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宋官式建筑法典《营造法式》中记载并描绘了15种佛教艺术题材和1种受佛教影响的艺术手法。这些装饰艺术在《法式》中的出现,说明它们是属于北宋国家层面认可的宗教文化形式与内容。从审美文化视角来看,《法式》佛教艺术以建筑装饰纹样的形式呈现在该法典中,其内容上承载了世俗化的美好寓意,形式上具有典型性和程式化特征。折射出佛教在中国化进程中,佛教审美文化在建筑艺术中的呈现。此外,此研究对探讨当代中国佛教艺术发展与佛教文化建设也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张贲 《中国宗教》2022,(8):80-81
<正>宋代是中国古代建筑史的转型时期,相比于唐代的佛教建筑,宋代的佛教建筑淡化了宗教属性,院落布局更为灵动变幻,木造建筑技法更为高超精湛,建筑形态和装饰艺术更加多元化。宋代是中国古代建筑史的一个转型时期。相对于唐代而言,这一时期的建筑尽管规模较小,但是建筑形态更加灵活、装饰艺术更加多样化,而建筑构件开始趋向“标准化”,甚至出现了官方颁布的建筑设计施工规范书《营造法式》。  相似文献   

3.
龙树的《中论》是印度古代哲学及佛教哲学的名著,是深刻影响古代中国佛教哲学思维的经典性著作。因此,对这部著作的原语及义理展开深入的探讨,仍然是今后汉语佛学界值得重视的课题。本文以第七世纪中观著名论师月称疏释《中论》的梵语佛学名著《清净句》为依据,对《中论》第24品第18颂的梵本原义,作了精要的讨论。  相似文献   

4.
刘飖 《法音》2012,(2):45-47
《比丘尼传》[1]的作者是南朝梁代金陵(今江苏南京市)庄严寺释宝唱。此书是现今留存的最早的一部记载中国古代比丘尼事迹的佛教典籍。记载有关中国古代比丘尼事迹的书籍,今天能够看到的只有两本书——宝唱的《比丘尼传》和民国释震华的《续比丘尼传》。因此这部《比丘尼传》的价值就显得更加的珍贵了。比丘尼在佛教僧团中的地  相似文献   

5.
《考工记》中记载建筑的文章成为周人等级观念和礼乐制度的载体。其中"匠人营国"重点不在讲解营造技巧,而在于营造等级制度。这种严格的建筑方法处处体现着古代王朝井然有序的礼制文化,并且被汉代至清代大部分王朝的都城所沿用。对古代都城建筑的营造与中国古代礼制文化进行研究,选取平遥古城为案例,从方向、位置来确定城市构图,研究井然有序的棋盘形道路和"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的城市布局是如何将礼制、政治、生活融为一体的。  相似文献   

6.
前几年,先后读过张培锋教授的《宋代士大夫佛学与文学》、《宋诗与禅》等著作,其材料的丰富、考证的详密以及其中反映出的严谨踏实的学风,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最近,又高兴地读到他的新著《居士传校注》(中华书局"中国佛教典籍选刊"之一,以下简称《校注》)一书。该书作为一部扎实的基础研究著作,为中国居士佛教研究勘定了重要的文献资料,为今后进一步推进对中国居士佛教的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居士传》,五十六卷,清乾隆四十年(1775),彭绍升(法名"彭际清")述。《居士传》是一部专门记述汉地佛教的世俗信仰,即居士的生平事迹,亦主要是他们的佛教活动的传记,也是清代以前同类题材的一部集  相似文献   

7.
佛经在佛教中极受尊崇,佛教寺院收存的经书,是寺院文化的重要内容。按照宋代《营造法式》的说法,历史上佛教寺院收存佛经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沿壁立柜以藏经,称为"壁藏",这也是佛教寺院最常见的收存经书的方式,另一种则是"转轮藏"。  相似文献   

