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陶富源:客观规律与其价值运用规律是客观的,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人可以在实践中认识和利用规律,以造福于人类。也就是说,规律的客观性与其价值性运用是统一的。那么,人何以能够利用规律为自己服务,其机制如何?规律的存在具有客观性,而其发生作用的条件在人所...  相似文献   

2.
赵振宇 《心理学探新》1990,(2):35-39,10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心理是人在社会生活中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它包括视觉、听觉等感知活动到进行思维的整个认识过程;包括从情感产生的心理机制到情感内容的整个情感发生过程;包括从需要、动机的产生直到人完成各项艰巨任务的整个意志过程;还包括造成人与人各  相似文献   

3.
(五) 在不同条件下规律起作用的结果 上面我们已经讲过,虽然规律是具有客观性质的,但是除了“在天文、地质以及其他某些类似的过程中,人们即使认识了它们的发展规律,也确实无力影响它们”外,对其他过程,人们在发现了它们的规律,认识了它们的规律之后,就可以依靠这些规律,利用这些规律,采取适当的行动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从这样的事实中,我们就可以这样地提出问题:规律,包括经济规律,既然是具有客观性质的,那么为什么人的意志又可以对客观世界的发展过程,特别是对社会生产、社会发展的过程发生影响呢?为什么人们又可以利用规律和怎样利用规律呢?为了讲清楚这个问题,我想先讨论这样一个问题:在不同的条件下同一规律起作用的结果为什么可以是不相同的。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哲学界就社会规律和人的活动关系问题,开展了广泛深入的讨论,现将讨论的情况作一介绍。一、在社会规律和人的活动关系问题上如何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决定论对于这个问题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在社会历史领域中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就是要强调追究支配人们行动起来的动机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关系,寻找人们有意识活动背后的更深刻的物质原因。因此这种观点认为历史必然性所展开的客观联系的链条是:物质生活条件→社会发展的客观物质需要和人们的利益→人们的意志和意识→人们的行  相似文献   

5.
社会心理与社会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社会规律是人们的社会行动的规律。把握社会规律及其与人的活动的关系,关键在于对社会行动的动机即内在驱力的形成机制和客观环节,有一个透辟的分析。人们的社会行动规律的基础是人类群体与所处社会结构演变之间的必然联系。人们  相似文献   

6.
人的自觉活动和历史规律的辩证统一的表现庄国雄根据恩格斯晚年提出的"合力论"思想,人的自觉活动和历史规律的辩证统一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历史规律制约着人的自觉活动。每一代人创造自己历史的时候,都有其十分确定的经济的和政治的等方面的前提和条件。这些历史前提既是前一代人活动的结果,又是这一代人历史活动的舞台,制约着人们活动的具体状况以及社会发展的趋向。每一代人的活动改造了现有的历史条件,又为下一代人留下了既定的前提。其次,历史规律通过人们的自觉活动得到实现。历史规律不会自行创造历史,历史是无数个人活动的"合力"造就的。总的"合力"随着人们选择的不同而有所波动,历史必然性实现的形式、程度、范围、时间也会因此而发生变化。所以人并不是历史必然性操纵的木偶或工具。再次,历史规律在人们的自觉活动中形成或产生。历史规律不仅会随着人的自觉活动而实现,而且随着人们活动的改变而产生或消失。在人类产生之前,根本不存在什么历史规律,人类产生后也不是有意识地去创造历史规律,而是通过自己活动创造或改变了历史规律赖以存在的一定条件,历史规律也就随之形成或消失。(田摘自《复旦学报》1993年第2期,原题为《"合力论"思想渊源谈》)人的自觉活动  相似文献   

7.
社会规律能否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作为一个逻辑问题,答案是否定的。社会规律是表征包括人的意志、意识在内的社会现象的变中不变,或变化的本质关系的范畴,因此,以人的意志在社会规律形成、消失、嬗递中的某些作用为由,得出社会规律能够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结论,是违背逻辑的。理论界同仁对拙作《试论社会发展的规律性与社会发展中的自觉性》一  相似文献   

8.
本期“理论与实验研究”栏发表论文三篇。第一篇《活动的意志调节手段的发展》,作者艾德曼。文章指出,由于社会对培养积极生活态度的要求日益提高,而积极生活态度的重要环节是意志行为的形成,因此对意志理论以及研究、鉴定意志过程的方法论的要求也大大提高,其中,探索活动的意志调节的内部机制问题尤其重要。这个问题是动机与意志相互关系的核心问题之一,过去谢利万诺夫、维索茨基等人曾研究动机与意志过程的矛盾和同一性,本研究则把意志调节的发展作为动机的特殊的、随意的形式来研究。从这种观点出发,意  相似文献   

