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Ⅱ.许多年以前,事实上是1954年,我曾写过一篇论文《科学的目的》,最初用英文和德文发表于1957年12月。该文有一部分是对象牛顿和 M.玻恩等伟大人物所持的这一观点的驳斥:牛顿的理论可以用归纳或演绎的推理从开普勒定律中推导出来。当时我并没有着重驳斥牛顿理论是归纳的结果这种历史神话,因为我认为二十年以前我就已经摧毁了归纳理论,当时我充分乐观地相信,捍卫归纳的人仍然在进行的所有抵抗不久都会失败。(不过我比较详细地批判了当时流行的卡尔纳普的归纳概率理论,结果是他放弃了这一理论;他为捍卫归纳而最后采取的形式,同他在《概率的逻辑基础》这本大部头但我认  相似文献   

2.
历史主义     
“历史主义”这个词,看来好象有两个完全相反的意思。它常常意味着,对过去的解释和评价,要防止脱离历史时代的做法。在这个意思上,历史主义是指,理解过去的事情要使用能使当时与这些事情密切相关的人们所能明白的术语。此外,人们时常以历史主义意指:怀疑和反对这样一种观念,即标准或价值观能够超然于相信它们的人们而存在。怀疑的历史主义常被认为是一种很坏和腐败的学说。如:胡塞尔痛斥它是对哲学思想的否定(见《作为严格科学的哲学》,1911年);并且在《自然权利和历史》(1950年)一书中(这本书在美国保守主义者中间仍有奇异的影响),L.斯特劳斯诅咒它是攻击“自然权利”的古典观念。他称怀疑的历史主义为  相似文献   

3.
一、导言当代科学哲学家与科学社会学家之间的论战,常常表现在他们对认知价值的历史条件性的意义理解不同。T.库恩的《科学革命的结构》(SSR)已经发表了30年,但是围绕他的“历史主义”对英美经验论的逻辑中心主义的质疑的实质,人们仍然争论不休。历史主义运动形成于五、六十年代,在其萌芽阶段就蕴含着种种分歧因素,以致于在今天其内部仍呈现着繁杂的多样性。比如说自我描述的历史主义者就既不同意客观主义也不同意相对主义的观点。历史主义者认为作出评价的基本单元是“大理论”(macro-theory)而不是某一种“理论”,所  相似文献   

4.
鲍佩尔(K.R.Popper,1902——)曾在维也纳大学学哲学、数学和物理学,系伦敦大学教授、伦敦经济学院哲学、逻辑与科学方法系系主任。他的主要著作有:《科学发现的逻辑》、《历史主义的贫困》、《开放的社会及其敌人》。此处所载作者关于自由、平等、人道主义等问题的一些论点,摘自《开放的社会及其敌人》(1952年英文第2〔订正〕版)。该书主要是反对马克思主义的。作者说:“这本书是政治哲学与历史哲学的批判的概论,并且是对某些社会改造原理的考察。”(“序言”),“预期到马克思主义将成为一个主要的问题,因而相当详细地探讨了它。”(“订正版序”)  相似文献   

5.
凌培炎教授在河南大学学报一九八五年第六期中发表了一篇题为《从系统论的观点看个性的实质》的文章,文中指出个性是自控与他控系统的统一。我认为这一论点是经得住推敲的,因而撰写此文,试图从控制论角度对这一论点加以详细的阐述。控制论作为一门较完善的理论学科,是美国科学家维纳在总结了前人的理论成果的基础上于一九四八年在其著作《控制论》中正式提出的。由于它具有一般科学方法论的  相似文献   

6.
本世纪以来《管子》研究简介李霞一、中国《管子》研究回顾本世纪以来.从宏观纵向的视角来看,《管子》研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情形的论点,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一)1900~1949年。这一时期共出版、发表有关《管子》研究的专著与论文60多篇.其中...  相似文献   

7.
1988年南开大学哲学系逻辑学专业研究生提交的学位论文中,有五篇论述了中国逻辑史的内容。这五篇论文是:傅永庆的《先秦语言逻辑》(博士学位论文。导师,温公颐教授)、李卒的《中国逻辑史中的谬误理论》、杨哲昆的《公孙龙子名辩思想与名辩方法分析》、赵继伦的《论<墨辩>的逻辑类型》、颜华东的《论王充关于论证的逻辑思想》(后四篇均为硕士学位论文。导师,崔清田副教授)。这五篇论文经国内同行专家的审阅鉴定,以及由李先焜教授和蔡伯铭教授分别担任主席的论文答辩委员会主持下的认真答辩,被认为在中国逻辑史  相似文献   

8.
在马克思从生产逻辑到资本逻辑的思想转变中,历史性思想的形成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哲学的贫困》与《致安年柯夫的信》则是这一思想形成中的重要节点。与蒲鲁东等将资本主义社会看作自然社会不同,马克思强调这一社会是一种历史的存在,建立在这一社会基础上的思想观念同样是一种历史的存在。历史性思想使马克思意识到以生产逻辑为基础的人类学意义上的哲学,并不能真正区别于政治经济学的哲学基础,同样不能真正实现对近代以来的哲学、政治经济学理论前提的批判。马克思历史性思想的形成,为《资本论》对于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发展、社会结构和思想观念的批判,提供了方法论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逻辑与语言学习》1988年第3期发起了对“逻辑无用”论的驳斥,切中时弊。所载之文,有理有据,读后大快人心! 我虽然已离开中学,但有时还到中学语文的讲台上站一站。中学的青年教师也不时问及中学语文的教学问题,我都告诉他们:要重视逻辑训练,特别是高中阶段,要以逻辑训练为纲。没想到如今逻辑知识竟被删掉了!这真是不智之举。下面我仅从自己的教学中为驳斥“逻辑无用”论提供两个反证。  相似文献   

