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刚 《美与时代》2023,(1):28-30
传统村落随着农耕文明的传承与改变而不断发展与演变,时至今日,已经成为农耕文明的“活化石”。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板块,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和实施为传统村落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既要加大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力度,又要有效利用传统村落进行有针对性的开发,只有这样才能在延续中华文明的同时更好地实现乡村振兴。以传统村落的现代价值为切入点,简要分析了乡村振兴背景下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乡村振兴背景下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的路径。  相似文献   

2.
王迪 《美与时代》2014,(11):20-20
目前传统村落民俗旅游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传统村落街巷空间作为传统村落意象的一个承载体,在乡村旅游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以发展旅游为目的的前提下,村落街巷的空间尺度与功能关系则成为村落保护与开发的重要关注点。  相似文献   

3.
湖南湘西传统村落拥有丰富的自然和文化资源,还有宝贵的民族、民俗文化遗产。从功能性、地域性、商业性三个方面展开分析,总结湘西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的价值,分析湘西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现存问题,论证数字技术在湘西传统村落公共空间中的应用价值,提出数字技术在湘西传统村落公共空间中的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4.
我国有着悠久的农耕文明史,存在较多的传统村落。正是因为在发展历程中不断凝聚古代文化、艺术,传统村落才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国家提出的有关政策有助于保护传统村落,减缓传统村落的消失速度。只有对传统村落的人居环境加以分析,探索其空间形态类型,才能更好地推动传统村落实现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5.
徽州村落掩映于秀美山川之中,得自然之利,取自然山水之灵秀,徽州先民融民居、田畴于山野、草木、溪流之中,构建了园林化的村落环境,形成了生态,形态,文态,心态功能的耦合,成为徽州村落鲜明的特色。从营建基础、选址智慧、造园要素及园林类型等方面全面分析了徽州村落园林系统的构成,进而对其所实现的生态效应、文化效应和经济效应进行深入探讨,以期对正在进行的新农村建设,构建科学合理、赏心悦目、生态平衡的村居环境,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在当前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加强传统村落文化空间保护及重构研究工作至关重要。在城市发展过程中,除了要对传统村落空间进行更新和改进之外,更重要的是基于传统村落实现文化空间保护与重构,在促进传统村落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好地继承传统文化。在研究过程中,以广东东莞茶山南社明清古村落为例,探讨传统村落文化空间保护与重构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促进传统村落文化空间保护工作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7.
传统村落的发展与变迁在中国社会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遵循传统村落的发展规律,挖掘其多种功能和价值。通过梳理河南省传统村落活态保护成效及存在的问题,探讨传统村落活态保护与价值传承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8.
传统村落承载着古城千年的兴衰更迭,是地域物质资源与历史文化的聚集地。传统村落的微更新改造是动态地保护历史遗产,隶属典型的活态遗产范围。以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上街镇侯官村为研究对象,将活态传承的保护与微更新理念引入侯官村改造中,打破乡村自身空间局限,动态保护传统村落。针对传统村落历史文脉环境进行微更新的研究,通过小范围改造和修复,活化传统村落环境风貌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部分,促进人、文、地、产、景的多维度发展,从而推动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9.
为改善当前传统村落韧性缺失问题,将韧性理论引入传统村落保护中,从传统村落韧性保护系统要素入手分析老县城村扰动因子与系统要素的关系,进而基于韧性理论提出保护三层次,对提升传统村落韧性的策略进行建构,以期为传统村落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解决当前传统村落保护所面临的文化冲击、新老交替、空心化等问题,为乡村振兴提供有效助力,为传统村落保护开发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东北地区是我国北方多民族聚居特色最显著的地区之一,该地区兼具民族族群特征与地域性特色,形成了东北传统文化,在传统村落保护方面的实践案例相比南方、关中等地区也更多。通过对东北地区传统村落保护模式的研究发现,东北地区在传统村落保护过程中不但有效继承了传统村落保护的活动内容与内涵,而且经过长期的实践操作,形成了完整的空间形态肌理,为研究我国东北地区传统村落空间形态艺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民居建筑拥有独特的造型和布局,在中国建筑历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现代化城乡规模不断扩大,但是部分地区在民居建筑上避俗趋新,使得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民居建筑的艺术造型正在逐步淡出人们的视野,如何保护和传承这些民居建筑是需要思考并解决的问题。因此,从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民居建筑保护和传承出发,以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程阳八寨为例,从文化保护的视角分析侗族传统村落民居建筑在传承与保护中面临的问题和影响因素,提出保存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民居建筑特色及丰富其文化内涵的建议和措施,以更好地促进侗族传统村落民居建筑的保护与传承。  相似文献   