9.
道德品质是一个人在一系列道德行为中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特征和倾向。是一定社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在个人思想和行为中的表现。在一个人现实的社会生活中,道德品质是其个性中具有道德评价意义的核心,当一个人实施现实的道德行为时,道德品质是作为一个完整的行为支配系统而发生作用的。一个人的道德品质不只是静态的个性品质,更重要的它还是一个体现自觉意志的道德活动过程,是通过自觉的选择过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10.
决策是人们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根据对客观规律以及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的认识,在人的意志作用下而进行的选择目标和方案的活动。决策正确才能产生效益,而效益大小则取决于决策的创造性高低。创造性决策表现为:超前的决策目标,风险性的决策方案和实践决策中的科学管理。  相似文献   

11.
母小勇  李代志 《心理科学》1999,22(3):269-270
0引言人的学习是一个自觉能动的、通过语言等中介作用掌握间接经验、获得直接经验并形成一定能力倾向的过程。它既是人的外部活动内化的内部心理操作,又是个体在社会传递下进行实践性外部活动而内化的社会建构过程、由于认知派的研究,使人们对各种具体学习的局部过程与...  相似文献   

12.
范虹 《道德与文明》2005,1(3):58-62
网络道德建设取得实效的关键在于认识和把握其内在规律。道德内化是贯穿于网络道德建设过程中的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它支配着网络道德主体德性的形成和发展。道德内化规律发生作用的过程是一个他律和自律、受动性和主动性有机统一的过程,并呈现出阶段性的特点。在网络道德建设的过程中,应当把他律机制与自律机制、灌输机制与接受机制、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有机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3.
灵感通常被认为是可遇不可求的,那么灵感究竟可不可以被激发?事实证明,灵感是可以被激发的,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为探索灵感的激发及其规律打开了大门。灵感的激发是在意识和潜意识的进阶过程中完成的,激发灵感离不开四大核心要素:开放性思维模式、知识储备与跨越、社会需求与责任以及全球发展中的创新平台。主动构建"人圈门"模型,在运作过程中激活四大核心要素的协同联动作用,显现了灵感高效激发的一般规律和过程。在"人圈门"模型的启示下,国家、社会、团体和个人要协同作用,形成激发灵感的合力,充分激活创新潜力。  相似文献   

14.
董莉:人的生理活动结构与社会文明人的生理活动是人类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社会实践过程中历史地形成和展开的。人的活动总要受社会条件的制约,包括社会环境、风俗、社会舆论,以及人在社会中的角色等等。社会条件限制着人的生理活动,同时又提供了人的生理活动得...  相似文献   

15.
社会规律与人的活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发展有其自身所固有的规律,这是毫无疑问的。当我们说社会发展是有规律的时候,实际上也就是在说社会历史发展的道路和方向“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是由社会发展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决定的。这样一来,由于全部历史是人类自己创造的,“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第118—119页)人是社会的主体,社会历史及其发展变化,最终都必须通过人的实践活动来实现。因此,社会发展的合规律性与人  相似文献   

16.
论公民道德建设的内在规律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道德建设取得实效的关键在于认识和把握其内在规律性。道德内化是贯穿于公民道德建设全过程的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它支配着公民道德的形成和发展。道德内化规律发生作用的过程是一个他律和自律、受动性和主动性有机统一的过程 ,并呈现出阶段性的特点。所以 ,在公民道德建设的过程中 ,我们应当把他律机制和自律机制、灌输机制和接受机制、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有机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7.
同性恋形成机制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尽管人们对同性恋越来越宽容,但它仍是一种反常规现象。让现有同性恋者放弃同恋行为来减少同性恋难度很大,也不人道。在同性恋形成机制的问题上,有生理机制说和社会心理机制说。本文倾向于社会心理机制说。尝试从同性恋的社会心理机制上把同性恋分为两个形成亚型,并说明了每个亚型形成的具体过程。  相似文献   

18.
试论科学活动的德性本质一、科学活动的储德性。它是指主体通过科学活动积蓄生成德性所具有的潜能的过程。这一过程是主体通过探索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等关系及其内在规律的科学活动在求真和创新中实现的。求知活动在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上,能通过对...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人文医学学科化已经完成了外在社会建制的建构,但内在观念建制的建构尚未受到重视。从人文医学的学科使命是引领医务工作者的价值观和医学时代精神的角度看,人文医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是医务工作者在职业行为过程中实际持有的价值观的生成条件、变化机制和规律以及由医务工作者的职业性社会互动形成的医学时代精神的变化条件、机制和规律。人文医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应该是怎样改变和引领医务工作者在职业行为过程中实际持有的价值观以及医学的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20.
对美好生活需要的理解也就是对幸福的理解.在《法哲学原理》中,黑格尔在自由意志发展的整个精神过程中理解幸福,认为幸福是"满足的总和",并把自由意志理解为幸福的内在价值和规定性,反对把幸福归结为欲望的满足,同时也反对把自由理解为"任性".与黑格尔不同,马克思是从人的生命活动即劳动中确立人的自由本质,同样确认自由是幸福的内在价值,由此形成了劳动幸福观.这种幸福观是以确认自主自由的劳动是人的自我实现方式为核心的.现代社会贯彻资本逻辑的生产方式最大的问题之一就是刺激、扩张人们的消费欲望,导致消费异化,把幸福等同于欲望的满足,从而扭曲了人们对幸福或美好生活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