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术界翘首盼望多年的多卷本《希腊哲学史》第三卷终于出版了 (人民出版社 2 0 0 3年 5月 ) ,作者为汪子嵩、范明生、姚介厚和陈村富。《希腊哲学史》第一卷是关于前苏格拉底自然哲学的 ,第二卷是关于智者和柏拉图的 ,第三卷的主题则是亚里士多德 :上卷论述其逻辑哲学和自然哲学 ,下卷论述其形而上学和实践哲学。中国关于亚里士多德的研究虽然有一些零散的著作 ,但是如此系统全面的著作乃是第一部。书若要写得好 ,立意要高 ,对材料的掌握要透 ,对领域中的问题要看得准。该书就有这些特点。首先 ,该书十分强调把国外的最新研究介绍给大家。比…  相似文献   

2.
《法音》1986,(5)
三论玄义二卷(金陵刻经处本)唐释吉藏撰。此论题云隋慧日道场沙门吉藏奉命撰,盖是开皇之末,晋王初延入都居慧日时,奉命之作也。总序宗要,开为二门,上卷通序大归,下卷别释众品。通序大归中有二:一曰破邪,谓摧外道,即天竺之四计,震旦之道流也。次以十义折《毗昙》,以十义排  相似文献   

3.
<正>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5月版,上卷445千字,416页,定价78元;下卷310千字,288页,定价55元。上卷为孙晶所著,除"序章"外,共分十章,"正统派哲学的思想始源:吠陀"、"正统派哲学的思想始源:奥义书"、"《薄伽梵歌》的哲学思想"、"吠檀多哲学的根本经典:《梵经》"、"乔荼波陀与《圣教论》"、"商羯罗的哲学思想"、"罗摩奴阇的限定不二论"、"摩陀婆的二元  相似文献   

4.
夏德美 《法音》2014,(3):35-44
正《梵网经》收于《大正藏》第24册,题名下标有"后秦龟兹国三藏鸠摩罗什译",共2卷,上卷讲菩萨的阶位,下卷讲菩萨戒法。《梵网经》是一部奇特的书,大约从隋唐以后,汉传佛教菩萨戒的授受主要以《梵网经》为依据,因此在以大乘佛教为主要特色的汉传佛教界,《梵网经》一直具有很高的地位。但这一经典自古以来就受到诸多质疑。隋代《众经目录》最早著录此书,但将其列入疑伪品。近  相似文献   

5.
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名誉会长贺麟教授解放后第一部专著《现代西方哲学讲演集》,即将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本书分上、下卷。作者曾长期在北京大学哲学系授课,上卷的文章基本上是根据1947—1948年讲授现代西方哲学的讲授笔记整理而成的。下卷的文章写于解放后,很多也在大学作过讲演或在会议上作过发言。因  相似文献   

6.
也谈上层建筑与意识形态的关系——与朱光潜先生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光潜先生在《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之间关系的质疑》(《华中师院学报》,1979年第1期)一文里,以及在《西方美学史》上卷的“序论”(《西方美学史》上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里,提出了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重要问题:上层建筑与意识形态的关系。朱先生说,马克思讲的上层建筑是不包括意识形态在内的,恩格斯只在“较早的著作”中,“偶尔让上层建筑包括意识形态在内”,唯有斯大林“最明确”地指出“上层建筑包括意识形态在内”。最后,朱先  相似文献   

7.
王夫之为学,通贯六经,尤擅长发挥经中义理.借经阐发己义,是他独特的经学诠释模式.其理势观则是这一思想模式的范例.一王夫之论理势首先重视对理势的界定.他论“理”,指出:“理者,固有也.”(《春秋家说》上卷)“理者,物之固然,事之所以然也.”(《张子正蒙注》)卷五)“万物皆有固然之用,万事皆有当然之则,所谓理也.乃此理也,唯人之所可必知,所可必行,非人之所不能知、不能行,而别有理也.”(《四书训义》卷八》)“理本非一成可执之物,不可得而见,气之条绪节文,乃理之可见者也.”(《读四书大全说》卷九)“势之顺以趋者,理也.”(《尚书引义》卷四)“顺必然之势者理也.”(《宋论》卷七)“天者,理而已矣;理  相似文献   

