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丕教授出著《马克思主义与心理学》一书已经由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是建国以来我国心理学工作者撰写的一部心理学理论专著。作者在其中对马克思和恩格斯经典著作中与心理学有关的论述作了系统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作者在书中强调心理学要走我国自己的道路,即马克思主义的道路,只有在原则上完全遵循这条道路,才能使心  相似文献   

2.
新的科学研究方法的产生会带来科学的革命。创立完善的心理学定量研究方法是心理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以此为指导思想,作者第一次对统计学运用于心理学研究的科学性作了理论探讨,指出不加分析地用统计学的方法来研究心理学问题会产生根本性的错误,并得出了两点具体的结论。指出了一种有发展前途的定量研究方法。其次,本文对心理学建立数学模型问题进行了理论分析,指出心理学建立确定性数学模型是不恰当的,应侧重建立随机或模糊的数学模型。最后,作者分析了数学在心理学研究中的作用及心理学运用数学的几种方式。  相似文献   

3.
我国古代有关犯罪心理的见解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犯罪心理学是研究犯罪行为的心理实质及犯罪心理的形成,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和心理学一样,它也是一门古老而年轻的科学。古代中国和西方的许多思想家已对犯罪人的心理和行为作了一些探讨。尤其是中国古代的思想家,他们“从生活实践的经验中总结出很多心理学的理论,并积累了大量资料。他们对犯罪心理学也作了朴素的探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内省作为一种心理学的基本方法作了历史回顾。作者还把内省看作人的某种个性倾向或心理特征尝试进行实证研究。调查结果表明,内省在被试看来,是自我概念形成与发展所必不可少的。结果还使作者确信,对内省联系个体心理与行为的调适作实证研究,不仅可行,而且有益。  相似文献   

5.
勒温的心理学理论与思想在当代心理学的发展中具有很大的影响,本文对勒温心理学思想的来源作了一定的研究,并针对其理论中的重点:人与环境、物理宇宙与心理宇宙,以及可能运动的空间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讨论。作者希望能通过此文以引起国内同行对勒温心理学的注意和重视。  相似文献   

6.
Irwin   Silverman 《心理学报》2007,39(3):541-545
该文认为处于萌芽状态的进化心理学作为一个新的心理学分支学科对人类心理运行机制提出了一些基本的解释与预测。该文也讨论了进化心理学研究遭受到的两种批评,其一是文化的重要性没有得到重视;其二是进化历史是“假想的故事”。同时作者认为完整地理解心理学研究课题需要进行最终水平的因果分析,只有掌握与运用自然选择理论才能从最终水平上理解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7.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利用多媒体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这是当代教育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介绍了与多媒体教学相关的一些有代表性的认知理论及其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最后,对这一领域进一步研究的方向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美国认知发展研究近况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范  张梅玲 《心理学报》1984,17(3):112-119
作者于1983年8、9月间在美国参加了中美两国心理学学术交流会,并参观访问了十七个研究机构和学术团体。本文对美国在解悟认知、数学和自然科学的认知、阅读和语文学习、社会认知发展、对婴儿的研究、计算机的应用等方面的部分研究情况作一简要介绍,目的只在于提供一些参考的线索。  相似文献   

9.
近二十年来的中国发展心理学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缪小春 《心理科学》2001,24(1):71-77
本文是对近二十年来中国大陆发展心理学的一个总结。文章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这个时期中国发展心理学总的情况的说明,第二部分是发展心理学研究中下列各个领域的介绍:认知发展研究.语言发展研究.社会性发展研究,超常儿童研究,独生子女研究,心理发展的跨文化研究,老年心理研究。在第三部分中作者提出他对中国发展心理学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0.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新中国的心理学已经有三十年的历史了。回顾我国心理学发展所走过的道路,认真总结这三十年中所取得的经验、教训对于我国心理学今后的发展是一件很有益的工作。《哲学研究》1979年第12期上所发表的《试论我国心理学的发展道路》(以下简称为《试论》,凡引自该文的文字不再注明出处)一文,做了一些这方面的工作。我认为,这篇文章中,所涉及到的一些对我国心理学的发展来说具有重大原则性的问题,颇值得商榷。现在,提出一些不成熟的意见,就教于作者和广大读者。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工业心理学的一个新分支正在形成和迅速发展,这就是计算机心理学。也有人把这个分支的某些领域称为“软件心理学”、“认知工程学”和“人与计算机界面心理学”等等。计算机心理学的研究和应用,使心理科学在新的技术革命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也使得心理学各分支更加密切地联系在一起,大大推动了心理学本身的发展。本文就计算机心理学的兴起和主要内容作一些介绍,并谈谈计算机心理学的研究趋势,特别是人与计算机界面方面的研究,以期为在我国开展计算机心理学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先秦道家是一个相当庞杂的学派。据《庄子·天下篇》载,就有宋尹、彭田慎、关老和庄周四个流派。他们的学术思想(包括心理学思想)既有其共同的、统一的一面,也有其不同的、分歧的一面。因此,要全面考察他们的心理学思想是相当困难的。从现有的一些资料看,宋钘与尹文、关尹与老聃、庄周等三个流派都对心理学中一些重大的理论问题提出他们的看法,在先秦心理学思想史中占有值得注意的一页。尽管存在着困难,也应对它们作一番初步的整理。所以本文试图对这三个道家学派心理学思想作  相似文献   

