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青少年异性交往心理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王磊 《心理科学》2004,27(4):916-919
异性交往对青少年的成长与发展具有极其积傲的功能:(1)能够促进自我同一感的发展;(2)有利于增进心理健康;(3)有助于增进友谊.并为日后获得成熟爱情积累经验:同时.青少年异性交往存在不少心理问题。并且.对青少年的异性交往仍存在着教育误区.主要表现为不当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当前.有关青少年异性交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e3q青a少年异性交往的发展阶段、特点、影响因素和教育构想,缺乏对青少年异性交往心理问题的研究,研究领域较为狭窄;理论研究多.实证研究少;缺乏专门、科学的测量工具。  相似文献   

2.
青春期学生异性交往心理与行为特征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吴晶  龚海梅  谢作灿  丁洁 《心理科学》2002,25(3):303-306
通过对13个班级共679名学生的问卷调查,选择出194名高中生作为被试样本,研究结果表明:(1)自尊水平、自信程度和语言能力对学生的异性交往行为水平有着重要影响。(2)外貌与体能在学生异性交往中影响不大。(3)高中学生在异性交往过程中,存在着认知偏差和认知失调。(4)对异性交往行为的归因表明,学校环境和学生自己在异性交往中的努力程度,会对异性交往及其效果产生影响。(5)学生的能力和自己的努力程度,对异性人际关系的形成与发展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中学生人际关系发展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46,自引:0,他引:4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选取北京、河南、重庆、杭州、新疆五地的11743名从初一到高三中学生作为被试,采用《人际关系量表》,从与异性关系、同性关系、父母关系、教师关系、陌生人关系五个方面对中学生人际关系状况和发展特点做了测查.研究结果表明:(1)中学生人际交往水平从初一到初二明显下降,初三时有大幅度的攀升,高中阶段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女生的人际交往水平高于男生.(2)中学生与同伴交往水平较高,与异性同伴的关系要好于与同性同伴的关系;中学生与成人交往水平较低,与陌生成人的关系要好于与父母和教师的关系.(4)初二到初三女生与异性同伴交往水平迅速提高,初三后保持稳定;初二到高一男生与异性同伴交往水平迅速提高,高二后保持稳定;初三到高一,中学生与同性伙伴的交往水平明显提升.(5)初一到初二,中学生与父母和教师的交往水平显著下降,高中生与父母的关系有所改善,但与教师的关系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上.随年龄增长,男生与陌生人的交往水平逐渐提高,女生与陌生人的交往发展波动较大,初三和高三水平较高,初二和高一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   

4.
求助者因与异性交往时控制不住紧张、害怕而回避与异性的来往,患上异性社交恐怖症。通过综合运用认知疗法、激励法、系统脱敏法等治疗方法与技术,树立了交往的信心,摆脱了异性社交恐怖症的困扰。  相似文献   

5.
三、特殊的家庭作业:与10位异性交往 我提醒梅子:不论我们在咨询室中把与异性交往问题谈论得多么深入,不论她把作业写得多好,都不能代替她在现实中与异性交往的实践。我能帮助她的只是找到形成目前困境的原因,帮她发现自己喜欢  相似文献   

6.
<正>这是一堂为比赛而设计的课,对象是高一学生。由于主题自选,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针对职业学校学生的心理需求,经过反复思考,最终把目标锁定在青春期异性辅导上。职业高一的学生正处于青春中期,其性心理正处于异性向往期。他(她)们对异性表现出比较强烈的接近意愿,但他们对异性的向往并不表现为对爱的渴望,而主要是求得心理和情绪的接近。现实中很多学生不知道该如何把握与异性同学的关系,而且很多教师对此要么明令禁止,要么晦涩不明,使得异性交往这原本活跃的区域披上了神秘的面纱,导  相似文献   

