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近十年来关于雏鸡脑两半球机能不对称性的实验研究。已有资料从脑形态上、脑机能上和行为上提供了脑两半球不对称的证据;还介绍了雏鸡脑不对称性与个体发育和影响雏鸡脑两半球不对称发展的因素。  相似文献   

2.
对人类大脑两半球不对称性的研究已有近百年的历史,然而,对动物大脑两半球不对称性的研究却是近十多年来才开始的。近年来,在灵长类,非灵长类哺乳类,乃至鸟类中都发现了一些生理和形态上的不对称现象。本文从进化的角度,评介了近年来的一些发现和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一、问题提出割裂脑,即切断连合大脑两半球的主要连合部——胼胝体,不仅有助于控制顽固性癫痫,而且为心理学研究人的心理机制,进一步揭示人脑的奥密提供了良好的条件。R.W.Sperry 及M.s.Gazzaniga 近二十年来做了大量研究,他们提出,裂脑人两半球可以各自独立活动,右半球并非左半球的附庸,而是能够理解词义、辨别语言,并具有自我意识和社会意识的重要半球。这方面的研究在我国尚未曾开展。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于1983年下半年先后做了两例裂脑手术,我们对这两例病人在手术前后做了神经心理学的检查和实验,以研究其心理活动的变化状况。  相似文献   

4.
本文就人类大脑两半球功能不对称性认识的起源、演变、最新发展进行了论述,尤其对五十年代以后出现的新研究技术及实验结果对传统观念的否定进行了综述。总的看,对大脑两半球功能不对称性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曲折复杂的发展过程。这个过程是一个随研究方法、研究手段、研究水平的发展而观念不断更新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大脑两半球对McCollough效应敏感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莉 《心理学报》1992,25(3):60-65
本实验通过对大脑两半球对McCollough效应敏感性的比较研究,探索了心理科学的最新发展之一——大脑两半球不对称性研究的新途径。 实验以正常右利手人为被试。采用单侧视野呈现技术,在控制眼动的情况下,探索了大脑两半球在McCollough效应形成过程中的差异问题及有关问题,并取得了较为可靠的实验材料。实验结果表明:1.大脑两半球对McCollo-ugh效应的敏感性是不同的,大脑右半球对McCollough效应的敏感性高于左半球。2.在双眼适应与单眼适应条件下的比较,被试两侧视野所见的McColl-ough效应彩度值的差值有显著差异。3.男性被试两侧视野所见的McCollou-gh效应彩度值的差值略高于女性被试。4.在同等条件下,女性被试较之于男性被试容易产生更大的McCollough效应。  相似文献   

6.
范畴异同判断中大脑两半球功能不对称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实验利用汉字单词和图片为刺激材料,要求被试判断同时呈现在左视野和中央视野或右视野与中央视野的二个刺激是否属同一范畴,对范畴异同判断中大脑两半球功能不对称性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1)对汉字单词的处理为大脑左半球占优势,对图片材料的处理为大脑右半球占优势;(2)判断方式(异判断和同判断)在左半球和右半球之间未显示出不对称性。  相似文献   

7.
尹文刚   《心理科学进展》1984,2(4):51-58
人的大脑两半球,在进行言语及其有关的高级心理活动时表现出偏于一侧的现象,即一侧化(lateralization),或称为不对称(asymmetiy)。这种现象早在十九世纪中叶已被临床神经学家发现,而在近些年来,由于多种技术方法的采用,人们对它又有了更加深入和广泛的探论,特别是在神经心理学界已作为一项主要的研究内容,并成为在神经科学领域中有了重大突破的课题。  相似文献   

8.
汉字认知的“复脑效应”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该研究探讨了汉字的字形、字音、字义认知上的大脑两半球的功能差异。实验一使用同一的“汉字对”刺激材料,三组被试分别进行了字形、字音、字义异/同判断,结果发现反应时和正确反应率均表明,字形、字音、字义认知均与两个大脑半球有关,显示出了汉字认知的“复脑效应”。实验二使用“汉字-图形”意义整合判断课题进一步检验了字义认知的“复脑效应”,结果与实验一相同。作者认为,汉字认知的“复脑效应”与汉字本身的特点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9.
行为神经生物学是神经生物学的一个分支,近期在某些方面取得较大进展。本文拟对大脑两半球机能不对称性、学习记忆的神经生物学、以及神经系统可塑性和脑发育三个问题的研究情况作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0.
时间认知神经科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杨珍  黄希庭 《心理科学》2005,28(6):1506-1509
当前对时间认知的脑机制探讨有三个模型:特异化计时模型、分布网络模型和定域计时模型。在这些模型的框架下,时间认知的神经心理学研究集中探讨了小脑、基底神经节、前额叶在时间信息加工中的作用和大脑两半球在时间认知中的不对称性。小脑作为内部计时系统对时间控制具有重要作用,在周期性动作任务中,小脑对不连续动作计时具有特异性。基底神经节在时间加工任务中与小脑存在明显的作用分离,其具体机制还有待深入研究。前额叶的计时功能可能与注意和工作记忆对时间信息的获得、维持和组织有关。此外,还发现大脑右半球与时问信息的加工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1.
高飞  蔡厚德 《心理科学进展》2013,21(7):1200-1212
胼胝体是哺乳动物脑内最大的白质结构,不仅可以在大脑两半球间传递信息,也能调节半球间的相互作用,“抑制模型”和“兴奋模型”是当前解释胼胝体调节机制的主要模型.前者假设,胼胝体对半球间的信息传递起抑制作用,表现为优势半球的功能增强,非优势半球的活动抑制,因而可以提高半球加工的独立性和功能不对称性;后者则认为,胼胝体对半球间信息传递起促进作用,导致两半球同时性活动,并增强其功能连接性,因而可以降低半球的功能不对称性,有利于半球间的信息共享与功能整合.近期的研究显示,胼胝体并不是一个结构与功能的单一体,而是包含了在空间与时间上既分离又互动的多通道信息加工复合体.抑制与兴奋信息可以通过胼胝体的不同空间通道以不同的速度在半球间进行传递,并受到任务计算类型与复杂性的调节,因此,胼胝体的抑制与兴奋的协同可以调节两半球的动态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2.
2003年8月10日,美国心理学界大脑生理学界对最近一例裂脑人思维状态做了新的探讨,重新认识裂脑人思维、左右半脑的意识关系,据称是人类在新世纪探索大脑奥秘的重大进展,但对裂脑人心理活动却无法解释。本文以思维科学理论进一步作出解说。  相似文献   