8.
正各种极富建筑装饰美感的古塔,构筑了独特的人文景观。大运河沿岸雄伟挺拔、高标云际的古塔,既为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提供了可贵的实物资料,也成为佛教建筑中国化历史的真实记载。塔在印度佛教中意为"高显处""功德聚",最初是为安置佛陀舍利等物而建造的建筑物。据《十诵律》的记载,须达长者曾求取佛陀的头发,起塔供养,是为造塔的起源。后来逐渐延伸为供奉诸佛菩萨像、祖师高僧遗骨等。概括而言,印度佛塔主要是作为供养、礼拜的建筑物。  相似文献   

9.
董源是我国五代南唐画家,在明代董其昌的"南北宗"论里,董源及他的画风成了南宗真正意义上的鼻祖,故在我国画论和绘画史上的地位极高。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宋元被人如此重视的一位画家却在五代和宋代初期的画学著作中,不见记载。直到北宋中期,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才给予注意。后经北宋著名文人、画家米芾在他的著作中,对董源"平淡天真""一片江南"的画风大为赞扬。这样,董源的"一片江南"画风才成为后来文人绘画的范式。将沈括、米芾等人为何将董源"一片江南"的画风作为士夫画的典型图式为切入口,一探宋代士人阶层的文化趣味,厘清其背后的北宋社会与文化观念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勅赐十方灵岩寺碑》是唯一记载北宋前期佛教京外敕差住持选补程序的文献。京外敕差住持的选补制度及其配套的保荐制度既受当时世俗举荐制度、连坐法的影响,又影响南宋相关佛教制度。灵岩寺从甲乙制转变为十方制是北宋佛教转制的典型,也是山东佛教发展的一个标志,为南禅进入灵岩寺铺平了道路;朝廷对佛教事务管理更制度化,这是佛教中国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正佛教文学研究自上世纪初以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在如此数量的成果中,有关佛教文学史的研究则相形见绌。此前较令人可喜的成果是孙昌武先生《中华佛教史·佛教文学卷》,此书初具"佛教文学史"的雏形,是这一领域的代表性著作。李小荣先生《晋唐佛教文学史》进一步推动了佛教文学史的研究,为佛教文学史的撰写引入了新的理论架构,突出晋唐佛教文学之特点,体系完整,是一部高水平的开拓性著作,为撰写中国佛教文学通史提供了重要参考。该书有如下主要特点。一、初  相似文献   

12.
1990年佛教研究可谓“硕果累累”。估计全年的论文将达百篇以上。除《法音》、《禅》、《上海佛教》、《台州佛教》和《五台山研究》为佛教刊物外,许多报刊都开辟了佛教研究专栏,象《世界宗教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哲学动态》等,都发表了不少有关佛教研究论文。在著作方面,出版、再版了《中国佛教源流略讲》、《儒道佛美学想思探索》、《藏传佛教源流及社会影响》、《三论玄义校释》、《华严经师子章校释》、《童蒙止观校释》、《中国的宗教精神》、《中国僧官制度史》等多部著作。尤为可喜的是,1990年7月在佛教圣地五台山举行了“首届五台山中日佛教学术会议”;  相似文献   

13.
<正>现代学术意义上的中国佛教史研究起步于近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学界的中国佛教史研究渐趋繁盛。然而,一方面,研究框架仍以佛教宗派为主,另一方面,对宗派的研究多聚焦于在佛教思想上多所创发之人物。具体到宋代天台宗史的研究上,与山家派代表人物四明知礼相比,慈云遵式受到的关注并不多。慈云遵式(964-1032)是北宋天台宗高僧,浙江宁海人,一生著作宏富。他的著作为自宋以降的佛教忏仪提供了规范,并为净土理论的发展做出独特贡献。目前针对遵式的已有研究主  相似文献   

14.
佛教对中国语言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佛教从古印度传入中国已有2000 多年的历史了,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佛教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佛教对中国语言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一些佛教作品本身就是重要的语言学著作,如古代用来解释佛经音义的《一切经音义》、《续一切经音义》等。中国古代的《一切经音义》有两部,均成书于唐代。一部是初唐僧人玄应所撰,又称《玄应音义》,共25 卷,解释佛经音义,详注反切。另一部为中唐僧人慧琳所撰,又称《慧琳音义》或《大藏音义》,100卷,博引古代韵书、字书以解释佛经的音义,并录玄应、慧苑各家音义编纂而成。辽朝也是…  相似文献   

