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音》2003,(12)
本刊讯11月8日,位于浙江省安吉县境内的?益大师道场——北天目山灵峰讲寺举行修复开放十周年庆典暨观音殿、?益大师纪念堂落成法会,浙江省民宗委钟小毛主任、湖州市统战部蒋晓勇部长、湖州市宗教局沙铁安局长、安吉县张为华副县长、县统战部奚林根部长及杭州市佛教协会会长俞昶熙居士、省佛协秘书长徐明仁、江苏省佛教协会会长明学法师等有关方面领导和来自江苏、浙江、安徽、上海的四众弟子1500余人参加了法会。灵峰讲寺于梁开元元年(907)由义瞞禅师创建,历经兴衰。明末清初,?益大师驻锡灵峰,以教重天台、行归净土著称,被称为“灵峰派”。(…  相似文献   

2.
天台山国清讲寺坐落于浙江省天台县,寺院建于隋代,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是佛教天台宗祖庭,也是韩国、日本以及东南亚天台宗的祖庭。寺院山门“古刹著域中创隋代盛三唐宗风远播;名山传海外依五峰临双涧胜迹长新”的楹联,正是国清讲寺悠久历史、深远影响和幽静环境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3.
本刊讯5月7日上午,杭州市余杭区良渚镇大雄寺隆重举行寺院续建暨心皓法师晋院庆典法会。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传印长老为此亲题华藏庄严——心皓法师大雄讲寺晋院升座志庆字  相似文献   

4.
智能在《觉群》2004年第三期撰写文章,认为作为介乎都市寺院与山林寺院之间的郊区寺院,它都具有都市寺院与山林寺院所共有的特征,但是又有区别于二者的不同之处:从地理位置、经济条件、信徒素质、管理几方面来看,郊区寺院不应盲目模仿都市寺院的管理模式,也不应随意照搬山林寺院的管理条文,而应该及时确立自己的定位,探索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管理理念和方法。这种理念和方法是建立在管理要素基础上的,是因寺而异、因需而异。结合郊区寺院的固有特点,当代都市中的郊区寺院管理过程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确立切合实际的寺院管理理念,理智…  相似文献   

5.
正安吉余村,这座有近千年历史的浙北山村,近年来因在生态文明上的实践和经验,逐渐被世人所熟知。位于村北的隆庆禅院是余村生态文明的见证者和实践者,与这座山村一起不断成长。隆庆禅院,始建于五代后梁(912),禅院由吴越王钱鏐亲自建造,  相似文献   

6.
智敏上师是我非常崇拜的当代高僧,我与之结缘是1998年,我曾于多宝讲寺讲因明。多宝讲寺位于浙江省三门县高枧乡,是清定上师的故乡。这座古老寺庙由东晋高僧昙猷创建,曾是天台山国清寺的下院,清代高僧洁静又于同治年间重建,后被毁。  相似文献   

7.
陈珊珊 《法音》2010,(7):19-23
<正>宁波古有"东南佛国"之称,与佛教有着殊胜因缘,历史上高僧大德层出不穷;境内的古刹林立,天童寺、阿育王寺、七塔寺、保国寺、观宗讲寺、雪窦寺等在历史上久负盛名,影响力遍及全国和南洋、印度、日  相似文献   

8.
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已写入党章、纳入"十四五"规划。2020年11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浦东开放三十周年庆祝大会上,再次强调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建立在生态安全基础上的重要性;随后,在视察南通、扬州等长江沿线江苏段时,着重阐述建设长江流域生态屏障、以青山绿水的优美自然环境推动我国经济"内循环"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为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全国范围内推进"生态寺院"建设,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相似文献   

9.
正2020年12月11日,以"绿色·生态·和谐"为主题的长三角生态寺院建设现场会在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隆重举行。会议由中国宗教杂志社主办,中央统战部宗教研究中心、浙江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指导,浙江省民族宗教研究服务中心、湖州市委统战部(民宗局)承办。来自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民宗工作部门代表、国内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以及佛教协会代表共120余人参加本次现场会。  相似文献   

10.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浙江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指引下,以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和推进宗教治理法治化建设为抓手,发挥佛教生态文化特质,积极推进浙江佛教生态文明建设。经过多年的实践和完善,"绿色、和谐、发展"成为浙江湖州生态寺院建设的发展特点,生态寺院制度化体系的系统化标准,多措并举,和谐发展,逐渐形成了浙江"生态寺院"建设的独特经验。  相似文献   

11.
《法音》2014,(2)
正"香为佛使,香为信使。"入寺燃香敬佛,是广大佛教徒礼敬、供养诸佛菩萨的一种重要礼仪和信仰表达方式。随着佛教的不断发展,敬香不仅成为深植于每个佛教徒心中的宗教习惯,也成为广大民众敬神祭祖的习俗之一。这原本值得尊重,无可厚非。然而由于内受功利、盲从心理的驱动,外受商品经济、社会攀比之风的影响,民间形成了"抢头香"、"烧大  相似文献   

12.
正湖州市地处江浙沪交界之地,烟雨浩渺、波光粼粼的太湖南岸,自古以来素有丝绸之府、鱼米之乡、文化之邦的美誉。湖州市中心城区外侧南太湖弁山东麓氤氲朦胧和葱郁环绕的山腰间,朦朦胧胧可见一座巍峨寺院坐落其中,不经意间隐约可闻飘溢于太湖南岸上空的晨钟暮鼓。此即名闻江南的千年古刹法华寺,又名为白雀寺,而此弁山亦因寺院又得名白雀山。  相似文献   