13.
杏仁核情绪功能偏侧化的成像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意识水平、性别、情绪类型3个方面讨论了大脑两半球杏仁核在情绪功能方面表现出的不对称性。初步证据显示大脑两侧的杏仁核功能的确存在偏侧化,并且与右侧杏仁核相比,左侧杏仁核出现更多激活。右侧杏仁核可能负责的是早期的、基础的、不易被检测到的“幕后”的情绪工作;左侧杏仁核负责随后具体的、持续的、容易被检测到的“幕前”的情绪工作。由于目前针对杏仁核偏侧化的专门研究不多,其具体机制不清楚。该文还对杏仁核偏侧化的理论假设和未来研究方向做了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14.
李德明 《心理学报》1988,21(3):77-82
断奶前Wistar婴鼠168只,分为0、2、4、6……20日龄共11个日龄组。记录每只动物腹腔注射苯异丙胺(5毫克/公斤)所诱发的旋转行为,以研究大鼠大脑两半球机能不对称性的个体发生。本实验观察到0日龄(出生后0—12小时)婴鼠即可被苯异丙胺诱发低水平的旋转行为,其旋转行为水平随日龄的增长而提高。该实验结果表明大鼠在出生时大脑两半球机能已存在不对称性特征。  相似文献   

15.
“利手”是反映脑功能优势化体制的一个重要外部标志,利手研究也是探索精神病患者大脑两半球运动优势变异的重要手段。迄今,利手研究资料提示分裂症与优势半球机能障碍,情感性精神病与  相似文献   

16.
科学发展验证出大脑半球各有优势又相互作用的分工理论是错误的。根本原因是单侧化试验的失误。尽管耳、目是单侧性输入信息,但大脑两半球却同时对其信息发生作用,分离的左右半球并未“分离”。大脑两半球是统一的整体,意识是整个大脑物质运动形态的反映,两半球不能各自独立产生意识,亦非各有优势,当其中一个半球失去作用时,另一个半球将担负起全脑的功能。[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双语者脑的语言功能侧化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语者大脑两半球对两种语言的机能测化不同,有一定的关系模式,并受多因素制约.实验心理学关于侧化研究的结论争议较大,临床神经心理学研究多认为两种语言均左侧优势.双语中大脑两半球是一个协同作用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前言自从1860年法国医生布洛卡通过解剖一个失语症患者的大脑,发现人控制言语的中枢位于左半球的额下回;1874年德国人威尔尼克发现颞上回存在着对书面语的理解中枢,研究者开始了对大脑半球机能差异和机能定位的研究。到1981年。美国的罗杰·斯佩里博士,通过研究“裂脑人”,对大脑两半球机能分工的研究,取得了重大成果并因此而获得诺贝尔医学奖。心理学家称大脑为“暗箱”,社会学家认为大脑是“三大宇宙之谜”之一,这不仅仅因为大脑本身的高度复  相似文献   

19.
脑岛位于大脑外侧裂的深处, 与情绪和内感受等多种心理功能有关。脑岛在成瘾中的结构变化和功能连接异常, 表明了脑岛在成瘾中的作用, 刺激脑岛区域干预成瘾也逐渐成为研究者们关注的领域。未来的研究应该通过对脑岛进行精细分割和多种方法相结合来进一步考察脑岛在成瘾中的具体作用, 并挖掘不同成瘾类型的共性和特性, 以便更好开展基于脑的成瘾干预。  相似文献   

20.
胡竹菁 《心理学探新》2002,22(1):F003-F003
20世纪90年代,国际科学界开展了广泛的脑科学研究,曾被命名为“脑的10年”,许多发达国家对于大脑的研究倾注了很大的力量,对大脑的认识也得到了进一步深化。二十一世纪随着科学技术快速发展,脑科学与行为科学的研究是整个科学研究中最具挑战性的内容。尤其是脑高级功能的研究,更是其中的热点。由天津师范大学沈德立教授主编的《脑功能开发的理论与实践》(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6月)一书的出版,使我们欣喜地看到,我国科研工作者正在为缩小我国与发达国家间的脑科学开发研究方面的差距而不断努力着。该书共包括十章,内容分别是:绪论、人脑的基本知识、大脑左右半球功能概述、评价大脑左右半球功能的心理学方法、利手与大脑左右半球功能的发展研究、大脑左右半球功能的性别差异、大脑功能开发基础、大脑左右半球功能开发方法、脑功能开发的若干实验研究和中小学教师谈脑功能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