8.
李醒民教授所著《科学论:科学的三维世界》(上卷、下卷),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6月出版。科学是由其三大内涵——作为知识体系的科学、作为研究活动的科学、作为社会建制的科学——构成的三维世界。科学论就是对作为一个整体的科学进行跨学科的研究和多维度的透视。本书作者在研读  相似文献   

9.
谢炳国 《天风》2016,(6):7-9
正经文:玛3:7,4:6“他必使父亲的心转向儿女,儿女的心转向父亲。”6月19日是父亲节,所以我用《玛拉基书》的三个“转向”和大家一起思考父亲节的信息,从中得到教益:一是世人的心要转向上帝,二是父亲的心要转向儿女,三是儿女的心要转向父亲。先介绍一下《玛拉基书》的主要信息,“玛拉基”这个名字的意思是“我的使者”,玛拉基是旧约最后一位先知,所以也有人称玛拉基为“末后的先知”。因为从他以后,以色列民中有  相似文献   

10.
略论“参证史事”的杨万里易学傅荣贤杨万里(1124~1206),南宋诗人,易学家。杨万里的易学思想主要集中在其二十卷解易著作《诚斋易传》(简称《易传》)之中。此外,他的《庸言》、《诚斋集》对《周易》经传也有零星的解释和阐发。《四库全书总目·经部·易类...  相似文献   

11.
追思已亡     
追念亡者,为他们祈祷,是圣教会最古老的传统习惯。旧约玛加伯下十二章38-45节记载说:为亡者祈祷,实是一种圣而热诚的思念。为此,为亡者献赎罪祭,是为叫他获得罪赦。除为亡者祈祷外,还有为亡者献弥撒圣祭的记载:犹大码加伯向每人募捐,得款两千“达玛”,送到耶路撒冷作为亡者赎罪祭的献仪。圣经称它是一件很美妙高超的事。圣教会历来的传统:教友去世;就为他举行个别的追思弥撒,求天主免他的炼苦,赐他早升天堂。对于所有亡者的追思,则起源于第七世纪,有西班牙亚主教依希道,他命令所属的隐修院在圣神陶$后的第一天,为众炼灵…  相似文献   

12.
苏联国家政治书籍出版局出版的《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分上下两卷,现已由三联书店译出,上卷预计在今年六月份内出版。上卷包括著作十三篇。其中《黑格尔哲学批判》(1839)是费尔巴哈跟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徹底决裂的第一本著怍谡獗局髦胁唤黾ち业嘏辛撕诟穸?而且也批判了康德、费希特和谢林,指出一般唯心主义,特别是黑格尔唯心主  相似文献   

13.
夏甄陶教授撰著的冲国认识论思想史稿》[上卷〕(以下简称《史稿》)已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下卷年内出版人这部近40万字的巨著,从构想运思、文献研究、思想分析到最后写作出版,历时约10年,最终蔚然成为大观,是国内从通史的视角系统研究中国认识论思想史的第一部专著。石峻教授在为该书所作的序中指出:“本书是一部既有深刻理论意义又有重大现实意义的著作。其内在的理论密切联系实际的学风,无疑是应该认真提倡的。”石峻教授的这一评价是十分中肯的。识其大者,寻找和概括中国认识论思想史的逻辑特征和一般规律,这是《史…  相似文献   

14.
《法音》1989,(10)
《宝林传》,全称《双峰山曹侯溪宝林传》,十卷(今存七卷,佚三卷)。唐贞元十七年(801),金陵沙门智炬(又作“惠炬”、“慧炬”)与天竺沙门胜持集。原书自南宋起失散。1933年在山西赵城县广胜寺发现的金代雕刻的《大藏经》(即“金藏”、“赵城藏”)中刊有此书的残卷,1935年由上海影印宋版藏经会和北平三时学会将它编入《宋藏遗珍》第三函(在第三十一至第三十三册)。今据中国佛教协会收藏的《宋藏遗珍》本解说。《宝林传》是一部根据禅宗南宗的祖统说编定的通记禅宗西天二十八祖和东土六祖事迹的著作。见录于《唐书·艺文志》、北宋惟白《大藏经纲目指要录》卷八、南宋宗鉴《释门正统》卷四、本觉《释氏通鉴》卷十和元觉岸《释氏稽古略》卷三等。《大藏经纲目指要录》卷十说:  相似文献   

