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伊斯兰教在台湾已有多年历史。随着台湾当局对宗教界人士赴大陆探亲、访友的开放,两岸穆斯林间的友好往来会日渐增多,为了有利于穆斯林间的相互了解和交往,现将有关台湾伊斯兰教的情况介绍如下:一、穆斯林人口:台湾穆斯林。  相似文献   

2.
据史料记载,明代之前,伊斯兰就进入澳门,尽管在具体时期和进入方式上还存在不同的见解,不过从历史遗留来推断,伊斯兰在澳门的进入,还是通过阿拉伯和波斯商人。他们从中东及波斯湾远道而来,在澳门落地生根。二战期间,有大量回族躲避战乱来到澳门。另外还有香港的华人穆斯林,印巴穆斯林以及其他族群的穆斯林。  相似文献   

3.
本刊讯 应中华回教博爱社、香港中国回教协会和香港伊斯兰联会及澳门伊斯兰会的邀请,经国家宗教局和国务院港、澳办公室批准,由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副会长刘书祥为团长的中国伊协港澳访问团一行 14人,于 2000年 8月 22日至 28日访问了香港和澳门,这是澳门回归后,也是中国伊协换届后首次组团赴港、澳访问。 访问团对香港的访问,受到香港各伊斯兰教社团的重视和香港各界穆斯林的热烈欢迎。香港有关伊斯兰教组织负责人亲临深圳迎接代表团,香港各界穆斯林代表也在访问团下榻的饭店等候迎接,两地穆斯林兄弟姐妹再次相见,倍感亲切,场面十…  相似文献   

4.
香港伊斯兰教界领袖、香港中华回教博爱社主席艾优卜·脱志贤哈智于2012年1月30日下午复命归真,次日下午在香港爱群道清真寺举行了殡礼。脱志贤哈智是爱国爱港爱教的穆斯林,带领香港穆斯林同胞为香港伊斯兰教事业的发展,为香港的繁荣稳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自穆斯林兄弟会(穆兄会)进入欧洲以来,一直存在争议。欧洲与穆兄会有历史渊源及血缘联系的伊斯兰教组织,多以慈善、教育、文化机构或学生、妇女联合会的形式出现,为避免受中东国家穆兄会负面舆论冲击,大多否认与穆兄会存在联系。基于历史上的亲缘性,这些组织很难在公众舆论中彻底与穆兄会切割。欧洲穆兄会的发展历史及现状,是研究当前欧洲伊斯兰教的重要视角,可为深入研究欧洲伊斯兰教热点和穆斯林融入提供一定思路。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时间为线索,将《穆斯林世界》季刊划分为福音传播期、思想转型期、宗教对话期和学术研究期,分别梳理和分析了每个阶段的主编、副主编、办刊宗旨及特点。文章认为作为一份拥有110年历史传承的季刊,《穆斯林世界》本身具有连续性,同时创传人对伊斯兰教和穆斯林的基本看法仍然有相当广泛的舆论和思想基础,最大变化是从最初穆斯林福音传教向伊斯兰教研究及基督徒与穆斯林对话的趋势发展,反映了美国百余年来伊斯兰教学术研究的变迁。  相似文献   

7.
近代以来,中国穆斯林遵循伊斯兰教“信道而行善”的教义,积极开展兴学襄教、济贫助困、赈灾纾难、施医给药等方面的慈善活动,而教派门宦制度的形成也与中国伊斯兰教慈善事业的兴起密切关联.这促进了民族地区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增强了各穆斯林民族的凝聚力,维护了穆斯林社会的稳定与发展,也推动了中国穆斯林社会的近代变迁.由于近代中国伊斯兰慈善事业的善款主要源于天课及穆斯林乐捐,且各地区发展极不均衡,其社会影响仍较微弱.  相似文献   

8.
寺坊是中国回族穆斯林社会一种传统社会组织形式,它是伊斯兰教来到中国后产生的特殊社会组织,最终发展演变为中国社会结构中一种典型的民族社区形式.西安穆斯林秉承伊斯兰文化传统,又具千年古都历史文化深厚底蕴,中国伊斯兰教传统文化特征非常明显.本文从社会组织视角,以西安穆斯林寺坊历史概况和寺坊组织的构成及特点等几个方面展开分析阐述,探讨中国伊斯兰教千百年历史发展进程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9.
宗文 《中国宗教》2017,(7):20-23
要坚持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正确看待伊斯兰教和穆斯林,妥善处理涉及伊斯兰教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努力维护我国民族团结和宗教和谐的良好局面,将广大信教和不信教群众紧密团结在党和政府的周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近年来,一些国家暴恐事件频发,西方国家恐伊、恐穆情绪滋生,反伊、排穆势力抬头,民粹思想严重,伊斯兰教、穆斯林群体整体形象被"污名化”。受国际舆论影响,加之我国伊斯兰教领域出现的一些问题,一些群众对伊斯兰教的误解、担忧、防范心理有所加强,互联网上出现了一些负面舆论。正确看待伊斯兰教,化解涉及伊斯兰教和穆斯林群众的舆论热点,维护民族团结和宗教和谐,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0.
一、港、澳、台穆斯林概况(一)香港穆斯林概况香港的穆斯林,主要包括外籍穆斯林和华人穆斯林两大群体。外籍穆斯林大多来自南亚和东南亚国家,其中印、巴穆斯林占多数;而华人穆斯林在早期多来自于广东、云南等东南、西南地区,后期逐渐又有来自内陆各地的穆斯林到港定居。据有关史料记载,最早来港的穆斯林并非华人,而是被英国殖民者奴役的印度穆斯林。  相似文献   

