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宗教中国化是我国宗教发展的根本方向。坚持宗教中国化既是"共性"与"个性"的辩证统一,也是对历史上外来宗教本土化正反两方面经验的总结,还是宗教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实国情的必然要求。从这种意义上说,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体现了理论、历史与现实的"三维"一体,具有深刻的辩证法精神与鲜明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我国宗教中国化走过了新中国、新时期,进入了新时代,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呈现出三重历史逻辑:新中国是一个我国宗教完全割裂与旧社会、旧时代、旧制度联系和重构新宗教制度的逻辑,其核心是明确宗教在社会主义社会将长期存在,宗教要服务于社会主义社会,奠定了我国宗教坚持中国化方向的基础;新时期是一个处理好宗教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关系的逻辑,其核心是积极引导宗教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新时代是一个完善宗教工作顶层设计的逻辑,其核心是推进宗教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服务。  相似文献   

3.
<正>中国各宗教的历史本来就是在中国文化的土壤中产生与开展的,佛教、伊斯兰教、基督宗教等宗教传入中国以后,大都经历了相当漫长与艰难的中国化过程。根据当前中国宗教界的状况,中国几大宗教都已经事实地、不同程度地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而成为有中国特色的宗教形式。习总书记特别提出"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这个概念是很有深意的,这不仅反映了中国宗教的一种现实,同时也表达了对中国宗教发展的一种期  相似文献   

4.
《天风》2017,(2):4-5
宗教中国化的必要性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教研室副主任孔陈焱在《坚持中国化方向:宗教适应社会的根本课题》一文中指出,“宗教在中国,”与“宗教中国化”两者有本质上的不同。前者是宗教来到中国、发生社会接触的历史现象,体现的是外源宗教对华传播的地理到达;后者是宗教融入中国、成为其中一部分的现实过程和结果,体现的是外源宗教本地适应的全方位、深层次到达。只有通过落实“宗教中国化”,  相似文献   

5.
近现代是一个中西冲突、新旧交替的时代,面对西学东渐、中西文化的碰撞和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作为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佛教也相应地做出了一系列或主动或被动的转变,特别是更多地面向新时代、新社会、新文化,更多地关注并参与到现实的社会和人生中,可将其称之为入世转型。这里的“入世”并非意味着近现代之前的佛教只有“出世”而没有“入世”的面向,恰恰相反,近现代佛教的入世转型,是对佛教中国化进程中入世化、人生化倾向的继承。但中国近现代佛教的入世转型又有着与历史上的“入世”非常不同的时代境遇、丰富内涵、新的特点及历史效应,它是对大变革时代社会和文化的回应,也是中国佛教自我反思、自我革新的结果,是佛教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佛教中国化的承续与创新,是佛教为了在新的社会文化环境中生存发展并更好地展示其独特价值、发挥其独特作用的努力与开拓。佛教通过与新时代的政治、经济、宗教、科学、社会思潮、思想文化等各方面的协调互动,实现了自身在政教关系、组织管理、思想观念、佛法义理、僧伽教育、宗教实践等方面的转型和变革。近现代中国佛教的入世转型,呈现出曲折的历程和多向度的路径,表现出区别于传统佛教入世的新面貌、新特点,...  相似文献   

6.
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是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重要任务。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本质上体现了文化自觉。宗教中国化既是特殊问题,又是普遍问题。费孝通提出的自我觉醒、自我反省和自我创建三个维度,在探索"宗教中国化"时非常有启发性。文化自觉既是个人的也是集体的,既是一种意识更是一个进程。通过集体的自觉与行动,使我国宗教在政治认同、文化整合与社会适应三个维度上再上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7.
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坚持宗教中国化的方向,关键一点就是要与中国深厚的文化传统相融合。在实现路径上,宗教中国化首先要确立民族自信,其次要紧跟中国现实,其三要返本开新作新贡献。  相似文献   

8.
当代英国基督宗教的世俗化是历史长期发展积累的产物,亦是由多种因素产生合力的结果。就短期因素来看,20世纪上半叶西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全方位的危机对英国宗教产生了强烈冲击。以社会经济发展为基础的政治、文化和神学思想等各要素之间的关联,及其所体现出的宗教与社会之间的互动,铸成了英国基督宗教发展的现实。  相似文献   

9.
习总书记在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要支持我国宗教坚持中国化方向。这是引导宗教适应社会主义社会的工作重点,它能够把整个宗教工作带动起来。宗教的中国化方向主要内涵是宗教要符合中华民族"仁恕中道"的精神和"多元通和"的生态,发扬爱国爱教、行善积德、互尊互学、政主教辅、与时俱进、文化兴教、开放包纳的优良传统,自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信教群众。坚持中国化方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的内在要求,是宗教发展的健康文明方向,也是中国宗教成功适应社会的历史经验。坚持中国化方向,要健全宗教立法,提高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大力推动宗教神学中国化建设,形成熟悉中华文化的高水平的理论人才队伍,政、教、学三界要密切合作。  相似文献   

10.
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坚持宗教中国化的方向,关键一点就是要与中国深厚的文化传统相融合。在实现路径上,宗教中国化首先要确立民族自信,其次要紧跟中国现实,其三要返本开新作新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