13.
尚止 《法音》2001,(1):44-45
本刊讯 2000年12月12日,位于上海市卢湾区的天台宗首刹法藏讲寺装点一新,法藏讲寺大雄宝殿落成暨佛像开光典礼于上午9时在这里隆重举行。 庆典由上海市佛协副会长慧明法师主持。法藏讲寺寺务处名誉主任觉慧法师,市佛协副会长、玉佛禅寺方丈觉醒法师,市佛协副会长、上海真如寺方丈妙灵法师,卢湾区人民政府副区长王丽华女士、上海市民族和宗教事务委员会副主任吴孟庆先生先后致词,上海市民族和宗教事务委员会党委书记孙金富先生、主任杨奇庚先生,中共卢湾区委副书记江介华女士、副区长王丽华女士,中国佛学院副院长、北京市佛…  相似文献   

14.
温金玉 《法音》2019,(4):76-77
正中国佛教协会咨议委员会副主席、浙江省佛教协会咨议委员会主席、原天台山国清讲寺住持可明长老,于2019年2月19日在国清讲寺安详示寂,世寿92岁,僧腊79,戒腊73夏。可明长老的一生与古刹国清寺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说到长老一定要说到这座古寺。"台山一万重,帝割为佛国。刹院如星罗,国清最雄特。"根据地方志资料记载,隋开皇十八年(598),寺初建,名天台寺,  相似文献   

15.
本刊讯11月6日上午,普陀山佛教协会在合兴景区芦干庵隆重举行宝陀讲寺和普门万佛宝塔奠基仪式。浙江省佛教协会会长。普陀山全山方丈妙善法师,舟山市有关部门领导、海内外3000多名嘉宾及普陀山各界人士参加了奠基仪式。根据规划,宝陀讲寺占地面积为70亩,建筑面积为15000平方米;普门万佛宝塔占地面积为30亩,塔高13层、约70米,内供1万尊观音菩萨像。两项工程预计总投资为1.1亿元。普陀山隆重举行宝陀讲寺和普门万佛宝塔奠基仪式@张明华  相似文献   

16.
正普陀山作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改革开放以后,妙善老和尚就高瞻远瞩提出了"文明三支香"的文明敬香理念。2006年以来,在舟山市民宗局、普陀山管委会的具体指导下,以打造清净佛国为主题,普陀山佛协在全山范围内又掀起新一轮的文明敬香活动热潮。2014年  相似文献   

17.
《法音》2017,(8)
<正>本刊讯8月5日晚8时,浙江省佛协咨议委员会委员、多宝讲寺住持智敏长老,在浙江上虞多宝讲寺安详示寂,世寿91岁,戒腊62夏。智敏长老示寂后,上虞多宝讲寺成立了智敏上师治丧委员会,自8月7日至8月13日举行智敏长老示寂祈愿法会,四众弟子诵经念咒,以此功德回向长老乘愿再来,广利众生。治丧活动期间,中国佛教协会发去唁电,副会长觉醒法师、宗性法师等高僧大德和各地信众通过不同方式表达哀思、缅怀之情。  相似文献   

18.
《法音》1992,(3)
寺院的来由和沿革佛教创立之后,随僧团之扩大,信众之供养,佛陀及其出家弟子们起先那种以天地为庐舍,日中一食、树下一宿的简朴生活条件,有了改变,建起了名为“僧伽蓝”(Sa ngharama)的固定居止处所。僧伽蓝意译“众园”、“僧院”,指众僧居住办道的园苑庭院,从房舍的角度亦名“精舍”,意谓精进修行者所居宅舍。由给孤独长者施建的祗树给孤独园,和迦兰陀长者、频婆娑罗王施造的竹林精舍,为佛世的两大伽蓝,佛陀于中说法多年。《十诵律》卷五云:“佛听受地,为僧伽蓝故,听僧起坊舍故。”佛听许众僧接受布施的地基园苑,营造伽蓝,并制定了营造伽蓝的基本法则。佛弟子如大迦叶尊者等,皆亲自带头建造僧舍。当时的僧伽蓝,只是众僧集体居止修行的处所,其建筑主要有僧房、讲堂、食堂、浴室等,并无  相似文献   

19.
<正>《宝庆讲寺丛书》朗宇法师清修法师主编宗教文化出版社《宝庆讲寺丛书》已经出版8周年了。在第8个年头,该丛书已经为海峡两岸47位学者出版了著作,这些学者都是当今活跃在海内外佛学研究领域的人物  相似文献   

20.
才吉卓玛 《法音》2015,(4):24-27
<正>在长期的人类与自然相互作用过程中,不同的自然环境孕育了不同文化的民族,不同的民族以不同的方式与自然环境相处,并将其改造。藏族在青藏高原上孕育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和与脆弱生态环境和谐相处的生活方式。藏族作为一个全民信教的民族,宗教信仰成为支配人们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重要力量,对调节藏区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关系发挥了重要的影响。藏传佛教中对圣境(神山、圣湖、寺院等)的敬畏和崇拜文化最为典型,这已经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