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6 毫秒
1.
何怀宏以一种普遍主义的底线伦理学的视角,对中国传统的心性良知理论进行了高蹈道德与基本伦理的区分与剥离。这一学术努力不仅让我们从道德伦理角度看到中国古代传统思想的资源和局限,更让我们看到了在一个现代法治社会中建立和维护"底线伦理"的有效机制的重要性。而其后何怀宏以其持续的伸展到社会正义和精神信仰的学术努力,为他的"底线伦理"理论建构了一个基本完整的思想体系,在这一富于思想意义的架构中,"社会正义"是现代个人伦理的制度保障,而"个体信仰"则成为支持和提升底线伦理的一种力量。  相似文献   

2.
明清时期,民间信仰中关帝、观音、文昌信仰成为全国范围内的三大民间信仰,由于来源不同,所持立场有异,所呈现的庇佑解厄、教化劝善形态各异,但其共同之处,是在儒家伦理的基础上,劝人向善,其核心为"养德"。其劝善实施的路径通常由救度苦厄开始,以劝善养德为归结,呈现出一种伦理善扩散的固定模式,表现为不同于正统宗教的一种特有的"养德"形式。本文试图对这一现象进行初步解析。  相似文献   

3.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道德信仰逐渐成为道德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话题。学界从最初在信仰的领域、道德的领域,到提出"完整范畴论"、"特殊情感论",逐步深化对道德信仰内涵的认识;对宗教道德信仰依据、中国传统道德信仰依据进行了解析,并对现代道德信仰依据进行了学理探讨;分析了道德信仰研究兴起的原因以及道德信仰的当代价值与意义;在规范伦理范围内,多角度探讨了现代道德信仰的重建问题。  相似文献   

4.
道教信仰与中国民间口头叙事文学刘守华我完全赞同一位日本学者所讲的:“若将道教式信仰除开,可以说便无法弄清楚中国人的生活和习俗。”引申开来说,离开了道教信仰,便很难真正理解中国的民间口头文学。关于民间文学,民间信仰被道教吸收融合的情况不拟详论,本文主要...  相似文献   

5.
傣族社会中的"寨心"信仰就是众多民间信仰中比较特殊的一种。内容丰富的民间信仰与南传上座部佛宗教信仰教构成了傣族的信仰体系,这种"混生"文化在融合后更具有生命力,能够完整的展现傣族的信仰、观念、历史、服饰、饮食等多方面丰富的内容,成为延续傣族文化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6.
<正>2009年10月23-25日,首届"台闽社会文化与伦理道德"两岸学术研讨会在金门举行。会议由台湾元智大学、金门技术学院主办,台湾中华伦理教育学会、中国孔学会和福建省伦理学会协办。来自两岸的40余位学者参加了会议,围绕"台闽民间信仰与伦理文化"、"台闽文化传承与道德教育"、"两岸服务伦理建设"、"战地文化转型与两岸交流"等专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民间信仰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一直被认为是"私人事务"。而民间信仰具有公共性的特征,一直是国家法治建设的内容之一。组织化的民间信仰改变了乡村社会力量结构,影响到乡村秩序的形成。尤其在"信仰危机"的背景下,作为社会信仰的民间信仰角色较为关键,民间信仰管理法治化势在必行。为此,必须要正确认识民间信仰,重视民间信仰的社会功能;强化科学理性的政府管理,积极创造民间信仰私人性和公共性的均衡点;加强法治建设,营造民间信仰管理法治化的氛围;加强乡村建设,构建民间信仰管理法治化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8.
儒、释、道三教及形式丰富的民间宗教和民间信仰,构成了传统社会民众信仰生活的基本事实。相对于民间宗教和民间信仰而言,儒、释、道无疑是居于正统、主导和强势的地位,尤其是在儒家伦理教化的背景之下,正统所具有的强大的辐射力和涵摄力,使得宗教信仰在某种意义上是从属于政治的,这也是中国传统宗教所具有的独特生存氛围。在这样的状态之下,民间教派要获得发展的空间,批判、模仿与价值认同是他们所必然采取的方式。批判是起点,模仿是基础,而价值认同则是其存在和发展的保证,由此,民间教派与正统之间呈现出一种互动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由于中国民间信仰(宗教)具有制度化程度低、分散性强等特点,且与其他宗教的界限不清晰,因此学术研究中很难对其进行社会学意义上的统计和测量.这也是中国学术界对中国民间信仰及其研究存在许多争议的原因之一.本文通过对美国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Center) 2012年发布的全世界宗教信仰人口数据的分析,并通过观察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民间(传统)宗教信仰,尝试通过"他山之石"认识中国的民间信仰,并关照其相关研究.本文所言之"世界宗教”视野,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其一,从"世界宗教格局”定位中国民间信仰;其二,从非洲宗教的变迁,从作为世界第三大宗教的印度教的角度,审视中国的民间信仰的变迁,思考中国民间信仰的持续兴盛的动因,并认识中国民间信仰的"中国性”.  相似文献   

10.
中国社会当下的道德现实警示我们,底线伦理正在呈现"后退"之势。同时,由于社会超速世俗化和市场化所致,却又"缺乏"信念伦理。若无坚实而清晰的信念伦理的支撑,底线伦理的"后退"就难以避免,最终也将无法维系和坚持。信念伦理是一种特殊的道德类型学,狭义的信念伦理是指在一般伦理领域内,与(传统的)美德伦理、规范伦理、现代分析伦理(或"元伦理学")相较而立的伦理(学)类型。它以信仰或信念为终极道德目的和最高行为规范,以道德或伦理的理想价值(或韦伯意义上的"目的性价值")为终极道德伦理的价值评价标准,借助于道德文化传统的理想范型、道德先贤、道德典范或道德先进的范例化(examplification)或道德类型学(moral typology)研究,阐发、论证和确立一整套基本道德伦理规范和伦理学基本理论。  相似文献   