11.
斋戒是伊斯兰教"五功"之一,穆斯林重要的宗教功修。本文不仅想从宗教学意义上对伊斯兰教的斋戒活动进行阐释,而且想从生理学与心理学意义上,就伊斯兰教的斋戒对穆斯林身心健康的积极功能,做一点新的探讨,以期与大家分享。一、穆斯林斋戒的缘由与要求在《古兰经》和"圣训"中对穆斯林的斋戒及其  相似文献   

12.
香港伊斯兰教团体简介(二)冯今源香港回教信托基金总会总会是中国香港穆斯林的联合组织。于19世纪末经港府批准成立。前任主席扎希亚,现任主席为印度人苏冠桦。该会由香港各伊斯兰基金会组成,其成员组织有香港伊斯兰协会、香港巴基斯坦协会、香港印度穆斯林协会和香...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伊斯兰教是伊斯兰教学者阐发的伊斯兰教,属于中国特色的伊斯兰教。中国穆斯林学者基于中国文化并根据伊斯兰教义而阐发了诸如认主独一、知主公道、相信圣人、信仰唯一、命人行善、止人做恶、远奸、近贤等八项伊斯兰教基本原则,构成了中国伊斯兰教伦理思想的重要内容。明清时代涌现出一大批对中国伊斯兰教影响巨大的经师、学者,如胡登洲、王岱舆、张中、常志美、马注、刘智等。  相似文献   

14.
伊斯兰教传入我国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在与我国传统文化接触和碰撞的过程中,从阿拉伯传播而来的伊斯兰文化被染上了许多中国传统文化的色彩,从穆斯林心目中最为神圣的清真寺,到宗教语言、宗教礼仪、宗教用品和穆斯林生活习俗、饮食习惯等都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使在中世纪已经名扬世界的阿拉伯伊斯兰文化显得更加具有活力和引人注目。本文仅从中国阿拉伯书法的角度,谈谈我国传统文化与阿拉伯伊斯兰书法艺术之间的关系,借以印证伊斯兰教中国化的命题。  相似文献   

15.
斋戒是伊斯兰教"五功"之一,穆斯林重要的宗教功修。本文不仅想从宗教学意义上对伊斯兰教的斋戒活动进行阐释,而且想从生理学与心理学意义上,就伊斯兰教的斋戒对穆斯林身心健康的积极功能,做一点新的探讨,以期与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16.
伊斯兰教传入中国一千多年的漫长岁月里,中国穆斯林历尽坎坷,命运多舛。他们没有甘于沉沦,甘于寂然而灭,而是在守护自己信仰的同时,积极地融入中华大地这一热土。穆斯林先贤在积极探索自己的发展之路,一刻不曾懈怠,而发展文化教育更是他们最强烈的愿望和梦想。  相似文献   

17.
“伊斯兰”这一词的意义为“顺从”、“和平”。《古兰经》中说:“信道的人们啊!你们当全体入在和平教中。”穆斯林们见面致以平安的问候,这就是伊斯兰教“和平观”的佐证。与此相反,“极端”背离了伊斯兰教和平的精神。 穆圣说:“不用手和语言去伤害别人的人才是真正的穆斯林。”所以,穆斯林不会滥杀无辜,不会侵害他人的财产。  相似文献   

18.
塔里克·拉马丹(Tariq Ramadan)是当代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穆斯林思想家之一,也是伊斯兰现代主义改革家的重要代表。他是一名欧洲的伊斯兰教学者和活动家,作为英国政府与欧盟顾问、牛津大学教授,他研究伊斯兰、介绍伊斯兰,并呼吁穆斯林保持传统记忆的同时回应变化中的现实,灵活解释和运用伊斯兰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9.
伊斯兰教自唐代传入中国,不断本土化,中国穆斯林的节庆文化也是伊斯兰教中国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穆斯林与其他兄弟民族过春节的习俗,既有大同,也有小异,体现了“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20.
近20多年来,随着美国穆斯林人口的快速增长,美国的伊斯兰媒体也有了很大发展,穆斯林的出版业和媒体建设空前兴盛,成为当今美国伊斯兰教发展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