,并认为这是当代自由主义政治的主要特征。在福柯之后,阿甘本和埃斯波西托都承袭了福柯的生命政治概念,并分别用赤裸生命概念和免疫体概念来重释福柯的生命政治。  相似文献   

20.
该著为福柯1984年在法兰西学院的最后演讲,是“对自己和他人的治理”的续篇。在书中,福柯开始重新严肃面对主体建构的伦理问题,通过对直言的分析,将说真话模式、治理术和自我实践三者衔接了起来,进而实现了从知识主题到说真话主题,从统治主题到治理主题,从个人主题到自我实现主题的转换,由此才能理解真相、权力与主体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