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动画短片《包宝宝》获评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戳中了不少中国家庭的痛点。在中国人的观念里,父母常常把儿女当成自己的私有财产,孩子一出生,就承载着父母的希望。父母恩威并施、千方百计让孩子按着自己的想法和规划奋斗。岂料儿女长大后,却有了自己的思想和选择,甚至与父母的期望相差甚远,抑或完全相悖。黎巴嫩诗人纪伯伦所写的诗《论孩子》中这  相似文献   

2.
教子以德     
不少父母经常说:“孩子不能太老实了,老实人吃亏。”一听自己的孩子告状,就不问青红皂白,鼓动孩子:“不能白吃了这个亏”。“不能便宜了他”。父母的这种举动,是忘了以德教子的责任,无意  相似文献   

3.
<正>许多父母常常会困扰,明明自己对孩子有天然的爱,为什么这样的爱在表达的过程中却被异化、被扭曲,以至于孩子根本感受不到自己的爱。而当我们去回想生活中父母与孩子谈话的场景,便能从中窥见一二。“我这么做都是为了你好”“我起早贪黑的,你怎么就一点都不懂我的苦心呢”“你这孩子怎么这样”……这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父母向孩子表达“关爱”的例子。  相似文献   

4.
四二一忧思     
记得一报刊称:拜倒在孩子脚下的父母称孩子是“小皇帝”。中国自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已有几千万独生子女出生。“小皇帝”就是指这一代孩子。 “小皇帝”,确切地说,就是由祖父母、外祖父母及父母用全部精力供养起来的、几乎无一例外地患上了“四二一”综合症的孩子——独生子女们。不久的将来,中国将会家家  相似文献   

5.
意雯 《天风》2017,(11):57-57
【中国经济网】最近豆瓣上有个帖子火了,是一位网友吐槽自家10岁的小侄子。孩子学习成绩非常优秀,奥数、围棋、轮滑各种业余爱好也出类拔萃,但他竟说爸妈不配有他这么好的儿子,“同学都用苹果手机,自己只有电话手表”,“成绩再好也没用,父母是穷鬼,有钱比成绩好重要多了”,“生不起二孩偏要生,对两个孩子都不负责”……用一句话总结就是:“我努力优秀,是为了自己能早日脱离无能无知的原生家庭。”  相似文献   

6.
1问题提出独生子女政策在中国实施已长达18年。“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这在中国的城市地区极为普遍。在这样的家庭形态中,父母对孩子倾注了全身心的爱,这种对孩子的爱.在世界上都极为罕见。但由于受传统儒教“养不教,父之过”“学而优则仕”等思想的影响,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极其严格,并且对他们的发展寄予很高的期望。由于这种过高的期望,加之父母对家庭教育缺乏经验,同时中国妇女普遍参加社会工作,这一切,必然影响母亲对孩子的教育态度、而作为独生子女,面对在生活上对自己倍加关心,在学习上严格要求自己,对自己寄予很高期…  相似文献   

7.
提起孩子依赖大人的话题,许多望子成龙的家长们焦急万分:孩子的学习用具需大人帮助整理,与同学发生了矛盾需大人出面调解,作业遇到难题也由大人代劳…“家长们感觉孩子站在自己面前,个头甚至比自己还高大,可依然像个刚出生的小鸟离不开父母,更谈不上自由地在天空中翱翔了。专家们在调查中发现:独生子女认为自己有责任心的仅占45.9%,认为自己做到有独立性,不依赖“他人”的仅  相似文献   

8.
现在许多父母反映,孩子的语言听不懂了,什么“报告”是请吃饭:“bb”表示再见,原本孩子讲英文听不懂,连说的中文也听不懂了。随着e时代的来临,网络正悄悄地影响着两代人的关系。很多父母比较注重孩子身边交的朋友,可是隔了一层网络的薄纱,父母们似乎没了辙。另外,孩子和父母的共同语言也逐渐减少了。孩子在网络上查看资料或制作,父母总怀疑孩子在打游戏而采取“封网”措施。问他们吧,孩子们居然说:“说了你们也不懂!”显然,由于孩子自我意识的  相似文献   

9.
小草 《天风》2005,(6):35-35
一个杂志的编辑说:“很多有头脑的警官都看到了青少年犯罪和父母之间的关系。这些父母对孩子通常说的话是,我们想让孩子拥有我们没有的东西。”您会发现,完美主义会给孩子带来的苦毒,因为孩子并不完美。如果您能回顾一下自己成长的“历史”,或许能够帮助您。您需要对孩子实行宽容,他们不能和比他们大5、6岁的人相比。他们把事做对时要找出夸奖他们的理由。  相似文献   

10.
金榜题名,皆大欢喜,固然令人神往。但是,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普及率还不高,能上大学的毕竟只是少数幸运者,如果自己的孩子榜上无名,该怎么办呢?首先父母要打破“升学成才”的迷信,教育孩子“一颗红心,多种打算”、“榜上无名、脚下有路”,使他们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承受压力,在落榜之后,能尽快地振作精神,投入到积极的学习、生活中去。孩子高中毕业后已经算是“大人”了,他们的独立意识很强,可是高考落榜,暂时又没有合适的工作,生活上还完全依赖父母,会使他们很苦闷,这时父母更应当做细致的思想工作,鼓励他们乐观地等待分配或再次报考大学。在孩…  相似文献   

11.
<正>孩子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更是一个家庭的未来。每个家长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教育孩子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更是父母的责任。家庭教育本应该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在融洽的亲子关系基础上,父母用自己的学识、人格影响孩子,助力孩子的成长。可是当下教育孩子却变成了全民的焦虑:“起跑线”焦虑、择校焦虑、升学焦虑等等,“教育焦虑”变成了当下的热点话题。  相似文献   