13.
学习的活动理论是苏联教育心理学领域的一种有影响的学习理论。从近年的发展趋势看,它在苏联教育心理学的各学派中愈来愈具有主导地位。因此,该理论是我国心理学界研究苏联教育心理学现状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同时该学派还结合教育改革的迫切要求,展开了较系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就,不过也存在不少问题。笔者认为,将苏联同行们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作必要的介绍,或许能为正在从事教育体制改革心理学探索的学者们提供一些启迪。加里培林学派学习的活动  相似文献   

14.
苏联《心理学问题》(1980年第5期)载纳什列金所写的以《语言学和心理学:两门学科相互取长补短的一些成果及其前景》为题的文章,评述了苏联心理语言学家最新的研究成果。该文介绍了最近问世的《言语交际理论和结果问题》论文集一书。作者扼要阐述了苏联心理语言学家的以下三方面学术见解: 一,言语交际的一般理论的建立:塔拉沙夫在书中论述了语言学和心理学相互靠拢的不可避免性。作者认为,只有在主体活动  相似文献   

15.
一、人的因素传入日本和人的因素研究在日本,使用“人的因素”这个术语已有了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早在1920年,心理学研究所编辑的心理学杂志出版了一期《人的因素专辑》。1921年由田中编写的《作为效率研究的入的因素》是日本第一本关于人的因素的书。作者在书中讨论了提高效率、工作研究、疲劳以及关于人的动机的内部和外部条件的激励等等一些心理学问题。在日  相似文献   

16.
论勒温心理学中的动力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申荷永 《心理学报》1991,24(3):84-90
在本文中,作者分析与探讨了勒温心理学中的动力问题,讨论了他的动力概念,动力模式和动力观,阐发了其中历史与理论的意义,以及其方法论的意义。作者认为动力是勒温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和进行理论建构的基础,从而理解勒温心理学中的动力,也就成了理解勒温心理学理论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邱宜君   《心理科学进展》1986,4(1):75-75
日本《体育心理学》一书,已由国家体委百科全书体育卷编写组,1982年编印出版《内部)。本书的发行受到了我国体育界、特别是运动心理学界的关注。在引进国外的同类专著中,本书有其独具的特点。作者在前言中指出:“体育心理学,今天被认为是教育心理学的一个分支,但具有教育心理学所包含不了的特殊内容”。这可以说是作者对体育心理学学科的性质、教材体系、内  相似文献   

18.
德育心理学是教育心理学的一门新的分支,它正在迅速地发展成长。是什么原因使德育心理学作为教育心理学的独立领域而分离出来,成为一门新的分支的?德育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是什么?研究德育心理的方法又是什么?本文拟对这些问题作一些简单的介绍。一教育心理学研究教育实践领域中的各种心理学问题。我国教育心理学的主要任务就是研究受教育者在教育影响下形成道德品质,掌握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和体力的过程及其规律性。对年青一代的思想品德教育在我国从来就是十分重视的。可是在十年浩劫期间,我国德  相似文献   

19.
正象作者在《前言》中所写:“所有的心理学家基本上都在进行着同样的努力,解释说明人自身本质以及在不同场合下的心理行为机制”。作者做为一名心理学工作者,同样也在不懈地努力和实践着。实际上,生理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从冯特出版《生理心理学原理》算起,至今已有一百多年了。然而,它的较快发展则是近(?)  相似文献   

20.
1946年4月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在美国普林斯顿城的一所高级研究所诞生。短短的几十年,电子计算机已进入第四代,至今出现的算法语言已不下四百种。电子计算机闯入包括心理学在内的各个领域,形成以“信息”革命为特征的第三次浪潮,大有席卷全球之势。在信息冲击,计算机冲击面前,心理学工作者将采取什么对策呢?这是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我认为,从现状出发,我们回答该问题的第一步是了解国内外计算机科学与心理学相互掺透的概况,作为进一步回答的基础。本文拟据作者有限的资料,作一番综述,以方法为线索,介绍心理和行为的计算机模拟,为读者提供一些有关的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