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词语除了具有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之外,还有修辞意义。所谓修辞意义,是指语言表达中根据特定的语境在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的基础上,临时赋予的意义,用来表现形象特征、感情评价、心理联想等,从而更好地达到交际的目的。词语的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是比较固定的,而修辞意义却是不能抽象出来加以概括固定的,它必须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显现出来。正如有的语言学家所说:“词,只有出现在那些形形色色的句子环境中时,才算是真正的语言单位。”①人们说话写文章也都是从语言环境的动态出发,掌握运用“活”的语言,而不是根据词典  相似文献   

2.
现代汉语词的活用和艺术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汉语词的语法义,在一般情况下是比较稳定的,也就是说,词类的性质是不变的。例如名词、形容词、动词等在句中的语法义通常是稳定不变的。但是在实际运用过程中,或在不同的语境中,为了提高表达效果,使词语艺术化,往往采取改变词的语法属性或词义变位的手法,使词性临时改变,使词语间出现超常搭配,这样就能使静态的词语动态化,将静止的画面生动化,以具体的形、声、色、味来表现抽象事物的性质、状态,使其具体  相似文献   

3.
没有砖瓦沙石房子是盖不起来的,没有词汇不能构成语言。作为能够表达完整意思的语言运用的单位——句子,是由词构成的.不用词来造句,就象脱离语法规律来造句那样不可思议。词汇是一种语言全部词语的总和。这就是说,词汇的组织成员除了“词”之外,还有“语”,“语”在词汇中居于少数地位,象成语惯用语等,它们使用起来,大体相当于一个词,因此,都应该列为词汇的范围。语言是依靠着它的词汇,按照一定的语法规则组织起来的。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没有词汇便没有语言,所以说词汇在语言构成上起着重要的  相似文献   

4.
为了考察词语的属性特征对预视加工的影响, 实验操纵注视字与预视字是否属于一个语言单元, 利用眼动轨迹记录法并结合边界范式以探讨其对预视效应的影响。此外, 考察了词边界信息对词间词和词内词预视加工的影响。结果显示, 词内词的预视效应大于词间词, 词间阴影、非词阴影条件下的预视效应和正常条件之间没有差异。说明阴影提供的词边界对词间词和词内词的预视加工无影响, 支持词切分和词汇识别模型, 即词切分和词汇识别是同时进行的。  相似文献   

5.
在现代汉语中,词的音、义、形一般来说是一致的,也就是说,每个词都有自己的音、义、形,否则,就会引起词汇的混乱,这样就不能成为社会交际工具了。但是,当词与词组合成语句时,各词的音、形、义之间,往往会出现各种异同不一的矛盾。尤其是汉语词的词形在书面语中就成了汉字,又由于汉字不是拼音文字,所以在词的词音、词义和词形之间,发生异同不一的矛盾就会更大些。然而,各词间的音、义、形的一致和各词间的音、义、形不一的矛盾是辩证的。这三者间的矛盾引起同异的分歧,在词典中往往形成极为复杂的局面:出现大量的  相似文献   

6.
大多数语言中, 形态复杂词所占的比例很高。形态复杂词形-义映射的规律性使得读者不仅能直接从心理词典中提取整词语义, 还可以利用形态规则来建构词语的语义。研究发现, 母语者可以利用形态规则来加工复杂词, 但第二语言(二语)学习者的研究结果存在较大的分歧, 且表现出和母语者不一样的结果模式。基于补充学习系统理论和情景性二语者假设, 我们尝试提出了二语形态复杂词加工机制的观点, 并据此解释研究分歧出现的原因。未来的研究需要探究词汇形态家族大小等因素对二语形态复杂词加工的影响, 以及揭示二语形态复杂词加工的神经机制。  相似文献   

7.
吴仲华 《学海》2005,(3):192-195
在现代汉语中,"之一"是一个特殊的数量词,但<现代汉语词典>(增订本)中却没有"之一"的词条,即不承认"之一"词"的语法地位,似不妥;"之一"在句中主要作后置定语,用来限定双音节的体词性词语;带有"之一"的句子都是判断句,句中的述语基本上由判断动词"是"充当,整个句子的政论语体色彩较浓.  相似文献   