10.
孙学刚等先生从1998年9月到1999年3月,在《医学与哲学》杂志上发表了3篇评论中医的文章。中医学作为一门饱经历史沧桑,立足当代,面向未来的学科,以海纳百川的博大胸襟,正视各种各样的批评,其恢宏的气度,正是不断前进的活力之一。作为一代中医学人,都有促进这一传统科学向现代化转型的历史责任。但孙学刚等人的3篇文章:《实用主义对中医学的消极影响》[医学与哲学,1998,(9)]、《医学经验主义的贫困》、[医学与哲学,1999,(1)]、《中医现代化的哲学思考》[医学与哲学,1999,(3)],并没有…  相似文献   

11.
任军 《现代哲学》2006,(2):66-71
该文从胡塞尔在《哲学作为严格的科学》中对历史主义的批判入手,继而分析他在《欧洲科学的危机与超越论的现象学》中对历史主义问题的阐述,最后对胡塞尔的历史哲学观点及其对我们的启示进行简单的总结。  相似文献   

12.
李先焜先生在《哲学研究》上发表两篇论文(《语言、逻辑与语言逻辑》,1986年第8期;《指号学与逻辑学》,1988年第9期),批评“逻辑是研究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的观点,论证他自己的“逻辑的研究对象是语言符号”的观点。我认为,李先生的观点实际上涉及到“逻辑究竟是什么”这个根本性的逻辑哲学问题,因此应该在更广大的背景中去审视它。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逻辑教学将走向何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1998年 ,第 1期《读书》杂志发表了王路的文章《金岳霖的孤独与无奈》;同年 ,第 3期《九江师专学报》登载张盛彬的《沉重的逻辑话题——答逻辑取代论》一文。 1999年 ,第 3期《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发表王路《论我国的逻辑教学》一文 ;后该刊第 5期刊载马佩的文章《也谈我国的逻辑教学——与王路先生商榷》;同一年 ,《哲学研究》第 10期发表王路的论文《论“必然地得出”》。在上述文章中 ,王路研究员和张盛彬、马佩教授分别就我国高校逻辑教学提出了针锋相对的观点。以此为标志 ,本世纪我国逻辑学界第三次较大规模的讨论拉开帷幕。从目前情…  相似文献   

14.
《江海学刊》早期文章笔名考蒋顺兴在60年代的《江海学刊》上,发表了不少笔名文章。这当然是正常的,但也给后人的研究带来一些麻烦。例如,我有一位同事曾以笔名在1961年第五娜江海学刊》上发表了一篇关于太平天国史的论文,二三十年后,因评职称,竟先后有两位先...  相似文献   

15.
这里我们发表一篇张岱年同志于1948年撰写的论文《天人简论——人与自然》。张岱年同志是我国著名学者,早在三十年代即从事哲学与哲学史的研究,对中国哲学史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张岱年同志在后记中称《天人简论》一文是他“四十岁以前思想的总纲”,“力图把现代唯物论与逻辑分析方法以及中国哲学的优秀传统结合起来。”《天人简论》可以说是这样一种尝试的产物。这篇论文虽写作于近四十年前,但对于当前研究中国传统哲学以及发扬中国传统哲学的优秀遗产,依然有着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纪念恩格斯《精神世界中的自然科学》发表100周年天津医科大学(300070)谭郁彬恩格斯的《精神世界中的自然科学》发表于1898年德国汉堡出版的“新国解年鉴”,后被编入《自然辩证法》一书中。在这篇论文中恩格斯以令人信服的事实分析和旗帜鲜明的笔调批评了...  相似文献   

17.
1984年莫斯科“科学”出版社出版了一本研究黑格尔的最新著作:《黑格尔走向<逻辑学>的道路。系统性原则和历史主义原则的形成》。全书分三篇:第一篇“从系统性和历史主义问题看黑格尔哲学发展的最初阶段”;第二篇“《精神现象学》中的系统性思想和历史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8.
《哲学研究》1983年第6期发表了何畏同志《马克思创立的是历史唯物主义一体化哲学》一文,其中心论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历史唯物主义”,“不存在历史唯物主义之外的辩证唯物主义”。为了证明这一中心论题,何畏同志引用了经典作家的许多语录。我对于该文的论点有不同的看法,已写了一篇题为《历史唯物主义不能概括马克思  相似文献   

19.
一、“场所”的形成1 92 6年 ,即西田几多郎 (1 870— 1 945年 )从京都大学退休前两年 ,他发表了题为《场所》的论文。这篇论文对于研究西田哲学的发展过程来说 ,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这篇论文出版之后 ,左右田喜一郎从新康德主义的立场对它进行了评述 ,认为它“进一步加深了  相似文献   

20.
读了方克立同志的文章,我觉得很高兴,因为方克立同志有一些基本论点跟我并不对立,而且很接近。在过去几个月中,我研究了许多同志对于《中国哲学史新编》中关于孔子论仁那一节所提的意见,作了一些解释,写了两篇文章。一篇是关于理论问题的,题目是《关于一个理论问题的质疑与请教》,发表在《教学与研究》1963年第三期。一篇是关于历史问题的,题目是,《关于孔子仁的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