15.
陈超 《法音》2021,(4):25-30
一、问题的提出:作为佛教传统解经学著作的《大乘起信论讲记》《大乘起信论》之于中国佛教的意义,及其在现代佛教诸议题中的重要地位无需赘言。历代围绕《起信论》的注释层出不穷。及至近代,现代学术研究重塑了佛教研究的问题意识与方法,对《大乘起信论》的研究也逐渐突破了传统佛教的注疏形式,转为对《大乘起信论》之性质、真伪、作者等诸多议题进行专题研究。但印顺法师完成于这一时期(1950)的《大乘起信论讲记》,在一众《大乘起信论》研究著作中显得"格格不入"。  相似文献   

16.
由辛冠洁、丁健生、蒙登进等同志主编、齐鲁书社出版的《中国古代著名哲学家评传》,是近年来难得的一部研究中国哲学史的著作。这部著作,三卷四册,近一百五十余万字,是由几十位哲学史界的老专家和  相似文献   

17.
在五台山佛教发展史上,北宋的张商英是一个作出过特殊贡献的人物。他曾撰《续清凉传》,详细记载了他在五台山所见到的一系列灵异感应现象,对佛教圣地五台山地位的提高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拟就张商英其人及其在五台山的活动作一简要叙述与分析,对于研究五台山佛教在北宋的发展状况也许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五相智识颂》序、跋等内容的讨论,考证其与日本收藏的宋代《华严入法界品善财参问变相经》拓本为同一经典,前者为后者除图像、经文之外的文字部分,并推断它们的作者"忠上人"可能为江西靖安县延庆寺僧人"延庆子忠",主要活动于北宋末年,与谭兴嗣、张商英、苏辙、佛印等人交往颇多。这部华严著作至南宋时被禅林高僧真歇清了推崇,并流传至日本。在南宋前期完成的《华严纶贯》中,作者复庵和尚频繁引用忠上人颂语,以现存明代原本《华严纶贯》为参考,可订正现存《五相智识颂》中的部分笔误。  相似文献   

19.
从史料运用与写作特色上看,《圣朝名画评》对画家之生平、籍贯、心理性格、师承、文化教育背景、作品风格、历史事件、绘画史籍等基本史实均有明确记载,为我们了解和深入考察五代至北宋中后期的绘画风格样式与趣味的发展、绘画史学发展、美术考古遗迹以及相关文化史等诸多问题提供了重要文献依据。在体例上,此书采用将艺术家与作品进行分类列门、分品(神、妙、能)的记述手法,为后来的一些美术史著作如《宣和画谱》奠定了新的撰写格套。同时,它将画家个人传记的记述与画评截然分开,也使其撰写内容、结构较为清晰。而就历史写作意识与观念而言,此书也透露出不盲目学习古人、不迷信古代画家的特征。对一些重要画家的风格趣味也进行了再认识,体现出本书撰写时逐步形成的新品评趣味与观念。总体来看,该书体例严谨,分科完备,史料剪裁运用得当。在严谨的历史论述中又同时有理论建构。因此,不应当看作是宋代中后期单纯的画评著作,而是一部体例较为完备的兼具品评的绘画史论著作。它客观地反映出晚唐至宋代中国古代画学著作出现史学化的某些倾向。在唐宋绘画史学史上理应得到进一步重视、挖掘与研究。  相似文献   

20.
书讯     
本书是国内外第一部综合研究马王堆天文书的专著。我国古代的”天文”书籍,与现代自然科学中的天文学著作性质有别,它们除记载天文、历法等科学知识外,还记载了大量思想文化方面的信息,对研究古代思想文化也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五星占》、《天文气象杂占》、《日月风雨云气占》等三种马王堆天文书,是目前所见时代最早的一批中国古代天文书,因而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