7.
心理文萃     
对异性亲近、向往和眷恋等求异心理,是青春期初期性心理开始“躁动”的正常表现,而人们却往往把这种躁动心理误认为是“早恋”,一旦觉察,便不分青红皂白采取断然措施,横加干涉,阻止他们的正常交往。殊不知,“异性相吸”同其它的自然规律一样,是难以人为地逆转的。青少年的求异心理如不能得到满足,就必然会导致心理发育障碍,从不正常的渠道去寻求满足,以致出现各种异常的心理与行  相似文献   

8.
怎样看待青春期的两性交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春期是异性交往的敏感期,性生理和性心理的不断成熟,使得众多风华正茂的少男少女在两性面前显得困惑和手足无措。因此,对这些涉世未深的男女青少年给予异性交往的正确  相似文献   

9.
封建社会限制异性之间 正常的交往,“男女之大 防”、“男女授受不亲”,这些 封建道德要求,今天在一些 人的头脑中仍然起作用,特 别是在婚后和恋爱过程中, 对于异性间的交往,更易引 起种种怀疑、议论和责难。 1986年,我们在天津市927 户城市居民中进行调查。对 于“婚后与异性交往”的看 法,其中认为“应当只限于 工作中的交往”的186人, 占20.1%;认为“可以自由 交往朋友220人,占23.%; 认为“交往应有一定的界 限”的482人,占52%;认 为“绝对不可以”的39人,占  相似文献   

10.
在文献、开放式问卷和访谈的基础上,编制了中学生异性同伴交往量表.对1,300名中学生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中学生异性同伴交往是由主动性、困扰性,礼节性、策略性和广泛性等五个因素组成;中学生异性同伴交往有策略型、疏远型、中间型和开放型等四种类型.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通过简单随机抽样对14所大学不同年级、专业的1002名被试进行问卷调查,对28名对象进行深入访谈,力求揭示网络化生存背景下大学生的人际关系的特点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网络化生存与大学生人际关系存在显著相关(P0.05);大学生的网络化生存情况在人际关系的交往行为困扰、交谈行为困扰、待人接物行为困扰、异性交往行为困扰都存在着显著差异(P0.001):网络化程度越高,在人际交往各方面产生的行为困扰越严重。  相似文献   

12.
目前在中学里,总会出现一些男女生交往过密、卿卿我我的现象,许多人称之为“早恋”,关于是不是这类行为就界定为“早恋”,值得商讨,因为“早恋”并没有明确的标准来衡量。在这里我们把这类问题称为“异性交往行为不当”,即指在中学生男女同学在交往中,违反中学生行为规范的行为和表现。中学生异性交往行为不当,引起社会和家长的普遍担忧,怕自己的子女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当听到老师反映子女未处理好异性交往关系时,[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青少年性发展的差异及其对人格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青少年性发育现状及其对性心理与人格发展的影响。方法:采用统一编制的《中学生性现状调查问卷》及16PF人格问卷,采用分层抽样方法,对江西4所中学的10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青少年手淫行为发生率、与异性交往愿望及性冲动等方面均存在性别差异和年级差异;(2)性成熟的青少年的多种人格特征与未成熟的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青少年性生理发育正常,但在性心理方面很不成熟,对手淫、性冲动和异性交往等方面问题较多,性发展影响青少年人格发展。  相似文献   

14.
“青春期”的异性关系是一个最容易被忽视、最容易被误解、又最容易出问题的阶段。忽视这个问题的,当然不是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们。他们对异性的兴趣、与异性交往的需求是随着身体的发育和成熟而自然产生的。对此,他们不可能视而不见,麻木不仁。有意或无意地忽视“青春期”异性关系的,是大多数家长和教师。他们忽视这个问题,并不是因为它微不足道,  相似文献   

