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真是奇怪,生活衣食无忧了,却常常怀念那些贫穷的日子。  相似文献   

2.
懂得金矿知识的人明白,那些色彩斑斓、奇形怪状的石块并没有采炼价值,能够提炼出黄金的是那些颜色发暗,并不引人注目的矿石。社会复杂,人心难测。一些说“是”的人心里却想着“不是”,一些表面上过分谦恭的人心里却极为高傲。如果能够从别人的一言一行中了解其真正内心,不仅有助于我们同对方交往减少失误,而且还有益于包容对方,爱护对  相似文献   

3.
康先生信箱     
我是一名高二的学生,本应该好好学习准备考大学的,但我却对此毫无兴趣。我觉得生活也没有任何意义与价值。人活着也只是为了更好地繁衍自已。我对那些人活着是为了别人更好地活着之类的大道理也不感兴趣,我也做不到那一点。所以我也就找不到动力去学习,去积极地生活。我也不明白人为什么要活在这个世界上,您能告诉我吗?  相似文献   

4.
学像小孩子     
在路加福音18章的经文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有人抱着自己的婴孩来见耶稣,请耶稣为他祝福,门徒看见就责备那些人,门徒一定是认为主正在讲论,这时候来让主摸小孩子,这些人太不知轻重缓急了,所以他们责备那些人。在16节:耶稣却叫他们来,说,让小孩子到我这里来,不  相似文献   

5.
曾经向一位德行极高的师父请教:为什么善良的人还会经常感到痛苦,而那些恶人却活得好好的呢?师父很慈悲地看着我说:如果一个人的内心有痛苦,那就说明这个人的内心一定有和这个  相似文献   

6.
又是一本关于异化的书?这书是给什么人写的?为什么要写?我能想象得到,“正统的”马克思主义者一定会惊讶地提出这些问题。一听到“异化”这个词儿,他就觉得必须对修正主义的或反共的观点提高警惕了。这本书主要不是为“正统的”马克思主义者写的;但是确实是由于马克思主义者不了解异化理论的意义与作用,我才要写这本书。这本书的主要对象是那些对异化理论深感兴趣的人,尤其是那些对这一理论本应感兴趣、本应给以正确评价的马克思主义者。我特别是写给那些政治活动家的;写给那些自觉地并公开宣称自己是根据马克思主义行动的政治家的。换句话说,这本书是研究马克思主义的,但其主要目的是政治性的。  相似文献   

7.
植物的气度     
总喜欢流连于花树的海洋中,却总又记不住花草繁杂的姓名。于是,在某一刹那里,那些懂花的养花人特别让我心生敬佩。  相似文献   

8.
有些人很有责任心并具有主动性.他们不仅主动观注那些需要做的事,而且还进一步主动地去完成它们.另一些人却什么都需要别人告诉他们,而且连自己应该做的事都会常常忘记.  相似文献   

9.
    
伤心,是一种最堪咀嚼的滋味。如果不经过这份伤的疼痛——度日如年般地经过,不可能玩味其他人生的欣喜。伤心没有可能一次摊还,它是被迫的分期付款。即使人有本钱,在这件事上,也没有办法快速结账。有时候,我们要对自己残忍一点,不必过分纵容自己的哀怜。大悲,而后生存,胜于不死不活的跟那些小哀小怨讨价还价。有些人的怨叹是一种习惯,不要认真帮他们解决,这份不快乐,往往就是那些人日常生活中的享受。有时候我们因为受到了委屈而悲伤,却不肯明白,这种心情,实在是自找的。挫败使人痛苦,却很少有人利用挫败的经验修补自己的生命。就是这份苦痛,就白白地付出了。  相似文献   

10.
世界上没有人不期待成功,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凡是标有成功二字的书都非常畅销的缘故。据说有人做过统计,在图书馆里涉及到成功的书有上千种,而论及失败的书,却只有区区几十种。那些孜孜不倦寻找成功的人  相似文献   

11.
在《路加福音》中,主耶稣教导那些跟随他的人说:"你们哪一个要盖一座楼,不先坐下算计花费,能盖成不能呢?恐怕安了地基,不能成功,看见的人都笑话他,说:'这个人开了工,却不能完工.'"(路14:28-30)耶稣以盖楼的比喻告诉我们,那些愿意建造自己生命的人,必须付上一定的代价;若工程半途而废,就难免会遭到别人的讥笑.  相似文献   

