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基督教传统的人性观进行了概括,简要梳理了现代基督教人观的发展。本文中名为"奥古斯丁—阿奎那传统"的传统人观强调人内在与外在的区别,认为"上帝的形象"体现在无性别的单一灵魂或者理性中,这种实在的理性将人与万物区别开来。与这种实体性的人观相反,现代基督教人观更强调人存在于与某种超越的终极实在的关系之中,以及人作为男性或女性与其他人形成的关系之中。人格的人是每个人发展这两个方面位格关系所有的结果。成为人首先意味着成为一个男人或者女人,以此差别为基础反映了三位一体上帝的形象。现代基督教人观打破了自启蒙以来把人理解为"理性人"的抽象观念。  相似文献   

2.
薛鹏 《现代哲学》2016,(2):14-19
霍耐特真正的学术关怀在于如何实现自由,自由才是其思想的关键词。霍耐特的自由理论主要认为,法定自由、道德自由和社会自由对真正实现自由都是不可或缺的,并且,保障自由的机制至关重要。霍耐特的前辈,法兰克福第一代思想家弗朗兹·纽曼主张自由概念应当包含三个向度,即法律自由、认知自由和意志自由不可分割。霍耐特的自由思想与纽曼的自由观在内容上都强调全面的自由观,而更为重要的是,他们的研究方式都注重社会分析,并且或明或暗地笃信黑格尔思想。另外,第二代法兰克福学派学者哈贝马斯,实际上发展的是关于正义的康德式论证。由此,笼统地说,三代法兰克福学派学者在学术形态呈现了黑格尔——康德——黑格尔的发展模式,纽曼的自由观因而可谓霍耐特思想的前奏。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通过两种宗教哲学类型——阿奎那的宇宙论方式和克尔凯郭尔的虔信主义,从历史上说明西方基督教哲学是如何回答人和上帝这一核心问题,如何解决理性和信仰这一内在矛盾的。为弥补安瑟伦本体论证明的不足,阿奎那提出了较为完备的宇宙论证明。然而这种证明不仅被康德斥之为理性的“幻想”,而且也被克尔凯郭尔的虔信主义所不容。信仰对象的理性不确定性始终是基督教哲学难以消除的“硬核”。  相似文献   

4.
在西方文化里,理性与信仰长期以来处于紧张的不协调关系中。不少基督教神学家们曾努力弥合这两者,用古希腊哲学来论证信仰的合理性。但这种做法自近代、特别是自康德以来受到质疑。克尔凯戈尔极鲜明地表达了这样一种看法:基督信仰从根本上超出了概念理性,不管这理性是否是辩证的。他主张,这种信仰只与个人的生存方式相关。但问题在于,这种生存是完全“荒廖”的,还是能够容纳某种理性的光亮?海德格尔在1917年至1919年间所做的宗教学笔记表明,他那时已极为关注早期基督教信仰与古希腊宇宙论及古罗马法典思路之间的不同。通过狄尔泰的…  相似文献   

5.
康德终生关注人,尤其关注实践意义的人。在实践论范围内,他把人放置到人与自身、人与他人、人与上帝诸多关系中去加以审视。人与自身的关系其实就是理性与感性、自由与自然的关系。理性独立于并超越感性之自然从而争得自由,才有道德,才成其为人。于此,康德强调此种独立与超越之自由,强调理性自律的道德价值。人与他人的关系就是理性与理性、自由与自由的关系。理性与理性、自由与自由乃是基于道德之上的人格平等的关系,是诸多立法意志的平等关系。于此,康德强调人格之间的平等,强调理性立法的人格尊严。人与上帝的关系就是意志个别与意志一般、理性个别与理性一般的关系。康德引出上帝旨在解决道德与幸福的关系问题,即至善问题。在康德看来,上帝乃是理性自身的一种主观设定,人对上帝的信仰不过是理性对自身设定理想的信仰,即对正义的信仰。于此,康德强调正义,强调理性战胜人类自我、调整社会的理想。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康德实践意义之人的真正内涵就是理性自由、理性平等、理性正义。康德大讲理性乃其一大贡献,但只讲理性又为其不足。马克思主义不满足于此,才有人是现实的社会关系的总和之说。  相似文献   

6.
两个世界与历史理念--一种历史观念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个世界与理性自由的理念构成了古希腊时代以来西方哲学-文化的基本传统和基本精神。这一传统直到马克思哲学产生后才受到了实践批判的深刻挑战。本文对这一历史过程作了概括性考察,认为在两个世界的张力结构与理性自由的基本理念之间存在着深刻的内在关联。本文不同意把持续了数千年之久的这样一种精神传统仅仅批判为唯心主义的简单化做法,认为有必要深入考察这种传统在西方哲学-文化史上的基本意义。在本文看来,两个世界与理性自由的理念在历史的前进发展中不断发生着内容的更新与转换,但只有在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实践批判中才得到了彻底的革命性变革。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要真正理解黑格尔哲学,不能仅停留在他的哲学体系中纯原则及纯理性的方面,还应从黑格尔本人对思辨理性及辩证法的实际运用来看待它。黑格尔的绝对唯心主义与辩证法是不可分离的,通过辩证法,黑格尔克服了不可知论和主观唯心主义,并使唯心主义的一般理想和基督教信仰达到了高度的和谐  相似文献   

8.
罪恶与自由意志——奥古斯丁“原罪”理论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林 《世界哲学》2006,1(3):77-85
奥古斯丁是基督教“原罪”理论的重要奠基人,他明确地提出了自由意志是罪恶的原因。本文探讨了奥古斯丁“原罪”理论的基本内容,分析了奥古斯丁在自由意志问题上的思想变化和内在矛盾,并简要地说明了奥古斯丁的自由意志理论对于后世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承认”:黑格尔实践哲学的复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近年来国外学界围绕“承认”概念兴起的对黑格尔实践哲学的重新解释。按照传统的解释,黑格尔是一个反自由的、极权主义的思想家,但从“承认”概念出发,我们可以认为黑格尔实际上是提出了一种独特的自由理论,指示了对自由问题探讨的一个独特的向度。黑格尔“被承认的自由”的思想对于当前实践哲学诸多问题的探讨也有着深刻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中国当前企业文化的三种类型即官商、儒商和佛商,指出佛商流行于华南一带,是目前最有生机活力的一种企业文化,但这种生机活力是由于解构一切规范带来的,具有投机性,不具有积极建设性,对市场经济规律没有自觉意识,尤其对于赚钱的目的性不明确,背后受本能欲望的支配;康德哲学和西方基督教文化在这方面的启示是能够提供一种终极关怀,实践理性的道德自律为人的生存指明了一种理想目标。因此,当代企业文化的发展前景依赖于个人自由意志的确立和建立理性的规范,赚钱的目的应归结到完成自由人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