8.
现代汉语词汇中,双音词占绝对优势。随着社会的发展,三音词也以其日益增多的趋势,在社会交际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试看,在《现代汉语词典》中,以“闹”作词头的合成词里,双音词有16个,三音词就有13个,以“半”作词头的合成词里,双音词有16个,三音词却有22个。可见,研究三音词的结构方式及共特点,对于掌握现代汉语词汇的结构规律,提高运用词语的能力,是很有帮助的。三音词按其内部结构形式可分为单纯词与合成词两大类。单纯三音词大多是音译外来词,如“迪斯科、麦克风、巧克力”,这不在本文分析之列。本文讨论的是由两个或三个语素合成的三音词的构词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运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考察了老年人(60岁以上)汉语词汇书写产生过程中的词汇频率效应和音节频率效应的时间进程。实验中采用图画命名范式,要求被试在看到图画之后迅速且准确地写出相应的名称。结果表明:词汇频率和音节频率影响汉字书写的潜伏期,表现为高词汇频率词的书写潜伏期短于低词汇频率词,高音节频率词的书写潜伏期短于低音节频率词;在书写产生的早期阶段,词频与音节频率效应独立发生,早期词频效应可能来源于正字法词典中信息的提取,早期音节频率效应可能来源于语音词典中对音节的提取,且词频效应早于音节频率效应,这为"正字法自主假设"提供了支持证据。在书写产生的晚期阶段,词频和音节频率之间存在交互作用,这可能是由于语音词典和正字法词典之间的双向联结,激活的双向扩散引起的。语音信息在书写产生过程被激活,在较晚的阶段影响了正字法编码过程。  相似文献   

10.
本文提出了"主观词"的概念,并探讨主观词存在的心理现实性以及主观词的加工特征。包括3项研究:研究1考察了普通大学生对双字结构的词汇辨别情况,发现他们倾向于将短语和词主观判断为词,即他们按照个体对词的独特表征认知词,证实了主观词存在的心理现实性。研究2和研究3分别采用"词优效应"研究中使用的强迫选择作业和词汇判断任务考察主观词加工的特征。研究2发现,读者加工词和主观词(语法上是短语但主观评定为词)的正确率和反应时没有差异,但与非词条件相比,表现为正确率高,反应时短;研究3的反应时结果同研究2,而3种条件的正确率均在90%以上且不存在显著差异。在本研究条件下,得出以下结论:(1)主观词的存在具有心理现实性:读者对汉语词语的表征是主观的,不一定符合词的语法学规定;(2)在强迫选择作业下,与非词相比,表现出词优效应,主观词作为整体被识别。(3)在词汇判断任务下,主观词与词相同,与非词相比,表现出加工优势。  相似文献   

11.
1.1 传统语义学认为,词义(词汇义)是由两部分内容构成的,即由理性意义和色彩意义构成。其中,理性意义是词的语音形式所确定的概念内容,是词义内容的核心,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理性认识。而色彩意义则是词义中的附属意义,是指感情态度的那部分内容,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评价和感性认识在语言中的反映。现代语义学把词汇义分为基本语义和附加语义。基本语义就是传统语义学所讲的词的理性意义,是人们对自然界、社会、人的精神世界中的现象、情况、变化的理性认识在语言中的反映。附加语义是人对事物的理性认识或感性认识的成果。所以,现代语义举认为理性意义这样的名称不妥,它认为有的附加语义也是理性意义。 1.2 传统语义学把词义内容划分为理  相似文献   

12.
通过两项研究考察了汉语阅读中心理词存在的心理现实性及其加工效率问题。研究1采用词切分任务考察语法知识掌握水平不同的读者词切分的差异,发现他们在词切分上存在很大分歧,语法知识越丰富,词切分差异越小。研究2探讨心理词的加工效率,使用阴影标记目标词,产生四种呈现条件:正常条件、词汇词条件、心理词条件和非词条件,结果发现心理词比词汇词、非词更容易加工。两项研究结果表明汉语阅读的基本信息单元更可能是心理词。  相似文献   