12.
身边常会有人抱怨:怎么干活的总是我,涨薪升职却轮不到我?很多人觉得自己为了工作付出很多,却没有得到相应的收获。殊不知,职场中,不仅要干得好,还要干得巧。真做了,但老板压根儿不知道工作中遇到一个好老板的确不容易,特别是对于那些性情"耿直"的人来说。他们有明确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在一个单位或一个群体中,人们总是艳羡、追捧那些衣着光鲜,作派张扬、地位优越的人,我却喜欢把敬仰和关注的目光投向那些朴素,低调、甘居卑微的人。因为我发现,那看似卑微的群体中,孕育着卓越的智慧,潜藏着高尚的情怀。他们身上散发出来的伟大光辉,如暗香浮动,灵光隐现,给我的灵魂以深层而持久的滋养。  相似文献   

14.
夏新穗 《天风》2012,(7):25-27
在当时的社会都是有身份的人,他们也都听见了耶稣基督的福音,最终却没有选择接受救恩……那些听见福音,却拒绝没有接受的人,面对神未来的公义的审判,他们也是无话可说无可推诿的了。经文:可6:20;徒24:24-26,26:27-28神藉着他儿子耶稣基督所做成的救恩,是面向全人类的,但所读的这三处经文中提到的三个人,他们都听见了福音,却没有选择接受,与救恩失之交臂,令人扼腕叹息。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15.
在我们每个人的成长道路上,某个关键时期,总会出现一个关键性的人物。这个人或许是你的父母,或许是你的老师或朋友。他所说的看似普通的一句话,却会让你牢记心中,永生不忘。普通人是这样,那些成功人士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16.
卷首圣言     
《中国天主教》2005,(4):1-1
圣母赞主歌玛利亚说:“我的灵魂赞颂主,我的心神欢欣踊跃于天主,我的救主。因为, 他垂顾了他的婢女卑微;今后万世万代都要称我有福;因全能者在我身上行了大事,他的名字是圣的;他的仁慈世世代代于无穷世,赐与敬畏他的人。他伸出了手臂施展大能,驱散那些心高志傲的人。他从高位上推下权势者,却举扬了卑微贫困的人。他曾使饥饿者饱飨美味,反使那些富有者空手回去。他曾回忆  相似文献   

17.
意雯 《天风》2015,(2):31
<正>[中国经济网]四川一位19岁男青年在微博上直播自杀,引来数万网友围观和议论。虽有人同情劝说,起哄谩骂的声音却更多,甚至当男子动摇自杀念头时,有人评论说"不行",也有人说"你赔我流量"、"你必须死",嘲笑讽刺触目惊心,推波助澜,最终导致风华正茂的生命逝去。[随感]这一事件背后的那些冷漠的人,生活中或许本是守规矩、讲公德的人,可是,因为网络带来的距离,性命攸关的事情仿佛成了一场肥皂剧;因为隐身屏幕之后,心中的恶念变得肆无忌惮。怀着  相似文献   

18.
朋友去远方,把他在山中的庭院交给我留守。朋友是个勤快人,院子里常常打扫得干干净净寸草不生。而我却很懒,除了偶尔扫一下被风吹进来的落叶,那些破土而出的草芽我却从不去拔。初春时,在院子左侧的石觉旁冒出了几簇绿绿的芽尖,叶子嫩嫩的、薄薄的,我以为是汪汪狗或芨芨草呢,  相似文献   

19.
朋友去远方,把他在山中的庭院交给我留守。朋友是个勤快人,院子里常常打扫得干干净净寸草不生。而我却很懒,除了偶尔扫一下被风吹进来的落叶,那些破土而出的草芽我却从不去拔。初春时,在院子左侧的石凳旁冒出了几簇绿绿的芽尖,叶子嫩嫩的、薄薄的,我以为是汪汪狗或芨  相似文献   

20.
人是唯一不需要缰绳就可以被牵着走的动物。那些被人驯服为人所用的生灵,缰绳抓在主人手中;习惯了手把锁链、欣欣然以万物灵长自居的人类,却常常被自造出来的沉重与繁杂所缚所累,终生被自己也被他人牵着走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