15.
幼儿心理理论的发展与其日常同伴交往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行为观察(儿童与同伴的一对一游戏)、同伴提名和教师评估,探讨心理理论发展与儿童日常同伴交往之间的关系。52名4~5岁的学前儿童参与了本实验。研究结果表明:(1)4岁以后,儿童的心理理论能力产生了实质性的变化。(2)幼儿心理理论的发展与儿童游戏情境中的同伴交往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心理理论发展水平不同的儿童在游戏中的“交往敏感”和“交往表达”两方面具有极其显著的差异。(3)儿童的心理理论水平整体上与同伴提名、教师评估相关不显著,但与儿童的亲社会行为具有紧密的关系。我们推测,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通过影响亲社会行为间接指导儿童日常生活中的同伴交往与同伴关系。  相似文献   

16.
同伴交往、亲子交往与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经典的心理理论任务、同伴提名法、父母教养方式问卷以及在游戏情境中观察同伴交往行为和亲子交往行为等多种方法,探讨同伴交往、亲子交往与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的关系.88名3-6岁儿童及其家长参加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1)交往类型中受欢迎儿童,其心理理论发展水平显著高于被拒绝和被忽视儿童.(2)民主型教养方式最有利于促进幼儿心理理论的发展,放任型教养方式最不利于幼儿心理理论的发展.(3)家长指导游戏的行为、分享情感的行为和使用心理状态术语的行为,有利于促进孩子心理理论的发展,而对孩子的冷漠最不利于孩子心理理论的发展.(4)相对于同伴交往,亲子交往对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有更显著的预测力,其中家长和孩子的情感分享.对孩子遇到问题的解释及指导是促进孩子心理理论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导语;这里的结交异性,即包括平时生活中的异性交往,也包括恋爱中的异性交往。你善于结交异性吗?这个测试可以帮助你找到答案。请在每个问题后面,选出最符合自己情况的答案。问题:1.在你倾心的男性面前,你总是对自己身旁的女伴缠绵多日,显露出超乎寻常的温柔细腻吗?A.是的;B.不清楚;C.不。2.你深深懂得双方熟悉了6交往才有进展的可能,因而,为了创造更多接近目标的机会,你总是主动去他(她)那儿讨教或借点什么,而所借的东西通常总是他(她)所喜欢的吗?A.我仅知道这是一种技巧;B.不去;C.是这样的。3.在热闹喧嚷的社交场合,当你感受到对方持续…  相似文献   

18.
玛娅·伊万诺夫娜·丽西娜(1929—1983)是苏联著名心理学家。她于1952年毕业于莫斯科大学心理专业,从师M.B.扎波洛热茨,攻读副博士学位。1963年32岁时担任苏联教育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婴儿与学前期心理研究室主任。1974年通过博士论文答辩,题目为《从出生到七岁儿童与成人交往的年龄特点与个别特点》。此后,她曾担任苏联教科院心理所发展心理学分部负责人,《心理学问题》编委等多种学术职务,1983年病逝,年仅54岁。  相似文献   

19.
为考察青少年心理弹性的发展与内在作用机制,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研究选取369名青少年(高中生260名,大学生109名),分别在学生入学一月及一年后两次跟踪测查青少年的心理弹性以及包括青少年对自我言语能力、数学能力、学校一般情况、体能、外貌、与异性关系、与同性关系、与父母关系、诚实可信赖度、情绪稳定性和一般自我概念等因子的自我评价概念状况。结果表明,青少年的心理弹性总体状况一年后显著增强(F(1, 366) = 16.35, p < .01, ηp2 = .04)。心理弹性与自我概念各因子交叉滞后分析表明,自我概念总分及青少年对自身外貌、体能、与同性关系、与异性关系的评价等四个因子能够分别预测一年后的心理弹性。研究为促进青少年心理弹性及积极心理健康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0.
几乎每个少女都有自己短暂的暗恋史。情窦初开的少女在与异性的交往中,如果发现了自己爱的人或爱自己的人,都会油然产生暗恋。短暂的暗恋不算病,如果长期沉溺于暗恋不能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