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佛教是历史悠久的宗教,传入中国已达二千多年,与中国传统文化水乳交融,形成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火乘佛教,在改革开放的大好时期,由于党的宗教政策的落实,古老的佛教获得新生,地位不断提高,呈现出与时俱进的蓬勃发展势头。当前佛教信众不断增长,不少名刹道场正在恢复,国内梵刹林立,殿宇辉煌,一派中兴气象。如我们所在的宁波市,目前就有寺院200余所。身处闹市中心的七塔禅寺,在这样一  相似文献   

2.
《瑜伽焰口》是寺院中最为广泛的法事活动之一。佛教自汉代传入中国后,就开始了中国化的过程。本人旨在通过对河北柏林禅寺《瑜伽焰口》的音乐考察,进一步了解佛教音乐在不断的与中国传统音乐的依附、冲突、融合、发展中逐步演变为一种具有中国化的佛教音乐。  相似文献   

3.
正一归元禅寺座落于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翠微路,始建于清顺治十五年(1658)。"归元"之名,缘自《楞严经》中"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之偈。寺院属于佛教禅宗五家七宗之一的曹洞宗,故称归元禅寺,为武汉佛教四大丛林之一,素有"汉西一境"、湖北首刹之称。在近现代佛学史上,归元禅寺亦有建树——1922年春,太虚大师于寺内召开佛学院筹备会,  相似文献   

4.
贾汝臻 《法音》2010,(3):20-26
<正>《大乘本生心地观经·报恩品》说:"世出世恩有其四种:一父母恩,二众生恩,三国王恩,四三宝恩。如是四恩,一切众生平等荷负。"大乘佛教的这种报恩思想,在中国得到特别的弘扬,许多寺院不仅以"报恩"命名,还形成了总报四恩的传统。宁波七塔报恩禅寺就是  相似文献   

5.
正宝胜禅寺在未来的发展中将继续努力,将佛教与民众现实生活相结合,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发挥积极作用,为泾县的经济建设、文化发展和社会和谐贡献力量。宝胜禅寺位于安徽省泾县,始建于隋唐,迄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从中国佛教史上第一位信佛的贵族楚王刘英,到东晋时庐山刘逸民在此集众念佛,开净土之先,再到唐代黄檗希运断际禅师,以及明代佛教领袖季潭宗泐,这些佛教历史上的重要人物的活动,贯穿了宝胜禅寺的寺院发展史。尤其  相似文献   

6.
近日,在宁波市鄞州区五乡镇庾山岭,意外发现久已湮没无闻的七塔禅寺塔院遗址,在佛教界和社会上引起轰动。这是宁波市继发现天童寺、阿育王寺古遗址后的又一重大发现,为研究浙东近代佛教历史和传统文化提供了新的依据和参考资料。 七塔禅寺自清代光绪年间由慈运长老住持以来,香火日盛,梵刹日新,龙象辈出,法流远播,成为浙东地区与天童寺、阿育王寺齐名的四大丛林  相似文献   

7.
《法音》1993,(10)
在市府宗教科重视与支持下,宁波市佛协、七塔禅寺于7月24日至8月14日,举办了一次短期僧伽培训班,对寺僧进行佛学基础知识、寺院管理知识和人民政府宗教政策知识方面培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短期培训班,每日上午授课一个半小  相似文献   

8.
慈云禅寺在巩义境内,原始建筑已毁,仅存古碑残碣五十余件,塔碑铭文四十余块,这些文物对于慈云禅寺形成发展的记录都进行了详细的描绘和揭示,为研究此寺院的发展史以及佛教在中原的传播提供了宝贵的资料,真可谓是有补史之缺失,详史载之记述,有着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佛教寺院园林是佛教建筑、佛教文化、自然美景与人工山水的综合体,是佛教建筑在园林化过程中呈现的成熟的文化形态。佛教寺院园林,既是中国古典园林与佛教建筑在空间布局和审美情趣上的渗透组合,又是中国宗教精神与中国传统文化在互相交流中的自我发展。中国佛教自印度传入后,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经历初期形成、全盛发展、成熟定型等时期,不断变化与自我完善,呈现出寺院中国化、园林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2008年10月19日,宁波隆重举行"七塔禅寺开山建寺1150周年暨都市寺院与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的活动。著名学者黄心川、方立天、楼宇烈、杨曾文,以及来自海峡两岸的相关研究单位与部  相似文献   

11.
“人间佛教”这一话题,是佛教发展历练的结果。玉佛禅寺地处人文底蕴深厚的都市——上海,比起传统的山林寺院,地缘的优势使这个寺院凸现出浓郁的都市特色。将佛教的平等、慈悲、解脱的智慧灌输到都市人文环境中去,促进社会健康、均衡地发展,并在发挥其明显的独特优势的同时,如何继续挖掘潜在的能力,是玉佛禅寺在贯彻“人间佛教”精神的过程中努力践行的内容。在庆祝建寺120周年之际,玉佛禅寺起而开展“都市佛教寺院及人间佛教”这一课题的研究,表现了长远的眼光和谋求发展的价值趋向。一位西方思想家曾经说过,决定人类行为的诸种…  相似文献   