12.
改善传统村落人居环境是保护与发展传统村落的基础,是解决人口流失的突破口。文章以吉林省传统村落锦江木屋村为例,通过田野考察、入户调研等方式,分析了锦江木屋村人居环境现状,以村情为导向,提出优化村民居住空间、完善村落公共设施、基于环境保护生态化寻求经济多元化发展、提高村民保护和改善人居环境的主动性、挖掘传统村落多元化价值五项改善策略,旨在优化传统村落人居环境,为传统村落发展提供启示和帮助。  相似文献   

13.
大众旅游时代,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为传统村落的发展提供了一条重要途径,旅游开发成为许多传统村落的选择。文章通过旅游开发对传统村落石洞沟村发展之路进行探究,挖掘石洞沟村的历史文化内涵与旅游开发资源,分析村落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需求,探索保护传统建筑、传承民俗文化的方式,为村落的保护与可持续性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如今随着可持续发展与"美丽乡村建设"政策的不断深入,更好地进行传统村落规划保护已成为一项重要议题。河南省内也存有大量带有当地文化特色且与山势地貌结合的十分珍贵的传统村落。文章通过对古村落保护的案例进行大量的分析研究,并结合河南省传统村落的实际特点,从环境规划、绿色有机设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寻求出有力的保护途径和转型方式。为杜绝一些由于认识不足而造成的看似保护实则破坏的传统村落环境改造,提供借鉴希望对今后河南省传统村落具体保护工作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5.
传统村落是人类为适应最基本的生存条件,进行各种生产、生活活动而形成的人类聚居地的一种最基本的形态。世界范围内广阔的村落空间孕育了丰富的文化景观类型,是历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以元阳阿者科传统村落为例,从传统村落的景观特征和景观构成要素入手,浅析传统村落景观设计中应遵循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6.
传统村落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近年来,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加快了传统村落消亡速度。文章通过分析贵州省黔东南州凯里市炉山镇角冲村现状,对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进行合理规划,科学指导传统村落建设,改善村民生活环境,提高村民在传统村落保护工作中的自我规范意识,实现传统村落的活态发展。  相似文献   

17.
建设人与自然共同进化、协调发展的智力圈,从理论上说,就是人类通过自身积极的干预,改变自然界失去平衡的状況,恢复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对于生态平衡概念,我国科学界已有统一定见:生态平衡是生态系统在一定时间內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状态,真物质和能量的输入输出接近相等,在外来干扰下,能通过  相似文献   

18.
响应我国建设美丽乡村的号召,河北省在美丽乡村的建设过程中,针对传统村落保护进行因地制宜的分析研究,对传统村落的文化遗产的保护刻不容缓。因此,文章主要分析了传统村落的认识与保护现状,指出传统村落是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元素,并阐述了美丽乡村建设与传统村落的内在联系和对传统村落的保护规划途径。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与文化自信建设的提出,使得传统村落的文化保护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目前国内针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多停留在制度层面,自上而下以政府为主导的保守性举措注定了难以转化为一种更长效的自我保护机制。在传统村落建立生态博物馆,可以以点带面,动态保护地域的文化遗产,传承和开发传统村落,让本地村民自觉产生深厚的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20.
哈尼族传统村落是其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以"森林-村落-梯田-水系"四素同构的哈尼族传统村落景观所蕴含的生态哲理与美学内涵,高度契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文章以收录于第二批国家级传统村落的云南省普洱市墨江哈尼族自治县癸能大寨为研究对象,基于当地民族文化与村落实情,通过对村落内现有的哈尼族传统村落景观元素进行实地考察与量化统计,剖析该地区哈尼族传统村落可持续发展潜力、难点与痛点,为后续研究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与详实的数据支撑,为癸能大寨的可持续发展和乡村振兴提供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