15.
《周易参同契》作者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翻开历史的载籍,似乎都明明白白地写着《周易参同契》的作者是魏伯阳。不信,请看——晋代葛洪的《神仙传》中说:“伯阳作《参同契》、《五相类》,凡二卷”。《旧唐书·经籍志·五行类》载:“《周易参同契》二卷,魏伯阳撰;《参同契五相类》一卷,魏伯阳撰”。《新唐书·艺文志·五行类》载:“魏伯阳《周易参同契》二卷;又《参同契五相类》一卷”。五代后蜀彭晓的《周易参同契分章通真义·序》中说:“真人魏伯阳者……不知师  相似文献   

16.
现《程氏经说》中第八卷《中庸解》,未题何人所著。晁公武《郡斋读书志》“目录”载:“明道《中庸解》一卷。”而《伊川大全集》亦载有《中庸解》。但是,《经说》宋刻,原止七卷。陈振孙《书录解题》称:“《河南经说》凡《系辞》一,《书》一,  相似文献   

17.
弗雷格是现代德国著名数学家、逻辑学家和哲学家。作为数学家、逻辑学家,弗雷格被当代西方公认为“十九世纪现代逻辑的最大天才”(肖尔兹:《简明逻辑史》,商务印书馆1977年版,第55页),“他的各种发现具有划时代的性质”(罗素:《西方哲学史》下卷,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390页)。1879年他发表的《概念语词》,制定了命题演算的第一个公理系统,他提出的蕴涵、否定、量词和同一概念是他留给现代逻辑  相似文献   

18.
早期道教,一般认为,以太平道、天师道和金丹道为代表。太平道的主要经典是《太平经》,天师道的早期经典是《老子想尔注》,而金丹道教的著作可以《周易参同契》作为重要的代表之一。我们简略考查一下《老子想尔注》、《太平经》、《周易参同契》中是否有与道教易学相关联的内容。一《老子想尔注》据唐玄宗《道德真经疏外传》、杜光庭《道德真经广圣义》所载,作者为东汉张道陵;唐陆德明《经典释文·序录》存《老子想尔》二卷,注称“不详何人,一云张鲁或云刘表”。此书已佚,只有敦煌残抄本一件,基本保存了原书的上卷。饶宗颐先生据此而整理成《…  相似文献   

19.
《学海》2018,(2):171-176
阎若璩的《尚书古文疏证》与惠栋的《古文尚书考》,在清初的《古文尚书》辨伪活动中影响力颇大。尤其是《古文尚书考》的成书,使得"伪《古文》案"彻底定谳。《古文尚书考》与《尚书古文疏证》关系密切。惠栋在《古文尚书考》上卷中选录《疏证》内容十二条,惠栋借此展现了自己的学术倾向、治学态度,明晰了伪《书》的形成方式与传播脉络。在《古文尚书考》下卷中,惠栋援引《疏证》之材料与梅鷟的《尚书考异》内容虽大量雷同,但不足以佐证阎若璩抄袭《考异》。惠栋以《疏证》为依托创作《古文尚书考》,补正了《疏证》的疏漏之处,将《古文尚书》彻底拉下神坛,促成了汉学取代宋学趋势的定型。  相似文献   

20.
《法音》2020,(4)
正引言2006年春,笔者在拉萨蔡公堂偶然发现了《重征片吟稿》的上卷手稿残页,作者君庇亟美在手稿的最后写下:"1949年4月6日深夜,脱稿于哲蚌寺土尔扈特。"[2]君庇亟美何许人也?残稿中多次出现的欧阳无畏又是何人?哲蚌寺的土尔扈特究竟在哪?手稿的下卷又在何方?文中还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2018年夏,笔者在香港中文大学发现了《重征片吟稿》(铅印本)。因适逢周末,无缘一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