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隋唐以降,随着伊斯兰教的逐步传入,阿拉伯文书法也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与发展。经过千余年的流传演化,阿拉伯文书法艺术与中华文化艺术交融互鉴,最终孕育形成了具有中国风格和特色的阿拉伯书法艺术形式。本文运用历史文献的方法,对散落在世界各地博物馆藏文化遗产文物中的阿拉伯文书法,进行对比研究、个案分析,梳理和发掘阿拉伯文书法融合中华文化及再创造的历史路径。  相似文献   

2.
为发扬伊斯兰文化优良传统,提高学员书写和创作阿拉伯书法水平,全面培养新时代青年阿訇为穆斯林服务的本领,中国伊斯兰教经学院于今年4至6月,举办了首届阿拉伯书法比赛。这次比赛,是参照国际阿拉伯书法比赛的有关规则与办法、结合本院实际情况而举行的。比赛按书法的不同体类,共分五个比赛项目,即苏鲁斯体、纳斯赫体、库法体、波斯体、迪瓦尼体。每个书体都规定了统一的书写内容、统一的用纸规格,以及适于书写内容容量的用笔尺寸。参赛者可任选其中1至3种书体参加比赛。比赛活动于3月底正式宣布,全院三个年级中有22名同学报…  相似文献   

3.
正伊斯兰教中国化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内涵。进入新时代,讲伊斯兰教中国化,应当既要总结和继承伊斯兰教中国化的历史经验和优良传统,又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和升华,不断充实和丰富。新时代伊斯兰教中国化的具体内涵是: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挖掘教义教规中有利于社会和谐、时代进步、健康文明的内容,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团结广大穆斯林与全国各族人民一道,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而努力。  相似文献   

4.
正一、明清时期经堂歌的由来经堂歌始于明代中期,是当时的中国穆斯林学者针对经文匮乏,学人寥落,既传译之不明,复阐扬之无自的状况,采用伊儒会通的方式,将伊斯兰教文化与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相融合,创作出的一种俗言浅义兼白话,愚夫幼蒙易通达(清·李复真:《穆民劝善歌》)的民间歌谣。经堂歌是伴随明清之际中国穆斯林学者以儒诠经活动的开展而逐渐形成的。  相似文献   

5.
伊斯兰教自唐宋之际传入华夏之后就开始了中国化的历程,本文以时人用儒家之"天"来理解伊斯兰教的"真主"信仰这一范畴为例,分析了二者在本体论、认识论上有所不同之外,认为二者在"最高的存在"上是一致的。正是这种教内外人士都接受的认知、表达、接受方式,就是伊斯兰教中国化的契合点所在。  相似文献   

6.
乐园或天堂,是伊斯兰教关于后世生活的最重要想象。从阿拉伯沙漠精神出发,《古兰经》用绿洲来描述乐园;随着伊斯兰教的广泛传播,乐园意象逐渐演变为鲜花盛开的花园。而至于这花园中最重要的花朵,各族穆斯林则根据自己的"地方知识"予以阐发;于是,玫瑰、郁金香和牡丹,分别成为了波斯、土耳其和中国回族穆斯林文化中的乐园之花。本文认为,这一案例再次暗示了作为世界宗教的伊斯兰教,其实拥有多样化的地方性实践。  相似文献   

7.
十九世纪中叶,有些语言学家对亚述——巴比伦语、希伯来语、腓尼基语、阿拉马语、阿拉伯语和埃塞俄比亚语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这些语言有亲属关系,并且发现这些使用亲属语言的民族在历史上都有相互联系,它们都是同源的语言,因而确定阿拉伯语属于亚非语系闪米特语族。闪米特语族的各种语言,就其基本词汇、语法结构和语音成分来看,都有历史的类似点,这个语族语言的主要特点是:动词  相似文献   

8.
阿拉伯书法史上先后出现的库法体、纳斯赫体、波斯体、三一体、迪瓦尼体、卢格阿体等种种书体,虽然都是由原始的象形、象意文字逐渐演变、繁衍出来的,形貌也不无相通之处,但是它们毕竟各自具有突出的特点、很强的个性,在不了解它们“家世族谱”的人看,是很难看出它们之间的师徒关系的。正是由于各种书体之间既有相通又多有不同之处,所以在学习某一种书体的时候,就既要弄明白它与别的书体的联系,又要懂得它独有的结词、运笔及布局等特点。我们认为,结词章法、运笔技巧和结构布局,是构成阿拉伯书法艺术的三大要素。这些要素,不仅是书家进行创…  相似文献   

9.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明确指出,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支持我国宗教坚持中国化方向。伊斯兰教自唐代传入中国伊始,就自觉的向中华传统文化靠拢,主动接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适应或与中华文化交融发展。因此,如今中国的伊斯兰教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伊斯兰教。  相似文献   

10.
本文概述了吐鲁番盆地古代各族人民信仰的祆教、佛教、摩尼教、景教,以及伊斯兰教传入吐鲁番盆地后,各族不同宗教信徒,特别是佛教徒和伊斯兰教徒的斗争情况,最终伊斯兰教徒取得了胜利。至15世纪40年代起吐鲁番盆地的蒙古贵族及维吾尔族人民已全部伊斯兰化。  相似文献   