12.
罗晶 《中国宗教》2018,(11):70-71
佛教寺院建筑,是佛教思想的外在表现形式。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之后,经历了中国化的历程。这种思想的转变也直观地体现在佛教寺院建筑风格的变化之中。通过不同时期表现佛教寺院建筑形态的壁画,可以直观地了解中国佛教寺院建筑早期关键性的演变,同时为了解佛寺建筑中国化的过程提供图像见证。  相似文献   

13.
《法音》1999,(1)
应中国佛教协会的邀请,日本“日中韩国际佛教交流协议会”派遣的七名禅僧,于1998年11月15日至25日在河北赵县柏林禅寺进行了为期十天的中国禅寺修行体验。在中日两国佛教悠久的传统友好关系中,河北柏林禅寺曾三次接待日僧驻锡:第一次是唐文宗开成五年(84...  相似文献   

14.
<正>2017年8月19-20日,由宁波七塔禅寺主办,台湾"南华大学"宗教学研究所、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协办的首届"天台佛教"学术研讨会在七塔禅寺报恩大讲堂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山东大学、东南大学、苏州大学、浙江大学、宁波大学、中山大学、中华佛学研究所、"南华大学"、佛光大学、华梵大学等20余家海内外学术研究机构的近40位专家学者与会,收到论文32篇,围绕天台佛  相似文献   

15.
《中国宗教》2024,(1):90-92
<正>净居禅寺位于江西省吉安市东南郊的青原山麓,始建于唐神龙元年(705),由禅宗七祖行思禅师开山,是南禅青原法系发源地,初名“安隐寺”,后宋徽宗赐额“净居寺”,一直沿用至今。寺院坐东南朝西北,占地面积100余亩,建筑面积2万余平米,建有大雄宝殿、天王殿、毗卢阁、地藏殿、念佛堂、藏经楼、七祖塔亭、禅堂等,寺内还收藏有千人铜锅、百斤香炉及明代千斤大钟等文物。1983年净居禅寺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寺院。  相似文献   

16.
《法音》2015,(12)
<正>注重学术研究,开展理论探讨,作为中国佛教的优良传统,千百年来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佛教的发展和进步。玉佛禅寺,是国务院公布认定的全国汉传佛教重点寺院之一,是上海市佛教协会所在地。作为上海国际大都市重要的宗教窗口,沿袭前辈高僧开创的优良传统,近15年间,力倡"文化建寺,教育兴寺,觉悟群生,奉献社会"的治寺理念,开展了一系列以"觉群"为品牌的文化艺术项目。一、围绕都市特点,把握时代脉搏,  相似文献   

17.
《法音》1986,(5)
广东潮阳县灵山护国禅寺是全国重点寺院之一。它位于潮阳县西铜盂区界内的小北山麓,唐贞元七年(791),由高僧大颠倡建。历史悠久,文物丰富,自然环境十分幽雅。寺后有座保护完好的开山祖大颠和尚墓塔。据明朝隆庆《潮阳县志》记载:大颠和尚“长庆四年(824)一日告辞大众而逝,年九十有三……墓塔在灵山寺左(因历史兴废、寺院改建、塔今处寺后)。至唐末有发其窣堵而葺之者,骨髀尽化,惟舌根尚存如生,复瘗  相似文献   

18.
"住持"在佛教经典中原是护持、传承佛法之意,到了北宋中后期始成为寺院首脑的职位称谓。南宋初年,在政府行政命令影响下,以"住持"指代寺院首脑成为普遍惯例。晚唐五代宋初禅宗所说"住持"原指禅寺独特的组织管理模式,并非寺院职位;随着"住持"名位化为寺院首脑的职名,领导禅寺的长老也被称为"住持"。  相似文献   

19.
刘军 《中国宗教》2021,(2):46-47
雍和宫是清朝的皇家寺院,由于地处京畿的先天优势和皇家寺院的特殊身份,其建筑上悬挂使用的匾额,具有数量多、种类丰富、形制规格高等鲜明特征,是佛学理念、文学理念、书法艺术、装饰艺术等的完美结合。从佛教中国化的角度来看,雍和宫的匾额具有鲜明的代表性,是佛教中国化在寺院建筑方面的体现与成果,是清代佛教中国化进程和样貌的一个缩影,是佛教中国化的历史见证。  相似文献   

20.
明清以来,武汉随着商业的不断发展,佛教兴盛,寺院众多。其中归元禅寺、宝通禅寺、莲溪寺、正觉寺规模最大,僧众较多,曾称为武汉佛教四大丛林。至今,除武昌幕府山下的正觉寺未能恢复外,其余三寺均保存完好。近年来,这三处寺院均有计划地进行了重修,已再现昔日庄严。汉阳归元禅寺,在翠微街西端,清顺治初由白光禅师就明代王章甫葵园旧址创建。因迭经战乱,屡兴屡废。现存建筑,系清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