12.
时下,大多数年轻父母对孩子在生活上十分关爱,可真正将孩子作为有人格自尊的人来看待的并不多。孩子学习和生活上有什么问题,在向父母诉说时,稍不如意,就被父母打断,不让孩子把话说完。父母对孩子轻则斥责,重则打骂,对此,孩子只能把话咽回去。据某学校的一项调查显示,70%以上的父母承认没有耐心听完孩子说话。 没有耐心听孩子把话说完,而父母却将自己的喜怒哀乐强加给孩子,其消极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一是孩子说话得不到父母的重视,他们只能把自己的秘密埋藏在心里,父母就很难知道孩子的所思  相似文献   

13.
父母总把孩子放在自己的掌心,孩子却渴望一片自己的天空。“关怀”或者“关心”别人,一直被认为是好的行为,你把它们和“强迫症”连起来,好像关怀、关心别人倒成了问题了?家长爱孩子,才会去关心孩子,无微不至地照顾孩子,这还有错吗?对孩子所有的关心爱护,有一个根本的目的,就是希望孩子幸福。你要爱孩子,就要让他将来生活得好。你要让他将来生活得好,就要让他有生活的能力,有足够的经验。要让他有足够的经验,你现在就不能剥夺他获得经验的机会。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关心。有个17岁男孩的家长说:“我的孩子特别傻,什么都不懂,所以我必须得替他…  相似文献   

14.
从孩子呱呱坠地起,父母就盼着孩子能快点长大,可随着孩子一年年地长大,却平添了许多烦心事。因为,进入青春期后,以前听话的“乖乖女”、“乖乖儿”不知怎么就变得像头牵着不走、打着倒退的犟驴了。教育处在青春期叛逆状态的孩子,是件很棘手的事:打骂不行,因为打骂只能增加孩子的对抗情绪和叛逆心理;说教又被孩子当作了“耳边风”;放任不管更是不行,因为孩子们那并不成熟的个性和主见,不约束的话,难保他们不会出现行为偏差甚至滑向歧途:“家有‘逆子’怎么办?”这成了困扰孩子开始步入青春期的父母们的难题。当父母们发现,许多传统的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15.
现实生活中,老师和家长会发现一些“问题孩子”屡教不改,而且形形色色的“问题孩子”似乎有增无减,他们在对待这些孩子时,往往只想到教育和感化,或者是责骂与惩处,绝少有人想到这些孩子或多或少存在心理疾病,更不会想到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和药物的治疗。一、“笨小孩”实为孤独症在心理门诊中,一个年仅3岁的病人小明很特别。据小明的父母回忆,孩子在1岁之前一切都正常,到1岁后好像什么都停止了,到了3岁还不能叫“爸爸”、“妈妈”,只会发一些无意义的声音。进入幼儿园后,表现独来独往,常常独自一人做自己的动作。小明饿了,就要吃;困了,就要…  相似文献   

16.
青少年在“青春期”所呈现的不当言行真的是在某一天直接地呈现出来的吗?天天见面的父母是在毫无预警的情形之下突然发现从小自己养大的孩子改变这么多吗?如果父母回想孩子儿时的种种,一定不难发现青少年现在所呈现的不适当行为根本不是完全崭新的行为,应该早就有迹可寻。  相似文献   

17.
俗话说: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缺点和不足,孩子更是如此,总有一些这样那样的劣性。面对孩子的不足,很多父母首先想到的往往是责怪孩子,甚至以拳脚相加,殊不知,孩子身上有不少缺点都源自于父母的过失,“上梁不正下梁歪”,这一点,只是在平时被我们忽视罢了。因此,为了培养孩子的  相似文献   

18.
王荣伟 《天风》2016,(6):57-57
“近日与几位为人父母者喝茶聊天,交流彼此儿女成长的点滴,畅谈中,大家表露了对如何育儿的丝丝忧伤。 一些父母感到在教养孩子时充满了无力感,满心委屈地表示自己尽心尽意地为家庭经营,却在孩子身上感受不到为父为母的成就,也难以建立在孩子面前的威信,有的甚至觉得自己与孩子的关系,仅仅剩下提款机与银行卡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从孩子呱呱坠地起,父母就盼着孩子能快点长大,可随着孩子一年年地长大,却平添了许多烦心事。因为,进入青春期后,以前听话的“乖乖女”“乖乖儿”不知怎么就变得像头牵着不走、打着倒退的犟驴了。教育处在青春期叛逆状态的孩子,是件很很棘手的事:打骂不行,因为打骂只能增加孩子的对抗情绪和叛逆心理;说教又被孩子当作了“耳边风”;放任不管更是不行,因为孩子们那并不成熟的个性和主见,不约束的话,难保他们不会出现行为偏差甚至滑向歧途。“家有‘逆子’怎么办?”这成了困扰孩子开始步入青春期的父母们的难题,当父母们发现,许多传统的教育方式已不能见效,这时,不妨换一种心态,变化一下方法,试试“另类”教育法。  相似文献   

20.
随着独生子女队伍的不断壮大,越来越多的年青父母把孩子放在了“皇帝”的宝座上。他们努力为孩子创设舒适的生活环境,提供优越的教养环境,努力用自己的“爱心”为孩子创设一个欢乐幸福、纯而又纯的“冰晶世界”。在这样的“冰晶世界”里,孩子们可以无忧无虑地生活、生长,可以免受一切磨难和挫折。于是,在这满是阳光和鲜花的天地里,“只能唯我,不能利他;只能至上,不能俯就”的“蛋壳心态”迅速得到了滋长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