11.
阿拉伯文书法创作是艺术创作的一种形式。作为艺术存在,必有其艺术上的创造性。阿拉伯文书法创作,对于我们初学者来讲,需要通过较长一段时间的临摹前人碑帖,掌握了传统的书写技法以后,就应该学习掌握阿拉伯文书法创作的基本规律和方法,进入创作的学习和练习。阿拉伯先民们在阿拉伯文字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创造了阿拉伯文书法艺术。伊斯兰教传播后,阿拉伯文书法艺术经过人们的长期实践和总结,结合阿拉伯人民的书写习惯及审美心理,逐步归纳形成了一整套独特的作品书写形式和方法。初学阿拉伯文书法创作,必须先熟悉了解阿拉伯文书法创作的基本…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济南清代道光年间的左廷荣汉文-阿拉伯文墓碑碑文的考证与研究,介绍了清末左公的苏菲行迹、朝觐经历及碑刻反映的华北地区苏菲的某些面貌与伊斯兰教中国化因素等相关内容,认为它是一件在中国伊斯兰教史研究中具有相当价值的碑刻。  相似文献   

13.
明末清初的二百年间,是从域外传入中国内地的伊斯兰教的"定型"时期。其间,外来的伊斯兰教发生的一大深刻变化,是在本土化、民族化过程中增添了中国元素,确立了"以儒诠经""以儒释教"的发展方向。本土化、民族化实质上也是中国化的一种表述。在此进程中,兼通儒、道、佛、伊四教的中国穆斯林知识精英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多年来,学术界就伊斯兰教中国化问题发表了一些有影响的论著,但结合文献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略显不足。本文试图以刘智的《天方典礼》为文本依据,适当结合王岱舆、马注的相关论述,就伊斯兰教中国化的路径、方式问题谈一点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正>我们高度关注的全国宗教工作会议刚刚闭幕,今天汇聚一堂,深入学习领会全国宗教工作会议精神,提出落实会议精神的举措,非常及时,意义深远。下面,我谈几点认识和体会。一、深刻认识全国宗教工作会议的重大意义全国宗教工作会议是时隔5年党中央又一次召开的宗教工作重要会议。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再次召开如此高规格的宗教工作会议,在历史上还是首次。这次会议又恰逢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刚刚闭幕等重要历史节点,意义非常重大。这充分说明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宗教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对宗教界的亲切关怀,我们倍受鼓舞、倍感振奋。  相似文献   

15.
1988年4月24日至30日,在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举办了首届阿拉伯书法伊斯兰装饰国际艺术节。我受中国伊协委派,参加了中国阿拉伯书法代表团,于4月19日飞抵巴格达。4月24日,艺术节在巴格达拉希德剧院举行开幕式。伊拉克文化新闻部长拉蒂夫·纳西夫·贾西姆到会祝贺并讲了话,伊拉克书法协会主席赛来玛·伊布拉欣和各国书法家  相似文献   

16.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为新时代做好宗教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必须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是关于宗教工作的重大创新论断,是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重大战略举措。广东伊斯兰教界积极贯彻落实全国宗教工作会议精神,结合地方实际探索深入推进我国伊斯兰教中国化的创新实践。  相似文献   

17.
在位于济南三大名胜之一趵突泉公园西侧的永长街社区,从南至北分布着三座清真寺,分别是始建于元代的清真南大寺、始建于明代的清真北大寺和20世纪90年代建设的清真女寺。其中,清真南北大寺是我国伊斯兰教早期著名的清真寺,特别是清真南大寺内现存明嘉靖《来复铭》碑,用儒家哲学思想阐释伊斯兰教理念,是伊斯兰教中国化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18.
<正>讨论"伊斯兰教中国化",其前提是需要我们中国社会能对伊斯兰教有全面、透彻的了解和公道、正确的评价。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其文化体系和文明形态对人类发展有着独特的贡献。但世界尤其是西方世界对伊斯兰教的偏见在加剧,这种不利、负面的舆论也在中国社会蔓延,社会对宗教、民族问题上的猜忌、误解、敌视和分化在加剧、恶化,尤其在对伊斯兰教的理解及评价上也受到西方偏见的影响和  相似文献   

19.
《中国穆斯林》2013,(2):I0001-I0001
穆罕默德·尤素夫·陈坤哈吉,东乡族,1966年出生于甘肃东乡族自治县;1989年毕业于兰州伊斯兰教经学院;1991—1994年留学于巴基斯坦国际伊斯兰大学,现为甘肃省政协委员、兰州伊斯兰教经学院讲师、甘肃省书法家协会会员、甘肃省东乡族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穆斯林》杂志特约书法艺术家。  相似文献   

20.
"民族瑰宝书苑奇葩——中国穆斯林阿拉伯文书法艺术展"于2015年2月27日至3月15日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展览馆举办。全国多地阿拉伯文书法艺术家的近200件阿文书法精品参展。作品内容包括伊斯兰经训箴言、中国传统文化诗词格言等,作品装饰形式多为汉字书法常见的中堂、对联、条屏、横幅等,其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较为全面地展现了当代中国阿拉伯文书法的风貌及其风格多样、变化精妙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