13.
电子图画书阅读是儿童使用数字媒体的重要内容。相比纸质图画书,互动是电子图画书最重要的特征,而词典互动则是电子图画书中最常见的互动特征之一。本文从阅读参与度、词汇习得和阅读理解三个方面,梳理和总结词典互动对儿童电子图画书阅读的影响。梳理已有研究可见:(1)在阅读参与度上,词典互动让电子图画书有着与纸质书相似的阅读效果,但未能表现出明显优势,未来研究可能需要进一步结合诸如眼动、生物反馈仪等手段对阅读参与度进行更加客观的评估;(2)在词汇习得上,有词典互动的电子图画书能够提供类似成人伴读纸质书时的词汇互动与指导效果。与无词典互动的电子图画书相比,词典互动能显著促进儿童的词汇习得。动态词典互动,尤其是在呈现目标词文本的动态词典互动中,儿童的词汇习得水平更高。词典互动能促进特殊需要儿童的词汇习得,但对不同社会经济地位和已有词汇能力的儿童,其效果仍有争议;(3)在阅读理解上,词典互动的作用仍不够明确,这可能与研究设计、阅读理解的测量方法不同有关。未来研究可从阅读内容的难度与类型、词典互动的方式与水平、儿童的个体差异等方面进一步探究词典互动的作用,并探讨词典互动影响儿童电子图画书阅读的认知加工机制。  相似文献   

14.
目前,无论是汉语词典还是汉英词典都在词类标注、词的准确释义方面等方面存在一定问题。语料库的使用给词典编纂带来了一场革命,语料库提供了语言在实际使用中的真实语言材料,所以通过语料库研究词语的意义和用法比仅仅依靠直觉和参照已有的汉语词典更科学。本文旨在通过语料库来对“陪客”一词的词类标注和释义做个案研究。  相似文献   

15.
词义一般包括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词汇意义又包括理性意义和色彩意义。那么什么是词的理性意义,什么是词的色彩意义呢?二者又具有怎样的关系呢?它们的作用又是怎样的呢?本文试就以上几个问题提出几点浅显的看法。词汇意义中,“反  相似文献   

16.
付书伟  水仁德 《应用心理学》2005,11(2):166-169,159
为探究语音对双语者心理词典在词汇水平相互作用的影响,采用掩蔽启动范式考察了汉语启动词与英语目标词之间音译、意译、无关三种关系类型的启动效应。结果表明,意译关系条件下,出现了显著的正启动效应;在音译关系条件下,未出现启动效应。研究结果支持双语者两个心理词典在词汇水平相互作用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采用眼动技术,操纵词类型和熟悉性来探讨汉语新词的词汇化程度。结果发现,新词在眼动早期、晚期加工指标上和词汇词没有显著差异;相比低熟悉新词,高熟悉新词在凝视时间、回视时间及总注视时间上加工时间更短。研究表明部分新词已达到与《现代汉语词典》中词汇词词汇化程度的相同水平,新词与词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熟悉性在新词词汇化过程中起到了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大量研究表明语言标识对情绪体验具有调节作用,但并未深入分析这种调节效应产生的内在机制。本研究自下而上操纵标识词的形、音、义信息,探察不同效价情绪的标识效应产生对词汇形、音、义信息的依赖性。结果发现,与仅具有音、形信息的假词相比,真词作为标识词时可以显著降低被试对负性图片的消极体验。表明词汇语义信息的通达是标识效应产生的必要条件,仅具有词汇音和形的信息不足以产生标识效应。  相似文献   

19.
曾涛  段妞妞 《心理科学》2014,37(3):587-592
本文通过对五名汉语儿童的长期跟踪调查,旨在从词汇增长、句法出现和语义发展三方面发掘词汇飞跃时期儿童的语言特征。结果显示:儿童在18个月左右词汇迅猛增长,出现词汇飞跃现象;标志句法出现的词语组合和词汇飞跃在时间上紧密相连;词汇飞跃期儿童语义发展显著,体现为过度延伸词的逐渐减少及下位层次词的逐渐增加。词汇飞跃是汉语儿童早期语言发展的里程碑,表明其在词汇、句法和语义多个语言层面的飞跃。  相似文献   

20.
词语意义的双层性,是指词语除了有字面上(表层)的意义之外,还有一层隐含着的、字面下(深层)的意义,而且这种隐含的深层义才是词语的真实义.词和固定语都可以有双层的意义. 通常说来,大多数词的词义都是单一性的.词义直接反映在字面上,简单明了,像“天、地、桌子、椅子、人民、游泳、唱歌、美丽、善良”等等,词义只有一层。有些复合词,其词义往往不止一个,可以同时具有多个义项.例如“包袱”这个词,它就有以下四个义顶:(一)指包衣服的布.(二)就是包着衣服的包儿.(三)相声、山东快书等曲艺形式中的笑料.(四)比喻思想、行动上的负担.尽管词的义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