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音》2015,(1)
<正>佛教从西汉末年传入内地,进入东汉逐渐向各地传播。至东汉后期,来自古印度和西域的高僧在接近佛教或已经信奉佛教的汉族知识分子的协助下,在以洛阳为中心的一些城镇译出很多佛经。信奉佛教的除社会上层人士之外,已有很多普通民众,标志佛教已经在中国立足扎根。从史书现存资料来看,东汉后期徐州及下邳地  相似文献   

2.
正中国是世界上佛教体系最为完整的国家之一,佛教在我国分为三大语系,分别为:汉传佛教(汉语系佛教)、藏传佛教(藏语系佛教)和南传佛教(巴利语系佛教)。汉传佛教:佛教在西汉哀帝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传入中国内地。东汉末年,主要由西域来的佛教经典被译成汉文,同中国传统的伦理观念和宗教观念相结合,并开始向全国传播。魏晋时期,佛教般若学与玄学贵  相似文献   

3.
如果说,西汉哀帝元寿元年(公元前二年)六月氏使臣伊存向博士弟子景卢传授《浮屠经》,介绍佛陀事迹,表明佛教正式传入中国的话,迄今为止佛教在中国已整整有两千年的历史。东汉明帝(公元58-75年在位)派人到印度求去,请了摄摩腾、竺法兰两位僧人到洛阳,译出第一部汉文佛典《④十二章经)},他们住锡译经的地方白马寺,一般被认为是中国第一座佛寺,到现在也已有一千九百三十多年了。那么,在中国佛教史上第一位出家的僧人是谁呢?汉、魏时代,官方是不准汉人出家的,“汉明感梦,初传其道,唯听西域人得立寺都邑,以奉其神,其汉人…  相似文献   

4.
佛教产生于公元前六世纪左右的印度,于两汉之际由西域传入中国内地。东汉、三国、西晋时期是佛教初传我国内地并逐渐扎根发展的重要时期。  相似文献   

5.
佛教约在西汉末东汉初传入中国,佛教艺术为符合中国人的审美习惯、审美心理和审美趣味,运用中国传统绘画技法来描绘佛教壁画。莫高窟北朝壁画则是融合印度、西域绘画技法和中国传统绘画技法的这样一个重要时期的作品,其线描、色彩、布局构图等技法的运用深受中国传统绘画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常亮 《法音》2022,(2):33-42
<正>佛教传入中国,有据可查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东汉明帝时期。在此之前,佛教沿着丝绸之路在西域地区传播的时间可能更为久远。中国大规模的翻译活动始于佛经翻译,这一点已为学术界所公认。佛经翻译可以被视为中国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第一次大规模碰撞,来自印度的佛教从而开启了中国本土化的进程并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而持久的影响。根据学者李尚全的概念界定,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宗教舞蹈通常意义上是指佛教舞蹈,如果抛开原始宗教中的巫舞不谈,没有哪一种宗教比佛教对中国的舞蹈影响更深远了。佛教舞蹈在中国舞蹈历史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随着东汉初年佛教经西域的传入,佛教舞蹈作为娱神、宣化的重要手段一并传入中原。与中国原有的条把乐舞相结合,成为宗教仪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佛教的发源地印度的寺院中,大多供养一些被称作“神的侍女”的少女,她们多是信徒的女儿,为还愿将她们送入寺院,在这个歌舞之乡,再没有比为神起舞更能表达对神的虔诚与敬仰了。佛教传入中国后,在中国的寺院中,同样供养一…  相似文献   

8.
<正>继迦叶摩腾与竺法兰之后,陆续有西域高僧不辞迢迢之苦,经丝绸之路来到中原传经弘法。东汉桓帝年间,有两位高僧先后来到京都洛阳,传译大小乘佛教经典,使中国从此有了真正意义上的佛学。一传译小乘佛教经典者为安世高,本名安清。与佛陀身世相仿,他本为安息国太子,相传其自小聪明仁孝,刻苦好学,博览国内外典籍,通晓天文地理、占卜推步等术,医学乃至鸟兽之声,无不通达。其父王死后,安世高继位为王,但也许是厌倦置身于尖锐复杂的政治漩涡,也许是感悟人生之  相似文献   

9.
《法音》1992,(4)
入唐以来,诗和中国佛教同时进入鼎盛时期,一些名士和名僧凭借寺院相互酬唱或独抒胸臆,遂使题咏佛寺的诗作骤增。“寺,廷也;有法度者也”(汉·许慎《说文解字》);唐代李华说:“古者官之庭为寺”。东汉永平年间,西域僧人摄摩腾、竺法兰以白马驮经至洛阳,初住鸿胪寺,后迁入白马寺,创汉地僧寺之始。此后,佛寺随佛教的隆盛日益增多,至唐代“天下僧寺总五千三百余所,私庙兰若不与焉”。寺院的规模也十分可观:“国家大寺,如长安西明、慈恩等寺,除口分地  相似文献   