11.
从社会合作视角来看,关帝信仰于唐宋之后兴起与兴盛,有其必然性。一是民间社会出现了对普遍性"横向合作伦理"的诉求,亦出现了对能同时表达个体福祉与地方社区、团体、国家多层面集体福祉之信仰象征的诉求。二是主流社会形成的儒、释、道"三教圆融"为关羽神祇发展提供了外部环境,从而使他能够集合三教优势伦理,由一个社区神逐步发展为全国性全能神。关羽具备普遍性"横向合作伦理"的构建潜质,是关帝信仰能够发展成为大众宗教之典型形态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12.
正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针对宗教(民间信仰)活动场所消防安全工作量大、专业人员少、管理标准缺乏等问题,在浙江省率先出台《宗教(民间信仰)活动场所消防安全分类委托监管工作实施方案》《消防安全托管服务公司服务质量评价细则》等规定,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推行宗教(民间信仰)活动场所消防安全"五化一体"专业托管模式,  相似文献   

13.
1987年我国学者首次提出设立"医院伦理委员会"至今,医院伦理委员会在中国的发展已经走过了而立之年,对我国医学科学研究和医学临床实践的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多种因素制约,医院伦理委员会还存在职能发挥不够完整、管理缺乏统一规章、缺乏准入、认证标准与监管机制、缺乏统一的操作规程和有效的条件保障等亟待解决的问题。建议从建构医院伦理委员会管理及运作体系和加强伦理委员会制度建设两方面着手,进一步推动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信仰就是对某种主张、主义、宗教或某人极其相信和崇拜,并拿来作为行为指南和榜样,是贯穿在人的世界观之中的一种意识规范.日本的民间信仰,或称"基层信仰"是一种非宗教信仰.是以日本固有的"八百万神众"为对象的神祗信仰,代表了依赖祈愿占卜、信仰奇迹咒术等具有地域性、民间性的观念领域,与日本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伦理意识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民间信仰是土家族研究领域中的核心问题,自潘光旦先生以降,学者着力甚多,成就斐然;就研究范式而言,土家族民间信仰研究大体上遵循着"信仰—事象"范式、"文化—象征"范式到"国家—社会"范式的嬗递路径。同时,相关研究也存在一些深层次的缺失,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1.对既有知识体系缺乏系统的梳理与借鉴,使得研究流于表象,甚而不乏舛误;2.对土家族民间信仰多元性的忽视;3.社会与文化整体理念的缺失;4.对民众主位知识的遮蔽;5.学术研究服务现实社会发展功能的缺位。土家族民间信仰研究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  相似文献   

16.
"如何认识中国本土的民间信仰或民间宗教"可谓中国思想界的一个老大难问题。如果我们抱以国际学术视野,可以把国际著名的汉学家所提出的新理论与新方法喻为"他山之石",并加以合理的借鉴,或许有助于我们深入发掘作为中国本土宗教文化传统的民间信仰或民间宗教的"真精神与正能量"。本文试以欧大年在此领域的理论探索为例来论证这一学理。  相似文献   

17.
后土信仰在民间社会影响重大,与无生老母信仰也关联甚深。后土在民间又被称为地母娘娘、后土老母等等。无生老母是明清民间信仰教派构造出来的一位至高无上的尊神。在历史上,民间信仰教派与全真道交涉颇多,不仅传承全真道的丹道,亦传承全真道的斋醮仪式。当代一些华北全真道更是将无生老母与后土老母等十二老母的塑像置于自己的宫观内。"十二老母朝无生"神话在华北有着广泛的信仰基础。在无生老母的传说中,有"化身"神话,以为后土老母等十二老母都是无生老母的化身。又说,信徒"要敬奉碧霞元君,始能见无生老母"。这样的神话设计,将无生老母与众多老母、娘娘等神佛系为一身。这是民间信仰"全神"观念的体现。  相似文献   

18.
泰山石敢当习俗为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现象,是多地区共享的"平安"文化载体,对民族精神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在传播过程中,泰山石敢当习俗逐渐与地方文化传统、民间生活相融合,区域性特征显著。泰山石敢当民间信仰是鲁西南地区典型民俗,文化呈现形式特色鲜明,体现当地人对于自然、现实社会的诸多思考,蕴含着儒家伦理秩序、辩证的哲学思想、睦邻友好的价值追求等地方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9.
2008年4月5-6日,复旦文史研究院邀请了海内外十余名中青年学者在复旦大学举办了"中国民间信仰的历史学研究方法与立场"的学术研讨会,与会学者围绕着"批评的中国学研究"、"中国民间信仰"、"历史学研究的方法与立场"等关键词,提出了一些颇具启发性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针对全区民间信仰活动场所数量多、安全隐患大、活动无序、日常管理弱化等突出问题,把规范民间信仰管理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工作,坚持细化"六项制度"规范管理民间信仰工作。制度一:优化场所布局针对民间信仰活动场所"散、乱、多"的情况,作为省民间信仰规范管理三个试点区(县)之一,相城区出台《关于民间信仰活动场所布局调整情况》的方案,通过"并、合、留"三举措优化民间信仰活动场所布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