10.
<正>南北朝前期,受玄学思想和“魏晋风度”审美观的影响,佛教造像形成了“秀骨清像”的样式。南北朝后期,社会文化强调儒家思想和礼乐教化,佛教造像艺术相应地呈现为“面短而艳”的样式,为隋唐时期佛教造像艺术中国化的完成奠定了基础。一据范晔《后汉书·西域传》记载,东汉永平八年(65),汉明帝夜梦金人,“遣使天竺问佛道法,遂于中国图画形象焉”。佛教最初被视为神仙黄老方术,佛像自然也被视作神仙,其形制特点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全面普查吐鲁番文献,对十六国时期至唐西州时期丝绸之路西域段粟特人的宗教信仰进行了全面的研究。文章通过粟特人的人名切入,深入考察了粟特人的祆教信仰、佛教信仰、道教信仰。粟特人来到以吐鲁番为代表的丝绸之路西域段后,深受中华文化的影响,大量粟特人信奉佛教,这种佛教是汉传佛教,也就是儒家化的佛教,它是佛教中国化后又向丝绸之路回传的结果;粟特人还信奉道教,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总之,丝绸之路西域段的粟特人在信奉汉传佛教和道教的过程中,迅速融入到中华民族共同体中,成为中华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研究丝绸之路西域段粟特人的宗教信仰史,就是研究粟特人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  相似文献   

12.
洛阳白马寺在佛教研究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被尊称为"释源"或"祖庭"。随着唐朝与西域文化的融合与发展,佛教发展进入盛期。佛教宗派林立,其中禅宗"见性成佛"的主张让佛教走向普通民众。白马寺佛教音乐与当时民间音乐、诗词、南北曲等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研究白马寺佛教音乐,对了解唐宋元音乐有重大参考价值,也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理净 《法音》2012,(10):61-65
一、佛教"慈爱"与"孝道"佛教自东汉初传入中国之后,就与中国的本土文化紧密的结合在一起,融入到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中,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新的思想和内容,如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孝道",佛教同样发挥的淋漓尽致,在很多方面更有甚之。  相似文献   

14.
《法音》2015,(12)
<正>洛阳白马寺始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68),是佛教传入中国后,由官方所建的第一座寺院,历来被佛教界尊为"释源"、"祖庭",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近年来,白马寺坚持"保持传统、维护清净"的理念,重视僧团建设,提高僧众素质,加强文化建设,维护道场清净,促进国际文化交流,推进寺院和谐健康发展。一、加强文化教育,提高僧众信徒素质佛法的传承和普及关乎佛教的兴衰存亡,白马寺  相似文献   

15.
佛教自东汉明帝时始传入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 佛教与玄学结合,得以广泛传播;至隋唐时期,才走上独立发展道路,形成众多宗派,并深刻影响到中国的社会、政治、文化生活。宋代以降,佛教逐步衰失活力,与民间世俗文化混迹。佛教传入贵州在明初。明王朝于永乐十一年(1413)建贵州省。佛教自此逐步在省内展开,但又受到全国佛教总呈衰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一、佛图澄生平及其在中国佛教史上之地位二、佛图澄的理论活动三、佛图澄的社会政治活动四、几点思考学界对于佛教在中国立足的适应性多从思想性角度探讨,往往忽视其政治适应性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对佛图澄的解析就此作初步思考。一、佛国澄生平及其在中国佛教史上之地位佛图澄,(232—348),西域龟兹人(今新疆库车县),出身王族,本姓帛氏’‘’,自幼在乌其国(在北印度)出家,曾两度到根宾学法。晋怀帝永嘉四年(3ic年),来到洛阳,想建寺弘法,适值匈奴刘耀攻陷洛阳,地方骚乱,只得暂时潜泽草野,以观世变。永嘉六年(312),石…  相似文献   

17.
王征 《佛教文化》2011,(1):50-60
中国有着丰富的佛教美术古代遗存,佛教美术考古是涉及佛教、美术、历史等多个学科的学问.在中国佛教美术中,对西域佛教美术考古研究又有着特殊的价值和意义,首先它是认识、了解中国早期佛教文化的重要线索.其次,西域又遗留有众多的佛教文物,尤其是石窟壁画、塑像、建筑等文物.这些文物展现了当时的古代佛教文化艺术的辉煌面貌,他们的发现...  相似文献   

18.
佛教音乐漫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佛教音乐是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  佛教自汉代传入中国后,逐渐与中国固有的儒、道文化融合而最终形成中国化的佛教。佛教音乐随佛教传入中国后,也经历了大体相同的过程。中国佛教音乐的发展历史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一、佛教初弘期的“西域化”阶段;二、自东晋至齐梁的华化及多样化阶段;三、唐代的繁盛及定型化阶段;四、宋元以降直至近代的通俗化阶段。 佛教初传时期在华传授梵呗的僧人,大都是西域或天竺人,他们所传梵呗,应该是西域风格的佛曲。从当时的历史条件看,这些异国风味的“胡呗”似缺广泛流…  相似文献   

19.
《法音》1992,(6)
这里,取西域之狭义,特指今新疆。弄清佛教初传西域的时间问题,关系着中国佛教史。历来学界众说纷纭。但较有代表性的看法是,遵循佛教由印度经西域传入内地的程序,若根据《魏略》、《大唐西域记》等汉文献,再对照藏文《于阗国授记》、《于阗教法史》等史料,佛教在公元前1世纪(约前82年)时传入于阗,以毗卢折那阿罗汉感化于阗王兴建赞摩帝寺为标志。汤用彤、吕澂、羽田亨、羽西了谛等中外学者所  相似文献   

20.
湛如 《中国宗教》2023,(10):17-18
共建“一带一路”提出10周年以来,“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论证其历史、发展、传播以及现代意义。在众多成果中,也不断提及经由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并落地生根,经两千年中国化佛教的积极作用。佛教经北印度、中亚、中国西域等地区传入中国,至长安并发展传播到全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